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再寫了“念佛叁昧詩”。
慧遠大師,因江東經藏缺乏,派座下弟子遠到蔥嶺請購梵文經本,並傳閱中,所有經律都在盧山出版的,幾乎到了一百卷之多。並且著「法性論”來說明涅槃常住的意義。鸠摩羅什法師見了稱贊說:
“邊地未曾見過大經,然而法師所著與佛理冥合。居山叁十年,不與在俗混雜,專志修淨土法門,澄心觀想,實是踏實的行者啊!”
義熙十二年七月下旬,慧遠大師住般若臺的東方佛龛,他在定中見阿彌陀佛,佛身遍滿虛空,圓光之中尚且有化佛、觀音、勢至、二菩薩左右侍立。又見到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說苦空無常無我的法音。佛對他說:“我以本願力,所以特來安慰你,你當在七日後來生我佛國。”
又見在“蓮社”中先化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皆在側。向前告他:“師早發心,何來之晚。”
義熙十二年八月臨命終時,告其徒衆曰:“吾始居此,十一年中,叁觀聖像,今複再見,吾生淨土必矣。”
至八月六日那天,端坐圓寂,享年八十叁歲。
善導大師
唐朝貞觀年間,善導大師發現西河綽禅師所創的淨土九品道場,很高興地贊揚說:
“一這真是指引人脫出迷途的良方,也只有這種法門,能使人很快速能解脫生死。”
于是他以身作則,精勤拜佛,早晚不停的念阿彌陀佛的洪名。不久他到京都長安的地方,更加激勵四衆弟子,每進入佛殿必須長跪,一同稱念佛號不到精疲力竭絕對不停止。又對四衆講解淨土法門,宣揚念佛的要義。叁十多年來爲法忘身,從來沒有貪睡過。護持清淨的戒律,一點都不違犯。
一向是把好吃的食物供給大衆食用,自己呢僅僅吃些較粗劣食物充饑罷了。凡是信衆供養他的錢財,就用來附印“阿彌陀經”達十萬多卷。而且畫“淨土變相圖”叁百幅之多。另方面還努力修建塔寺,這樣的燃無盡燈續佛慧命,無論出家在家受他度化的不計其數。
即以他的弟子來說,有人持誦阿彌陀經十萬遍到五十萬遍的,也有每日念佛做爲固定功課,念佛號一萬到十萬聲的,由此證到念佛叁昧命終而往生極樂淨土的,多得難以記述。
有人懷疑詢問說:“僅僅靠念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淨土嗎?”
善導大師回答說:“是的,只要一心念佛,必定能達成你修行的願望的。”
說完隨即念“阿彌陀佛”,每念一聲佛號,就有一道光明從他口中吐放出來。這樣一直的持續下去,聲聲佛號就有道道光明示現,使大家啧啧稱奇。善導大師有首著名的“勸世偈”說:
“漸漸雞皮鶴發,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豈免衰殘病苦。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大師一生倡導念佛,不遺余力。他仔細叮咛大家說:
“你們應知,念佛必須持續不斷,一直念到命終爲止。念佛一事,只要專注而無雜想,萬人修萬人去,請你們時時警惕自己,必須持之以恒。要知我人身體本來汙穢不淨,是種種惡緣組合而成,就是因爲有種種業糾纏不已,帶來人生許多的痛苦。所以我們要覺悟,甯願舍此不淨之身超生淨土,才是無上的快樂,世事變化無常,又有什麼好留戀的?是以平常就要交待好親屬們,當自己因病重危之際,家人好友切勿流淚哭泣,這樣徒然擾亂了病人的淨念,因之失去往生的機緣,那就令人遺憾終身了。最好的辦法是:一旁的至親好友共同虔誠助念,念阿彌陀佛聖號,直到病人往生爲止!”
這以後,有一天,大師忽然召集弟子們來到跟前,對大衆說:
“這個肉體誠然可憎厭的,我准備往生西方淨土去了。”
說完了以後,便走到寺前的一棵柳樹爬了上去,向西方禱告說:
“但願佛來接引我,菩薩來幫助我,使我始終不失正念,安然往生淨土!”
說後投身躍下舍報生西。
唐高宗皇帝聽說言件神異的事迹,特頒賜匾額給寺長以紀念善導大師,匾額寫的是“光明”二字。
昙鸾大師
昙鸾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臺山上去遊玩,偶然間發現到神述靈異的事迹,就因爲這樣,就發心出家了。
出家之後讀“大集經”,但感經中詞義太過于深奧,擔心大家沒辦法了解,就開始著手寫注解,在寫到一半時,患上了氣喘病,便到處求醫治病。氣喘病是很難醫好的疾病,因此他感歎說:“人的一生實在無常,生命是那樣的危弱,說不定在什麼時候會死亡,過去常聽人說神仙長命的方法,不如先求成仙長生,再習佛法不遲!”
于是,他到了江南陶隱居術士的住所,懇求傳授成仙的方法。陶隱居術士將仙經十卷傳授給他。他很高興獲得了這十卷仙術的經卷走上了歸途。
到洛陽下遊的地方,遇到菩提留支叁藏法師。于是他問說:
“佛法中有沒有比這仙經更加殊勝的長生不死之法呢?”
菩提留支法師回答說:
“你所修練的仙術,雖然可使你多活若幹年,不過以後命終時畢竟要墮入生死輪回業海中受無盡苦惱,這有什麼可貴呢?”
接著留支法師傳授“十六觀經”的妙義,使昙鸾明白往生西方淨土的殊勝法緣,並且對他說:
“凡通達此一法門的人,一定能了脫生死輪回苦報,而得壽命無量。這乃是佛家所傳長生不死之法。比什麼都管用!”
