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複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爲人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殚證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雲何衆生相,謂諸衆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衆生,則知彼人說衆生者,非我非彼,雲何非我,我是衆生,則非是我,雲何非彼,我是衆生,非彼我故。
善男子,但諸衆生了證了悟,皆爲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衆生相。
善男子,雲何壽命相,謂諸衆生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猶加命根。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複如是。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爲正法末世。
何以故,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爲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
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衆生壽命,亦複如是。
善男子,末世衆生說病爲法,是故名爲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爲自修行,終不成就。
或有衆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衆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谄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入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于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衆生。
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于心,谄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刹,先去貪嗔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淨諸業障問意,在悟後正修,經雲猶如一念,正表悟境,此分已在第九分,可知業障一門,必經過徹悟後,明白根源,于能除業障時,方入正修分,亦必先破無明而除障方有切實辦法也,否則縱盡心力,只是盲修瞎練。業有多種,隨類而現,如叁途之惡業,人天之善業,色界天之不動業,二乘之無漏業,菩薩之二邊業,雖有深淺大小不一,但同此成障,迷悶不入。中下根人,不知業之緣起,都由我相,因我相而立四相,法相雖多,法性則一,以業障皆法性上事,諸障若淨,則眼目清淨,但如何而可使諸障淨耶,此淨業請問意也。
佛首先開示謂衆生之所以不能入清淨覺者,原由四相爲之障,此我人衆生壽者,名四相,實非我體,而妄執爲有,成四顛倒,由虛妄體,起虛妄用,二妄相成,立諸妄業,或憎或愛,妄見流轉,及至于覺,厭惡欲離,貪著涅槃,此亦妄也,以仍未離生滅四相故。
其不能證入清淨覺者,由無始無明爲己主宰,自無慧目,動念息念,無一非迷,但與本體真覺,絲毫無關,非可違拒使之不入,而能覺入者,亦非信解行證之功,以覺體非有出入故,覺性嚴然不動故,衆生既以無明爲主宰,則身心無一而非無明,堅固執持,終不肯舍,順逆憎愛,無非滋養無明,助之有力,無明既相續不斷,求道何能成就,此其所以爲障也。
次說四相:
一曰我相,人初不知有我,如百骸調適,忽忘我身,又如睡著無夢時,皆若無我,及有感觸,微加針艾,則知有我,以心有所感覺證取也,即其人于修行證果時,自己能知所證者,爲清淨涅槃,此亦是我相,蓋一能字,巳盡我相矣。
二曰人相,謂衆生心悟後,悟所證者,若指對方,即立人相,又離一切我,即是人相,縱其人心已圓悟涅槃,備殚證理,殚者盡也,雖盡一切理,尚未盡所證者,仍是人相,蓋一所字,已盡人相矣。
叁曰衆生相,言心自證悟所不及者,非彼非我,超出人我之外,心仍末忘有所了者,名曰衆生相。
四曰壽命相,此言相續不斷之義,自覺一切業智所不自見,執如壽命。
此四相總名曰執我而巳。
次總說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無非是相,無非塵垢,由有此心,見前諸覺,能覺所覺,不離塵故,譬如水是本體性,因妄成冰,以智慧熱湯銷之,湯銷冰盡,水性獨存,智妄具盡,無有知者,若有微細覺在智在,便是不盡。
次說不能入清淨覺之因,一謂末世衆生,不了四相,未明根源,雖肯修道,雖勤苦修道,雖經無量劫勤苦修道,終在有爲四相中流轉,不能成一切聖果,因修道以證涅槃爲極果,不知有此涅槃見,即有能證悟之我,所證悟之道,均未離我,妄名成就,即非涅槃。譬如有人,認賊爲子,真僞不辨,善惡不分,因愛涅槃,即是愛我,愛根潛伏于內矣。又如生死,亦因愛我而憎,愛根亦潛伏于內矣,今取爲涅槃相而不自知,一切處,皆受法縛,末世衆生,僅明法身邊事,雖得微證,了知根塵假合,覺性湛寂,而法見未盡,設遇諸境,粗相或易抵抗,若遇微細,則不覺移轉矣。如人或贊許其法,生大歡喜,便欲濟度,人或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可知我相堅執潛伏根內未斷,雖修正法,正同末世,雖欲求證,反又取相,故曰正法末世,既正法而又末世者,則末世未嘗不可正法矣,是在取相與不取相,無關正法與末世也。
修道不除我相,決不能證入淨境,是故二字,決絕之詞,無可通融之意。次謂衆生說法爲病,以未離于法,即成爲病,若知我空,則亦不見有毀我者,我亦無此說者,若知有毀我而我又有所說,此則仍未斷我,我相未斷,四相全在,雖勤精進,反增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次謂衆生未了四相,乃欲以如來了義正解爲修行,終不成就,蓋我見橫生,無非分別,以有人我得失故,未得于理,自謂已得,未證于智,自謂已證,心增上慢,成爲大妄,若見他人勝進,便生嫉妒,根本皆由我愛未斷,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次說末世衆生,希望成道,不求內悟于心,惟欲多聞增慧,不知徒增我見,于事無益,但當精勤除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于諸境前來,, 不起貪嗔愛慢谄曲嫉妒等病,自他恩愛,一齊寂滅,如是入于正軌,漸可成就。但須求善知識以爲導師,方不墮于邪見,若別有所求,仍不離憎愛,則終不能入清淨覺海。但當二字,亦決絕了當之詞,海乃汪洋無際義,大自在遊戲之地,總之業障粗細,惟存我相,雖臻等覺,亦有余習,不名爲淨,必理事雙融,人法兩空,乃稱淨業。
調禦 指佛。
養 滋長也。
相續 無明與憎愛亘薰不斷也。
骸 骨節。
弦 急也。
緩 慢也。
攝養 調伏。
乖方 不合宜也。
殚 盡也。
誹謗 腹誹口謗也。
愍 同憫。
谄 取媚也。
曲 不平直也。
嫉妒 忌刻也,修行中最下之劣性。
十一、
于是普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快說禅病,令諸大衆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世尊,末世衆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衆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雲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令彼衆生得成聖道,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善男子,末世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淨,示有諸過,贊歎梵行,不令衆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叁菩提。
末世衆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清淨,乃至示現種種過患,心無驕慢,況複抟財妻子眷屬,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萬刹。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
雲何四病,一者作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爲病;
二者任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爲病;
叁者止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爲病,
四者滅病,若複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爲病。
離四病者,則知清淨,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若複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衆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複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複如是。
善男子,末世衆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衆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覺…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抉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