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P22

  ..續本文上一頁,我以前在江蘇江南一帶,很盛行經忏佛事,幾乎成了一種風氣,很多老人家也常常念佛,邊念佛邊折元寶,折得越大越好,折完了封一個口袋裝起來,上面寫XX人存的錢,然後蓋上大印,念半天的阿彌陀佛,好像阿彌陀佛是給他看錢的,他也念佛,可是這樣念佛是不會往生的。還有一種情況,念佛人對這個世間舍不得、放不下,牽腸挂肚的東西很多,雖然口上喊著我也很想去極樂世界,可是去不了,這話是廣欽老和尚說的,老和尚說得好,他說念佛人如果還牽挂這個世間一根草,新加坡的草比較值錢一點,哪怕只有一分一毫的牽挂,臨命終時就會造成障礙去不了。不過不用擔心,來生接著再念,說老實話,我們差不多就是過去牽挂不曉得哪一根草,這一生才接著在繼續念,還有一些呢,他發心念佛就不是爲了求生淨土,而是希求人天福報。總而言之,凡是不能與前面的幾願完全相應的念佛人,這一生念佛無法往生,可是這個佛是不會白念的,所以這個幾願,就是說念佛沒有往生能得到什麼樣的殊勝利益。所以念佛,怎麼算都劃算,想往生就往生,不想往生可以存錢,不想存錢可以求人天福報,所以念佛總是好的。

  

先說,天人禮敬這一願,十方衆生,聞彌陀名,至心念佛,這地方講的跟前面差不多,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也很歡喜,相信有極樂世界甚至于念佛也念得很高興,可是要說往生啊,我再考慮考慮,極樂世界很好,我們這一邊也不錯啊,這是說非常認真的念佛人念得很歡喜,禮拜歸命,他非常認真修行,禮拜是一種修行方法,這地方所講的禮拜是說他有真誠心,真正在修行,歸命就是一心一意歸命阿彌陀佛。那有人說既然這麼一心一意歸命了,爲什麼他還不能往生,不願意往生呢?這是另有原因的,就象很多人,平常念阿彌陀佛念得真叫一心一意,很認真,一旦遇到突發事件了,阿彌陀佛先放在一邊,找誰呢?觀世音菩薩比較有用,的確有這樣的情況,有的遇到急難恐怖了,有時候臨終遇到病重了,不想往生,阿彌陀佛不念了,平常也念得很認真,臨終不念,念觀世音菩薩來給我治病,這就說明他沒有真正的願往生心,雖然有真正修學,可是沒有徹底放下,內心有所牽挂。以清靜心修菩薩行,這是一個真正學佛人,真正修行人,雖然這一生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可是得到的果報依然不可思議,現前還會感得諸天世人莫不致敬,那麼真正念佛這一生要往生的呢,就不是諸天世人了,而是一切諸佛之所護念,諸大菩薩之所保佑。那有人說了,我們現在念佛也沒看到誰對我們禮敬,也沒看到佛什麼時候保佑過,實際上,一切諸佛,一切菩薩,諸天善神對于真正發心的念佛人,無時無刻不在關心照顧,可能我們疏忽了,沒有覺察到。我們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有一些境緣提供給我們,讓我們去曆練,這一些都是佛菩薩在加持,在護念我們,幫助我們提升境界。一個真正念佛人,真正修行人,一定是對不要說六道衆生了,對眼前的大衆首先莫不致敬,對每一個衆生都懂得恭敬。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頭一條叫禮敬諸佛,實際上這是菩提心的具體落實,真正念佛人爲什麼感得諸佛稱贊,諸天善神,互相禮敬,因爲這個念佛人他修了這個因,他對一切大衆懂得禮敬,中國人有一句話,敬人者人恒敬之。懂得尊重別人,自然而然就感得社會大衆,乃至諸天善神的恭敬,這是一定的,那麼冥冥之中,的確是這樣。大家看地藏經,地藏經上講到婆羅門女,婆羅門女行住坐臥所到之處,諸天善神都在圍繞,擁護她,真是這樣,所到之處逢凶化吉,這是冥冥之中得到的利益。現前,一個真正學佛人,走到哪裏,應該是受人歡迎的,不過有時候我們不受人歡迎,要自己反省一下,可能我們有不受歡迎的原因。總而言之,修了這個因,一定會感得殊勝的果報。

  

下面這一願,若聞我名,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諸根無缺。你看,這是來生的,來生,念佛人,這一生沒往生,來生得彌陀這一願的加持,來生還有繼續修學的機會,這是聞名得福,將來投生到哪裏去呢?生尊貴家,尊貴家有人講了,哎呀,來生不愁花錢了,來生可以投到富貴人家了,我們這一生或許投胎投錯了地方,這一生有時候很辛苦,很多不如意,而實際上,尊貴的真正意思不是說富貴,在這個地方講的尊貴家,是說來生能夠生到聽聞佛法的家庭,就是他有機緣繼續聽聞佛法繼續修學,這對一個念佛人來講是最重要的,就是來生能繼續接著修行,就是假如這一生不能往生,來生接著再修,不會間斷,這是最大的福報啊。諸根無缺,諸根是六根,就是身心健康,沒有缺陷,這一點很不容易,現代人雖然身體似乎比較健康,可是六根當中,眼耳鼻舌身這是生理上的,有一根往往存在缺陷,就是意根,心理障礙,心理障礙就是現在這個醫學上講的精神病,像憂郁症這一些都是屬于意根有障礙,精神錯亂,身心都沒有障礙,這才能保證來生繼續修學佛法,就是身心健康,聽聞佛法,沒有疑惑,沒有障礙,這才是最大的福報。