昙鸾大喜過望。立刻把仙經燒掉,就此專心修淨土法門。啓發了自性智慧光明,更將自己所領悟到的真理也教別人,使許多人廣爲修持淨土法門。
這之後他又特地選了“淨土偈十二首”及龍樹菩薩所說偈語,還有“安樂集”兩卷流傳世間。魏朝的國王很重視,就賜封“神鸾”的別號,並頒令居住並州大寺,晚年移居于汾洲空中寺內。
興和四年的一天晚上,昙鸾在房間裏依稀見到一位梵僧對他說:
“我就是龍樹,住在西方淨土很久了,因爲你修學淨土的心志和我相同,所以特地和你相見!”
昙鸾心中明白:大概自己歸西的因緣已經成熟了,就召集徒衆來至跟前,對他們說:
“人的一生勞勞碌碌,沒有休止的時日;他日地獄各種痛苦業報,我人心中不可不存恐懼心,九品淨土的道業更不可不趕快修持啊!”
接著命徒衆們高聲唱念“阿彌陀佛”聖號。自己又向西方虔誠頂禮安然示寂。
那時,寺中的人看到許多蓮花、幡旗、幢傘、寶蓋等奇妙景象從西方冉冉而來,天空裏傳來很微妙的天樂聲,很久很久才消失。
這奇異的事迹傳到朝廷,皇帝並頌聖旨將大師葬在汾西文谷的地方,而且建立碑作爲永恒的紀念。
道昴大師
道昴大師,魏郡人,他有著宿世修來的清徹善根和高超智慧。所以他皈投靈裕法師出家,研究佛學。學有所得,常常在寒陵寺講“華嚴地論”。有一次講時在晚上,一時也沒有獨光照明,然而他把手掌舉起作手勢時,整個佛堂卻發出奇異的光芒而照亮了,這使得大衆相當的吃驚。
大師卻不在乎地說:
“其實,這種光明本來就有的,沒有什麼好奇的!”
他平時就意志堅定,一心祈求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這以後,在報應寺,自己明白往生的時候快到,就對和他有緣的人說:
“明年八月初一,我會前來向你們辭別。”
到了預說的日期,卻沒有什麼疾病痛苦,因而問大家說:“用齋的時間是不是到了呢?”
然後升上高座坐好,當時香爐中突然發出奇怪的香氣彌漫著整個空間,因而引來四衆弟子求受菩薩戒。于是他爲大家扼要說明菩薩戒的意義。大家聽得心得恍惚時,空中忽然顯現出許多天人以及彈弦音樂聲,很是熱鬧。
他對著大家說:
“這是兜率天前來迎接我,可是天道畢竟仍然要在六道中輪回,並不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標。我是向往于往生西方淨土,這一心願爲什麼還不實現?”
講完這幾句話。剛才所呈現的天上的景象立即消失,然後大家看到的是從西方湧出了許多奇妙花朵,天空飄來了非常幽雅的音樂聲,像雲一樣籠罩且盤旋在大家的頭上。
他說:
“現在西方聖衆來接我往生淨土了。”
說完但見香爐從大師的手裏掉下來,就這樣在座位上安祥示寂了。那時是貞觀七年,享年六十九歲。
懷玉大師
懷玉大師,唐朝時臺州人氏,俗姓高。他生性恭儉隨和,待人寬,克己甚嚴,修習淨土近四十年,平時總是穿著一件粗布袈娑,每天只吃一飨飯。他經日禅坐,一向沒有臥睡的習慣。即使跳虱跳到他的身上,不以爲苦。
禅師每天誦“阿彌陀佛”洪名五萬聲之多,誦阿彌陀經曾有叁十萬遍。平時一句閑話也不說,嘴裏念念都是“阿彌陀佛”。如果有什麼事弟子要問他意見,也只是回一聲“阿彌陀佛!”意思是叫對方看著辦好了。
天寶元年,禅師在念佛時,忽然見虛空中充滿了諸佛菩薩,其中一位菩薩手擎銀臺來到他面前,搖動著銀臺給他看,于是他說:
“我念佛好幾十年,這一生本望能得金臺,爲什麼不是金臺呢?”
盡人皆知,凡得金臺的必定是上品上生的人。
經禅師這麼一說,那擎著銀臺的菩薩返回原來的位置。突然間諸佛菩薩全都隱去。從此禅師更加精進,念佛到叁七日,又見到上次擎著銀臺的菩薩來對他說:
“你能那樣有恒心,肯下功夫精進,實在了不起。由于你的精進應可得生上品,然上品往生,必定先得見解,你不妨安坐入定,靜待佛的降臨!”
菩薩說完,奇異的光耀遍照全室。再過了叁天,禅室裏又生出異光。這時候,禅師召集了門下弟子,告訴他們說:
“你們跟我一同修道也很久了,彼此可說有緣,然有相聚就必有分散,也是十分無奈的事。當我不在之時,你們時切莫松懈,要更用功才好。”
弟子們都點頭稱是。這次是禅師說話最長的一次,在平時他是不喜歡說念佛以外的話的。
接著他說:
“現在到了我和西方淨土結緣,到那邊去安養的時候了。”
他命人遞筆硯到面前,揮筆寫下了六句偈言:
“清淨皎潔無塵垢,蓮華化生爲父母;我經十劫修道來,出示閻浮厭衆苦。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淨土。”
說完,室內彌漫著香氣,諸聖衆又再出現于空中。…
《念佛感應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