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14講▪P4

  ..續本文上一頁做一個說明,詳細說明的時候,前面不是談到很多修安止的方式,慈氏怙主也曾開示過,聖者無著也曾開示過,蓮花戒大師也曾開示過,這麼多書去討論它,這裏面就屬聖者無著的書討論的最爲廣大,所以說“于五分中極廣抉擇聖者無著的書討論最爲詳細的,聖者無著的書討論最爲詳細,這我們也是可以了解到的,爲甚麼呢?因爲談到傳承的時候,廣大行道次第的傳承來源,就是根據聖者無著的論典,甚深見道次第的傳承來源,是根據怙主龍樹的書,因此之故,我們當然知道聖者無著的書裏面,當然對廣大行道次第的這個部份解釋最爲詳細,所以談到總體來講叁乘修道次第,當然是聖者無著解釋的最爲詳細,這些內容是他講解最多的。

  聖者無著主要的書是《五部地論》,《五部地論》的極廣抉擇講的非常詳細,“然于一處廣說之事,余則從略。止觀二法,攝抉擇說于聲聞地應當了知,故聲聞地最爲廣者。可是聖者無著所寫的書,《五部地論》有一個情況,就是一個項目在這裏講的非常詳細之後下面就不再講了,別的地方都不會再做解釋,所以他的習慣是這個樣子,在這裏講了別的地方就不講,所以在這個地方非常詳細講完了,別的地方就非常簡略都不講。因此之故在聖者無著談到“止觀二法安止跟勝觀的修行方法,在《五部地論》的《攝抉擇分》裏面講到說:這個《聲聞地》裏面講過了,你看《聲聞地》就好了,意思就是指說止觀的修行方式,在《聲聞地》裏面解釋的最爲詳細,這一點一定要先肯定一下。

  就至尊仁波切指出來了,曆代大博士寫過那麼多書,這裏面聖者無著的書講道次第講的最廣大,但是我們現在要討論止觀,聖者無著的書裏面又從哪裏去看呢?聖者無著寫書的習慣是一件事情在這裏講的非常詳細,別的地方他就不再講了,不再重複的講了,沒有必要。聖者無著開示止觀的書,我們要去哪裏找?就在《聲聞地》講的最爲詳細,因爲在《攝抉擇分》裏面討論到說:你去看《聲聞地》就知道了,就表示止觀的部份《聲聞地》講的最爲詳細最爲廣大,所以從佛陀薄伽梵、慈氏彌勒、聖者無著及曆代傳承祖師傳承下來,在這裏面講止觀的書這麼的多,講的最詳細、最深入的就是《聲聞地》---這個段落要講的就是這個內容。

  慈尊則于莊嚴經論辨中邊分別論,說九住心及八斷行,獅子賢論師蓮花戒論師寂靜論師等,印度智者隨前諸論,亦多著有修定次第,又除緣佛像空點種子行等,所緣不同外,其定大體,前諸大論與咒所說,極相隨順。尤于定五過失及除過方便等經反較詳,這裏開示聖者無著講述的最爲廣大,是不是慈氏怙主就沒有開示了?有啊!慈氏怙主也有開示。所以底下要講的,聖者無著的《聲聞地》講的最爲廣大詳細的意思,其實慈氏怙主則于《大乘經莊嚴論》及《辨中邊分別論》中也有開示,開示了九住心以及八斷行的實修方式,所以慈氏怙主也曾經開示過的,由慈氏怙主傳到聖者無著,聖者無著以後的情況是怎麼樣子呢?底下要談到,大博士獅子賢、蓮花戒論師、寂靜論師-寶座寂(祥帝巴),在聖者無著之後,印度曆代的大博士獅子賢、蓮花戒以及寶座寂(祥帝巴)等等,印度的大博士隨前諸論隨著前面慈氏怙主的著作、聖者無著的著作亦多著有他們也寫了很多的書,從獅子賢、蓮花戒、寂靜論師等等他們也寫了很多的書,亦多著有修定次第也寫了很多修禅定次第的書,這些書除了緣取佛像、緣取空點(明點)、緣取種子字的形像等等所緣不同之外,其定大體修定的大致內容,前諸大論與咒所說,極相隨順。前諸論典與密咒乘門的極相隨順幾乎都是一樣的。

