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P24

  ..续本文上一页"left">那么讲到具体的法门修学上,我们更深入的去探讨,在法门修学上有时候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譬如我们选择念佛法门,选择之后说老实话最好一门深入,容易成就,最忌讳的是什么?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我说会得罪人,这是菩萨说的,觉明妙行菩萨《西方确指》里面讲得好啊,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何谓夹杂呢?菩萨一条一条列出来,即是又诵经又持咒,又作会,又要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讲一些见神见鬼的话,就是夹杂,好像我们都具备了。菩萨真的很慈悲,把念佛人为什么不能专心,不能一心,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障碍一条一条都列出来,那真的叫大慈大悲,但是这个地方我们简单说明一下,菩萨说的又诵经,哎呀是什么经都诵,当然诵经很好,不是说经不好,但有一点,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心定下来,诵经多了反而会让自己无所适从。譬如刚听到念佛好,极乐世界怎么样怎么样庄严,忽然看到《金刚经》,《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看《六祖坛经》,坛经里面惠能大师说啊,念佛人有病求生西方,他说东方人有病求生西方,西方人有病求生哪方?于是有人就理解为,能大师不劝人念佛,不鼓励人往生,这样一来,就自相矛盾,而事实上呢,这是没有正确理解经义,佛说一切经对治一切众生不同的执着,如果众生看到之后执着越来越严重了,哎呀,这个问题就大了。所以最好,如果不能够圆融贯通一切经典,守一门比较稳妥,这是菩萨劝不要多诵经的原因,如果自己有主见,可以圆融贯通,那没有问题。

  

下面说又持咒,持咒就是念佛,念佛同修,这一句阿弥陀佛说老实话,一切经咒通通具备,这话是祖师说的,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咒中之王,无上密法,可是念佛人往往把这一点忽略了,认为念阿弥陀佛没有念咒来得殊胜,而不知道,过去莲池大师说得好,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大明咒,是大神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那个《心经》后面讲的那些咒啊,实际上对念佛人来说,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通通具足,就怕不肯老实念。又作会呢?佛门里面有很多法会,的确有时候也会让人无所适从,当然不是说法会不好,每一个法会,每一个活动,都能利益众生,但是如果都参加,是有一些为难的。我在国内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老菩萨常常问,说什么我们很为难,怎么很为难呢,遇到佛菩萨的诞辰节日不晓得要到哪个道场去,因为每个道场都邀请,譬如马上地藏菩萨圣诞,这个道场邀请,到我们道场来拜地藏忏吧,那个道场说别去,拜什么地藏忏,来我们这边共修念佛,另外一个道场说不行,哎呀,我们这边有更殊胜的《梁皇宝忏》,于是一个老菩萨真是弄得没有办法,而实际上这就是菩萨所说的障碍所在之处。那么我们明了之后,就知道我们现前的修学应该有一个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是讲到真正修学了,就是法门的修学。譬如我们选择念佛法门,我们跟念佛道场有缘,很好,我们常常参加念佛的活动,别的道场有别的法会活动,我们有机缘,随喜赞叹,但是我不会常常参加,你要问什么原因,我说个老实话,我们念佛人如果信心不够坚定的话,那边天天举办禅七,然后禅师天天讲,参禅好,你去参禅没参几天禅,佛不念了,最后把自己所学的法门给丢掉了。如果自己定力够的话,可以,就是不为所转,我去随喜,作影响众,这样可以庄严道场,如果自己还不能够有这样的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定力,还会受影响,最好象菩萨说的,守住一门,保证我们自己心地清净,不为所动啊。我们这一类呢,这一类是老实念佛的一类,随缘随分,为佛法,为道场,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现前,我们的心定下来,这就是住正定聚,皆同一心,往生极乐世界,每一个众生都是一条心,心心念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

  

