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旅行者言—印光大師生西紀念▪P2

  ..續本文上一頁是個傻瓜!你不要,橫豎有人要的!”話猶未了,迎面看見跑來一個女孩子,布販忙著喊,“來來,大姑娘!這裏有布送你,快拿一丈去,這是人家白白送給你的呢!”孩子見這大漢服裝不整,說話莽撞,心中好生害怕,掉轉身跑回去了。他又急又氣,走完了一條街,一尺布也沒有送去。一面喊著送布,一面嘴裏咕哝著,“那些人都是笨貨,糊塗蟲,偌大便宜也不要,阻礙我的歸程,......”只得又走回來,氣急敗壞,苦著臉“你看滿街都是些瘋子,這可怎麼辦!”我笑道,“朋友,不要著急,我和你一塊兒送去!”在路上,我也幫著喊。他們聽見我的聲音,知道不是布販子,就有許多人來要布。可是他們手裏雖然接了布,仍舊有一種遲疑的神氣;看見布販大樂,愈加摸不著頭腦。不多一會,送完了,遲到的人不免口出怨言,內中一個婦人埋怨著,“我窮到這個樣子,你也不肯送,真是不分皂白的!”布販在燈光底下認的真切,不禁動了肝火,“剛才擺手不肯要,關上門,把我閃在街上的,原來就是你!”婦人回答,“那個時候,我知道你是說真話麼?”布販忍了一肚子氣,搖著頭,“罷罷,因爲你不信,所以沒得著,莫怪莫怪!”頭也不回,管自匆忙地去了。我看完這一幕趣劇,夜深了,寂寞歸途中,念著經句:“信爲手,入寶山自在能取;無信,不能取。”又智度論說:“有信清淨,能入佛法;無信,不能入。”唉,這個信字,豈同等閑!(參閱印光法師嘉言錄勸袪疑生信章)

  在廣州盤桓了兩天,隨即還鄉。閑著,到公錫塘一帶觀覽風景。此時嶺南的氣候很熱了,村兒成群的在塘中遊泳。我立在水邊閑看,忽然一個人頭從水裏冒了出來,原來是一位同族的青年,他一眼看見了我,喜的眉開眼笑,跳上岸來,和我敘舊。我們在大榕樹底下納涼,拉東拉西,談著鄉中的事。我問,“遊泳易學麼?”他答,“初學時似乎有點難。”“難在什麼地方呢?”“初學時只是不敢停歇,總不肯相信睡在水中就能被水托住;覺得不是這麼著,就要沈下去了,一時手忙腳亂,愈慌張就愈糟糕!”“學會之後,便怎樣呢?”“那時深信水有托力;不必自己亂動,自然浮而不沈。”“怪不得我曾見人表演遊泳術時,任別人將全身捆作一團,丟在水裏,還是不會沈的呢。”“可不是,這是精于此道的了。”“有什麼秘訣嗎?”“還有什麼秘訣呢,只要深信水有托力就是了!我常常對初學的人說,你信水有托力,水就漂浮你。無奈他們心虛,難以相信!”我點點頭,心裏想道,“入道之難,何以異此!”(參閱印光法師嘉言錄誡具足信願章)我們又談到鄉中諸老輩,知道在這叁五年間,老成大半凋謝了;人世無常,不勝歎息!我說,“你的叔祖,從前不是個有名的鐵匠麼?”他道,“是呀,我想起他的往事來了。在鹹豐年間,中國大亂,那時他在外省當兵,升到營長時,被敵人擄去了,囚在牢裏,兩腳被鐵煉鎖著。起初他全不在意,以爲自己是個鐵匠無論什麼鎖鏈,總有法子斷他的,怕什麼?等到無人在旁,將鐵鏈各環仔細一看,不覺灰心喪膽起來,原來這鐵煉就是他自己製造的!他日常誇口說,“我造的鐵煉,十分堅固,無人能斷!”這回知道被鎖著的鐵煉是出于自己的手,頓時斷絕了逃脫的念頭。他足足度了十幾年的牢獄生活,等到亂事平了,回到故鄉時,頭也白了,從此鐵匠也不要做了。”我道,“這一件事,最足以證明佛經上講的業力兩個字。古書說的“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世間一切事物,端的沒有一樣不是受因果律之支配的;人生的生死壽夭,祿享豐薄,際遇盛衰,以至一國一地的興廢,都不是偶然發生,憑空而來的。”講到這裏,我指著公錫塘說,“你知道這個塘的來曆麼?這就是我的先祖公錫開辟的,他看見暑天耕牛辛苦,且爲防旱起見,便將自己的良田,和人交換了幾十畝低田,開辟爲塘,以利公衆,村中都受到好處。今日我們做兒孫的得到豐衣足食,也是受著先祖之賜呢。”他說,“是啊,全鄉的人,至今還是歌功頌德的!”(參閱印光法師嘉言錄勸注重因果章)

