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5讲

  

《广论奢摩他15》

  

讲授: 雪歌仁波切2007-09-28

  闻法动机

  我们前面念颂皈依跟发菩提心文,首先,皈依三宝的时候,内心要完全的信赖、寄托于三宝,来进行皈依,皈依之后要成办三宝内心的想法,如何去成办、如何去达成呢?就是我们内心产生菩提心,祂们内心的心意就可以说是达成了。后面还有一个菩提心,念诵菩提心文的时候,首先是前面皈依境坛城圣众内心的喜悦,接下来让后面所要进行的讲说跟听闻的善根,变成圆满菩提的一个原因,所以发菩提心就相当重要了。就发菩提心而言,积聚资粮也是靠它,作为烦恼的对治也是靠它,要忏除罪业也是靠它,所以像万灵丹一样有广大效果的,所以它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此产生菩提心的动机之后来听闻教法。

  正讲

  我们现在进行到正式说明观修、修法,首先在修安止的时候,有它的资粮要要先累积的,所以顺缘资粮的部分要先齐备,这是第一个项目。依于安止的资粮已经齐备之后,怎么样子来做实修?这是第二个段落。第二个段落里面也有加行跟正行的部分,加行的部分已经讲解完毕了。

  首先第一个,前面所谈到这些的内容,每一个项目其实都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安止实修的前面,资粮要先齐备,资粮就是悦意之处所等等的六个项目,这六个都要齐备。资粮是作为资助的条件,如果作为资助的条件、作为帮助的顺缘不齐备的话,安止就不可能成功了,完全没指望了,所以前面资助的条件、资粮,一定要齐备,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资助的条件、资粮已经齐备之候,依于这些资粮,正式来进行安止的实修。正式来观修安止的时候,里面就要分为加行、正行、结行三段来做说明。这其中加行的部分就是动机的部分,动机的部分特别谈到的,就是至尊大主宗喀巴大师在加行的段落,特别强调菩提心的观修极为重要,因为假设加行的段落,菩提心这部分没有的话,通常这个止跟观,世间外道也做如此的实修,可以说是一个共通的道路。

  如果这个样子讲的话,我们的实修跟他(世间外道)又有什么差别吗?有啊!就靠加行动机、菩提心的部分来成为一个差别的,假设欠缺加行、动机菩提心这个部分,没有小心谨慎去做一个观修的话,后面所修的正行的段落,可能没办法成为大乘的法,可能也不会成为佛教的法,可能成为外道的法,这些都有可能发生的。这个危险不发生的话,就要靠菩提心的观修,所以在前面动机的部分,一定要观修菩提心。

  所以这些危险会发生,是因为后面所做的实修,止跟观的这些部份有共通的道路之故,所以至尊大主宗喀巴大师谈到的,第347页,「修如前说加行六法,尤应久修大菩提心。」菩提心要花一点时间常常的观修,「又应净修共中下士所缘自体(所缘的内容),为菩提心之支分。」这些是宗喀巴大师所谈到的。

  就顺缘的部分,这些都齐备了,顺缘资粮的部分齐备了之后,进入加行、正行的实修。加行的部分,动机观修菩提心的部分,也都做到了之后,现在就谈到,正式要说明观修的方式。正式要说明观修的方式,里面又谈到了,身的威仪的部分怎么来进行,这就是我们上次解释完毕的部分。

  接下来就要到今天的段落了,正式解释修行的次第,但是在正式解释修行次第的时候,至尊仁波切没有先说明大纲,他先对后面所要做说明的内容,先讲出它的法源根据,法源根据是根据拉梭瓦、功德称大师的主张来做解释的,所以有所根据。

  大纲还没有讲之前,花了一页多的篇幅先说明,这个说明的法源根据从何而来?这些都解释清楚了,解释清楚了之后才开始说明大纲,再做一个讨论。正式解释修行次第里面就分为两项,此又分二:一.引生无过三摩地法. .依彼引生住心次第。我们现在就进行到这个段落。

  我们如果把大纲看一看的话,引生无过等持之法,依彼能够引生住心的次第,这两个项目。这两个项目里面的第二个,依此所引发出来的住心次第,是指在修安止的时候,要经过九个段落,这是九住心。首先得到等持之后,等持本身的安住的部分、住分这个部分,要让它不断的加强,不断的进步,因为进步之故,就会有不同的段落了,前后前后的段落,所以一共要经过九个段落。

  九个段落里面要经过内住、续住、安住(补住)、近住、调伏、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境到最后一个平等住,这样子一共要经过九个阶段的,所以是九住心的段落。九住心这个段落还没有谈到之前,应该要先产生一个无过失的等持,无过失的等持产生了之后,然后让它更加进步,不断的进步,这样子才会到所谓的住心次第。所以无过失的等持产生了,才叫进入第一个次第、第二个次第、第三个次第,要不断不断这样进步的。

