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同修淨業 △佛慈永愛 △美滿姻緣
二、喪禮須知
病人病危,應該邀請道友來家助念。助念的道友中,當推舉功行純粹,善于說法的人,到病人前安慰勸勉,並說:“我們爲你念佛,求佛加被。願你壽未盡,就能夠快些痊愈;倘壽已盡,就可以往生淨土。請你放下一切,聽我們念佛”。這樣,那病人若是壽未盡的,只要能一心念佛,業障自然消除,病也自會痊愈的。倘癡心怕死,那末壽不可延,而且往生沒有希望。
道友們接到病人的邀請,應該立即前去,並且不可收受報酬。
病室的西面,設佛座。病榻要正對西方,使病人隨時看見聖像。
病人如現出各種不善的狀態,或口出不善的語言,應隨時提醒警覺,作相當的糾正,要相機善巧,勿使他發生煩惱。
助念的人應分成班次,限定鍾點,未輪著的,可回去休息。倘所居距離遠的,就在病人家裏休息。助念的道友,不論回家休息或在病人家裏休息,都應在輪值期前報到。病人的眷屬最好加入助念。助念的聲音須高低適宜,快慢調勻。
眷屬們切不可對病人說情愛的話,或臨床揮淚,擾亂病人的正念。應知病人此去,得生極樂世界,永享清淨樂趣,有什麼可悲哭呢?一個人的臨終,是或升或沈的最大關頭。眷屬若在這個時候哭泣,引起病人悲痛的情緒,累他墮落,失卻往生的機會,那是無益而有害的,這是應當切戒的。
(1)助念儀式
各道友禮佛畢,分坐佛案兩旁。家屬代病人拈香頂禮。大衆同念:
開經偈一遍
彌陀經一遍
觀經上品上生章一遍
住生咒叁遍
贊阿彌陀佛偈一遍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一聲
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去,不必記數。換班輪念,每班念一小時。直至亡者全身冷透爲止。)
南無觀世音菩薩叁聲
南無大勢至菩薩叁聲
南無清淨大海衆菩薩叁聲(接念下面的回向偈:)
願我道友生極樂,蓮華現出莊嚴身。華開見佛蒙授記,廣度一切諸衆生。
助念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阿彌陀佛國。
(2)初終
病人氣絕八小時後,方可浴屍換衣。倘臂腕等處僵硬,不便穿衣的,可用熱手巾搭在臂腕上,就能轉爲柔軟。在這個時候,眷屬才可舉哀。凡在當地的親友,平時往來較密的,應即著人去報喪,或登載當地的日報。親友得悉之後,立即前往吊慰,並爲襄助辦理喪事。
(3)治喪
所謂治喪,是治理喪事。一般的喪事,應選派下述各職事代爲處理:1、總司,掌喪葬禮式。一應喪葬事務,都聽他裁處。由親族或鄰居,或摯友,知禮而識見豐富的人擔任。2、司書,掌出入書寫的事。3、司庫,掌出入錢鈔。推誠實可靠的人擔任。4、司賓,迎送來吊賓客。凡司書、司庫、司賓,都要聽總司指揮。
(4)入殓
成殓應在四十八小時內舉行。殓宜舊服,以布衣爲佳,不宜製新衣。殓衣不得過叁襲,要爲亡人惜福。亡人所遺的衣服,除酌留幾件保存紀念外,其余應施舍貧人,或價賣,以作弘法經費,爲亡人造福。入殓的儀式是:
1、靈柩直置室中。柩前設座,供佛像。佛像前設亡人遺像,須稍偏。
2、焚香。眷屬集靈前,對佛叁拜。
3、對亡人遺像叁拜。(亡人如系小輩,長輩不拜。)
4、總司高聲讀送別偈一遍
送別偈(前十六句出法句經。後十四句出四分律。皆釋迦世尊爲利益衆生命終而說。)
命如花果熟 常恐會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愛欲 依淫入胎影
受形命如電 晝夜流難止 是身爲死物 精神無形法 作令死複生 罪福不敗亡
終始非一世 從癡愛長久 自此受苦樂 身死神不喪 生者無不死 有命皆無常
