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妙音》第二冊▪P30

  ..續本文上一頁具足這樣的力量。(這以上,是講如來父母所生之力。下面再看如來之力。)即使一切世界的衆生,都獲得這種將要成就菩提的菩薩力量,但與如來的處非處之力相比,百千萬億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如來父母所生之力(就是最後生菩薩的力量),已經極爲不可思議,但是成佛的力量更加不可思議,獲得具足這樣十種之力,就叫如來應正遍覺。這還沒有講到菩薩的神通力,假如用神通力的話,就能夠把恒河沙數的世界放在腳指的一個毛端上面,抛過恒河沙數的世界,這樣往來,又不會讓衆生有任何的苦惱。所以這個神力不可稱量,不可以數量來了知。假如菩薩完全示現神通力的話,連你們這些聲聞阿羅漢都無法相信,何況其余的衆生。”

  這時,淨威力士聽完菩薩的父母所生之力後,心神驚怖,汗毛豎起,並生起希有之心,驕慢完全息滅,從此皈依叁寶,發無上心。

  通過以上的講述,我們對如來身力的無上境界又多了一分了解。這樣對佛陀功德的認識就會加深一步。原先,我們可能理解爲:佛只是一位丈六比丘,只是一個慈悲的人。這樣的認識未免過于狹隘。要想對導師生起真實的信解,我們一定要理解到,在名言差別宛然的顯現當中,佛的功德是一種無上的顯現,超過其他所有有情,這樣,我們才能認定佛是無與倫比的導師。對于佛陀這樣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假如我們生在佛世,能見聞到無量分之一,也會馬上頂禮,因爲世尊的確不可思議。現在我們既然沒有福報見到佛陀示現,就要根據佛的聖言,對佛的功德以聞思不斷熏習,這樣求得引生信解極爲重要。

  假如對佛陀功德的很多側面,我們都能主動地去尋求了解,時時憶念思惟,相續中就會逐漸生起堅固的認識,就會決定信受“天上天下,唯佛獨尊”,自己對佛陀的信心也不會再動搖,生生世世以佛爲導師的誓言就可以豎立起來,不可能再去皈依其余世間的導師。我們之所以見異思遷,見到某個稍具神通、能力的凡夫,心就會隨轉,主要的原因,就是無知。比如有一個人,頭上放光,你可能馬上就會拜在他的腳下,這樣很容易中邪魔外道的圈套,因爲魔也有神通,也可以放光,也可以治病,還可以化作佛的形像,這時如果沒有定解,就容易皈依魔。

  相反,如果按照本論聞思,如果建立差別的認識,如理了知導師佛陀不可思議的功德量,就根本不可能執著其他小小的境界,不可能輕易把心歸向其他的導師,因爲自己的心裏很清楚,與佛的境界相比,這些的確是微不足道。這樣皈依佛的心就會得到堅固。

  下面講佛的神變力:

  此外,佛陀具有無量神變力,彼經雲:“當嘎樹下,世尊席地而坐,地面長有布拉那草,形如夜叉蘆葦。彼時當地出現饑荒,乞食十分困難,尊者目連請問世尊:“大地之下具足妙味,以我能翻大地,易于力士翻一樹葉,我以左手任持大地所有有情,右手一刹那間即能在大地及其周圍尋出妙味。”

  當時因爲出現饑荒的緣故,乞食非常困難。尊者大目犍連主動請示佛陀,想以自己的神變力,將地下的妙味翻到地面,以尊者的神通力這樣做,連大力士翻動一片小小樹葉的困難都沒有。他說:“我可以用左手把大地上居住的所有有情都持住,然後用右手,連一秒鍾都不要,只需要一個刹那就能在大地和它的周圍找出美味。”所以,目犍連尊者的神通很大。

  世尊告言:“以你雖能如是翻轉,然而衆生一向貪執妙味而愚癡,且妙味不會長久留存,將會隱沒。”世尊未予開許。

  世尊沒有開許他這樣做。世尊說:“你雖然可以這樣把大地翻轉,找出妙味飲食,但衆生一向執著于美味上,癡迷得很,而且妙味也是無常法,不可能長久留存,很快就會隱沒。所以,你的作法也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假使有神力如目犍連者,遍滿叁千大千世界,合其神力,與佛比較,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這是將目犍連的神通力與佛的神通力進行比較,目犍連一刹那當中就能翻轉大地,所以神力很大。在《大方等大集念佛叁昧經》上還講到,大目犍連在往昔一時之間,能取叁千大千世界,放入口中,其中的任何衆生都不會有往來驚恐的念頭。又在往昔,大目犍連來到東方,在那個叁千大千世界中,有一個叫寶力的城市,城市當中有六萬億千戶人家,目犍連一一化現身體爲他們說法,讓他們安住于正法之中。所以目犍連的神通很大,但是與佛無法相比,經上說,即使是周遍叁千大千世界那麼多與目犍連神通相等的人,和如來相比,也不及佛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以算數和譬喻都無法表達這種差距。

  我們需要了知,很多有情都有神變力,比如凡夫當中的靈鬼、修羅、仙人、天人,都有有漏的神變,在出世間方面,聲聞緣覺也有神變。在各種神變當中,世間神變遠不如出世間阿羅漢的神變,小乘阿羅漢的神變遠不如大乘菩薩的神變,菩薩的神變又遠不如佛陀的神變力,所以唯一佛的神變力是無上無等,以十方叁世任何人的神變都不能勝伏,所以是“力無能屈”。

