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P2

  ..續本文上一頁中仍然具有根本俱生我執之因,依靠其所産生的煩惱和業障仍然存在,如果不具足能對治我執的無我智慧,如何能不轉生後世呢?所以決定會轉生後世。在死亡的最後刹那,心識相應于我與我所的執著種子,如果沒有依無我的智慧對治,由此必然産生轉生後世的果。如果此因存在,卻象現代人所認爲的人死如燈滅,一切化爲烏有,就變成有因無果了,但是有因無果的現象在這個世界何時何處也不會存在。

  生死如同晝夜一般,有白天就有夜晚,夜晚過了,黎明又重現,新的一天又開始了,在此世的生命結束之後,進入中陰階段(如同黑夜),然後又投胎,開始了又一生。這樣循環往複,生生死死,生命的流轉就象一條連綿不斷的長河。這個身軀如同一座旅店,心識則如一位旅客,在輪回漫無邊際的旅途中,心識轉換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形態。

  3、《楞嚴經》中的教證

  《楞嚴經》中有一段對話,在對話中佛陀解釋了生命源源不斷的道理。

  波斯匿王問佛:“我先前未曾聽佛教誨,聽迦旃延與毗羅胝子說此生死後一切都斷絕滅亡。我今遇佛,在這點上仍有疑惑。”

  佛問大王:“你的肉身是金剛常住,還是會腐朽變壞?”

  王答:“我此肉身終將壞滅。”

  佛問:“你的身體尚未變滅,如何知道將來必定壞滅呢?”

  王答:“現在我這個無常之身雖未滅亡,但我觀察現在是念念遷變,前念滅後念生,念頭剛起就不住而滅,如火成灰漸漸銷殒,不曾有過停息,所以決定了知此身終歸滅亡。”

  佛認可波斯匿王所答,繼續問:“你現在身心已經衰老,你的容貌與幼時相比有何不同?”

  王答:“我童年時的皮膚細嫩光澤,至成年時血氣方剛,如今衰老之年,形色枯悴,精神昏昧,發白面皺,臨死不遠,如何能與壯年相比呢?”

  佛說:“大王,你的容貌不是即刻衰敗的吧?”

  王答:“世尊,這些實爲慢慢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來暑往漸至于此。”

  佛說:“你見遷變不停而了知到此身一定滅亡,你知不知道身中還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本性存在?”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實不知。”

  佛說:“我對你指示這個不生不滅的本性。大王,你何時曾見恒河水?”

  王答:“叁歲時慈母帶我拜耆婆天,經過恒河,那時即知恒河水。”

  佛說:“大王!如你所說,二十歲時身體衰于十歲,乃至六十歲,日月光陰念念遷變。你叁歲時見到恒河,到二十歲時再見恒河,恒河水如何呢?”

  王答:“河水與叁歲時所見無異,直到如今年紀六十,也沒有變化。”

  佛說:“你現在自傷發白面皺,面容比童年多了許多皺紋,但你現在見恒河與童年時見恒河的那個見,有老幼之分嗎?”

  王說:“沒有,世尊。”

  佛說:“大王,你的面容雖然皺了,但這個能見的本性卻未衰老,起皺的是變化,能見之性是不衰老的,非是變化,變化的有生滅,不變化的無生滅,無生滅的能見本性如何會在你的身中與身體一同生死呢?你爲何引諸外道之言,說此身死後完全斷滅呢?”

  波斯匿王聽了佛的開示,才相信此身死後並非斷絕,只是舍此身取彼身,從而解除了執身斷滅的邪見,與大衆歡喜踴躍得未曾有。

  佛陀開示衆生的佛性不滅,雖然身體有生死變異,但自性的如來藏光明卻始終是不遷不變的。

  

  二、情愛重縛

  

  情愛重縛

  一、情欲現狀

  1、文藝作品中的迷幻情愛

  如果說死亡是這個世界人們最恐懼的事,那麼愛情則被人們認爲是世界上最悅意的事情,愛情作爲文藝影視作品“永不衰落”的話題而爲世人所津津樂道。

  人們用各種各樣的語言、詩篇來贊美它,用音樂、戲劇來表現它。缺少了它,人生好象暗淡無光;而有了它,再艱苦再沈悶的生活似乎也變得絢麗多姿、生氣勃勃。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將生的幸福寄托于它,有些人甚至將它視爲人生唯一的幸福,缺少了它,便覺得是此生最大的遺憾。

  文藝作品中所描寫的愛情,成了人們生活追求的模式,對此人們心中充滿了種種幻想和憧憬。由于文藝作品潛移默化的作用,人們總覺得只有像文藝作品中那跌宕起伏的情節、纏綿悱恻的心靈波瀾下的生活才是有意義的生活。人們渴望能過著如書卷中所描寫的那樣多姿多彩的生活,渴望過上“不平凡”的生活,認爲這樣生活才不枉度一生。

  在影視中,聲光色彩的渲染、曲折的情節、戲劇化的場面,撩撥著人們本來就浮躁不安的內心,這些浪漫的情節使人如癡如醉,禁不住希望自己也能身處其境。深受這些欺诳性描寫和假相的影響,人們認爲在日益枯燥的生活中,只有愛情的出現,生活才會有亮點,人們渴望著這種奇緣巧遇。

  2、現實中的真相

  和想象中的浪漫愛情相比,現實中的婚姻大多數是男女雙方家庭背景、社會地位、經濟實力的一種利益均衡,婚姻的組合多數是按照俗話中的門當戶對來進行。在現代愛情與婚姻中,人們往往棄對方的道德、修養于不顧,虛榮而短淺地盯著對方的家産、權勢、容貌等外在包裝,這些外在包裝本身即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假如一方的經濟和社會地位增值或者貶值,那麼以功利爲基礎的婚姻關系便隨之動搖起來,男女雙方的感情裂縫也開始出現。

