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皈依(六)▪P2

  ..續本文上一頁叁、遇到危難的時候,不尋求別的依靠,只祈禱上師叁寶的加持。家裏有事了,身體生病了,工作不順利了,不求別的,只求上師叁寶的加持。這裏說的意思是,我們不是不可以依靠外在的助緣,但是都要轉爲道用,都要視爲佛的事業。不靠外在的助緣,不靠緣法這些外在因素,這種人就是傻子。學佛修行的人不是傻子,而是有智慧的人。不是身體生病了,不去醫院治療,只在佛像前跪著祈禱,也不是今天家裏有事或生活、工作上有問題了,不靠他人的幫助,只在佛像前跪著祈禱,而是要把醫療、他人和朋友的幫助等外在的助緣,看成是佛的幻化,佛的事業。

  

   前幾天我講過四種化身佛——殊勝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種種化身佛。凡是幫助我們、利益我們的一切都是種種化身佛,都是佛所幻化的,都是從我們的本性、佛性當中顯現的。哪一個不是本性、法性的顯現?哪一個不是佛性的顯現?作爲修行人,我們要處處提起正念,處處堅定信念,這就是修行。

  

   所以此處講,任何時候我們都不靠別的,只靠上師叁寶。意思是:一切境相,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佛的化現,都是上師的化現,一切都是佛度化衆生的方便,一切都是上師度化衆生的善巧。事實上,佛與魔都在教化衆生,佛是在正面教化衆生,魔是在反面教化衆生。我常說:在順境中積福,在逆境中消業;將一切轉爲道用,在一切境相當中,心如如不動。就是不分別、不執著,都是平等的,這就是智慧,是佛五種智慧之一的平等性智!

  

   生活、工作上有困難了,他人、朋友來幫助的時候,要想成是佛來幫助我們,是菩薩來救度我們。生病了,到醫院接受治療的時候,要認識到這些都是藥師佛的幻化和遊舞,都是藥師佛的事業。佛度化衆生的方便、方法叫佛的事業。把醫生、藥物都看成是佛和佛的加持品,看成是佛度化衆生的方便,這不僅是祛病還是消業。我常說:這不是著魔,而是去魔;這不是生病,而是祛病。有的人懷疑,是這樣嗎?是不是這樣,要看你的心,若是你能轉爲道用就是去魔、祛病,否則就不是。

  

   什麼叫轉爲道用?就是轉念,念轉業消,念不轉不能成就。你若是念轉不過來,即使每天都上課,都修法,還是不能成就。沒有魔不成佛,煩惱本身也是菩提,也是智慧。念一轉,煩惱變成了智慧;念一轉,魔變成了佛。其實魔和佛只是一種概念,任何境相,無論是寂靜的還是忿怒的,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沒有擾亂你心的甯靜,就是佛;若是擾亂了你心的甯靜,影響了你心原有的狀態,就是魔。

  

   第四、無論去任何地方,都要祈禱那個方向的上師叁寶。無論我們去哪裏都應該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哪裏都有佛!大家不要總是提心吊膽、患得患失:“我今天要去某個地方,會不會有違緣障礙?能不能順利?能不能如意?”你沒有必要這樣擔憂。大家一定要相信,佛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其實,佛沒有固定的模樣,沒有固定的位置。就像你想找心,在一個固定的位置找不到。心髒不是心,大腦不是心,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那心在哪兒?我們現在也認定了一個心,但這不是真正的心,而是心的作用。那什麼是心?一切顯現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我們自心的幻化和遊舞。心的本性是佛,心性就是佛性。心性、佛性、自性都是一個意思,所以說佛無處不在,無所不知。我們只要把握了心,就把握了一切,這就是佛無所不能。

  

   什麼是“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就是沒有恐懼,不提心吊膽。但是我們沒有明白,沒有深信道理,所以,我們遇到對境的時候還是自以爲是、自作主張,所思所想與所作所爲都是背道而馳的,結果都是大失所望。

  

   凡夫愚癡顛倒,就像一群不懂事的孩子扔石頭玩,把石頭扔到頭頂上去了,結果掉下來砸到自己的頭了。這個時候才知道疼,才覺得苦。沒有用,晚了!同樣,我們爲了幸福快樂而上班、成家、生孩子等,不但沒有獲得幸福快樂,反而越來越煩惱,越來越痛苦了。這就是扔石頭砸自己的頭。所以我說,你爲了錢財,爲了地位,爲了名譽,不擇手段,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大失所望。極少數人雖然得到了,但是幸福快樂離他們更遠了,也是失望至極。這是爲什麼?就是因爲沒有明白、深信這些道理,沒有以正知正見來把握自己的命運。

