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P25

  ..續本文上一頁都是良師益友,諸上善人,但我們可以學著把惡人看成是善人,這是我們現前能夠做到,可以做到的。這是說樂如漏盡,我們從這一願得到的啓示。

  

下面第叁十一願,不貪計身。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起想念,哎呀,不容易啊,我們現在都在想念,想現在幾點了,怎麼還不講完,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想,不在念,只是想念的不一樣,但是,不出兩個方面,我們的想念不出兩個方面就是善惡,凡夫的心理狀態就是這樣,非善非惡的無記,這些心念包含在其中,在我們眼前,沒有辦法離開想念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去修行?叫我們不想不可能,這是真的,你說可能,我可以不想,那最好不過,可問題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有人做到,哎呀了不起啊,對一般人來說我們鼓勵,把不好的想念減少,把好的想念增長,什麼叫不好的想念呢?凡是生煩惱的,有害于衆生的,不慈悲的想法盡量減少,凡是有益于衆生的真誠的念頭,清淨的念頭,慈悲的念頭盡量增長,這就是佛在十善業道經裏面教的,菩薩晝夜常念善法,思維善法,觀察善法,而且讓心中的善法念念增長,不容一絲毫不善夾雜,久而久之,心中就沒有惡念,起心動念全是善的,保持我們心地純淨純善,這是絕對可以做到的。過去有個修行人,用一個方法觀察自己心念的善惡,怎麼觀察,象我們這樣不容易,我們觀心,觀著觀著跑一邊去不知道,觀著觀著睡著了也不知道,睡醒了,哎呀,怎麼時間到了。難得有一次能夠認認真真觀,怎麼這麼多妄念,沒辦法製止,過去這個修行人,他用數黃豆黑豆來檢點自己心念的善惡,起一個善的念頭,揀一粒黃豆放在一邊,起一個不好的念頭,揀一粒黑豆放在另外一邊。

  

我們有興趣可以做個試驗,第一次做試驗最好不要給人知道,因爲黑豆會很多,黃豆可能寥寥無幾,的確是這樣,就是當我們靜下心來觀照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我們心中的妄念是那麼多,而且妄念當中不好的妄念還占了相當一部分比例,這一觀察才發現,哎呀真的要修行,真的要修心,真的要改變我們的想法才能相應啊,從此慢慢養成心中惟有善念的習慣,以此善念念阿彌陀佛,久而久之,就入這個境界,不貪計身了。貪計啊,貪就是貪愛,計就是計較,貪愛計較是最嚴重的煩惱,可以說是我們每一天所生煩惱的根本,只要生煩惱,不爲別的事情,我們可以做一個統計,我們所有的煩惱加在一起逃不出貪計,貪就是悭貪,計就是計較,如果人不再悭貪,不再計較,決沒有理由生煩惱,有人說,我不是爲自己生煩惱,我是爲了XX人,我是爲了XX事,這是個很好的理由,那就生煩惱吧,我們往往爲煩惱找很多理由,可是叫我們老實念佛了,我們卻會反過來說,我沒有時間,我沒有空,你看我這麼忙,怎麼會念佛啊,哪還有功夫啊,但是要生煩惱的時候,決不會說我沒時間生煩惱,我沒空生煩惱,我已經很忙了,爲什麼還要生煩惱,不會反過來這麼用的,所以這個不會用心啊!往往就是被煩惱控製,佛說得不錯,善用其心,成就無量功德,不善用心呢,就增長無量煩惱,這個一願,實際上還是善用其心的結果,不貪計身,對這個色身不地貪愛,不再計較,跟這個色身有關的所有一切也不再貪愛,也不再計較,從此就得大自在。往生是肯定的,就是一個念佛人怎樣才往生呢——不貪計身,眼前對這個世間的大小事可以認真做,但不可以計較,成,不要歡喜,敗,不要悲傷,世間人都還懂得是非成敗轉頭空,何況一個學佛念佛修行人,爲什麼要那樣計較,這個裏面,如果把自己的利益放下,就再不會去貪了,不會放不下,不會看不過,所以自然而然往生極樂世界的這一條路,就沒有了障礙,那麼這樣說,說遠了,說近一點,在我們今後人生的道路上,再沒有任何障礙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再也不會因爲生活的瑣碎事情而生煩惱,而不高興,而斤斤計較了,這才是我們現前真實的受用,這是不貪計身現前的落實。

  

