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善意做,不會犯根本戒。
無論是顯宗、密宗,還是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犯一個完整的戒條要具備對境、動機、行爲、結果四個條件。但這裏的結果,沒有要求上師知道、看到或者聽到。上師是否知道都一樣,只要有這樣的行爲,不論是身體上、語言上,還是意念上的,都會犯戒。
密乘十四根本戒之第一條,诋毀上師;五條根本戒之第一條,不恭敬上師。修密法,尤其是修大圓滿法,這是最最根本,最最重要的一條戒律,犯這條戒的罪過和後果非常嚴重,所以放在首位。
以前講密宗十四條根本戒的時候講過,如果不具備四個條件,不會犯根本戒,只犯一些支分戒。但我們造業、犯戒的時候,所犯的根本戒也有輕重之分。最重的是具足了四個條件所犯的根本戒。在這個基礎上,犯的數量越多,罪業就越重。犯一兩次,通過忏悔可以清淨。但若是經常犯,罪過就不一樣了。比如不恭敬上師或诋毀上師,第二次犯,罪過要比第一次重。次數越多,罪業會越嚴重。
菩薩戒和別解脫戒,還有一般惡業都一樣:第一,犯的次數越多,罪過會越大。第二,造惡業、犯戒了以後,要統統地忏悔,若是不忏悔,罪業會增加,如果過了最佳的忏悔時間,時間越長罪業會越嚴重。比如剛才犯戒了,沒有超過四個小時就忏悔了,以忏悔來攝持犯戒的罪業,這樣罪業不是很嚴重;若是超過了四個小時,過夜、過月、過年了,罪過就更大了;過了叁年以後則很難忏悔了。現在我們也許做不到不造業、不犯戒,但是必須要統統忏悔,越快越好。第叁,造業犯戒是因爲生起了煩惱沒有控製住,或是習氣上來了沒有控製住,但是心裏很後悔,有慚愧心,覺得自己不應該造業犯戒,這樣罪業也不會太重。但若是沒有一點愧疚之心,甚至認爲自己很有本事或很了不起,以這樣的心態輕視罪業,罪過也會非常嚴重。
現在有的人把殺盜淫妄、坑蒙拐騙都當做本事了,將來要下地獄,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怎麼辦啊?因果是不虛的,人間有那麼多的衆生在受苦,你們沒看到嗎?除了人,我們能看到的就是畜生。那些畜生爲什麼要遭受那麼多的災難,爲什麼要感受那麼多的痛苦呢?就是因爲造業了,而且墮落了。你們怎麼一點感覺都沒有呢?這就是愚癡。
所以,假如你犯戒了,應該有忏悔心,而且下決心盡量少犯。現在雖然做不到完全不犯戒律,但是少犯也可以,盡量忏悔,越早忏悔越好。
有些人認爲:修密法,把上師視爲佛,把上師的一切行爲都觀爲清淨,多難哪!其實,對有智慧、有修行的人來說不難。我們不是修大圓滿嗎?若是你的修行、相續已經達到這個層次了,一點都不難。因爲處處都是好處,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嘛!包括上師以及上師的一切行爲等,都是清淨圓滿的!密宗特別強調清淨觀,處處都要觀爲清淨,觀爲圓滿。這樣,把上師觀爲清淨圓滿,把上師的行爲觀爲清淨圓滿,有什麼難的?佛是不會難爲衆生的。你覺得難,覺得不容易,是因爲你的修行層次太低,你修行的悟性、境界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這是你個人的問題。所以你自己應該從這裏、從基礎開始開始修學。
《心經》裏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主要講了“色”,受想行識以此類推。要求你把上師視爲佛,把上師的一切行爲都視爲清淨,這是使你覺性圓滿的最佳方法。你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可以以此類推,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的,都是一個道理。這樣你就開悟了,你的覺性就圓滿了。現在你還做不到,是你的修行層次還沒有達到這個高度,還不是大圓滿法的法器。處處圓滿,處處清淨,就是大圓滿。覺性圓滿了,就是一切圓滿,一切清淨;覺性圓滿了,才能有這樣的境界。
