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釋義 卷下▪P4

  ..續本文上一頁佛極廣極深的境界,在一般衆生是最難以了解的,你聽了可相信麼?”阿難向如來佛禀告說:“大德世尊,我對如來所說的佛經,深深信受,絕不産生任何疑惑。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如來的動身發語,以及起心動念,一切身、口、意叁業妙用,無非是清淨法界的等流,無非是智慧慈悲的表現。”他又接著說:“世尊,縱使天空的日月輪,可以令它墮落下來,地上的妙高山(須彌山)可以使它傾倒移動,而諸佛所說的話,絕對真實不虛,沒有一點變動的。世尊,有些衆生,因爲信根不具足,聽說諸佛的奧秘境界,便作這樣的想法:憑什麼理由,只念藥師七佛名號,就能夠獲得那麼多的微妙功德和殊勝利益?由此疑惑不信,繼而更生出種種誹謗,這樣的人會在漫長的生死長夜中,得不到佛陀慈光的照耀,一切福德智慧無由滋長,失去了極大的利益安樂,永遠墮落叁惡趣中,流轉無窮,求出無期”。佛告訴阿難說:“這些衆生,若是聽聞藥師七佛名號而起淨信,一心受持憶念,不生絲毫疑惑;如果這樣而還會墮于惡趣,這是絕無可能的。至于那一定受報的不可扭轉的業果,則當別論。”

  世尊又說:“這以上所說的藥師七佛的無邊功德,是諸佛所行奧妙的境界,一般衆生難以相信、了解,而你現今卻能深信受持,當知此是如來慈悲威力的加被。”“所有證得小乘極果的聲聞和獨覺,以及未登初地之前的諸菩薩等,也都同樣不能真實地確信和徹底地體認。只有下一生就能成佛的補處菩薩,才能如實信解。”釋尊又進一步說明:“在生死輪回中,人身是非常難得的。能于叁寶中,起信敬重,也是非常難得的。能聽聞世尊藥師七佛的名號,更是極難得的。”“那藥師七佛如來,爲什麼有那麼大的功德?因爲,在過去菩薩因地中,修無量的菩薩行,發無量的廣大願,所以成佛以後,即有無量的善巧方便,慈濟一切衆生,並使之離苦得樂。我即使以一劫,或一劫余那麼長的時間,來廣說藥師七佛如來的無量行願和善巧方便,也說不完;因爲劫的時間雖長,而究竟是有限的,而藥師七佛的廣大弘願,及其善巧方便,卻是沒有窮盡的,怎麼說也說不完。”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摩诃薩,名曰救脫(1),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于後來世像法起時,若有衆生爲諸病苦之所逼惱,身形羸瘦,不能飲食,喉唇幹燥,目視皆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2)啼泣圍繞,身臥本處,見彼琰魔(3)法王(4)之使,引其神識(5),將至王所。然諸有情,有俱生神(6),隨其所作,善惡之業,悉皆記錄,授與彼王。王即依法問其所作,隨彼罪福而處斷之。是時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爲彼歸依諸佛,種種莊嚴如法供養,而彼神識或經七日或二七日乃至七七日,如從夢覺,複本精神,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報(7)不虛,乃至命難(8)亦不造惡。是故淨信男子女人,皆應受持七佛名號,隨力所能(9)恭敬供養。”

  【注解】

  (1)救脫:顧名思義,即救拔衆生脫離苦難的菩薩,是依德立名。

  (2)知識:有學問的人,如師長等。又是朋友的異名。諸經之初有“皆是大阿羅漢,衆所知識。”就是說大阿羅漢都是衆生的朋友。

  (3)琰魔:即中國俗稱的閻魔王。

  (4)法王:佛教稱法王有叁:一、推行十善,以正法治世轉輪法王;二爲鐵面無私,治理地獄罪犯的琰魔法王;叁即于一切法得大自在的無上法王——佛。叁者雖同稱法王,而意義有差別。

  (5)神識:心識靈妙,不可思議,叫做神識。

  (6)俱生神:即衆生的第八識,第八識是藏識的意思,因爲它能藏諸法的種子,所以能記錄人的善惡。

  (7)業報:善惡業因所招感的苦樂果報;業因與果報。

  (8)命難:生命受到威脅。

  (9)隨力所能:盡自己最大努力,籌備高級珍奇之物,或盡己所有,不計等級、豐儉好差,惟在至誠虔心。

  【講述】

  當釋迦如來開示結束時,在法會的聽衆中,有一位菩薩摩诃薩名叫“救脫”,他露出右肩,右膝跪地,兩手合掌,很敬重地對如來佛行了一個禮,然後禀告說:“大德世尊,到佛滅千年後,像法時期,有一些衆生善根微薄,業障深重,爲種種病患所困厄。一病就是數月或數年,羸瘦如柴,不能飲食,越病越重,喉胧口唇,由于熱度高,因此幹臊焦破,不能說話,眼見東西南北諸方黑暗來侵襲,種種死亡的現象出現眼前。臨死時,其父母兄弟、妻兒等親屬、朋友、師長等,圍繞著病人啼哭啜泣。病人在垂危之際,雖然自身還是臥在病榻上,但卻看見琰魔王的使者來拘引他,把病人靈魂拘引到琰魔王跟前,聽候審判。我們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有一個俱生神,形影不離地跟蹤著,隨我們所作的事情,無論是罪是福,是善是惡,皆絲毫不遺漏地完全記錄下來,待我們命終之後,便原原本本將之全部授與琰魔法王。這時琰魔法王就依著記事簿冊,審問那個拘去的人,並且計算他平生所作的事,看到底是善多,還是惡多?然後隨其罪福輕重,而處決判斷他該受何種業報,病人的父母親屬師長朋友等,要誠懇爲他皈依世尊藥師七佛如來,依法恭敬供養,那病人的神識經過七日,或十四日,或四十九日,得以還複蘇醒過來,生命得以延長,如同從大夢中醒來,恢複原本的精神一樣。病中所夢見皆曆曆分明,能一一記憶,並確切明了善業與不善業所應受得的果報,由自身曆其境,確實證見到業感果報的緣故。所以從此以後,不但平時不做越軌的非法行動,乃至遇到有人威脅他的生命,逼他作惡時,也甯可犧牲生命,不願造作任何惡業。因此,凡對藥師七佛有淨信的善男子、善女人等,都應該受持稱念藥師七佛如來名號,隨自己的力量,盡自己所能去做,恭敬供養藥師七佛。”

