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P2

  ..续本文上一页中仍然具有根本俱生我执之因,依靠其所产生的烦恼和业障仍然存在,如果不具足能对治我执的无我智慧,如何能不转生后世呢?所以决定会转生后世。在死亡的最后刹那,心识相应于我与我所的执著种子,如果没有依无我的智慧对治,由此必然产生转生后世的果。如果此因存在,却象现代人所认为的人死如灯灭,一切化为乌有,就变成有因无果了,但是有因无果的现象在这个世界何时何处也不会存在。

  生死如同昼夜一般,有白天就有夜晚,夜晚过了,黎明又重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在此世的生命结束之后,进入中阴阶段(如同黑夜),然后又投胎,开始了又一生。这样循环往复,生生死死,生命的流转就象一条连绵不断的长河。这个身躯如同一座旅店,心识则如一位旅客,在轮回漫无边际的旅途中,心识转换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形态。

  3、《楞严经》中的教证

  《楞严经》中有一段对话,在对话中佛陀解释了生命源源不断的道理。

  波斯匿王问佛:“我先前未曾听佛教诲,听迦旃延与毗罗胝子说此生死后一切都断绝灭亡。我今遇佛,在这点上仍有疑惑。”

  佛问大王:“你的肉身是金刚常住,还是会腐朽变坏?”

  王答:“我此肉身终将坏灭。”

  佛问:“你的身体尚未变灭,如何知道将来必定坏灭呢?”

  王答:“现在我这个无常之身虽未灭亡,但我观察现在是念念迁变,前念灭后念生,念头刚起就不住而灭,如火成灰渐渐销殒,不曾有过停息,所以决定了知此身终归灭亡。”

  佛认可波斯匿王所答,继续问:“你现在身心已经衰老,你的容貌与幼时相比有何不同?”

  王答:“我童年时的皮肤细嫩光泽,至成年时血气方刚,如今衰老之年,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临死不远,如何能与壮年相比呢?”

  佛说:“大王,你的容貌不是即刻衰败的吧?”

  王答:“世尊,这些实为慢慢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来暑往渐至于此。”

  佛说:“你见迁变不停而了知到此身一定灭亡,你知不知道身中还有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存在?”

  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

  佛说:“我对你指示这个不生不灭的本性。大王,你何时曾见恒河水?”

  王答:“三岁时慈母带我拜耆婆天,经过恒河,那时即知恒河水。”

  佛说:“大王!如你所说,二十岁时身体衰于十岁,乃至六十岁,日月光阴念念迁变。你三岁时见到恒河,到二十岁时再见恒河,恒河水如何呢?”

  王答:“河水与三岁时所见无异,直到如今年纪六十,也没有变化。”

  佛说:“你现在自伤发白面皱,面容比童年多了许多皱纹,但你现在见恒河与童年时见恒河的那个见,有老幼之分吗?”

  王说:“没有,世尊。”

  佛说:“大王,你的面容虽然皱了,但这个能见的本性却未衰老,起皱的是变化,能见之性是不衰老的,非是变化,变化的有生灭,不变化的无生灭,无生灭的能见本性如何会在你的身中与身体一同生死呢?你为何引诸外道之言,说此身死后完全断灭呢?”

  波斯匿王听了佛的开示,才相信此身死后并非断绝,只是舍此身取彼身,从而解除了执身断灭的邪见,与大众欢喜踊跃得未曾有。

  佛陀开示众生的佛性不灭,虽然身体有生死变异,但自性的如来藏光明却始终是不迁不变的。

  

  二、情爱重缚

  

  情爱重缚

  一、情欲现状

  1、文艺作品中的迷幻情爱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界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爱情则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悦意的事情,爱情作为文艺影视作品“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诗篇来赞美它,用音乐、戏剧来表现它。缺少了它,人生好象暗淡无光;而有了它,再艰苦再沉闷的生活似乎也变得绚丽多姿、生气勃勃。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将生的幸福寄托于它,有些人甚至将它视为人生唯一的幸福,缺少了它,便觉得是此生最大的遗憾。

  文艺作品中所描写的爱情,成了人们生活追求的模式,对此人们心中充满了种种幻想和憧憬。由于文艺作品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总觉得只有像文艺作品中那跌宕起伏的情节、缠绵悱恻的心灵波澜下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人们渴望能过着如书卷中所描写的那样多姿多彩的生活,渴望过上“不平凡”的生活,认为这样生活才不枉度一生。

  在影视中,声光色彩的渲染、曲折的情节、戏剧化的场面,撩拨着人们本来就浮躁不安的内心,这些浪漫的情节使人如痴如醉,禁不住希望自己也能身处其境。深受这些欺诳性描写和假相的影响,人们认为在日益枯燥的生活中,只有爱情的出现,生活才会有亮点,人们渴望着这种奇缘巧遇。

