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P57

  ..續本文上一頁語、惡行。能夠一生堅持守十善戒功德極大,如果不能全部守持,可以先守其中一種或幾種,即使每個月守一天也有很多功德。

  十善業道的根本是在意樂上,而要發起意樂,關鍵是觀察,所以要帶動自他遠離惡業,首先應力求發起遠離欲,而發起的方法就是如理思惟。今天,要喚起人們心中的因果觀念,重點是根據經典、教言、公案,大力宣揚,讓人們認識善惡因果的真相,只要心能隨業果道理如理觀察,就有轉變觀念的希望。民國印光大師以大智慧觀察到時代的病症,大量印行《安士全書》、《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等講述因果的書籍。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爲如果這些善書不能廣泛流通、傳播、宣講,人們心中的因果觀念就會逐漸泯滅,隨之而來的是斷見堅固、十惡流行,這樣人類普遍都會墮入惡趣。

  能觀察、思惟是人身寶貴的品質,實際上,引導人們主動進入如理思惟,是極爲緊迫的問題。只有把人類帶入如理思惟之中,建立業果正見,才能從根本上轉變人心。在這個時代利益衆生,首先要把握這個要點。人類行爲上的顛倒墮落,來自于業果愚,只有讓他對業果樹立正確的觀念,事事從業果上觀察取舍,才可能使人心轉向良善。宗大師把觀察修提到顯著的地位,成爲主要的修心方法,確實有其決定的道理。

  乙五、等流果的思惟

  領受等流果就是付出何種因,就會得到同類加倍的果報,所以對待別人的態度和行爲賢善,就是在創造好的領受等流果。如果能在人群中修好誠敬禮讓,就可以轉變人際關系,轉變命運。

  我們思惟業果,首先轉變見解,然後要改變行爲,先從自己轉變,再帶動整個家庭、團體轉向善法。只要獲得業果正見,一系列的行爲都會有正確的方式,依此力行就可以改變命運、造福世界。一旦改變了造業方式,自己的身心、人際關系、整個生態環境等所有方面都會隨之轉變,所以,應首先轉變自己的身心,然後以善心幫助整個社會走向安樂。其實小至個人,大到整個人類,唯有一條改過自新的路可走,而改過自新決定要落到因果律這個根本上。

  如果能相信事事都有領受等流果,我們應當重新調整很多地方,因爲人和人之間,人和有情之間,時時都在互相發生作用。其中決定有君臣、父母、兄弟、夫妻、朋友的倫常關系,只有在待人接物上,依倫常規矩而行,才可能離苦得樂,而認爲一切都可以隨心所欲,不守倫常規矩,完全是斷滅邪見。試想:如果一個人不孝敬父母,他的兒女會孝敬他嗎?一個人不愛護別人,會得到別人的愛護嗎?決定領受的都是同類果報。知道事事都有領受等流果之後,對待家人、朋友、鄰居、同事時,都要爭取好的領受等流果。如果堅信業果,能處處發出善心,處處都會給你豐厚的回報。怎麼修領受等流呢?就是每天起床先提醒自己:我要善待所有人,對任何人都以愛心關懷照顧。整個有情界是相互增上的,自己的心一轉,就可以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工作單位,這就是以身弘法。業果法門非常現實,做得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今天學了,今天就去實行,這樣學習佛法的受用就非常大。

  造作等流怎麼修呢?就是要有很高的警惕性,觀察到自己哪種習氣不好,哪種做事的方法不對,哪種待人的態度、說話的方式不妥,馬上就要改正,如果不改,決定會越發展越堅固,每一次都會舊病複發。所以,對自己的行爲必須從粗到細一點一點地修正,因上一轉,果自然會變好。

  乙六、生活當中的八因叁緣

  如果眼光看得長遠一些,就應當爲未來著想,今生修行的目的不是爲了現世八法,而是爲未來更廣大地修持大乘道,做好准備。

  八因叁緣,實際上是修圓滿的福德身,作爲大乘利他的所依身,在壽命、相貌、出身、財富、威信、名聲、根性、力量各方面,都應當具備上等的條件,這樣才能迅速有效地成熟衆生。這八因包括了世間一切的圓滿,雖然人人都想獲得,但是沒有辨別業果的智慧,就不知應從何處下手來創造。圓滿的人身實際是從平凡起步而修得的,只要在生活中修好八因叁緣,就可以現前圓滿的福德身。

  八德之身,分別而言:

  第一,壽命長,能很長時間修行,因是愛護衆生;第二,相好,能讓人歡喜而願意接近聽受教言,因是佛前供養明燈和新衣;第叁,出身尊貴之家,能讓人們敬奉采納自己的言教,因是身口意修恭敬,自己處在低位,象仆人一樣;第四,自在,既有大財富,又有好人緣,就可以攝持衆生,令他成熟,因是修布施;第五,信言具足,說話別人尊重信任,具足這條功德就能以愛語、同事、利行攝受衆生,因是不說妄語、離間語、粗惡語和绮語;第六,具有大勢力,這樣做事業就有大能力,能由此攝持衆生,令衆生很快接受教化,因是發願和供養;第七,丈夫身,能成爲一切殊勝功德之器,在修法上有許多方便,因是歡喜丈夫功德,厭離女身等;第八,大力具足,對自他二利的事業沒有疲厭,心力堅固,能得智慧力、發神通,因是幫助他人,替人分擔,別人不能做的事,自己代他做,別人能做的事,自己充當助手,還有布施飲食。