在小乘、顯宗裏沒有這樣要求,離成佛較遠,還需要繞很大一個圈子。爲什麼這樣說?在顯宗需要叁大阿僧祇劫這樣漫長的過程才能成佛,密宗是一生一世成就,無上瑜伽(大圓滿法)是即身成佛,當下圓滿。所需的條件,好比坐火車、坐飛機、坐火箭各不相同。如果你有做火車的條件,就坐火車,但是慢,很長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如果你能買得起機票,可以坐飛機,但是需要有機場,如果沒有機場,你也沒有辦法買機票。同理,如果你想修密法,修大圓滿,但若是沒有機緣與條件,也修不了。有機場了,能買得起機票,就可以坐飛機,幾個小時就到了。如果你更加與衆不同,可以坐火箭,那麼幾分鍾就到了。現在大圓滿法都已經公開了,所以無論修顯宗、密宗,修小乘、大乘,還是修大圓滿都可以,看你自己的條件。
修大圓滿的要求肯定高,若是覺得難,是你自己的問題。對于有智慧,有修行的人來說,一點都不難。密宗,尤其是大圓滿法裏講,一切加持、一切成就的來源是上師。想得到加持,要靠上師;想得到成就,更要靠上師。我們修本尊也是,形象上是本尊,本體上是上師。比如修金剛薩埵除障法,形象是金剛薩埵,本體是自己的根本上師。這都是瑪哈瑜伽、阿努瑜伽的修法,就是生起次第、圓滿次第,非常接近大圓滿法的修法。爲什麼要這樣觀修呢?因爲密宗,尤其是甯瑪派主要修的就是大圓滿法。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一些修法內容,也要求不離上師瑜伽。比如修除障法的時候,既修除障法,又修上師瑜伽。
一切成就的根本,加持的來源是上師。這樣說也許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明白,但是你真正修到那個層次的時候,你真正經曆的時候,就會感受得到。有些人會明白,會相信,但是有些人不一定明白,不一定相信,現在說也沒有用。
以前,剛開始的時候我也不太理解這些。在沒有考上堪布之前,每天就是忙著學修五部大論,學這些理論,根本靜不下心來,沒有真正實修的時間。那時候,寺院、父母對我的期望很大,特別期望我能考上堪布。我的上師、道友也非常希望我能考上堪布,因爲他們都覺得我是這塊料。我的壓力也特別大。
現在我們實修的一些法本,包括《入行論》、《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在我十幾歲的時候,在寺院就學過,也給別人講解、輔導過。但是到喇榮以後,這些書翻都沒有翻過,我的房間裏也找不到這些書,只學五部大論、密宗的四大續部。那時候我還小,每天都要考試,每天晚上還要去講堂辯論。自己若是沒有充分的准備,到時候辯不過別人,失敗了,也覺得是一種恥辱。所以吃飯非常簡單,幾分鍾就吃完了。然後看書,一直看到十二點、一點,早上四五點鍾就起來。大型考試的時候,我根本沒有躺著睡過覺,著急學習。後來考上了堪布,就像現在的孩子考上了大學,或者畢業了一樣,就輕松了。
那個時候我懂得很多理論,特別傲氣。覺得自己都明白了,都懂了,完全可以了。從學院出來以後,到其他寺院去見別的上師,根本看不起,認爲是小寺院,覺得他們都不懂佛理。除了我自己,好像沒有一個人懂佛理似的。我到辯經園,一般的學生、一般的小堪布,想跟我辯論是不可能的。後來我想紮紮實實修行的時候才發現,我學到的這些都是皮毛上的東西,我明白的這些什麼也不是,實際上什麼也沒明白。
我在五部大論裏,找不到具體的修持方法;在密宗四大續部以及那些大的續部裏也找不到具體的修持方法。這時重新再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才找到了路。所以,後來我非常注重,再叁地強調這個法,並且特別用心、認真地弘揚這個法。其實都在這裏面,這才是總集,這才是真正具體成就,或者是即身成佛的一條路。
以前我坐的地方四面都是桌子,一摞摞全是書。考上堪布以後,慢慢地其他的書都放在書架上了,身邊的書特別少了。後來慢慢地少了,再後來離我最近的,並且隨身攜帶的就是《大圓滿前行引導文》。從這裏面我找到了路,找到了方向,然後我就死心塌地的這樣修。