  

下面這一願,常修殊勝梵行,常是生生世世不間斷,梵行,梵是清淨的意思,清淨之行,在這個地方這個梵行直接說的就是來生可以繼續念佛,念佛是所有一切梵行之中最爲殊勝的梵行,保證念佛人將來肯定成就,所以才說這一句佛號,一曆耳根,永爲道種,如果不是具足生生世世的善根福德,這一句佛號聽不到,縱然聽到了,不高興念,縱然念了,念不下去,這是真的。無量壽經後面說,若非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聞。當年印光大師在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到北京就跟這個谛閑老和尚去請藏經,在空閑的時候,他就到北京的街上去逛街,街頭上有要飯的乞丐,有一乞丐看到印光大師,和尚,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和尚等于慈悲,等于好欺負,于是乞丐見到和尚都伸手要錢,和尚口袋不裝錢,也對不起乞丐。所以有一個乞丐去問印祖要錢,印光大師就從口袋裏面拿出一個銅板,然後給他說,你念一聲阿彌陀佛,這一塊銅板給你,乞丐看了看,不念,印祖想他可能嫌錢少了,就把錢布袋拿出來,錢包啊,裏面有好多大洋,在他面前晃了晃,說你盡管念,你念多少這裏面的錢全給你。哎呀,要是我們遇到多好啊,可是這個乞丐看了看,還是不念,但是錢是要的,佛是不念的,印祖看到之後,哎呀,搖了搖頭,說了一句話,太沒有善根了,給他一塊大洋,讓他走了。不念佛想要錢,哪有這麼好的事,證明經上說的,如果不是具足深厚善根福德因緣,這一句佛號聽不到,縱然有機會聽到了,不肯念。大家有興趣,明天到街上,到烏節路試試看,口袋裝一些零花錢,遇到人叫他念佛,試試看,你看有幾個會很認真念,不容易啊。雖然這一句佛號,看起來很簡單,好像脫口而出,可是很多人至今還沒有機會聽得到,聽聞到的很多人至今還沒有機會知道,要去念這一句佛號,已經在念佛的朋友當中,至今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這一句佛號念好。所以這樣層層對比才知道,真正發心念佛,就從這一點來講,那就是無比殊勝的善根福德和稀有因緣,縱然這一生不能成就,來生後世決定成就。阿彌陀佛有願,保證聽聞到這一句佛號的衆生一定能夠往生不退成佛,當然不一定是這一生,這是這個幾願是保證念佛人決定會成就,那麼我們希望是象前面所講的,我們這一生能往生,就能感得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大海衆菩薩一起來迎接,這是最爲殊勝的果報,當生成就,不用等來生。那麼這幾願,是聞名當中附帶爲我們說,縱然這一生不能往生,依然會有殊勝利益,顯示出彌陀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下面的願文是說到極樂世界之後的殊勝法益,請看經文。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這是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所有衆生,生我國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這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願。永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這是第叁十樂如漏盡願。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第叁十一不貪計身願。這個幾願是說到極樂世界之後,在佛法的修學上所得到的殊勝成就,那我們現前能不能得到,這是我們最關心的,實際上,佛法的修學果然真正用心,在哪裏都可以得殊勝的利益,不是說往生之後才得到啊。我們看這個幾願,我作佛時,國中無不善名,國無不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從來聽不到不善之名,何況其實啊,什麼是不善之名呢?象我們現在滿世界在喊的,打倒恐怖分子,恐怖分子不會跑到極樂世界,象前面我們看到的,地獄惡鬼畜生,嚴重的惡名,極樂世界沒有,那麼這一些離我們比較遠,說比較貼近一點,對我們來說,哪些是不善之名呢?我們每一天在生活當中,聽到某些聲音會感覺到不高興,那些聲音就是不善之名,看到某些事物會産生不好的念頭,那些就是不善之事。而事實上,從客觀環境上來說,這些音聲,這些事相,並不見得是真的不善,我們明白這個真正原因在哪裏嗎

  可能因爲我們不善用心,所以才聞到這麼多的不善之名,不善之事。剛才吃飯的時候,有一個同修寫了個很大的紙條,問了一個問題,怕我看不到,寫了很大的字,我還記得,他問的是火中白蓮花,大家有沒有見過。我見過,白蓮花生火,火中生的蓮花不容易見,蓮花生火常常看到,念佛人發起脾氣來就是蓮花生火,我們不是在種蓮花嗎,心是蓮花,最好的蓮花就叫白蓮花,念著念著發起脾氣來了,蓮花中生火,所以這個很容易見到。可是火中生蓮花就不容易了,你說發著脾氣發著脾氣,忽然一下子清淨下來了,哎呀,這個不容易見到。火是煩惱,無明火,這個從我們眼前的角度講,經上說五濁惡世,哎呀這是個火宅,…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