  鄉居旬日,即便起程,改過廣州,直到香港,打算趁郵船回到上海。上船之後,看見同房間的是個外國人,問起,原來他就是母校教授喬治博士的老弟。說起才知道喬治老先生回到英國蘇格蘭家鄉之後,就作古了,爲之欷歔不置。想起袁宏道說的,“今日吊同鄉,明日吊同年,又明日吊某大老,鬼多于人,哭倍于賀,又安知不到我等也?眼前數十年內所余幾何?縱複得之,有何光景?若不力學,皆是添業之日!程途有分,資糧早辦,便爲得計;去之遲速,可勿複論。”思之不覺懔然。傍晚,我們同在船面眺望海景,當駛出鯉魚門時,山勢雄奇,波濤洶湧。我們談到鯉魚門的山勢,他說道,“蘇格蘭的北海,群島羅列,有許多大石山直立海中,情形和這裏差不多。可是山上無土,不能種植,因此有無數的海鳥在懸崖上作巢。土人常到島中取鳥蛋爲食,但山勢壁立,取鳥蛋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處陡崖,石層突出,那裏鳥蛋最多。當日有一個人,從斜坡爬到山頂,將繩的一頭縛在樹根上,然後自己順著繩子下去。只因山頂撲出空處,人卻懸空了,眼見鳥蛋近在石層裏,一時奈何不得。這人十分膽大,當下將繩搖蕩起來,使作打秋千的樣式,愈擺愈近,等腳立得住石層上時,便急忙拾蛋,裝在籃子裏。那知他貪欲滿腔,忘了危險,竟一時大意,把手中的繩子放了,繩因垂力往外移開,再也拿不著;看看立腳的所在,只有一點兒地方,連轉側都不容易的!想人援救的話,誰曉得要等到那一天才有人來呀?他戰戰兢兢地,將頭慢慢的掉轉來,只見低低的下面波浪滔滔,高高的上面山岩陡削,再一張望,那繩子還擺來擺去的在空中搖蕩,哎呀,這一驚非同小可!這時他心裏盤算著:繩的擺力愈小可就離開人愈遠了,立刻下手,還來得及;再一遷延,等到繩子不擺,那可真絕望了!當這千鈞系于一發的時候,他立刻拿定了主意:倘要得命,必須趁繩子向裏面擺動的一刹那,縱身把他捉住,這一個最後機會,是萬萬不能錯過的!他于是咬緊牙關,眼睜睜地看著繩子擺近的當兒,全身用力向懸空一跳!嘿,虧他雙手撈住了繩索!繩頭有座,歇著,喘息定了,才艱辛地礬著繩子,扒上山來,這真叫做死裏逃生呢!我在蘇格蘭家鄉得知此事,待到了英京倫敦,還常常的記起。不久在倫敦佛學會聽過一回演講,便覺悟到佛法真是難聞,人身真是難得,時乎不再來,豈可錯過?今番先兄身故,心裏悲傷,想藉旅行來排遣一下,也正要到中國一沾法味呢。”我聽罷,又驚又喜,說道,“先生的入佛因緣,真是難得!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說,“是諸衆生無福慧,恒處沈淪生死海,億劫不見諸如來,隨諸惡劫恒受苦。我等無數百千劫,修四無量叁解脫,今見大聖牟尼尊,猶如盲龜值浮木。”你想盲龜值浮木,這是多難的一樁事!就積極方面看是個難字,但就消極方面看便是一個險字。你說的那件驚心動魄的險事,實在更能使人警醒啊!”第二天早上,海面發生了大霧,輪船緩緩駛著,汽笛不住叫著,寂靜的房艙中,他又向我談起去冬印度洋上一艘郵船遇險的事來:“那只船在濃霧中,觸著暗礁,海水就向裂開的破洞裏直灌,船身逐漸地下沈,在悲慘景象中,水手們叫客人趕緊上舢板去逃命。有一位貴婦,因見舢板小得可憐,風浪又大,卻不肯離開大船。後來搭客們都過了舢板搖將開去,這婦人眼見得大船實在不濟事了,方才大聲呼喊他們回來,懊悔沒有早一步上那舢板去。那時衆水手都不敢答應,因爲大船沈下去時,周圍的水必發生很大的吸力,如果不遠遠地離開,一定要被吸沈,同歸于盡的。唉,這個婦人的死,是死在自己的耽誤”他說到這裏,沈默了一下,再將兩手一伸道,“完了!”我應聲道,“是的,太遲了,完了!”(參閱印光法師嘉言錄論生死事大章)次日,霧散天青,風平浪靜;船到申江,旅程告畢。(按拙撰大師紀念文字,僅有此篇。永思錄中七言詩二章,系汪千仞居士手筆,非圓淨作,同日附志。)

  叁十年十一月初四日重訂

  

  

《旅行者言—印光大師生西紀念》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護生痛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