實修的時候,我才明白了大圓滿法的道理。之前,我也知道大圓滿法好,但是好像沒有太大的信心。有一天,我和一個老堪布在一起,他對我說:“你爲什麼不修大圓滿法?”我說:“我修不了。”他說:“你怎麼修不了,你不是對上師很有信心嗎?對上師具足信心就可以修。”但我當時沒太在意。後來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用心去學修的時候,才真的明白了。以前我每天都會祈禱很多的本尊或者佛菩薩,最起碼有釋迦牟尼佛、蓮花生大士、阿彌陀佛、藥師佛,每天都念些偈誦、咒語。後來無論是白天晚上,還是睡醒的時候,我腦子裏只有上師,沒有別的。
雖然現在很多時候還是散亂,還是個凡夫,但有了這樣的經曆,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已經找到了歸宿,已經明白了真相。我不敢說自己有多高的層次,有多大的成就,但是這點我可以說。很多時候我也會想,盡管社會很亂,一切都是無常的,但我畢竟有了一個歸宿,所以心裏自然有一種鎮定、安靜。有時候也有煩惱,也有習氣,很多時候也散亂,但是我覺得現在犯毛病和以前犯毛病不一樣,現在散亂和以前散亂不一樣。所以大家不到那個層次,不經曆那樣一個過程,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這些只有自己明白,自己知道。
既然大家選擇了大乘妙法,選擇了這樣一個殊勝的密法,選擇了無上瑜伽、大圓滿法這樣一個最最圓滿、究竟的法門,就應該好好調整自己的心態。別人不理解是別人的事,別人不懂是別人的事。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若是沒有這樣一個信念或者觀念,想成就大圓滿,想即身成佛是不可能的。
修行是自己的事,解脫是自己的事,所以你們都要考慮好,應該自己決定。我是不會勉強任何人的,你們也不要到我這裏來說什麼“我要走了,我要下山了,我不學了……”說這些沒有用!你不學,我有什麼損失啊?都下山了,一個人也沒有了,對我來說也無所謂。若是實在給有形的衆生傳不了法,我就給無形的衆生傳法。沒有有形的衆生,還有無形的衆生。在哪裏都可以弘法利生,只要自己有發心,有願力,怎麼都行。
我每天晚上念邀請偈誦,就是邀請那些非人、無形的衆生來聽聞佛法。佛曾經說過,這樣邀請他們都會來聽聞。那是佛的真言,也許對有形衆生講的效果,沒有比對無形的衆生講的效果好、利益大,這是真的。
我經常跟大家講,我已經盡力了。雖然我不敢說我有把握解脫或成佛,但是在這方面我問心無愧。我是個出家人,吃衆生的,穿衆生的,住衆生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衆生供養的。但是也沒有辦法,因爲我是個出家人,這些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吧。我努力了,也盡力了,什麼都給你們安排得好好的,你們不相信我,不跟我學,我也沒辦法。我沒有分別,誰來學都一樣,只要有善根,是法器就行。不是法器,沒有善根,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你不來不學,是你的事。我這邊把飯做好了,你再不吃,餓死了也沒辦法;路鋪好了,你再不走也沒辦法了。所以無論在大衆面前,在無形的衆生面前,還是在上師叁寶面前,我真的是問心無愧!
所以你們自己考慮好,我沒有邀請過,也沒有勉強過你們。你到這裏來學修,就必須要遵守這裏的清規,清規大致上說也是佛的戒律。佛爲什麼要訂這麼多戒條,就是爲了我們能夠更快速地解脫成佛。我們在實修中心訂立這樣的規矩、規條,也是爲了大家能夠更方便,更如法地學修正法,是爲了大家的修行能更順利、更有成就。這是很重要的,這不是某個人的事,是大家的事。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密乘五條根本戒(一)恭敬上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