  因此之故,首先要一个无过失的等持,这个要先产生,这个产生了之后要让它再进步,进步的时候就像楼梯一样,班级一样,它的威力会不断的强化,在强化的过程之中,就要经过九个阶段,所以就有第二个段落,九住心了。九住心得到之后,后面安止就会成功了,就得到了一个安止。

  因此第二个段落谈到了,依彼引生住心次第,这个是指内心里面安住的量、安住的程度,到达什么样?表示说这个安住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安止,这是说在安止的前面,它要经过一个段落、一个段落,不断来进步,才能够得到安止的。因为安止不可能忽然间就得到了,突然间就成功了,不可能!所以首先有一个安住的量,这个安住的量不断进步,到最后终于到达安止、就得到安止了。

  在还没有得到安止之前,要经过内心本身住分的威力,要不断的强化,这强化的过程一共要经过九个逻辑,就是九个段落的意思。所以九个住心的过程,必须都要是纯净的。它前面,一定要有它的因存在,如果它没有因的话,怎么突然会变成一个很纯净内心的安住呢?表示它前面有一个基础存在,这前面有一个基础,就是无过失的等持。无过失的等持要先产生,之后让这个无过失的等持,它安住的力量,更加纯净,威力更加增强,增强到第一个段落,增强到第二个段落,增强到第三个段落,不断的进步,就有九住心。这样子到彻底究竟的时候,终于得到安止了,安止成功了,所以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们现在这个段落,进行到观修安止,安止的观修方式是什么?表示还没有得到安止,因为还没有得到安止,为了要得到安止之故才进行观修,所以讲到安止的观修方式。在观修方面而言,实修的时候,前前后后一定有顺序的,首先要得到一个无过失的等持。无过失的等持已经得到了之后,这个无过失的等持,让它的威力要加强,让它纯粹、纯净的程度还要再加强,加强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进步,这样要经过九个阶段,这个九个阶段已经彻底破掉了、结束了,得到了安止,安止成功了。

  所以为什么这个大纲是这样排列的,就是首先引生无过的等持,用什么方法,如何引生无过等持之法?无过等持产生之后,依彼、依这个无过的等持,怎么样子让住心的次第又产生呢?分为两个大纲。

  第376页,「第二.依彼引生住心次第分三. 我们从它的大纲里面来看,前面的第一段讲,引生无过等持之法,那段的篇幅很长的,之后「二.依彼引生住心次第」,第380页,「由修成办奢摩他之量」(由修成办等持的量),到这个地方为止,我们看看篇幅就相对很短了,有没有?由禅修之后成办的等持已经产生了,量怎么来解释,你看从第376页到第380页,篇幅只有这个样子。

  前面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有一些人一谈到修安止的时候,他马上就要开始直接学内住、续住,直接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认为应该很快的、直接的学习九住心。但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在九住心还没有学习的前面,应当要一个可以趣入的标准存在,资格要先得到。已经合乎资格了,你可以去学习九住心。是不是要先有一个标准、一个资格,达到了这个资格,可以去学习。这前面的资格是什么呢?如果说你这个资格已经符合了,去修九住心,很快就丝毫没有困难。所以表示前面还有一个资格、标准存在,就是无过等持这个部分要先产生。这个资格已经得到了,去学九住心,就很快也不会困难了。

  我们如果看一下,「第二.依彼引生住心次第,」到这篇讲完是在380页,从376页到380页,就是只有五面而已,是讲正式禅修的时候九住心的内容,就这么简单。可是这前面引生无过的等持呢,要从349页到376页,这中间将近快30页了,相对篇幅差距就很大了,就表示前面无过失的等持,是不是非常重要?为什么讲那么多呢,它实在是非常重要。

  许多人想,现在是讲安止,要修安止,当然马上修安止,直接从内住、续住开始实修,不是这样子吗?不是的!因为在实修之前,应当先取得一个资格,合乎这个资格,取得这个资格之后,再去修九住心就容易多了。就表示前面的一些资格还没有得到的话,恐怕不太能够修,所以前面要有一个标准、要有一个资格要先得到的,这个部分非常重要,所以前面就要讲无过失的等持,内容就很多了。

  大家要了解,这个篇幅很长、篇幅很多,内容都是还没有到达九住心之前、还没有进入九住心,在它的前面,要解释的内容是这么多,它差不多快达到30页,这么长的内容,都是要解释无过失的等持怎么产生?它的方式是什么?要做一个详细的说明。所以九住心都还没有达到,安止就根本不要讲了,安止还要更加后面呢!

  许多人想到说,我们现在是讲安止,总要讲到安止了吧?还没有呢!连安止前面的九住心都还没有!在九住心的前面还有资格要先取得,这个资格是…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5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