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4讲▪P4

  ..续本文上一页做一个说明,详细说明的时候,前面不是谈到很多修安止的方式,慈氏怙主也曾开示过,圣者无着也曾开示过,莲花戒大师也曾开示过,这么多书去讨论它,这里面就属圣者无着的书讨论的最为广大,所以说“于五分中极广抉择圣者无着的书讨论最为详细的,圣者无着的书讨论最为详细,这我们也是可以了解到的,为甚么呢?因为谈到传承的时候,广大行道次第的传承来源,就是根据圣者无着的论典,甚深见道次第的传承来源,是根据怙主龙树的书,因此之故,我们当然知道圣者无着的书里面,当然对广大行道次第的这个部份解释最为详细,所以谈到总体来讲三乘修道次第,当然是圣者无着解释的最为详细,这些内容是他讲解最多的。

  圣者无着主要的书是《五部地论》,《五部地论》的极广抉择讲的非常详细,“然于一处广说之事,余则从略。止观二法,摄抉择说于声闻地应当了知,故声闻地最为广者。可是圣者无着所写的书,《五部地论》有一个情况,就是一个项目在这里讲的非常详细之后下面就不再讲了,别的地方都不会再做解释,所以他的习惯是这个样子,在这里讲了别的地方就不讲,所以在这个地方非常详细讲完了,别的地方就非常简略都不讲。因此之故在圣者无着谈到“止观二法安止跟胜观的修行方法,在《五部地论》的《摄抉择分》里面讲到说:这个《声闻地》里面讲过了,你看《声闻地》就好了,意思就是指说止观的修行方式,在《声闻地》里面解释的最为详细,这一点一定要先肯定一下。

  就至尊仁波切指出来了,历代大博士写过那么多书,这里面圣者无着的书讲道次第讲的最广大,但是我们现在要讨论止观,圣者无着的书里面又从哪里去看呢?圣者无着写书的习惯是一件事情在这里讲的非常详细,别的地方他就不再讲了,不再重复的讲了,没有必要。圣者无着开示止观的书,我们要去哪里找?就在《声闻地》讲的最为详细,因为在《摄抉择分》里面讨论到说:你去看《声闻地》就知道了,就表示止观的部份《声闻地》讲的最为详细最为广大,所以从佛陀薄伽梵、慈氏弥勒、圣者无着及历代传承祖师传承下来,在这里面讲止观的书这么的多,讲的最详细、最深入的就是《声闻地》---这个段落要讲的就是这个内容。

  慈尊则于庄严经论辨中边分别论,说九住心及八断行,狮子贤论师莲花戒论师寂静论师等,印度智者随前诸论,亦多着有修定次第,又除缘佛像空点种子行等,所缘不同外,其定大体,前诸大论与咒所说,极相随顺。尤于定五过失及除过方便等经反较详,这里开示圣者无着讲述的最为广大,是不是慈氏怙主就没有开示了?有啊!慈氏怙主也有开示。所以底下要讲的,圣者无着的《声闻地》讲的最为广大详细的意思,其实慈氏怙主则于《大乘经庄严论》及《辨中边分别论》中也有开示,开示了九住心以及八断行的实修方式,所以慈氏怙主也曾经开示过的,由慈氏怙主传到圣者无着,圣者无着以后的情况是怎么样子呢?底下要谈到,大博士狮子贤、莲花戒论师、寂静论师-宝座寂(祥帝巴),在圣者无着之后,印度历代的大博士狮子贤、莲花戒以及宝座寂(祥帝巴)等等,印度的大博士随前诸论随着前面慈氏怙主的著作、圣者无着的著作亦多着有他们也写了很多的书,从狮子贤、莲花戒、寂静论师等等他们也写了很多的书,亦多着有修定次第也写了很多修禅定次第的书,这些书除了缘取佛像、缘取空点(明点)、缘取种子字的形像等等所缘不同之外,其定大体修定的大致内容,前诸大论与咒所说,极相随顺。前诸论典与密咒乘门的极相随顺几乎都是一样的。