  這是一個巨變的時代,一方面,經濟的高速發展,致使短時間內改變了許多人的政治、經濟地位,也相應改變了許多男女婚戀中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激烈的社會競爭給人的心理帶來沈重的生存壓力,使得人心躁動不安,缺乏穩定的生活信念,價值觀和情感波動性極大,因此以往倍加珍惜的情感在新的外界環境下容易産生動搖,人們在家庭組合方面日益缺乏長久性觀念,家庭危機日益深重。

  隨著西方生活方式的輸入和經濟浪潮的推波助瀾,這個幾千年來家庭觀念至上的文明古國,在家庭觀念上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種種“現代”因素的影響下,現代家庭有如狂風駭浪中的孤舟,漂搖不定,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

  3、當今時代情欲的迷亂狀態

  伴隨全球化進程的日益深入,西方的性解放思潮已經在世界各地蔓延。西方社會自近代以來一直提倡和強調個人欲望的滿足,他們認爲人的欲望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不應受到外界和自身理念的抑製,人的欲望能否得到滿足以及滿足到何種程度,是衡量人的生存價值和人生成功的重要標准。

  興起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性解放思潮認爲: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所愛的人的自由,只要雙方情願,彼此就可以一起生活,個人的生活方式不應受到幹涉,以往的傳統道德觀念是這種自由的束縛。人本應該享受情欲,通過性的自由和開放,就能消除當今社會沈重的壓力和人生的痛苦。實際上這只是有些人爲了無所顧忌地滿足情欲的刺激,而套上“自由”這件現代人認爲神聖不可冒犯的外衣,以自由和人權的旗號,爲情欲的濫行在言論上找到合理的依據,進而取代傳統的倫理道德。

  情欲被幾近瘋狂地美化、鼓吹,由于輿論傳媒的大肆渲染,人們浸染其中,在潛移默化下,兩性之間的倫理道德觀念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傳統家庭觀念日益淡薄。從人們日常語言的變化中也可以略見一斑,以前邪淫、通奸這類詞彙,現代人聽起來覺得太嚴重、太刺耳,代之以外遇、婚外戀、同居、試婚等等近乎中性的詞彙,以往對破壞家庭、破壞傳統倫理道德的不良行爲的譴責,現在轉爲同情甚至羨慕,罪惡感在人們心中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逐漸認同。許多人對于兩性之間的惡行不但沒有羞恥感,反而認爲是一種時尚追求,是現代文明進步的體現。許多人奉行男女好則聚、不好則散的觀念,想無拘無束地在情欲世界中潇灑走一回。

  今天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打造了一個日益豐富的物質世界,在這個社會,持續使用陳舊物品被認爲是和時代發展不相稱的落伍行爲,頻繁的更新換代則被視爲能促進經濟發展和消費而倍受鼓勵。這種對待商品的觀念,被一些人用來對待他人,當對對方的新鮮感消失之後,就把對方視如舊物件一般抛棄不顧,重新去尋找新的刺激,此時人心的冷酷和自私表露無遺,人之爲人的尊嚴也因此喪失殆盡了。

  一夜情正是當今時代部分人情欲放縱的反映,所謂一夜情,就是兩個彼此陌生的人爲了滿足情欲的空虛而作短暫的一夜風流,彼此無須了解,也不必負社會責任,甚至連對方的名字都可以不知道。這種以往只有在西方幻想般的情愛影片中才出現的情景,如今在大都市的酒吧、歌舞廳、娛樂場所中卻時有發生。在人們盡情享受現代化物質生活、衣食住行都充分展示出現代物質文明的同時,部分人的這種一夜苟合、露水夫妻的生活狀況,卻墮落到禽獸的級別,雙方連感情都可以不要了,成爲純動物的渲泄。可怕的是這種生活竟然成爲都市中部分現代文明人所追求的時尚、前衛生活方式,在媒體和人們交談中成了時髦的話題。

  然而事實告訴我們:這種將婚姻家庭、人間道德倫理視爲兒戲,如飛禽走獸般的生活,這種顛倒妄爲的瘋狂行徑,只會使人類墮落到動物的層次,終將釀成難言的悲劇。

  情欲的泛濫加深了燈紅酒綠、糜爛腐化的生活,且看今天都市裏夜總會、歌舞廳、按摩房、桑拿浴室比比皆是,黃色書刊、影碟屢禁不止,互聯網也成爲色情泛濫的溫室,大量的淫穢文字和圖片在網上傳播,網絡上,成人話題總是人氣最旺。在這種肆意渲染、煽動情欲的環境中,情欲的吸引力、粘染力會有多強?況且這本是人最容易被吸引甚至抛棄一切而投注的地方,也是人性中最爲脆弱最容易迷惑的地方,在這樣迷離混濁的環境中,有多少人能保持清醒的頭腦而不爲所動呢?

  在商品經濟的浪潮的推動之下,大量年輕女性湧向經濟發達地區從事各種色情行業,即使在偏僻的城鎮也能見到星星點點的發廊、洗足屋、按摩房,人們把自身轉化爲商品進行交易,出賣自己的靈魂和肉體以換取金錢、身份,有些女人的口號是拿著青春賭明天。在競爭日益激烈、工作機會難以尋找、勞動強度加大的社會背景之下,有的人拿自己的肉體和青春換取生存的資源,有人則把它當…

《《正法妙音》第四冊 警世鍾》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