  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善男子(1)。恭敬供養彼七如來,其法雲何?”救脫菩薩言:“大德(2),若有病人及余災厄欲令脫者,當爲其人七日七夜持八戒齋,應以飲食及余資具隨其所有供佛及僧,晝夜六時恭敬禮拜七佛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象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其七燈狀圓,若車輪,乃至四十九夜,光明不絕,造雜彩幡四十九首,並一長幡四十九尺,放四十九生。如是即能離災厄難,不爲諸橫惡鬼所持。大德阿難,是爲供養如來法式。若有于此七佛之中隨其一佛稱名供養者,皆得如是無量功德,所求願滿,何況盡能具足供養。”

  【注解】

  (1)善男子:阿難稱救脫菩薩爲善男子,因救脫是菩薩,但現在家相,故以善男子稱之。

  (2)大德:救脫菩薩尊稱阿難爲大德,因阿難雖屬小乘行者,而現出家相,爲尊重出家比丘,故稱大德。

  【講述】

  這時,阿難問救脫菩薩說:“善男子,應該依什麼方法恭敬供養此藥師琉璃光七佛如來?”救脫菩薩答覆阿難說:“若有病人及有災難之人,要想脫離危難、病苦,親屬朋友或相識,應當代替他,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同時,應以種種清淨飲食,及其余各種資生用具,隨力量所及,多少不拘,隨分供養佛及比丘僧。又于晝夜六時中虔誠禮拜,恭敬供養藥師琉璃光七佛如來,專心誦讀此藥師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盞燈,造藥師七佛形象七尊,在每尊寶像前,各都供置七盞燈,七盞燈擺成圓形如車輪。燈要有人照應,從第一天直到四十九天,務使光明不絕。製造五色的彩幡四十九首,並造一長幡四十九尺,放生四十九個雜類衆生。如能依照以上各種辦法去做,病人及災難之人得以脫離危厄災難,不再爲諸橫惡鬼所執持。阿難,以上做法就是供養藥師七佛的法式。即使是于藥師七佛之中隨其方便,只供養其中一個藥師佛,稱名持誦其號,都有上面所講的無量功德,所有需求都能滿足,更何況同時全部供養藥師七佛,其功德更是無量廣大,願求更能實現。”

  “複次大德阿難:若刹帝利(1)、灌頂王(2)等災難起時,所謂人衆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3)、日月薄蝕難(4)、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刹帝利、灌頂王等,爾時當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放大恩赦,脫諸幽厄苦惱衆生,如前法式供養諸佛。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穩,風雨順時,谷稼成熟,國內衆生無病安樂,又無暴惡藥叉等神共相惱亂。一切惡相悉皆隱沒。而刹帝利、灌頂王等,皆得增益壽命色力,無病自在。大德阿難,若帝後、妃主、(5)儲君、王子、大臣輔相、宮中婇女、百官黎庶(6)爲病所苦及余厄難,亦應敬造七佛形像,讀誦此經,然燈造幡,放諸生命,至誠供養,燒香散花,即得病苦消除,解脫衆難。”

  【注解】

  (1)刹帝利:印度當時有四姓階層,刹帝利爲四姓之一,是王族。

  (2)灌頂王:印度習俗,太子將要登位時,即舉行一種隆重的灌頂禮,取東南西北四大海水盛于瓶中,澆灌太子頭頂,近于現代加冕禮,故名灌頂王。

  (3)星宿變怪難:天上星宿本來出沒有一定規律,若起了特殊變化,很可能預兆著國家災難的來臨。

  (4)日月薄蝕難:天文現象的變化,與人世有密切的關系,因它的變化,可能有風災、水災、旱災、地震等出現,引起種種社會問題。

  (5)妃主:帝王除皇後外,還有其他妻妾,都稱爲妃主。

  (6)黎庶:即黎民、百姓。

  【講述】

  救脫菩薩再次對阿難說:“若刹帝利、灌頂王等,遇有災難,亦即國家有難時,如全國流行傳染疾病、瘟疫災難,或受了鄰國侵略和逼害而引起災難,或在自己國內,發生土匪流寇叛逆的禍亂,天上的星宿發生了特殊變化,預兆著災難來臨,日月天文的變化引起天災人禍,以及風不調、雨不順所引起的災害,還有雨季不下雨引起的旱災。一個國家若不幸遭逢上述各種災難,應該怎麼辦?身爲國家元首的刹帝利、灌頂王等,在這種情況下,應該爲所有人民,起大慈悲心,赦免牢獄裏的犯人,恩賜諸受難的衆生,依…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釋義 卷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