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5讲▪P2

  ..续本文上一页无过失的等持,无过失的等持怎么产生的?就要用这么多篇幅去解释它,这里面所要讲的,都是无过失的等持怎么产生?它的观修的方式是什么?这里面要分成三项,引生无过三摩地法.分三:一.系心所缘先如何修.系心于所缘的时候前面要如何观修?.住所缘时应如何修.已经安住于所缘的时候要如何观修?.住所缘后应如何修.安住了之后要如何观修?这分成三个段落。

  系心所缘的时候,前面先要如何修呢?这里面主要讲的,就是把懈怠消除的方法。因为我们在观修等持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勇悍精进、兴奋之心,这一定要有。通常是这个样子,在开始观修的时候,一种进取、兴奋的想法,大概不会产生,这是第一个段落。已经开始正式实修,要有一个坚定的毅力,让它继续维持下去,这个部分也没有。这两个都是懈怠的情况。

  首先要把这种懈怠的情况,做一个认识,要把这个懈怠排除掉。为了把懈怠排除掉之故,因此应当对于等持观修的这个的方面,要有一个非常兴奋、勇悍的毅力,这个要产生。如果说这种勇悍的毅力要产生的话,应该先了解懈怠本身,它是一种很大的过失。其次要了解懈怠本身,它当然可以灭掉,它确实是可以灭掉,一定可以排除掉的。

  因为相信这一点,懈怠它是不好的,它也可以灭掉的,因此之故,有了这种认知之后,去修等持的时候,勇悍的毅力会非常强烈,去修它会很有兴趣,很想持续,这力量会很强大。因此之故,在观修等持的时候,有这种强烈的勇气,相信等持会进步,禅修会修的非常好,这种内心有这种喜悦、兴奋,就可以用这种喜悦、兴奋去做实修了。

  但是这种喜悦、兴奋要去实修的前面,要先知道,在进行等持的观修的时候,一开始有的人不想去做禅修,这种懈怠会产生,这个要先把它灭掉。就算已经正式开始了,也会不想继续做实修,没有办法持续进行做观修,这个也是懈怠,这种懈怠也是要把它灭掉。

  譬如说一个食物,我们刚开始去吃它的时候,它很新鲜,啊!很兴奋!觉得滋味非常好,但是一吃再吃,又给这个食物,就变成乏善可陈、陈腔滥调一样,吃起来没有滋味了,不想去吃它。也有这种情况,对不对?这个也是懈怠,这些懈怠,都是要把它排除掉的。

  如何把这些懈怠排除掉呢?不管是在禅修之前,不想去做实修的这一种懈怠;或者是禅修之后,没有办法持续,没有勇猛精进,想要使它持续的,这种懈怠。这些都要灭掉。心里面要知道,这些懈怠都是可以灭掉的。首先内心一定要有这种相信之心,这个懈怠,一定可以灭掉,这种信心一定要有,要相信是这个样子的。然后相信懈怠可以灭掉的话,就要知道在修等持的过程当中,懈怠它是怎么形成阻碍的,这个方式要了解。

  因此之故,要相信懈怠确实可以排除掉的,而且相信我一定可以观修等持。我观修等持之后,安止一定可以得到,这种勇悍、兴奋之心就会产生。有这种认识的话,去观修等持的时候,毅力非常的坚决,修的时候勇悍毅力很强烈。

  如果说,一开始心里面想着,修禅修,可能也是像食物一样,最初很新鲜、很好奇,吃、吃之后,常常每次都是一样的食物,就不会有兴趣了。所以现在修、修,可能后面我就提不起兴趣去修了。

  如果一开始禅修的时候,内心总是有这种感觉、有这种想法。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话,禅修的时候,一开始提不起劲,修的过程当中,又好像乏善可陈,也不想继续持续下去。一开始有这种想法的话,就非常不好了,禅修没有办法持续,而且,就算持续,懒懒散散最后也很难得到等持。

  所以不要有这种想法,首先要相信,前面产生的懈怠,进行当中所产生的懈怠,这些懈怠都是可以排除掉的。它造成阻碍的方式是什么?先一个认识的了解,之后,这些懈怠是可以排除掉的,我的等持,一定可以禅修,安止,我一定可以得到,先有这种想法,禅修的时候,勇悍精进的毅力才会产生,所以怎么把这个懈怠灭掉,就是要讲灭除的方法。

  这个时候等持都还没有进行,观修都还没有开始,所以这个段落的题目叫做系心所缘的前面,「先」就是前面,前面如何来做观修?就是前面要做什么样子的准备?这是指还没有观修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就是在进行观修的时候,首先,有一个不想观修的想法,这是懈怠,这个懈怠,可以把它灭掉的。

  如果把这个懈怠灭掉的话,观修的时候才有一个渴求,想要精进努力去观修,这种想要观修的想法才会产生。这个时候,这种兴奋喜悦,想要观修的想法要产生的话,要先知道等持的观修有什么利益,这些利益内心要完全相信。之后对等持的观修产生一个强烈的渴求,我要去观修,这个想法产生的话,观修前面所产生的懈怠、不想去修的这种懈怠,就可以把它排除掉,这一点一定要完全相信,懈怠它是可以除去的。

