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歸直指▪P2

  ..續本文上一頁蟲啖想——千萬蛆蟲,姿意齧食。

  筋纏想——肉已銷完,惟筋連骨。

  白骨想——筋複化盡,僅存白骨。

  枯朽想——枯骨漸朽,轉複消散。

  (吾生將來必定如是,及早覺悟,念佛求生。)

  白骨觀

  

  (此際一思量,件件帶不去。何不早修行,作個西歸計。)

  七可惜

  彌陀有願,竟虛彼國之金臺;閻老無情,偏惹他家之鐵棒。

  盆花野草,百計營求,而永無凋謝之寶林,不求托處。

  現在身受饑寒,卻不思求生于衣食自然之所。

  自古皆有死,卻未曾算到死歸何處。

  一廛一宇,拮據經營,不求生于七寶莊嚴宮殿。

  小小疾病,便求醫蔔,卻不願生永無疾痛死亡之國。

  涉水登山,猶欲參訪知識,彌陀現在說法,反不親近瞻依。

  玉峰周安士先生著述,傳于世者,計有四種。一曰《陰骘文廣義》,二曰《萬善先資集》,叁曰《欲海回狂》,四曰《西歸直指》。凡有見者,莫不歡喜信受,以故各處刊板,流通最廣。《西歸直指》一書,經吳門江鐵君刪改,非複周氏原製。江君以爲《綱要》一卷,撮舉王龍舒所輯《大彌陀經》及“四十八願”等。今已先將魏譯《無量壽經》及二林居士所著論,合刻流行,則《綱要》可以不列。不知周氏此書,全從各家撰集中摘來,若以他本所有者,概不重出,則此書不至刪除淨盡不止也。今于虞山朱君保之處,得勝蓮居士施刻原本,見者慶喜無量,鹹謂周君願力所持,特留此本嘉惠後學也。亟授手民,以複舊觀。周君有雲:“願將東土叁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惟冀展轉流通,以相傳于無窮耳。

  光緒十二年春正月,仁山楊文會識。

  西歸直指卷一

  淨土綱要

  [發明]世尊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憐憫衆生,輪回六道,頭出頭沒,受苦無量。故于十方佛土中,指出西方極樂世界,使人知所趨向。而又授以至簡便法,使但念彼佛,即便往生,真生死海中大慈航也。吾輩宿福深厚,幸遇此法,不敢仰負如來厚恩,故將大小本彌陀要旨,節錄其概,使閱者一覽便知,名爲《淨土綱要》。

  阿難啓請

  大本《彌陀經》雲:釋迦如來,一日容顔異常,阿難問之。佛言:汝所問者,勝于供養一四天下聲聞緣覺,及布施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雖至累劫,猶百千萬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飛蠕動之類,皆因汝所問,而得度脫之道。

  [按]觀此,則知淨土法門,不獨人類之梯航,亦諸天諸仙之寶筏。慎莫泛視。

  佛土雙標

  小本《彌陀經》雲: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法藏因地

  大本經雲:無量無數劫前,有世自在王佛出世,化度衆生。是時有大國王,往聽說法,頓然覺悟,乃舍王位,而往修行,號曰法藏比丘,即今阿彌陀佛是。對世自在王佛,發四十八大願,皆爲濟度衆生,乃精進修行,入菩薩地。內則修慧,外則修福。于一切世間,無所不知,無所不見。且複托生于一切衆生中,同其形體,通其語言,以施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昆蟲,無不欲令其超生極樂。

  願滿成佛

  大本經雲:阿彌陀佛,曆大阿僧祇劫,行菩薩行,不計衆苦,手中常出一切衣服、飲食、音樂,及最上所須之物,惠施衆生,令其歡喜。發無上菩薩之心,曆無數百千萬億劫,方得成就從前所發四十八願,而入佛位。是以十方無量衆生,一念歸依,遂生其國。

  四十八願

  第一願:我作佛時,刹中無地獄餓鬼禽畜,及蜎飛蠕動之類。

  第二願:刹中無婦女,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來生我刹者,皆于七寶池,蓮花中生。

  第叁願:我刹中人,欲食之時,七寶缽中,百味飲食,化現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

  第四願: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隨念即至,不假裁縫搗染浣濯。

  第五願:我刹中自地以上,皆有宅宇、宮殿樓閣,池流花樹,悉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其香普薰十方世界,衆生聞是香者,皆修佛行。

  第六願:我刹中人,皆心相愛敬,無相憎嫉。

  第七願:我刹中人,無淫佚嗔怒愚癡之心。

  第八願: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無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預相知意。

  第九願:我刹中人,不聞不善之名,況有其實。

  第十願:刹中人知身如幻,無貪著心。

  第十一願:刹中雖有天人之異,而其形容,皆一類金色,面目端正淨好。

  第十二願:我作佛時,假令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盡爲緣覺聲聞,不能知我之年壽,當若幹萬億劫。

  第十叁願:假令十方各千億世界諸天人民,皆爲緣覺聲聞,一心共計,亦莫知我刹中天人之數。

  第十四願:我刹中人民,壽命皆無央劫,莫知其數。

  第十五願:我刹中人,所受快樂,一如漏盡比丘(*漏盡,沒有煩惱)。

  第十六願:我刹中人,住正信位,離顛倒想,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所止盡般泥洹(*般泥洹:即涅槃)。