  前面所谈到修定的次第讲的很多,这些都是属于经教乘门的部份,但是在密咒乘门修等持的方式,还是八断行对付五种过失、四种作意摄九住心,但是所缘的对境就不太一样了。前面谈到印度大博士所谈到的这些内容不管是显教乘门的部份、或密咒乘门的部份,谈到修安止的时候,根据的都是慈氏弥勒、圣者无着等等历代传承下来的,只是所缘的对境不太一样,所缘的对境就是缘取佛像明点等等,不仅如此其定大体,前诸大论与咒所说,极相随顺。尤于定五过失及除过方便等经反较详大体上以修定而言咒乘谈到也是这个样子,不过尤于定五过失及除过方便等,显教乘门反而还要更加详细,在佛经之中讨论到八断行断五种过失这个部份,经里面讨论的还要更加详细。

  所以就对境而言,密咒乘门讲得多、讲得不同,如缘取佛像等等,可是在禅修的方式而言,经里面讲的最为广大详细。所以前面谈到慈氏怙主、还有圣者无着这些内容,都是属于显教乘门(经教乘门)的方便,而且他们来源都是根据佛经。所以在佛经里讨论到这个部份的时候,讨论的非常详细,比起密咒乘门而言,佛经里面讨论到八断行、断五过失等等,这些内容还要更加多、更加详细。因此之故前面不是谈到德称大师说到:众多契经及《经庄严论》及《辨中边分别论》等等,也是谈到佛陀在佛经里面讲的很多。

  前面这些是至尊仁波切提出自己的观察,在他的观察研究里面,前面情况是甚么样子,所以他把它说了出来,前面谈到很多项,历代传承祖师一代一代如何如何。根据他的观察来看,所以至尊仁波切提出自己的研究心得,圣者无着的书谈到甚么内容,慈氏怙主的书谈到甚么内容,历代追随的大博士们,他们又写了甚么等持实修的的法门,而佛陀所开示的佛经,跟密咒乘的典籍是怎么样子,这是至尊仁波切详细作了研究、通盘了解之后,做了一个说明。

  之后“然能依彼大论修者,几同昼星。将自心垢责为论过,谓佊唯能开辟外解,妄执开示心要义理别有教授。能够依照大论上来实修的,就如同白天的星星一样,前面已经做了审慎的观察之后,前面不是有历代前前圣者写了这些书,讲了这么完整修等持的方便法门,可是到了现在依照这完整的方便法门来做实修的人,就如同白天的星星一样稀少,很难看到的。不仅如此还将内心的污垢,反过来怪这些论典有过失,那些论典有甚么过失呢?说这些论典只是开辟外解开辟外在一些了解而已,妄执因此错误的了解,认为开示心要义理开示内心的实修方式别有教授还有别的书,于彼所说修定次第,正修定时,竟为何似,全无疑惑。对这些小册子里面所讲怎么怎么去修等持、修禅定的方法,都没有发生疑惑,没有去怀疑过。

  前面谈到佛经,再过来慈氏怙主、圣者无着历代都有传承下来,修禅定的方便法门,可是真的照这样来作实修的人,就像白天的星星很少的。不仅如此,有些人因为自己的毛病、劣慧---智慧浅薄之故,去看这些大论,对大论中所讲的正确的禅修方式,讲的很深奥不能够了解,因为自己的智慧浅薄这个毛病之故,去看不能了解,就说这个大论根本就没有用处。实修的方式应该是怎么样?就开始去寻找有很多小册子,就前面谈到过的,“现在传说修静虑之甚深教授中,全不见此方便之名现在有很多名气很响亮的甚深的口诀,这里面讨论到修禅定的方式是甚么?开始去寻找认为这些是好的实修方式。

