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邊講:“喂!學佛得這麼學。”急人不急人,你們說的咋都不一樣啊?是不是?我們學佛還經常受到周圍的這些一起學的互相以訛傳訛,我這才聽一句,馬上我就教他了,都特別想當老師,結果本來心還挺靜的,被這周圍的最後給搞亂了。所以,我們學佛要依止善知識,同時不要不懂裝懂,愛當老師,不要才學到一點就想到處去弘揚佛法。想不想弘揚佛法啊?想。想你得會弘啊!別瞎弘啊,是吧?我今天在這念《地藏經》念的挺好,他說:“哎!念《金剛經》消業更快。”我一改念《金剛經》,他說:“哎!念“百字明”消業更快!”我就趕緊又念“百字明”,一會說:“哎!念《心經》消業更快!”好家夥,攆都攆不上啊,亂不亂?你看,其實哪一個都能消業,哪一個都能增長你的智慧,但是你哪一個都沒信呐!你不信能成嗎?你不信能靈嗎?所以,看起來東串西串,這個也去學那個也去學;其實你哪個也沒信!所以,爲什麼我們學佛的體驗這麼慢呢?爲什麼學佛的功德我們沒有感受到啊?因爲你沒有信!你就跟狗熊掰苞谷一樣,掰一個丟一個,永遠不看眼前有什麼,永遠去抓“我還沒啥呢”,你掰了一圈回來,你手裏剩什麼?還是一個,這一個又甩掉了,再甩掉一看前面沒了。對不對?走了一圈回來,手裏這個苞谷已經撿了好幾次了。
我就曾經遇到這樣的居士,他深感自己業障深重啊,所以他給自己設立的學佛目的是:“我得先消業障。”先消業障怎麼消啊?他聽說《地藏經》消業快,他就開始讀《地藏經》,讀得特精進,讀一段時間別人告訴他念《金剛經》消業快,他一聽,啊?《金剛經》,趕緊把《地藏經》一丟,就念《金剛經》去了;《金剛經》又念一段時間,又碰到別人說念“百字明”消業快,他一聽急了,還有快的,把《金剛經》又丟了,念“百字明”去了,念“百字明”別人又告訴他,還是念《地藏經》消業快呀!他一聽完了,又撿回來了。看,繞一大圈。你看,這樣子能不能消業啊?對哪個也沒有信。當然我們確實應當知道,佛法是對治法,我們就像病人,佛法就像治病的藥,師父、善知識呢就像給你開藥方的醫生,你自己去修行佛法就好像在服藥。有沒有能夠包治百病的藥啊?這有一位醫生,誰來都這一味藥,能包治百病,信嗎?因人而異啊!善知識都是觀機逗教,應病予藥,因爲每個人情況是不一樣的,可能師父給你開的藥方也是不一樣的。同樣是淨土宗,藥方也不一定就一樣。我們學的都是死板的,都想有一個能夠包治百病的藥給誰都靈,給你靈給他不一定靈啊!你感冒了是吧,我給你吃個感冒清沖劑、板藍根,對吧?他拉肚子了,你一聽:“你也生病了,哎呀!我板藍根還沒吃完給你吧!我吃了可靈呢。一吃病就好了。”你給他吃管用嗎?不但治不了拉肚子,可能拉得更厲害了,因爲板藍根去火啊,對不對?瀉得更快了。所以,我們不要自己還不懂,瞎給別人開藥方。是不是這樣子啊?我們要聽過來人的。如果說是看病這麼簡單的話,我們每個人抱本醫書,你自個都能看病了。可以嗎?去過中藥鋪沒有?抓過藥沒有?你看那個藥都是一抽屜一抽屜的對吧?誰來看病都從這些抽屜裏抓藥,對不對?簡不簡單啊?都是這些抽屜裏的啊!但讓你去當大夫行不?給你發本醫書,行不?別人會敢讓你看嗎?
所以說,我們剛開始學習不要不懂裝懂,互相去以訛傳訛,一定要珍惜我們大和尚爲我們創造的這次機會,能夠禮請老和尚還有這些師父們,能到這裏來,我們現場打佛七,現場給大家開示這種機會,非常因緣殊勝,我們爲我們的大和尚鼓一下掌,感謝他爲我們創造這個機會!
我其實真的是對佛法也懂得很少,剛才也是拉拉雜雜地給大家講了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不過我是在這裏真心和大家分享的,如果說是有一點功德的話呢,都屬于大家,屬于十方諸佛菩薩;如果說有錯誤有過失全部都屬于我自己。
阿彌陀佛!
寬見師父開示後答居士問
居士:丈夫問我:你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是否是私心呢?