  2、现实中的真相

  和想象中的浪漫爱情相比,现实中的婚姻大多数是男女双方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的一种利益均衡,婚姻的组合多数是按照俗话中的门当户对来进行。在现代爱情与婚姻中,人们往往弃对方的道德、修养于不顾,虚荣而短浅地盯着对方的家产、权势、容貌等外在包装,这些外在包装本身即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假如一方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增值或者贬值,那么以功利为基础的婚姻关系便随之动摇起来,男女双方的感情裂缝也开始出现。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致使短时间内改变了许多人的政治、经济地位,也相应改变了许多男女婚恋中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激烈的社会竞争给人的心理带来沉重的生存压力,使得人心躁动不安,缺乏稳定的生活信念,价值观和情感波动性极大,因此以往倍加珍惜的情感在新的外界环境下容易产生动摇,人们在家庭组合方面日益缺乏长久性观念,家庭危机日益深重。

  随着西方生活方式的输入和经济浪潮的推波助澜,这个几千年来家庭观念至上的文明古国,在家庭观念上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种种“现代”因素的影响下,现代家庭有如狂风骇浪中的孤舟,漂摇不定,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3、当今时代情欲的迷乱状态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西方的性解放思潮已经在世界各地蔓延。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一直提倡和强调个人欲望的满足,他们认为人的欲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应受到外界和自身理念的抑制,人的欲望能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到何种程度,是衡量人的生存价值和人生成功的重要标准。

  兴起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性解放思潮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所爱的人的自由,只要双方情愿,彼此就可以一起生活,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应受到干涉,以往的传统道德观念是这种自由的束缚。人本应该享受情欲,通过性的自由和开放,就能消除当今社会沉重的压力和人生的痛苦。实际上这只是有些人为了无所顾忌地满足情欲的刺激,而套上“自由”这件现代人认为神圣不可冒犯的外衣,以自由和人权的旗号,为情欲的滥行在言论上找到合理的依据,进而取代传统的伦理道德。

  情欲被几近疯狂地美化、鼓吹,由于舆论传媒的大肆渲染,人们浸染其中,在潜移默化下,两性之间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家庭观念日益淡薄。从人们日常语言的变化中也可以略见一斑,以前邪淫、通奸这类词汇,现代人听起来觉得太严重、太刺耳,代之以外遇、婚外恋、同居、试婚等等近乎中性的词汇,以往对破坏家庭、破坏传统伦理道德的不良行为的谴责,现在转为同情甚至羡慕,罪恶感在人们心中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逐渐认同。许多人对于两性之间的恶行不但没有羞耻感,反而认为是一种时尚追求,是现代文明进步的体现。许多人奉行男女好则聚、不好则散的观念,想无拘无束地在情欲世界中潇洒走一回。

  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打造了一个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在这个社会,持续使用陈旧物品被认为是和时代发展不相称的落伍行为,频繁的更新换代则被视为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而倍受鼓励。这种对待商品的观念,被一些人用来对待他人,当对对方的新鲜感消失之后,就把对方视如旧物件一般抛弃不顾,重新去寻找新的刺激,此时人心的冷酷和自私表露无遗,人之为人的尊严也因此丧失殆尽了。

  一夜情正是当今时代部分人情欲放纵的反映,所谓一夜情,就是两个彼此陌生的人为了满足情欲的空虚而作短暂的一夜风流,彼此无须了解,也不必负社会责任,甚至连对方的名字都可以不知道。这种以往只有在西方幻想般的情爱影片中才出现的情景,如今在大都市的酒吧、歌舞厅、娱乐场所中却时有发生。在人们尽情享受现代化物质生活、衣食住行都充分展示出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部分人的这种一夜苟合、露水夫妻的生活状况,却堕落到禽兽的级别,双方连感情都可以不要了,成为纯动物的渲泄。可怕的是这种生活竟然成为都市中部分现代文明人所追求的时尚、前卫生活方式,在媒体和人们交谈中成了时髦的话题。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种将婚姻家庭、人间道德伦理视为儿戏,如飞禽走兽般的生活,这种颠倒妄为的疯狂行径,只会使人类堕落到动物的层次,终将酿成难言的悲剧。

  情欲的泛滥加深了灯红酒绿、糜烂腐化的生活,且看今天都市里夜总会、歌舞厅、按摩房、桑拿浴室比比皆是,黄色书刊、影碟屡禁不止,互联网也成为色情泛滥的温室,大量的淫秽文字和图片在网上传播,网络上,成人话题总是人气最旺。在这种肆意渲染、煽动情欲的环境中,情欲的吸引力、粘染力会有多强?况且这本是人最容易被吸引甚至抛弃一切而投注的地方,也是人性中最为脆弱最容易迷惑的地方,在这样迷离混浊的环境中,有多少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为所动呢?

  在商品经济的浪潮的推动之下,大量年轻女性涌向经济发达地区从事各种色情行业,即使在偏僻的城镇也能见到星星点点的发廊、洗足屋、按摩房,人们把自身转化为商品进行交易,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以换取金钱、身份,有些女人的口号是拿着青春赌明天。在竞争日益激烈、工作机会难以寻找、劳动强度加大的社会背景之下,有的人拿自己的肉体和青春换取生存的资源,有人则把它当…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