  前面所談到修定的次第講的很多,這些都是屬于經教乘門的部份,但是在密咒乘門修等持的方式,還是八斷行對付五種過失、四種作意攝九住心,但是所緣的對境就不太一樣了。前面談到印度大博士所談到的這些內容不管是顯教乘門的部份、或密咒乘門的部份,談到修安止的時候,根據的都是慈氏彌勒、聖者無著等等曆代傳承下來的,只是所緣的對境不太一樣,所緣的對境就是緣取佛像明點等等,不僅如此其定大體,前諸大論與咒所說,極相隨順。尤于定五過失及除過方便等經反較詳大體上以修定而言咒乘談到也是這個樣子,不過尤于定五過失及除過方便等,顯教乘門反而還要更加詳細,在佛經之中討論到八斷行斷五種過失這個部份,經裏面討論的還要更加詳細。

  所以就對境而言,密咒乘門講得多、講得不同,如緣取佛像等等,可是在禅修的方式而言,經裏面講的最爲廣大詳細。所以前面談到慈氏怙主、還有聖者無著這些內容,都是屬于顯教乘門(經教乘門)的方便,而且他們來源都是根據佛經。所以在佛經裏討論到這個部份的時候,討論的非常詳細,比起密咒乘門而言,佛經裏面討論到八斷行、斷五過失等等,這些內容還要更加多、更加詳細。因此之故前面不是談到德稱大師說到:衆多契經及《經莊嚴論》及《辨中邊分別論》等等,也是談到佛陀在佛經裏面講的很多。

  前面這些是至尊仁波切提出自己的觀察,在他的觀察研究裏面,前面情況是甚麼樣子,所以他把它說了出來,前面談到很多項,曆代傳承祖師一代一代如何如何。根據他的觀察來看,所以至尊仁波切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聖者無著的書談到甚麼內容,慈氏怙主的書談到甚麼內容,曆代追隨的大博士們,他們又寫了甚麼等持實修的的法門,而佛陀所開示的佛經,跟密咒乘的典籍是怎麼樣子,這是至尊仁波切詳細作了研究、通盤了解之後,做了一個說明。

  之後“然能依彼大論修者,幾同晝星。將自心垢責爲論過,謂佊唯能開辟外解,妄執開示心要義理別有教授。能夠依照大論上來實修的,就如同白天的星星一樣,前面已經做了審慎的觀察之後,前面不是有曆代前前聖者寫了這些書,講了這麼完整修等持的方便法門,可是到了現在依照這完整的方便法門來做實修的人,就如同白天的星星一樣稀少,很難看到的。不僅如此還將內心的汙垢,反過來怪這些論典有過失,那些論典有甚麼過失呢?說這些論典只是開辟外解開辟外在一些了解而已,妄執因此錯誤的了解,認爲開示心要義理開示內心的實修方式別有教授還有別的書,于彼所說修定次第,正修定時,竟爲何似,全無疑惑。對這些小冊子裏面所講怎麼怎麼去修等持、修禅定的方法,都沒有發生疑惑,沒有去懷疑過。

  前面談到佛經,再過來慈氏怙主、聖者無著曆代都有傳承下來,修禅定的方便法門,可是真的照這樣來作實修的人,就像白天的星星很少的。不僅如此,有些人因爲自己的毛病、劣慧---智慧淺薄之故,去看這些大論,對大論中所講的正確的禅修方式,講的很深奧不能夠了解,因爲自己的智慧淺薄這個毛病之故,去看不能了解,就說這個大論根本就沒有用處。實修的方式應該是怎麼樣?就開始去尋找有很多小冊子,就前面談到過的,“現在傳說修靜慮之甚深教授中,全不見此方便之名現在有很多名氣很響亮的甚深的口訣,這裏面討論到修禅定的方式是甚麼?開始去尋找認爲這些是好的實修方式。

