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68講▪P2

  ..續本文上一頁相作意是個別性相的了解,它正在進行觀察分析,是觀察修,在觀察分析的情況下,不會産生安止。

  如果了相作意之前先得到安止,安止即是近分所攝心(安止、近分是同時得到),那就不能說了相作意是第一個作意,因爲它前面已經得到安止(近分所攝心),如此,了相作意就不能當成第一個近分,因爲它前面已經有了,且二個也不會同時發生,意即了相作意之後才得到安止。如果安止是在後面發生,即表示在後面才得到安止(近分),如此的話,了相作意不能當第一個近分,因爲後面才得到安止,也才有近分(安止近分是同時出現),因此,前面的了相作意不能當第一個近分。

  仁波切自述:平常叁大寺早餐有吃餅也有喝茶,午餐也有吃餅也有喝茶,有人說午餐吃餅的是第一餐,這是不對的說法。早餐與第一次吃餅是同時,午餐與第一次吃餅不是同時。這個比喻也不對,直接講意義,不用比喻。

  這裏有二個理由,他宗說:了相作意是第一個近分。自宗言:安止與近分是同時,此意是指安止肯定不是欲界的心,欲界的心不可能那麼清靜,所以,安止不可能是欲界的心,而上界的心第一個是近分,再來是根本靜慮,因此安止與近分是同時,沒有近分沒有安止,沒有安止沒有近分,此是第一個跟他宗講的道理。

  再來,指出他宗說:了相作意是第一個近分。那是不是了相作意同時生起近分,如此即應承認了相作意同時生起奢摩他。但是,了相作意同時生起奢摩他是不可能,因爲了相作意是個別性相了解的智慧,一定是觀察修。而了相作意是觀察的階段,怎麼會同時得到奢摩他(安止),不可能嘛!安止是一心專注在某一個對境上,所以,了相作意當下同時得到奢摩他不可能。而修了相作意以後生起奢摩他也不可能,因爲修了相作意就會傷害奢摩他,真正要生起奢摩他,不可以觀察,所以,了相作意與安止同時是不可能,因此,就變成了相作意之前要修奢摩他,而了相作意之前要修奢摩他,就變成了相作意之前有近分,如果這樣的話,那你主張了相作意是第一個就破掉了,這樣清楚嗎?

  「若如是計極不應理」,此後,都是要舉出理由,說明對方沒有道理,所舉出的理由前後要連在一起,沒有連在一起就不能破除對方,所以二個理由要合在一起:「以若未得正奢摩他,必不能生初靜慮之近分,未得近分定不能得奢摩他故。」這二個要合在一起當第一個理由。後面要加「而且」一詞,前面雖然有二項,要當第一個理由,後面「而且」當第二個理由。「而且了相作意是觀察修,由修習此,若先未得正奢摩他不能新生故。」所以,加上一個「而且」就非常好,就前面有一個原因存在,「而且」後面又一個原因存在,因此,你的主張就會被破除。「而且」前面第一個道理雖然有二項,可是要列成一項,以若未得正奢摩他,必不能生初靜慮之近分,沒有得到奢摩他,就不能得到初靜慮的近分,沒有得到近分也沒有算得到奢摩他。因爲二者要同時發生,所以雖然舉出二項,「(一)以若未得正奢摩他,必不能生初靜慮之近分,(二)未得近分定不能得奢摩他故,」但只能算一個理由。

  譬如,我們要成立瓶子是無常,如果瓶子有(存在)的話,一定屬于常或者是無常二項,但是瓶子不是常,是不是講了二個句子,但是,其實要成立它是無常,如果是有(存在)的話,一定是常或是無常,而它又不是常,那就是無常。所以這也是一樣,其實講了二個,但只能當一個原因以若未得正奢摩他,必不能生初靜慮之近分,未得近分定不能得奢摩他故,只能算一個理由。

  然後接著,而且「了相作意是觀察修,由修習此,若先未得正奢摩他不能新生故。」這二個道理剛好就能夠把前面的想法破除掉。首先,(如果)把了相作意當作第一個近分,可是了相作意是觀察修(即仔細思惟觀察對境),在彼時不能産生安止,除非它已經先得到過啦!否則不可能新産生。

  如果不可能新産生,前面又談到初靜慮近分與奢摩他一定同時發生,所以,就表示了相作意與奢摩他又不能同時發生,而了相作意的後面又不能産生正奢摩他,因爲它是觀察修,因此,就表示在它的前面一定要有奢摩他,只能這樣子,如果在它的前面有奢摩他,他宗的主張就破掉了。如果說了相作意是第一個近分,而它前面已經有奢摩他,此奢摩他就是第一個近分,怎麼可以說了相作意是第一個近分?所以這二個合在一起就可以破除對方的主張。

  以瓶子爲例,瓶子應是無常,舉出來二個理由合在一起用,剛好可以成立這個主張。凡是有(存在)的話,一定是常或是無常,但是它現在又不是常,那就是無常,所以這二個條件合在一起,就能夠成立瓶子是無常這個主張。

  現在也是一樣,用「而且」前面那個道理要成立奢摩他與近分,如果沒有得到其中一項,就沒有得到另一項,即表示二個(近分與奢摩他)一定要同時得到。可是,再加上後面一個道理,觀察修的時候不可能成就安止,因爲觀察修是在思擇分析的情況,當然不可能成就安止,而後面又不會新産生,因此,安止一定要在前面産生。如果安止在前面産生,而前面又講安止與近分是同時得到的,既然安止在前面一定要出現,就表示在前面一定要有一個近分,如果前面有一個近分,就可以成立「了相作意不能當第一個近分」的結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68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