下面,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这是第三十,乐如漏尽愿。乐如漏尽,这一条实际上就是说念佛的受用,往生之后,有这样殊胜的受用,那么现在呢?现在我们是热恼呢还是清凉呢,就说现在,前天,我们讲堂的冷气一会儿开,一会儿关,到底怎么回事?他说了,有的同修怕冷,有的同修怕热,所以为了平等,那只好一会儿关一会儿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你看,就在眼前,我们就会为热恼和清凉而生烦恼,热恼这个名词说得很好,假如现在把冷气关了,从现在开始关了,还剩半个小时,虽然还剩半个小时,假如没冷气,可能大家觉得比半天时间还长,怎么还不讲完啊,热了就生烦恼了,的确是这样,清凉啊,人在这个冷静的时候心就清净了,所以啊,心地净不下来,常常生烦恼的最好到南北极去,趁这个南北极冰山还没有完全融化,让自己冷却一下,的确是这样。人受环境影响,在环境之中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就会产生波动,那么我们念佛学佛的同修在佛门里面多少听说过,佛法能帮我们改变心情,实情上说句老实话是我们自己改变心情,我们要不想改变,再厉害的佛菩萨也改变不了我们,而佛法帮助我们的是给我们善意的引导。譬如,经上会教我们怎样去观想,怎么观想呢,假如现在冷气都关了,不知不觉关了,不让大家知道,然后还悄悄的引导大家,说现在外面下雪了,冬天来了,你这样认真去想,会感觉到有点凉,这是真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例子有,再热的天有人听到一个对他来说很恐怖的消息,哎呀,马上感觉浑身直冒冷汗,为什么外面天气那么热他感觉到冷,浑身哆嗦,这是说他的心情变得冷了,哪怕是在非常寒冷的地方,如果给人善意的引导,给人善意的关怀,人会感觉到浑身充满暖流,这是真的。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善言一句三冬暖,就是给人说句好听话,安慰的话,鼓励的话,赞美的话,哪怕就是在大冬天,哎呀,人感觉到浑身很温暖,那么反过来,恶语伤人六月寒。在新加坡,差不多每个月都一样,不用六月,假如说一句让人伤心的话,人感觉到这个心很寒,浑身发凉。这就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确心情改变了,不一定受这个外面气候的左右啊。那么这个地方说的真正念佛人是能够懂得善于调养自己的身心,会在生活当中常生欢喜,不生烦恼。永离热恼,跟烦恼永远拜拜了,说拜拜不准确,拜拜是再见的意思,再见就是有机会还会见面,那么跟烦恼不要再见面了,永远离开,心得清凉,烦恼离开了,心地顿时得清凉自在。有人说这不容易,生活中的烦恼太多了,怎么办呢?还是躲在念佛堂比较好,念佛堂里没人吵我,也不一定啊,念佛堂里面就不生烦恼了吗?我看未必,假如我们的念佛堂,我们以前在学会,学会对面二楼的念佛堂,念佛堂要求每一个进念佛堂的人要穿海清,有一天,有一个刚去的同修不知道,没穿海清,而且穿得很不整齐,走进去跟在后面,他也不懂得怎么走路,就是念佛堂的路他不知道怎么走,也不知道要眼观鼻,鼻观心,心入定,他觉得很好玩,于是走进去之后,边走边东看看西瞧瞧,结果呢?念佛堂的同修都念不下去了,怎么来了这么个怪物,头一个念头看到他,他为什么不穿海清,接下来就是,他为什么不会走路,然后就是他为什么不好好念佛,你看看,这是念佛堂,本来以为可以好好念佛,一点风吹草动经受不起,心地马上就受干扰。

  

所以啊,真正念佛人,前面说得好,首先是调整心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在境缘当中不为境缘所干扰,对境缘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是不生烦恼,这样才能够在现前一切时一切处永离热恼,心得清凉,下面才是快乐啊。如果没有办法永离热恼,没办法热恼,是快乐不起来的,我们虽然讲到法喜充满,说的时候是法喜充满,扭过头来是烦恼充满,有几个人真正能够法喜充满,充满啊,是一切时一切处无不在法喜之中,事实上真正把经上所教的这些方法能用个一分两分,在我们现前生活中立刻就能减少很多的烦恼。不是说到极乐世界才这样快乐,不是,眼前就可以,这才是真实的受用,眼前的受用,最快乐的象漏尽比丘一样,比丘这是出家修行的男众,漏尽,漏是烦恼代名词,尽就是没有了,烦恼断尽了,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想一想,烦恼断尽是什么样子?想不起来,因为我们是用烦恼心去想的。想一想,我们哪一天不生烦恼了,经上说啊,这些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欢喜无比,佛当年在世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国王出家,出家之后,精进修学,没几天他证阿罗汉果了,证果之后,手舞足蹈,欢喜得不得了,然后人就问他,你高兴什么啊,他说我以前在王宫里面都没这么高兴过,太欢喜了,现在才知道,人不生烦恼是多么快乐。我们怎么快乐不起来呢?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抛开烦恼,心地自然得清凉,清凉得自在,自在生法喜,这是自然而然的。那么这个地方讲是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的大众,他们都生活在幸福美满欢乐之中,我们从这一点去正确理解,就是理解往生极乐世界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不是痛苦的,不是被逼无奈往生的,这个要知道,不要听到哎呀人间无常啊,六道可怕,没办法到极乐世界去躲一躲吧,不是这样的,极乐世界是我们最好的家园,那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要去的地方,而事实上我们真的学会了极乐世界的人过生活的方法,现在就用上,我们现在也能够得到这样真实的受用。

  

乐如漏尽,虽然我们不能烦恼断尽,但是可以减少烦恼,虽然我们不象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那样长得那么庄严,我们可以笑得很灿烂,虽然我们这个世界不是黄金铺地,我们可以走最光明的路,虽然我们这个世界空中不是法音宣流,我们可以作如是观,虽然我们这边不象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