  所以真正正式去付诸行动作实修的时候,以前历代前贤博士所写的大论不看,怎么去禅修呢?所以去找这些小册子,小册子里面所谈到的内容,修等持的方便法门,内容是如何如何?去看里面怎样实修?谈到甚么也没有发生疑惑,也不会去检查的,这里讲的跟我们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现在是学习广论,可是修安止的时候,应该怎么去实修?也没有仔细去看广论里面安止的实修方式是甚么?之后就开始觉得:耶!好像应该还有另外的实修口诀,另外实修口诀在哪里呢?在网路Internet里面,所以把网路打开来找找看,里面一定有人在讲甚深的禅修口诀,到各处去寻找好像这小册子一样,对里面所讲的实修口诀,也没有发生疑问,对他讲的方式内容是甚么,没有发生疑问,现在的情况就变成是这个样子。

  这里谈到修等持的方式,应当外道都共通的,就是外道修等持的方式讲的很多,当然内道也讲的很多,但是现在的情况是,有的也不是外道、也不是内道,但它也讲很多禅修的方式,这是中间派,也不是外道、也不是内道---中间派,它也讲禅修的方式很多很多。所以在古代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就是外道也有很多小册子---小小的书,它里面也讲禅修的方式是如何如何,应该也是很流行,很多这种情况,这些内容实际上至尊仁波切都完全了解,这里面所谈到观修的方式他也知道。现在广论里面所要谈到的实修方式,就不是这个样子,因为现在所要谈到的实修方式,是能证得佛果的方便法门,因此之故,恐怕外面这些小册子所谈到的实修方式,恐怕就没有这个目标了,就是一些市面上所流行的禅修方式,可能身体上得到一些快乐,或者是祛除一点点疾病痛苦,这个可能有帮助,但是这里谈到实修,是想要得到佛果的方便法门,这些市面上所流通的小册子,所谈到的禅修方式,大概没办法达到这个目标。

  因此之故,这里所谈到的实修方式,完全是顺着历代的大论来讲,顺着这个方式来讲,才有很广大的利益,所以要根据传承大论来做解释。各种的禅修应该都有它的利益,譬如说去除疾病,作禅修、观修去除疾病,外国不是有Healing(治疗)疾病,有些禅修可能让你只是治疗疾病,有些只有这个用处而已,可是除了这个用处之外,这能不能达到解脱成佛?那就没有了,所以外道的禅修方式,也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只有内道的禅修方式。

  所以对这点至尊仁波切了解之后,就说我们这里所要谈到的内容,然此教授一切修行,前后皆取大论所出,故于此处修定方法,亦取大论而为宣说。这里所谈到的一切内容就是《菩提道炬论》里面所谈到的方式,这些禅修的方式,此教授就是《菩提道炬论》,里面所谈到的一切实修,譬如说解脱、解脱的果位、菩提心怎么产生,这一切的禅修都是从历代的传承的大论里面,所谈到的方式为主,所以不是市面上所流通一些禅修方式,如何去治疗疾病?如何得到暂时的快乐?把它整理来做讲解,不是!这个没有用处的,不是说这些禅修没有用处,就是说治疗疾病,得到小小的快乐,这种小小用处当然是有的,但是想要得到大的用处就没有。

  所以这里所谈到的实修方式---《菩提道炬论》所谈到的实修方式,因为《菩提道炬论》是经教也谈到,密咒乘门也谈到,所以历代所做传承的解释当然也很多。譬如说典籍派,典籍派去注解《菩提道炬论》的时候,都是根据历代传承的大论来做解释的,“故于此处修定方法,亦取大论而为宣说。这么多前前后后完整的实修里面,中间段落的实修---安止的实修方式,当然也是要根据大论。所以现在讲解的不是根据市面上,流通的小册子里面很多的方式,而我把它全部汇总、归纳之后,拿来这里做解释?不是的,至尊仁波切说不是的。现在讲的修禅定的方式,当然还是根据传承,而且还是根据大论来做解释的,所以不能彼此混淆在一起,要完全根据大论来做解释。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4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