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个傻瓜!你不要,横竖有人要的!”话犹未了,迎面看见跑来一个女孩子,布贩忙著喊,“来来,大姑娘!这里有布送你,快拿一丈去,这是人家白白送给你的呢!”孩子见这大汉服装不整,说话莽撞,心中好生害怕,掉转身跑回去了。他又急又气,走完了一条街,一尺布也没有送去。一面喊著送布,一面嘴里咕哝著,“那些人都是笨货,糊涂虫,偌大便宜也不要,阻碍我的归程,......”只得又走回来,气急败坏,苦著脸“你看满街都是些疯子,这可怎么办!”我笑道,“朋友,不要著急,我和你一块儿送去!”在路上,我也帮著喊。他们听见我的声音,知道不是布贩子,就有许多人来要布。可是他们手里虽然接了布,仍旧有一种迟疑的神气;看见布贩大乐,愈加摸不著头脑。不多一会,送完了,迟到的人不免口出怨言,内中一个妇人埋怨著,“我穷到这个样子,你也不肯送,真是不分皂白的!”布贩在灯光底下认的真切,不禁动了肝火,“刚才摆手不肯要,关上门,把我闪在街上的,原来就是你!”妇人回答,“那个时候,我知道你是说真话么?”布贩忍了一肚子气,摇著头,“罢罢,因为你不信,所以没得著,莫怪莫怪!”头也不回,管自匆忙地去了。我看完这一幕趣剧,夜深了,寂寞归途中,念著经句:“信为手,入宝山自在能取;无信,不能取。”又智度论说:“有信清净,能入佛法;无信,不能入。”唉,这个信字,岂同等闲!(参阅印光法师嘉言录劝袪疑生信章)
在广州盘桓了两天,随即还乡。闲著,到公锡塘一带观览风景。此时岭南的气候很热了,村儿成群的在塘中游泳。我立在水边闲看,忽然一个人头从水里冒了出来,原来是一位同族的青年,他一眼看见了我,喜的眉开眼笑,跳上岸来,和我叙旧。我们在大榕树底下纳凉,拉东拉西,谈著乡中的事。我问,“游泳易学么?”他答,“初学时似乎有点难。”“难在什么地方呢?”“初学时只是不敢停歇,总不肯相信睡在水中就能被水托住;觉得不是这么著,就要沉下去了,一时手忙脚乱,愈慌张就愈糟糕!”“学会之后,便怎样呢?”“那时深信水有托力;不必自己乱动,自然浮而不沉。”“怪不得我曾见人表演游泳术时,任别人将全身捆作一团,丢在水里,还是不会沉的呢。”“可不是,这是精于此道的了。”“有什么秘诀吗?”“还有什么秘诀呢,只要深信水有托力就是了!我常常对初学的人说,你信水有托力,水就漂浮你。无奈他们心虚,难以相信!”我点点头,心里想道,“入道之难,何以异此!”(参阅印光法师嘉言录诫具足信愿章)我们又谈到乡中诸老辈,知道在这三五年间,老成大半凋谢了;人世无常,不胜叹息!我说,“你的叔祖,从前不是个有名的铁匠么?”他道,“是呀,我想起他的往事来了。在咸丰年间,中国大乱,那时他在外省当兵,升到营长时,被敌人掳去了,囚在牢里,两脚被铁炼锁著。起初他全不在意,以为自己是个铁匠无论什么锁链,总有法子断他的,怕什么?等到无人在旁,将铁链各环仔细一看,不觉灰心丧胆起来,原来这铁炼就是他自己制造的!他日常夸口说,“我造的铁炼,十分坚固,无人能断!”这回知道被锁著的铁炼是出于自己的手,顿时断绝了逃脱的念头。他足足度了十几年的牢狱生活,等到乱事平了,回到故乡时,头也白了,从此铁匠也不要做了。”我道,“这一件事,最足以证明佛经上讲的业力两个字。古书说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世间一切事物,端的没有一样不是受因果律之支配的;人生的生死寿夭,禄享丰薄,际遇盛衰,以至一国一地的兴废,都不是偶然发生,凭空而来的。”讲到这里,我指著公锡塘说,“你知道这个塘的来历么?这就是我的先祖公锡开辟的,他看见暑天耕牛辛苦,且为防旱起见,便将自己的良田,和人交换了几十亩低田,开辟为塘,以利公众,村中都受到好处。今日我们做儿孙的得到丰衣足食,也是受著先祖之赐呢。”他说,“是啊,全乡的人,至今还是歌功颂德的!”(参阅印光法师嘉言录劝注重因果章)
