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 第五十叁講(第9品)▪P3

  ..續本文上一頁剛開始沒有什麼心,並不可以說它是衆生,但是,有時候又會變成它是衆生,它裏面進來一個心就變成衆生,沒有進來這個心就是物質。勝論派認爲「我」就是這樣,我們認爲「我」的所依主要是心,而他們就不會這樣認爲。他們認爲心進來的一個地方就是「我」,所以,他們就不會說「我」主要的所依法是心,這裏說勝論派認爲我是物質就是這樣的意思,而不可以說我完全沒有心。

  

我們這邊講「無心亦非我」的「無心」並不是「沒有心」的意思,還是有心,但是,他們所承認的是「我」的主要所依並不是心,而內道講的「我」主要是五蘊,五蘊中最主要的是「識蘊」,他們不是這樣說的,他們說我有心,這裏的「無心」是說主要所依不是心。

  

這裏說「無心亦非我」,「亦非我」是自宗講的,你們說的無心的我應該不可以說是我,如果你們的我變成無心的話,那麼,應該要承認無心的瓶子也是我,這就是後面一句的

  

無心則如瓶

  

但是,瓶子不可以說是我,瓶子是非我,既然瓶子是非我的話,就如同瓶子一樣,你們所認爲的我也不可以說我,因爲它就如同瓶子一樣是無心。 接著是

  

謂何有心故

  

他們就回答:這是有分別的,我有心,瓶子沒有心,所以就有差別。這是他宗講的。這裏就很麻煩了,有時候他宗講有心,有時候他宗講無心,看起來有一點矛盾。但是,講的方式不一樣。有心的意思是心進來的意思,無心的意思是我主要並不是靠這個心,我的所依主要不是心,從這個角度講是無心。後面講的「無心則如瓶」這裏的「無心」又不是從主要所依的角度來講的,這個「無心」是自宗講的,並不是他宗講的,自宗說:「他宗講的是完全沒有心,就跟瓶子一樣的無心。」這是自宗所用的無心,他宗講的無心則是像前面說的無心。「無心亦非我」和「無心則如瓶」的「無心」是不一樣的,一個是他宗的角度,另一個則是自宗說的無心。從自宗的角度來看的話,勝論派所說的「我」無心,就跟瓶子是一樣的,而他宗自己則說我是無心而跟瓶子不一樣,無心就是有心。

  

這邊所用的「無心」這個詞有一點相違的感覺,不過,意思是不相違的,他宗說的「有心故」,意思是說跟瓶子有差別,因爲我是有心。「爲何」就是什麼理由呢?回答是「有心故」。

  

自宗就說:如果你們這樣講的話,可以說我前面沒有心而後面有心,也就是我剛開始是沒有心的,一個心進來之後就變成有心了。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前面的我到後面就滅掉了,所以,「我」就不可以說常法。接著是

  

知成無知滅

  

在了解了這個我變成有心的時候,以前沒有心的我就滅掉了,「知成」就是了知了這個心的時候,「無知滅」就是沒有了知心的我就滅掉了。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就應該要承認我也是無常,而不可以說我是常法。

  

他們會說:因緣合在一起的緣故,我才會變成有心,所以跟瓶子是不一樣的,瓶子並沒有這種情況,所以瓶子跟我是不一樣的。他宗這樣講完了之後,自宗就說:如果你們說前面沒有心而後面有心,前面是無知,後面是有知,後面有了知心的我成立的時候,前面沒有了知的我就會滅掉了,「無知滅」就是這樣的意思。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我」還是會變成是無常。

  

第六十九個偈頌是

  

若我無變異,心于彼何用

  

他們會說「我」是永遠不會變的,如果這樣講的話,那麼剛剛說的前面有心而後面沒有心要怎麼解釋呢?「心于彼何用」,後面有具足心的時候對它又有什麼作用呢?你們還說我是無始無終的,永遠都有一個我存在,如果還一直這樣講的話,那就應該像虛空一樣,你應該要承認虛空也是我。

  

因爲我是無始無終,它有時候沒有心而有時候有心,有時候造惡業,有時候造善業,那些對我都完全沒有什麼影響的話,那麼,我就變成像虛空一樣了。比如我們蓋房子或鋪馬路都是一直在虛空上面做事情,但是,對虛空來說卻完全沒有什麼差異。你所講的「我」跟虛空也就沒有什麼差別,心進來這個我,有時候煩惱生起,有時候善心生起,有時候又沒有了,有時候又出現了。「我」如果是這樣子的話,好像沒有什麼變化,它還是無始無終,這樣就有一點點不承認解脫,也不承認佛陀的果位。這個我會想吃、想去玩是正常的,一個生命生起來又滅掉了,生起來又滅掉了,這個「我」本身就是這樣,無始無終就是這樣的,就沒有所謂的解脫或終點的位置。所以,這樣的解釋就跟虛空一樣了,那麼,你也應該要承認虛空也是我,後面說

  

無知複無用,虛空亦成我

  

也就是你們要成立虛空也是我。

  

《入菩薩行論 第五十叁講(第9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