  

   很多人平時總說“我聽上師的話”,但一到關鍵時刻就自以爲是、自作主張。如果你不依教奉行,永遠都會被業力牽引,永遠是業力的奴才、煩惱的奴才,不會有自在的時候。因爲你不勇敢,不敢面對,不敢對治,總是向業力投降,向煩惱投降,被它們百發百中。

  

   我們應該處處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處處堅定自己的信念,這樣一切都能如願以償、心想事成。在世間我們不會有心想事成的時候,等到我們真正成就那天,才會心想事成。心想事成是一種出世間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是不可喻不可言的。等你超越了、成就了那天,才會有心想事成。

  

   第五、常常憶念上師叁寶及他們的功德。行住坐臥不離上師叁寶的光明。在密宗這樣高層次的境界裏講,自心是佛,自身是圓滿的壇城,我們任何時候都不離自性佛,不離自身壇城。若是我們能時時提起這樣的正念,保持這樣的見地,才是最究竟的。若是我們沒有這麼高的見解,應該想到上師叁寶無處不在,走路時把上師叁寶觀想在右肩上的虛空中,作爲繞佛的對境;享用飲食時把上師叁寶觀想在喉間,作爲供養的對境;安坐時把上師叁寶觀想在頭頂,作爲祈禱的對境;睡覺時把上師叁寶觀想在心間,作爲夢境轉爲光明的要訣,在與佛、上師無二無別的境界中進入睡眠。你們現在睡覺的時候是惡念,是無記的狀態,夢境都是亂七八糟的景象,睡都睡不好。

  

   若是我們能做到任何時候都不離上師叁寶的光明,能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就能增加自己的信心。若是我們連這些都做不到,那至少也要做到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受用,先供養上師叁寶,然後再自己使用。

  

   作爲修行人,我們要時刻提起正知正念對治煩惱,對飲食、受用等物品不應該生起貪心。我們就要這樣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供養上師叁寶。你因喜歡這些飲食的美味而吃,那是貪吃,現在我們要對治的就是這種煩惱。怎樣對治呢?就是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對上師叁寶生起信心,把吃、穿、用先拿來做供養,然後把這些當成加持品。這樣不僅能吃飽,還能消業;不僅能保暖,還能保護我們。

  

   現在很多人都在身上戴了很多的金剛結、佛像等,其實沒有必要。你所穿的衣服已經先供養給上師叁寶了,都是叁寶賜給我們的,裏面有上師叁寶的加持,這衣服就是護身符,就是金剛铠甲。

  

   我們享用飲食的時候先供養,然後當加持品吃,這些飲食就是甘露、甘露丸,沒有必要再到處去求甘露、甘露丸。有的人一聽說哪裏有灌頂了,哪裏發甘露丸了,都跑去了,人山人海的,這都是沒有正見,沒有智慧的表現。有正知正見的人,有智慧的人不可能往外求,不可能往外跑。現在的衆生真是可憐,很多食品裏有添加劑、防腐劑等,吃了心裏不舒服,不吃還不行,心裏總是患得患失的。一點兒不被汙染的食品是找不到的,但是你把它當加持品吃,都是甘露、甘露丸,不會有事的。

  

   最好將一切觀爲清淨圓滿。心清淨,一切清淨;心圓滿,一切圓滿。不要懷疑這個,懷疑那個的,不要有那麼多的顧慮。一切顯現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自心的幻化和遊舞。心不淨,不會有清淨的。你無法祛除物質上的染汙,那就祛除心靈上的染汙。若是你心靈上沒有障礙,一切都沒有障礙。

  

   大家有沒有時刻提起正念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若是沒有提起正念,整天打坐、念佛、誦經也沒有用,都不是修行。我們一定要轉念,功夫要下到心地上。念佛念心,時時處處觀察自己心的相續;修行修心,調整心態。行住坐臥任何時候都不離上師叁寶的光明,都能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堅定自己的信念,這是至關重要的。

  

   我講了很多皈依的戒律,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時刻憶念上師叁寶的功德,並且自己也想獲得這些功德,發誓發願自己也要成爲具有這些功德的人。大家都不是特別喜歡聽戒律,這是不明理的表現。若是把道理講清楚了,大家思維明白了,守戒不難,持戒不難,修行不難。越明白,修行越簡單。

  

   真正明理了以後,輪回並不可怕,因果並不複雜,修行並不困難,成就就在眼前。希望大家都有智慧。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2011百日共修 不共之五內加行 皈依(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