  又如來修力,亦如經雲:“假使四大部洲,天空烏雲密布,大雨滂沱,四洲百川江河,巨浪濤天,源源不斷彙入大海,如來悉知每一水滴源自何處,亦即任一水滴屬何部洲、屬何城市、屬何區域,以及是何樹葉花果所滴等,乃至水滴之極微塵,一刹那間皆能分別了知。”

  在這個例喻當中,我們首先要知道大海水之多,來源之複雜。不是某個局部地區,而是整個四大部洲,不是天降小雨,而是天空中布滿烏雲,整個四大部洲,普遍降下滂沱大雨,一時之間,四大部洲中所有的江河都暴漲起來,巨浪濤天,洪水源源不斷彙入大海。這是描寫大海的水量極大,而且海水來自四大部洲的各個地區。

  在這時,對大海當中的每一滴水,佛都知道它的來源。你隨意在大海當中取出一滴水,佛都知道這滴水來自什麼部洲、城市、區域,是從哪一個樹葉花果上面滴下來的。比如說,佛能說出,某滴水是屬于南贍部洲北京城的西山,是第幾棵樹的第幾片葉子上滴下來的。像這樣,一直可以精確到每個水滴的極微塵,佛都可以在一刹那間沒有任何錯亂地分別了知。這是極爲不可思議的事。

  假如今天發生上面類似的情況,我們可以在太平洋當中取出一滴水,然後向全世界的科學家提問:這滴水是來自亞洲,還是來自美洲,允許他們合作,允許他們運用一切最先進的科學儀器。但是結果如何呢?在回答僅僅一滴水最初步的問題上,科學也是束手無策,何況任何一滴水細到極微塵之間的所有信息,更是無法了知。但是,對于佛陀來講,可以以最具體的方式,說出每一個水滴的來曆,即使全世界的電腦打字員都共同不停地打字,窮盡一生,也無法作完這部太平洋水滴的龐大檔案。

  諸如此類,僅作表示而已,具體需從經中了知。

  這是告訴我們要常常閱讀大乘經典,因爲關于佛陀廣大功德的內容,在大乘經典當中有很具體的描述。通過閱讀大乘經典來對佛生起甚深堅固的勝解,非常重要,可以說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比如如果我們知道佛的功德是如此偉大,佛家是如此富貴,那我們對佛的信心、皈依心、恭敬心就會加深。同時如果知道佛的一切智慧、大悲、神變等恒河沙數的功德,竟然是我們的如來藏所本具,我們就會發起勇猛心,發起誓願求證的菩提心。而且,如果知道一切衆生都平等具足如來智慧德相,我們就會對一切衆生發起平等的恭敬之心,不可能去傷害任何一個衆生,不可能去輕視任何一個衆生。不可能拿屠刀去殺戮一個具足如來智慧德相的衆生的身軀,不可能對具足如來藏的衆生進行打擊、侮辱。同時,我們看到一切衆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卻又這樣顛倒迷亂,我們就會發心去覺悟他。所以方方面面有很多的利益聯系。

  下面這一段是通過比較來顯示如來修力的無上相,以此來成立如來力無能屈。爲什麼總是以對比的方式來宣說呢?因爲這裏是要顯示十法界有情在顯現上的差別,也就是說越向上,障礙越淨除,功德也就越廣大,以上上能勝伏下下,以下下不能勝伏上上,比到最後,只有佛陀是無上無比,十方叁世任何有情都不能映奪,這樣以事勢理就可以決定,佛是無上的導師。現在看教證:

  如雲:“叁千大千世界人天二趣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一具足五通的外道離欲仙人,以神通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

  我們一般會認爲,地球人口衆多,高達六十多億,但是與叁千大千世界範圍內的人天二趣衆生相比,卻只是一個零頭,而後者在數量上,又遠遠不如離欲仙人以神通在一個車輪當中所見到的衆生。仙人們清心寡欲,開發出一點有漏神通,由此他的視力遠遠超過貪欲衆生,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旁生、餓鬼等的衆生。實際上,貪欲才是視力衰退的根本因。我們欲界凡夫都有視力低下的毛病,原因就是被貪欲的蓋障障住,所以只能見到一點點。一旦如仙人般離欲,像高級望遠鏡以及顯微鏡那樣的視力,就會出現。

  離欲仙人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所有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聲聞羅漢以天眼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

  但是離欲仙人與聲聞阿羅漢相比,視力也相當低下。因爲阿羅漢已經斷盡煩惱障,而離欲仙人只是暫時壓住煩惱,所以在功能上,阿羅漢的無漏天眼遠遠超過仙人的有漏天眼。

  聲聞羅漢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所有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獨覺羅漢以天眼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獨覺羅漢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所有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菩薩以天眼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菩薩于叁千大千世界所見所有衆生,極其稀少,遠遠不及佛陀以天眼所見一車輪範圍內的衆生,極多無量。

  按照同樣的方式作比較,在天眼的能力上,聲聞羅漢遠不如獨覺羅漢,獨覺羅漢遠不如大乘菩薩,菩薩又遠遠不如佛陀,上下的差距很大。這樣才顯示出佛陀修力的無上相。這就是“力無能屈”。

  以此理,十方無邊世界中安住的所有有情,已生及當生的一切心與心所,住不思議解脫諸大菩薩,縱于恒沙劫…

《《正法妙音》第二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