  懂得這些之後,就可以不離開自己的生活,修積未來的圓滿人生。比如,照顧病人、老人、愛護動物、放生,這些是修長壽健康的因;在家裏在單位裏,把環境布置得整潔美觀,這樣來供養如來,將來會得相好;對人恭敬有禮貌,事事肯讓人,把別人放在重要的位置,這就是修種性尊貴;每個月領工資時,拿出一部分錢救濟身邊經濟有困難的人,這是修自在,將來一定會富裕有人緣;注意修好口業,說話不傷人、不騙人、不講無意義的話,不破壞別人的關系,語言很和善、很真誠,別人就會信任你,喜歡聽你的教導;常常發願能攝持種種功德,對上師叁寶、父母等殷勤供養,將來有大威勢;愛丈夫性,做人行事正大光明,將來會得丈夫身;樂于助人,見到弱者就主動去幫助,對于上者也願做他的助手,這樣放下自己成全別人,身心的力量就會提升。

  做這些善行,唯一是回向無上菩提,而且待人做事,都是用純厚的心。這就是心清淨。每天都這樣不間斷地作、認認真真地行,就是加行清淨。有了這兩個清淨,自己的相續成爲妙田,做什麼都能出生大福德。這是在生活中修好八因叁緣,把佛法貫徹在現實的人生當中。反之,一天大多數時間都不和修行結合,只是形式上做一做,得到的實際利益就不大。如果能真正去行,不要到來生,今生就會轉變,行得猛利,叁年就會見大效果。從更近的角度,下半生比上半生增上,一年比一年增上,一月比一月增上,甚至上根者一天比一天增上。自己可以做試驗,在家裏對父母、眷屬修好這個法,在單位裏也這樣實修,看看自己的身心、人際關系、事業,各方面是不是在增上。所以,業果這個法貴在實踐,真正按八因叁緣來修,決定可以全方面轉變命運,不在這裏實行,恐怕學佛修道很難有堅實的基礎。

  根據重業先成熟這條道理,就可以推知臨終時先成熟什麼業,如此生前就可以爲死時作准備。臨終時,可以決定兩點:第一,決定唯一隨業牽引,其他帶不去;第二、以善業力決定安樂,以惡業力決定痛苦。所以一生行善,善業重的人,死時很自在,有的談笑而逝,有的坐脫立亡,沒有任何痛苦。修淨土之人以真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一生用功,使它成爲重業,臨終自然往生。如果沒有重業,就要看近業,所以臨終關懷很重要,要爲臨終者提供助緣,讓他能在善心的狀態中去世,以引業善而得生善趣。

  乙七、四力忏悔

  平時我們以放逸或者沒有正知正念,很容易造下罪業,切不可放置不管,而應及時以四力忏悔。四力就是能破現行力、對治現行力、遮止罪惡力和依止力,其中能破現行力和遮止罪惡力是關鍵。能破現行力的體性是追悔的善心,發起追悔心的方便是多修罪業的過患;遮止罪惡力的體性是誠意防護之心,如此沒有這個內涵,忏悔也只是空話而已;對治現行力,有修念誦般若經、觀罪性本空、持咒等;依止力是皈依和菩提心。

  此四力忏悔可以歸攝在金剛薩埵的修法中。爲什麼特別提倡金剛薩埵的修法呢?有二個原因:第一,是本尊願力殊勝、心咒淨罪能力大。因爲金剛薩埵具有淨治一切罪障的特別願力,觀修金剛薩埵本尊,念誦心咒,能清淨無邊的罪障。阿底峽尊者曾說:修學叁乘,最重要的修法都是忏悔業障,而八萬四千法門當中,在忏除罪障方面,最具加持的就是密乘中的金剛薩埵修法。第二,是契合漢人時機。在金剛薩埵的伏藏儀軌中,蓮師授記此儀軌和漢地衆生有特殊因緣,將會利益以漢地爲主的廣大衆生。

  基于以上原因,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以大圓滿智慧觀察當今時代衆生的根機、因緣,勸我們修持金剛薩埵法門。考慮到現代濁世的衆生罪業深重,善少惡多,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受了叁乘戒之後犯戒之處不計其數,重的還造過謗佛謗法謗僧。在這樣嚴峻的情況下,不推動共修金剛薩埵法門,將有無量衆生墮入惡趣,不必說即生成就,連得人身都很難保證。所以我們才倡導漢地道友共修金剛薩埵。事實也反映,漢地衆生與這個修法非常有緣,報名十分踴躍,目前發願心咒的數字總和相當驚人,已經高達一萬叁千多億。金剛薩埵本尊的願力確實不可思議,衆生的福德善根因緣也是不可思議,這麼多人能對心咒不可思議的功德産生信心。以此共修殊勝的緣起力,參加共修者決定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大利益。

  已經發願念心咒之後,現在重要的是按質按量完成,不能只發願而不實修,這樣完全相違修金剛薩埵法門忏悔業障的動機。所以,發願者每天念心咒忏悔,應當作爲不間斷的功課,持之以恒地實行,這樣才能真正得到本尊心咒的加持。如果每天不堅持念誦,那所謂對金剛薩埵本尊和心咒有信心也只是空話而已。所以,第一個要求是按量完成,但不能只注重數量,更重要的是忏悔的質量,也就是要注意四力的發起和增上。我們忏悔,罪業能消多少,是拔除根本還是枝末,完全取決…

《《正法妙音》第叁冊 因果的奧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