寬見法師:菩薩問得非常好。她說她的丈夫菩薩有一個問題,就說你看你們學佛人,天天都說要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們說佛是無私的啊!那你自己想要去極樂世界,這是不是也是一個私心呢?你可以這樣回答他,佛是無私的,我要去極樂世界就是爲了更好地向佛學習,去極樂世界的確是一個私心,但我們這個私心是爲了去學無私,所以這種私心呢是爲了到達無私的私。這種私心在剛開始的時候是必須的,因爲完全的無私我們現在做不到。但是,同樣是私心,私心的對象是可以選擇的,我們私心的對象是爲了學好,跟有些人私心的對象是爲了學壞完全是兩碼事。當然我們最後的目標是無私,因爲無私,所以,他就能夠像阿彌陀佛一樣,能夠利益一切的衆生。
這是爲了什麼?這是先要有爲才能無不爲,就是我不可能一下做到無爲,我們不可能做到一下子沒有欲望;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先把壞的欲望變成好的欲望,有欲望不是壞事。佛教並不是告訴你,讓你一下子就不能有欲望,不是。佛教允許你有欲望,允許你有什麼欲望?允許你有善的欲望,你說我想學佛是不是一種欲望啊?是不是也是一種私心呢?對不對?但是我這種欲望是爲了學好的欲望。你說:“我想去搶劫。”這也是種欲望吧?你說:“我想去做好事。”這是不是也是一種欲望啊?我們現在就要把這種不好的欲望變成好的欲望,最後當然這種好的欲望還不究竟,要把這種好的欲望最後也放下,變成叁輪體空地去做,就是無所求地去做好事,我們現在做好事還是有所求的呀。所以佛法並不是要求一下子就沒有欲望,也不是要求一下子做到無私,不可能的呀。爲啥?比如說我們要求一個小孩子一下變成大學生,行嗎?不行啊!讓那小孩子一下就懂得“相對論”,成爲牛頓、愛因斯坦,可能嗎?不可能。但是我們可以先讓他們學習加減法,學習1+1啊!對不對?你沒有1+1哪有後面的相對論呢?你沒有一年級哪有後面的大學生呢?它有個先後次第,次第不能紊亂,對不對?打個比方來講,我們到這裏來是爲了念佛,參加佛七,既然目的是來參加佛七,那你吃飯幹嗎呀?你幹嗎要吃飯,爲什麼不把吃飯的時間也用來念佛呀?不是啊!得有個次第啊!我吃飯是爲了更好的念佛啊!明白嗎?你看我們要念佛是不是得到這個大殿來念啊,那你到大殿你走那樓梯幹嘛呀?你直接上這個大殿來不行嗎?不行啊,我得通過走這個樓梯才能上這個大殿呢!阿彌陀佛!
居士:祖師說:“去則實不去,生則決定生。” 請師父開示。
寬見法師:“去則實不去,生則決定生。”我們說往生,對不對?我們能不能往生啊?那我們是不是就去了?是不是可以去?這個講法,是一個不同次第的講法,“生則決定生”,這是一個一般的講法,基礎的講法;“去則實不去”,這是一個更上一層的講法。因爲所說“生則決定生”,這是站在一個有對立的情況下講生則決定生,我們從這裏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由此方有西方,對不對?有娑婆世界有極樂世界,它是有對立的;可是實際上呢,實相是無對立的。極樂世界不異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不異極樂世界,我心既是佛心,佛心既是我心,我心既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既是我心。所以說不分彼此,不相違越。所以,“去則實不去”。因爲什麼?本來就在,去哪兒啊?聽得懂嗎?這個是是一個不同次第的講法,所以你要不明白它是不同次第的講法,你就困惑在裏面。啥叫“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到底去不去呀?什麼叫佛?什麼叫如來啊?不來不去,不來不去,到底是來還是不來呀
到底是去還是不去呀?佛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聽得懂嗎?這其實是真正的佛心。有去有來,有生有滅,有高有低,那不是佛陀的境界,佛陀的境界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但它這是一個不同的次第法,我們現在要明白這個次第法,就不會落入執著。所以說 “我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拼了命也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不去極樂世界我跟他拼了”。其實真正去極樂世界不是這樣一種態度。當然這個需要好好去聽聞佛法,你才能明白這種次第。
我們現在做個回向:
願以此功德,回向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災難不興。
也願以此功德,回向我們各人父母師長,親朋眷屬,一切傷害我們的人,乃至一切有緣無緣,祝他們: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也願以此功德,回向青海玉樹地震死難衆生,智利地震死難衆生,汶川地震死難衆生,以及世界各地一切天災人禍、意外罹難衆生,以及遷安地界一切孤魂野鬼,無祀亡靈,以及往生堂上衆等亡靈,以及我們曆代祖先、怨家債主,祝他們: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爲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爲伴侶。
願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衆生,皆共成佛道!
阿彌陀佛!
感恩諸位大德、諸位善知識,感謝大家,感謝你們都是我多生多世的父母親,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如何以正念念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