乡居旬日,即便起程,改过广州,直到香港,打算趁邮船回到上海。上船之后,看见同房间的是个外国人,问起,原来他就是母校教授乔治博士的老弟。说起才知道乔治老先生回到英国苏格兰家乡之后,就作古了,为之欷歔不置。想起袁宏道说的,“今日吊同乡,明日吊同年,又明日吊某大老,鬼多于人,哭倍于贺,又安知不到我等也?眼前数十年内所余几何?纵复得之,有何光景?若不力学,皆是添业之日!程途有分,资粮早办,便为得计;去之迟速,可勿复论。”思之不觉懔然。傍晚,我们同在船面眺望海景,当驶出鲤鱼门时,山势雄奇,波涛汹涌。我们谈到鲤鱼门的山势,他说道,“苏格兰的北海,群岛罗列,有许多大石山直立海中,情形和这里差不多。可是山上无土,不能种植,因此有无数的海鸟在悬崖上作巢。土人常到岛中取鸟蛋为食,但山势壁立,取鸟蛋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处陡崖,石层突出,那里鸟蛋最多。当日有一个人,从斜坡爬到山顶,将绳的一头缚在树根上,然后自己顺著绳子下去。只因山顶扑出空处,人却悬空了,眼见鸟蛋近在石层里,一时奈何不得。这人十分胆大,当下将绳摇荡起来,使作打秋千的样式,愈摆愈近,等脚立得住石层上时,便急忙拾蛋,装在篮子里。那知他贪欲满腔,忘了危险,竟一时大意,把手中的绳子放了,绳因垂力往外移开,再也拿不著;看看立脚的所在,只有一点儿地方,连转侧都不容易的!想人援救的话,谁晓得要等到那一天才有人来呀?他战战兢兢地,将头慢慢的掉转来,只见低低的下面波浪滔滔,高高的上面山岩陡削,再一张望,那绳子还摆来摆去的在空中摇荡,哎呀,这一惊非同小可!这时他心里盘算著:绳的摆力愈小可就离开人愈远了,立刻下手,还来得及;再一迁延,等到绳子不摆,那可真绝望了!当这千钧系于一发的时候,他立刻拿定了主意:倘要得命,必须趁绳子向里面摆动的一刹那,纵身把他捉住,这一个最后机会,是万万不能错过的!他于是咬紧牙关,眼睁睁地看著绳子摆近的当儿,全身用力向悬空一跳!嘿,亏他双手捞住了绳索!绳头有座,歇著,喘息定了,才艰辛地矾著绳子,扒上山来,这真叫做死里逃生呢!我在苏格兰家乡得知此事,待到了英京伦敦,还常常的记起。不久在伦敦佛学会听过一回演讲,便觉悟到佛法真是难闻,人身真是难得,时乎不再来,岂可错过?今番先兄身故,心里悲伤,想藉旅行来排遣一下,也正要到中国一沾法味呢。”我听罢,又惊又喜,说道,“先生的入佛因缘,真是难得!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是诸众生无福慧,恒处沉沦生死海,亿劫不见诸如来,随诸恶劫恒受苦。我等无数百千劫,修四无量三解脱,今见大圣牟尼尊,犹如盲龟值浮木。”你想盲龟值浮木,这是多难的一桩事!就积极方面看是个难字,但就消极方面看便是一个险字。你说的那件惊心动魄的险事,实在更能使人警醒啊!”第二天早上,海面发生了大雾,轮船缓缓驶著,汽笛不住叫著,寂静的房舱中,他又向我谈起去冬印度洋上一艘邮船遇险的事来:“那只船在浓雾中,触著暗礁,海水就向裂开的破洞里直灌,船身逐渐地下沉,在悲惨景象中,水手们叫客人赶紧上舢板去逃命。有一位贵妇,因见舢板小得可怜,风浪又大,却不肯离开大船。后来搭客们都过了舢板摇将开去,这妇人眼见得大船实在不济事了,方才大声呼喊他们回来,懊悔没有早一步上那舢板去。那时众水手都不敢答应,因为大船沉下去时,周围的水必发生很大的吸力,如果不远远地离开,一定要被吸沉,同归于尽的。唉,这个妇人的死,是死在自己的耽误”他说到这里,沉默了一下,再将两手一伸道,“完了!”我应声道,“是的,太迟了,完了!”(参阅印光法师嘉言录论生死事大章)次日,雾散天青,风平浪静;船到申江,旅程告毕。(按拙撰大师纪念文字,仅有此篇。永思录中七言诗二章,系汪千仞居士手笔,非圆净作,同日附志。)
三十年十一月初四日重订
《旅行者言—印光大师生西纪念》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