  第二种懈怠是已经开始了之后,已经进行了,进行了之后,譬如今天修、明天修、后天也禅修,每天都在禅修,就觉得好像力不从心,不想做禅修了。这个似经常吃的食物,不太想去吃它的,仁波切说小时后在印度,每天吃高丽菜,所以一看到高丽菜就生气,因为每天都吃一样的嘛!今天吃、明天吃、后天吃,每天都吃一样啊!所以后来看到高丽菜,不要说不想吃,心里还是会生气。所以今天观修、明天观修、后天观修,每天都在观修,当然后来就会产生有一点点厌恶、有一点点害怕,不想做实修,这种情况也会产生的。

  所以会担心,这种情况不是也会产生吗?这种担心,担心将来不想做实修,这是对安止、禅修的一种障碍,这是懈怠,禅修进行当中的懈怠。这个懈怠也是可以除去的,这个懈怠去除要靠精进跟轻安。在观修正在进行的当时,不想持续作观修的这种懈怠,透过精进努力,透过轻安,就可以把它灭除掉的。因为有精进之故,所以内心都是在勇悍毅力之下来进行观修,而且因为有轻安之故,都在身心的喜乐增长、增广的情况下来进行观修。因此之故,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相信,这个等持的观修,我一定可以进行,最后的安止,我一定可以得到,这种坚定的信心相信会非常的强烈。

  因此以这些方式,把懈怠灭掉了,在禅修前面的懈怠,可以把它灭掉;在禅修过程进行当中的懈怠,也可以把它灭掉。透过精进、轻安,也可以把它灭掉。在禅修进行时,因为有精进的缘故,内心兴奋、勇悍的力量很强烈,有轻安的缘故,身心在喜乐之下来进行观修,当然观修过程当中的懈怠就可以灭掉了。这个时候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观修,最后的安止,一定可以达到,在这种情况、这种确信之下来进行观修。

  这个是观修、在禅修过程当中勇悍的毅力要达到这个程度,就是已经开始禅修,禅修到最后彻底究竟,要有一个安止,这个过程,我一定可以达成,最后安止,我一定可以得到。这个想法如果在内心产生了的话,勇悍的毅力就达到标准了。

  如果没有按照前面的方式去做好一个准备,这个勇悍的毅力程度不够,观修的时候,力气不是很大,这个观修很难彻底究竟。因此要达到标准的勇悍毅力,相信从观修到得到安止的中间,我一定可以达成,最后安止我一定可以得到,这种勇悍的毅力要怎么样子产生呢?就是我们前面所谈到的,一开始就不想做实修,这是前面的懈怠,也可以把它灭除掉的,这一点一定要了解。禅修之后,不想继续、持续做实修,这种懈怠,这是禅修之后的懈怠(已经开始了,禅修之后的懈怠),这个懈怠也是可以把它灭除掉的。

  灭除方法,我们也要了解用什么方式?把这个前前后后的懈怠都灭掉。相信它可以灭掉,灭掉的方法也有,这些都知道的时候,就会相信,从观修开始到安止,我一定可以达成,这种信心也会产生,这种信心产生的话,勇悍毅力的程度,到达量了、到达一个标准了。如果不是这个样子的话,就表示勇悍毅力的程度不够。

  我们接着要看广论的内容「若不能灭不乐修定,乐定障品所有懈怠,」若不能灭掉,不乐修定,这是一个。乐定的障碍品,这是第二个。所有的懈怠,跟它相关的这些懈怠,如果不能够灭掉的话,「初即于定不令趣入。」最初的阶段,即于等持(定)不令趣入,导致我们不想去修等持。

  在修等持的时候,一开始就不想去修等持,最初不乐修定,不想、根本不喜欢、不高兴去修这个等持,这个首先就遇到了。还有就是乐定障品,让我们喜欢修等持,会遇到许多障碍阻碍我们,阻碍我们去喜欢禅修,阻碍就是懈怠了。

  或者是喜欢跟别人讲话聊天,喜欢上网路看很多的新闻,这些都是世俗的杂事,这些杂事就是障碍品,让我们喜欢修等持的这些障碍品,会导致我们一开始就不能够趣入等持来做禅修。所以一开始让我们不能趣入的这种类型的懈怠,假设没有把它灭掉的话,首先我们不会去进行等持,受到这些障碍的影响,一开始就不会去进行等持的禅修。

  就算勉强进行等持的禅修的话,「纵一获得」这个获得,不是获得九住心,因为现在还没有讨论到九住心,这个段落是无过失的等持,就算勉强获得无过失的等持,「亦不能相续,」相续是持续,所得到的无过失的等持,也不能够维持下去。因此「速当退失,」很快就衰损掉了。所以一开始对等持,让我们不喜欢去禅修它,还有这些障碍品也会导致我们,就算得到的无过失的等持,很容易就衰损掉。

  前面讲的这两种情况,就是一开始不愿意、不喜欢去趣入等持,这是懈怠,先了解这种情况。这些都是在系心于所缘之前我们内心的情况,内心的情况是这种内容。在系心于所缘之前,首先是不喜欢去禅修,这种懈怠,其次是许多的障碍品,因此之故,我们有这种的情况的话,这些全部先要把它排除掉的。

  排除掉的方式应该先产生一个勇悍、喜悦的、快乐的想法,我要修这个等持。有一个很喜悦、很兴…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15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