  所以真正正式去付諸行動作實修的時候,以前曆代前賢博士所寫的大論不看,怎麼去禅修呢?所以去找這些小冊子,小冊子裏面所談到的內容,修等持的方便法門,內容是如何如何?去看裏面怎樣實修?談到甚麼也沒有發生疑惑,也不會去檢查的,這裏講的跟我們現在的情況也是一樣,我們現在是學習廣論,可是修安止的時候,應該怎麼去實修?也沒有仔細去看廣論裏面安止的實修方式是甚麼?之後就開始覺得:耶!好像應該還有另外的實修口訣,另外實修口訣在哪裏呢?在網路Internet裏面,所以把網路打開來找找看,裏面一定有人在講甚深的禅修口訣,到各處去尋找好像這小冊子一樣,對裏面所講的實修口訣,也沒有發生疑問,對他講的方式內容是甚麼,沒有發生疑問,現在的情況就變成是這個樣子。

  這裏談到修等持的方式,應當外道都共通的,就是外道修等持的方式講的很多,當然內道也講的很多,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有的也不是外道、也不是內道,但它也講很多禅修的方式,這是中間派,也不是外道、也不是內道---中間派,它也講禅修的方式很多很多。所以在古代應該也是這個樣子,就是外道也有很多小冊子---小小的書,它裏面也講禅修的方式是如何如何,應該也是很流行,很多這種情況,這些內容實際上至尊仁波切都完全了解,這裏面所談到觀修的方式他也知道。現在廣論裏面所要談到的實修方式,就不是這個樣子,因爲現在所要談到的實修方式,是能證得佛果的方便法門,因此之故,恐怕外面這些小冊子所談到的實修方式,恐怕就沒有這個目標了,就是一些市面上所流行的禅修方式,可能身體上得到一些快樂,或者是祛除一點點疾病痛苦,這個可能有幫助,但是這裏談到實修,是想要得到佛果的方便法門,這些市面上所流通的小冊子,所談到的禅修方式,大概沒辦法達到這個目標。

  因此之故,這裏所談到的實修方式,完全是順著曆代的大論來講,順著這個方式來講,才有很廣大的利益,所以要根據傳承大論來做解釋。各種的禅修應該都有它的利益,譬如說去除疾病,作禅修、觀修去除疾病,外國不是有Healing(治療)疾病,有些禅修可能讓你只是治療疾病,有些只有這個用處而已,可是除了這個用處之外,這能不能達到解脫成佛?那就沒有了,所以外道的禅修方式,也不能達到這個目標,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的,只有內道的禅修方式。

  所以對這點至尊仁波切了解之後,就說我們這裏所要談到的內容,然此教授一切修行,前後皆取大論所出,故于此處修定方法,亦取大論而爲宣說。這裏所談到的一切內容就是《菩提道炬論》裏面所談到的方式,這些禅修的方式,此教授就是《菩提道炬論》,裏面所談到的一切實修,譬如說解脫、解脫的果位、菩提心怎麼産生,這一切的禅修都是從曆代的傳承的大論裏面,所談到的方式爲主,所以不是市面上所流通一些禅修方式,如何去治療疾病?如何得到暫時的快樂?把它整理來做講解,不是!這個沒有用處的,不是說這些禅修沒有用處,就是說治療疾病,得到小小的快樂,這種小小用處當然是有的,但是想要得到大的用處就沒有。

  所以這裏所談到的實修方式---《菩提道炬論》所談到的實修方式,因爲《菩提道炬論》是經教也談到,密咒乘門也談到,所以曆代所做傳承的解釋當然也很多。譬如說典籍派,典籍派去注解《菩提道炬論》的時候,都是根據曆代傳承的大論來做解釋的,“故于此處修定方法,亦取大論而爲宣說。這麼多前前後後完整的實修裏面,中間段落的實修---安止的實修方式,當然也是要根據大論。所以現在講解的不是根據市面上,流通的小冊子裏面很多的方式,而我把它全部彙總、歸納之後,拿來這裏做解釋?不是的,至尊仁波切說不是的。現在講的修禅定的方式,當然還是根據傳承,而且還是根據大論來做解釋的,所以不能彼此混淆在一起,要完全根據大論來做解釋。

  

《菩提道次第廣論 奢摩他 第14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