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過前面的思惟使心稍微向外放射,因此把向內收攝這個部份的毛病排除掉,毛病已經沒有之後,立刻要回到原來所緣取的對境,繼續把心安住在這個對境上面觀修。
意思就是指不可以一直作意思惟佛像或者日月光亮等等,沈沒排除之後又繼續思惟佛像或者日月光亮等等這個都不行,應當立刻再回到原來所觀修的對境上。
引經據典來說明,如修次初編雲「若由昏沈睡眠所覆,所緣不顕,心沈沒時應修光明想」作意思惟光明。「或由作意極可欣事佛功德等,沈沒除巳仍持所緣。」以這種方式把沈沒排除掉之後,仍應繼續安住在所緣對境上觀修。
其次要排除一些疑問,有人會去想一些輪回的過失、叁惡道的痛苦等等。修這些厭惡、不喜歡的對象,來排除沈沒,有人有如此的想法!爲何想這些對象也可以排除沈沒呢?因爲可以讓內心産生興奮趕快努力精進實修,不是這個樣子嗎?就産生這麼一個問題。
此不應修厭患所緣,由厭令心向內攝故。如此向內收攝還要更加嚴重呢!這個方式不好的!不應該是如此的方式,爲什麼呢?因爲修這些厭患的對象如輪回的痛苦、叁惡道的痛苦等等,當然可以排除掉沈沒,會有這麼一點點的功效。但也有毛病,因爲厭患這些對象之故。會讓心更加向內收攝,因此不應當觀修這些厭患的所緣對象。
接下來講另外一種不同的方式,前面談到的是令心去想一些具有功德的對象,或者光亮的對象,譬如就佛像而言是具有功德,思惟這個對象之後,讓我的內心很高興,心去思惟這些對象就能夠排除沈沒;或者對象本身就是太陽光、月亮光等等明亮的部分,以思心所牽引我的內心,去作意這些對境的時候,也可以把沈沒排除掉,這已經討論過了。
可是還有不同的方式呢!即下文談到:又以觀慧思擇樂思之境,亦能除沈。用別擇慧個別個別來作分析的勝慧,去分析樂思之對境,以觀慧(別擇慧)去思擇去分析,分析所樂思之對境,分析我想要分析的對境,然後使它繁雜,如此也可以去除掉沈沒。
譬如:禅修時選擇一個所緣對象,然後心安住在此所緣對象上進行觀修,觀修的時候慢慢産生沈沒,此時也可以用前面的方式。就是去分析所緣的對境。把所緣的對境細細的做一個分割,然後用別擇慧去分析,這個對境是什麼?然後使這個對境繁雜、複雜化。
複雜化的意思是指現在我所緣的對境,沈沒産生了,然後我用別擇慧去分析我所緣取的對境它是屬于五蘊嗎?十二處嗎?十八界嗎?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裏它是什麼?把它複雜化去作分析,如此沈沒也可以排除掉。以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的。
因此前面談到的是一種方式,後面是用別擇慧來分析對境,然後使它複雜化的話,也可以把沈沒排除掉。
接著引經據典,攝波羅密多論雲「由勤修觀力,退弱而策舉」,退弱是指沈沒産生,這句話要這樣解釋,退弱産生的時候,因爲勤勞的修別擇慧的力量之故,就能夠策舉內心,使內心高亢,不會沈下去。當沈沒産生的時候,透過勤修觀力(即觀慧、勝慧、別擇慧),用別擇慧把對境分割,複雜的去分析,內心就能夠高亢而策舉,這樣也可以把沈沒排除掉。
沈沒與退弱者,謂緣所緣力漸低劣說名沈沒,太向內攝說名退弱。這二者是同義詞,取名字時,名稱不一樣,一者稱沈沒、一者稱退弱。名字取的不一樣,表示它有不同的情況,即緣取對境的時候,緣取的方式、緣取的力量,逐漸的低劣下去,此時稱之爲沈沒。如果緣取對境的時候不是太向對境而去,而是內心太過向內收縮起來,此時稱之爲退弱。
當緣取對境的時候,緣取對境的力量,太過低劣下來的時候,也表示太過向內收縮,抓對境沒有抓得很有力,表示已經向內收縮了。其實意思是一樣,但取名字的方式不一樣,此即表示沈沒本身有此特性,即緣取對境的時候,緣取的方式、緣取的力道不夠,緣取的力量已經低劣下來了,而且也太過向內收縮,沈沒有如此的情況。
因此要把這二種情況做一個改善,如何改善呢?即前面談到的二種方式,(一)作意思惟佛像,(二)作意思惟日月光。(「故由策舉力」)此時就會讓內心執取對境時顯得很高亢,力量擴充起來,心能夠策舉、能夠提高起來,這樣把第一個毛病排除掉。
第二個毛病,如果心向內太過收縮,這個方式就是讓心擴大,使它複雜化,即以勝慧去分析對境,作多角度的分析。及廣所緣即能除遣。廣所緣就是緣取對境的時候,把對境做廣大的分析,讓分析複雜化,心就會向外,就不會向內太過收縮、太過退縮,心就能夠向外擴張開來,這樣就可以把第二個毛病去除掉,因此就談了二種方法。
令內心執取的方式能夠高亢,不要低劣,就要作意思惟莊嚴的佛像,這樣內心會産生喜悅、高興、振奮,此時執取對境就不會低劣,就會顯得高亢,就有力量了。
或者是思惟自己得到十八種睱滿的人身寶,在此機會下還能夠實修佛法,這是非常殊勝的善緣,特別是學習廣論有什麼功德利益,再叁想一想,內心會覺得非常高亢非常的振奮,這種振奮的心去緣取對境的時候,就不會沈沒,也不會退弱,這也是一種方式。
前面談到的《攝波羅密多論》雲「由勤修觀力,退弱而策舉」即令內心振奮,還有贊歎,對自己要做一個隨喜。對自己做隨喜,能夠使自己內心振奮。即前面談到,用勝慧去複雜廣大分析所緣的對境,這樣可以把沈沒排除掉,不僅把沈沒、退弱排除掉。而且也可以去分析睱滿人身寶等等,此時也會讓內心振奮或者對自己贊歎,如此心本身能夠振奮,具有力量策舉,就不會退弱、沈沒了。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41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