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願文,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這是第叁十二那羅延身願。我們先看這一願,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看,跟彌陀經講的一樣,往生極樂世界,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我們今天都非常幸運,大家都是多善根大福德,在這邊忍一個半小時,稀有因緣,爲了要證明我們自己具足大善根大福德,稀有因緣,所以最天天來忍,的確是這樣,往生的衆生都具足稀有的善根福德因緣,所以才有這樣殊勝的果報,皆得金剛那羅延身,金剛有堅固不壞的意思,那羅延是勝力堅牢的意思。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解裏面提到,說這個金剛那羅延,在秘宗是金剛手,金剛薩埵菩薩,這不得了,那是普賢菩薩,是不可思議的法身,那麼這樣說不好懂,我們說通俗一點,每一個往生的人,都得金剛不壞身,所以到極樂世界,不用擔心會生病,做醫生的最好改行,極樂世界沒人生病,不過現在不用著急改行,極樂世界每一個人身體健康,堅固不壞啊,金剛那羅延,壽命無量,所以往生成佛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體質好,壽命長,又有那麼好的修學境緣,肯定一生成佛,堅固之力就是他們有充沛的精力,不象我們啊。我們假如今天講經是講到淩晨12點,甚至明天六點,恐怕我們受不了,我們這身體受不了,沒有那麼充沛的精力,我們這個色身真的不容易,很不容易突破,極樂世界呢這些菩薩,個個是金剛不壞身,所以他永遠不會退轉,永遠不需要休息,我們這邊要休息,極樂世界人不需要,體質好,所以有這樣大的好處。

  

下面這一願說,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這是第叁十叁光明慧辯願。接下來,善談諸法秘要。說經行道,語如鍾聲。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第叁十四善談法要願,這個兩願可以合在一起。先說光明慧辨,每一個人往生的身,是這個身體的一圈都有光明,往生有,現在也有,有人說在哪裏呢?現代科學證明,每一個人的身體都有光,一般稱之爲磁場,用特殊的科學器材可以見到這一種光,大概一般人的光都是紫色的,這個心地特別清淨的人光是金色的,所以我們說某人精神好,滿面紅光,某人心情很不好,哎呀,怎麼今天這麼樣意志消沈,好象這個看相算命的說,這個面門有黑光,的確是這樣。頂呢,就是每一個人這個頂,頭頂,相有園光,我們看到這個畫的菩薩一般都有,這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這是人心性的能量自然而然放射出來的,另外一個意思這是智慧的象征,智慧光明,這是光明,成就一切智慧,你看光明代表智慧,成就一切智慧圓滿的智慧,獲得無邊辨才,哎呀,無邊辨才太不可思議了,辨才,對現代人來說特別重要,辨才就是很會說話。我們想不想很會說話,沒理的能講成有理,死人能把他說成活人,黑能把它說成白,反能說成正,這是很好的口才,但是稱不上辨才,佛法裏面講辨才是純正的,給人以啓發,給人以引導,一般來說,有四種,法無礙辨,就是對所有一切名詞術語通達明了沒有障礙,義無障礙,對所有一切義理通達明了沒有障礙,辭無礙辨,對所有一切方言、不同的種族的語言,通通運用自如沒有障礙,這叁種是屬于智慧,第四種是樂說無礙,假如只有前面的叁種而不歡喜說,哎呀,那不慈悲。有人說了,我是很歡喜說,可說不出來,的確有這個情況,那麼辨才是要學習的,同時還要求佛菩薩加持,這一點很重要,就象我們現在學習這個爲人介紹佛法,講臺上學習講經,這要辨才利益大衆,如果沒有辨才真不容易。我現在說老實話沒有什麼辨才,只是在鹦鹉學舌,但是學了這麼久還學下來了,我以前都不知道怎麼說話,這不誇張,見到人不知道怎麼說話,說這麼久啊,打破世界紀錄,又說了這麼長時間,我以前也沒想到,我小時候不喜歡說話,不喜歡見人,見到人就躲起來,我記得有一次,我的父親有一天要我到隔壁鄰居家去討回我們家的東西,就是隔壁鄰居家借了我們家的工具好久沒還,然後家人讓我去要,我早晨出的門大家猜我什麼時候回來的,出過早飯出門,差不多過了中午才回來,不是因爲很遠,是因爲永遠走不到地方。我到隔壁鄰居家不敢敲門,我不曉得見到人要說什麼,可是回家不曉得見到父母說什麼,所以就這麼走來走去,走去走來,走了大半天最後沒辦法在人家門口哭起來了,隔壁大爺走出來,說你哭什麼,我就說了這個事情,他說你早說啊,這麼簡單的事情,但是因爲自己心裏認爲我不會說話,我不敢說,所以就不知道怎麼說。可是後來學習講經了,也是莫名其妙,上來之後也就這麼說了,說了之後才知道,原來說話沒那麼難,不信,大家也上來說說看。雖然這個距離很近,有時候給人很大的壓力,有些朋友就是在下面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讓他換個地方,換到這個地方,啞口無言,不知道要說什麼。實際上沒什麼,還是說話,只不過換了個方位而已,可能面對的聽衆多了一點。首先,自己要有這個信心,那麼講經這一件事情呢,更需要求佛菩薩加持,因爲經義的確不是凡夫所能理解的,一定要求佛菩薩加持,我們或許能體會到少分,求佛菩薩加持我能講得出來,這還是次要,我還要求佛菩薩加持大家能聽得明白,只加持我,我講的時候明白,可大家聽了都不明白,那豈不是白加持了,所以這一樁事情是共同的。

  

辨才就是善巧說法的能力,能夠非常契理契機的把佛法介紹給每一個衆生,這就是光明慧辨。善談法要呢,就是善談諸法秘要,把佛法中最精要,這個精要的概念,我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對現前的大衆來講,大家認爲最實…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仁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