  第十七願:我作佛時,說經行道,十倍于諸佛。

  第十八願:刹中人盡通宿命,知百千億那由他劫事。

  第十九願:刹中人,盡得天眼,見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願:刹中人盡得天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悉能受持。

  第二十一願:刹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億那由他世界衆生心念。

  第二十二願:刹中人盡得神足,于一念頃,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世界。

  第二十叁願:我作佛時,名聞十方無數世界,諸佛稱我功德,及國土之勝。諸天人民,乃至蜎飛蠕動,聞我名號,慈心喜悅者,皆令來生我刹。

  第二十四願:頂中光明絕妙,勝于日月百千萬倍。

  第二十五願:我作佛時,光明照無數天下。諸天人民,乃至異類,見我光明,皆慈心作善,來生我國。

  第二十六願:衆生蒙我光明,觸其身者,過諸天人。

  第二十七願:十方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齋戒,行六波羅,欲生我刹,我現其前,引爲不退菩薩。

  第二十八願:十方世界天人,聞我名號,燒香散花,飲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一心系念于我,雖止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刹。

  第二十九願:十方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刹,十聲念我名號,必遂來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叁十願:十方世界衆生,前世作惡,聞我名號,即忏悔爲善,奉持經戒,壽終不經叁惡道,得生我刹。

  第叁十一願:十方天人,聞我名號,五體投地,喜悅信樂,修菩薩行,常爲諸天世人之所敬。

  第叁十二願:十方無央數世界女人,聞我名號,喜悅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不複爲女。

  第叁十叁願:生我刹菩薩,一生將補佛處。若其本願,欲往他方,攝化衆生,我以神力,助其修種種行願。

  第叁十四願:刹中人欲生他方者,如其願,不墮惡道。

  第叁十五願:刹中菩薩,以香花幡蓋,真珠璎珞,種種供具,往無量世界,供養諸佛。一食之頃,即可遍至。

  第叁十六願:刹中菩薩,欲以萬種供具,供養十方無央數佛。供養衆具,自然在前。

  第叁十七願:刹中菩薩,受持經法,必得辯才智慧。

  第叁十八願:刹中菩薩,辯才智慧,不可限量。

  第叁十九願:刹中菩薩,得金剛那羅延力(*金剛那羅延力:身體像金剛那樣堅硬,力量像那羅延神那樣強大。那羅延,天上力士之名),身皆紫磨金色,具叁十二相,八十種好。

  第四十願:我刹清淨,照見十方無量世界,菩薩欲于寶樹中,見十方一切佛刹,即時應現。

  第四十一願:刹中菩薩,雖少功德者,皆知見道場樹。

  第四十二願:刹中一切萬物,皆嚴淨光麗,形色殊特,雖得天眼,不能辨其名數。

  第四十叁願:刹中欲得聞法,隨其志願,自然得聞。

  第四十四願:刹中菩薩、聲聞,頂中皆有光明,說經行道,無異于佛。

  第四十五願:他方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皆得清淨解脫叁昧,供養不可思議諸佛。

  第四十六願:他方菩薩,皈依精進,皆得普等叁昧。

  第四十七願:他方菩薩,皈依精進,即得不退轉地。

  第四十八願:他方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叁忍,于諸佛法,永不退轉。

  佛言:爾時法藏比丘,于彼佛所,發斯弘誓。應時大地震動,天雨寶花,以散其上。空中贊言,決定成佛。

  如來得名

  小本經雲: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 又雲: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堂宇寶池

  大本經雲:阿彌陀佛,講堂精舍,皆自然七寶,相間而成。複有七寶,以爲樓觀欄楯,勝于此世界中第六天上,天帝所居,百千萬倍。其余菩薩聲聞,所居宮殿,亦複如是。彼諸天及人,衣服飲食,微妙音樂,隨意而現。所居宮宇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以一寶二寶,乃至無量衆寶,悉化現而成。然其宮宇,有隨意高大,浮于空中者;有不能隨意高大,止在寶地者;由其前世求道時,德有厚薄故。止有衣服飲食,則皆平等。宮宇內外,複有自然流泉,及諸池沼。若一寶二寶成者,其底沙亦以一寶二寶;如黃金池者,底白銀沙;水晶池者,底琉璃沙。若叁寶四寶,以及七寶成者,其底沙亦如是。池中皆八功德水,清淨香潔,味如甘露。其間複有百種異花,枝皆千葉;光色既異,香氣亦異,芬芳馥郁,不可勝言。

  天樂雨花

  小本經雲: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爲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花。其土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衆妙花,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經行:在一定地方圍繞行走,其目的在于避免坐禅時發生昏沈或睡眠)。

  池岸花樹

  大本經言:諸寶池岸,有無數旃檀香樹,吉祥花果,香氣流布。又有各色蓮花,彌覆水上,又有七種寶樹行列,其純一寶樹者,根莖枝葉花果,皆以一寶。二…

《西歸直指》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