衆生墮有數 一切皆有爲 一切諸世間 無有不老死 衆生是常法 生生皆歸死
隨其所造業 罪福有果報 惡業墮地獄 善業生天上 念佛生淨土 得無漏涅槃
5、眷屬同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百聲。開經偈,彌陀經,觀經上品上生章各一遍。往生咒叁遍。贊阿彌陀佛偈一遍。向右繞佛座和靈榇,念阿彌陀佛叁百聲。(表超出叁界。繞棺時各人須注視棺中亡人,以示送別。)
6、掩棺。眷屬環跪柩旁,誦佛號。掩畢,眷屬對柩叁拜。
7、趨向佛前對佛叁拜。禮成。
(5)開吊
不可濫發訃文。可把設奠受唁的日期,登在當地日報上。開吊的一天,靈座供亡人遺像,並陳列香花及親友所送來的聯幛。吊客對靈前叁鞠躬。孝眷肅立靈座旁邊,答禮叁鞠躬。吊客對靈座禮畢,轉向孝眷一鞠躬,孝眷還答一鞠躬。吊客退出靈堂,受司賓招待。款待吊客最忌殺生,應用蔬食。喪事殺生要增加亡人的罪業。如大藏一覽載:“佛與阿難在河邊行,見五百餓鬼歌吟而前。阿難問佛。佛言:其家子孫爲彼作福,當得解脫,是以歌舞。又見數百好人啼哭而過。阿難又問。佛言:彼家子孫爲其殺生設祭,不肯作福,後有大火逼之,是以啼哭”。這是孝眷們不可不知的。
(6)吊儀
赙金就是致送助喪費。那是親戚鄰友們應該助送的。無論喪家貧富,親友來吊的,都應該送幣鈔。這是恤哀的表示。假使不送幣鈔,改送挽聯或挽幛也可以的。
(7)挽聯幛句
聯語幛句應不違背佛法,假使不能自撰,可在下面選擇一副。
△慈容此日依然在 願力何年得再來
△早知佛國相期處 已到蓮池不死邦
△離此往生安養國 即今已住法王家
△來往輪回從此息 塵沙煩惱莫能纏
△福報天宮猶有死 神棲佛國獲長生
△萬劫死生誰動念 這回歸去獨留芳
△無心便得了生死 此事何須論智愚
△高登蓮品 △上品上生 △功德圓滿 △澤在人間 △悲願宏深
△乘願再來 △垂範人間 △花開見佛 △淨土可期 △往生蓮邦
(8)出殡
出殡日期應告知親友。靈輛前面排列幛聯樂隊。儀式要簡單,不可靡費鋪張。出殡的一天能夠就地埋葬,最爲便利。倘旅居他鄉,不能就葬的,只好暫停殡舍。出殡安葬不可問蔔擇日,也不可請堪輿家選擇風水。這些舉動是違背佛教的。
(9)眷屬追念
亡人七七日內,眷居應爲他弘法修福,把功德同向,使亡人蓮品增高,眷屬應各發心念阿彌陀佛號十萬聲,讀誦地藏經,金剛經,普賢行願品,阿彌陀等各幾遍或幾十遍。每種念完一遍,就念下面的回向偈:
我今讀誦勝功德 回何我XXXX 願仗叁寶慈悲力 消除我X叁業罪
脫離叁界輪回苦 往生西方極樂國 蓮華現出莊嚴身 見佛聞法證無生
分身十方度含識 一切衆生共成佛
(10)追念法事
七七期內可延請出家僧衆,或在家居士修法事。現在把在家居士修法來說一說。延請居士八名至十名,男女均可參加。但雙方絕對不可授受報酬,免得被人家譏評,說是買賣營業式的,使雙方陷于罪戾,而且有礙佛教前途的發展。主人只須供給點心或正餐。菜肴應用蔬食,豐儉可以隨力供應。倘清寒之家,可不必設備點心和正餐。因爲應邀而來的居士,是基于敦睦教誼而參加修法,不是爲飲食而來的。
倘孝眷們經濟寬裕的,應隨力出些資金,送到寺院裏去,供養出家僧寶,爲亡人修福。或者贈送佛書,似贈書功德同向亡人。
追念法事的布置:設長方桌(或兩桌湊成),上鋪臺布或淨毯。倘若沒有布毯,不鋪也可以的。桌上供佛家。亡人遺像,供佛座旁。桌上設香爐一只,花兩瓶,果品四盤,糕餅四盤。佛前和亡人像前各供開水一杯。桌的兩邊分置坐椅。日間不須點燈燭。(釋尊住世時,夜間有人供佛燈。天明的時候,釋尊就叫弟子熄滅。如阿阇世王授決經載:“佛告目連,今天已曉,可滅諸燈。目連承教,以次滅諸燈”)。只供香和花就可以了。
須備經本,木魚和引磬各一只(鼓钹不用)。座前置拜凳一只。法事儀式是:
1、參加修法的男女居士,各先後禮佛叁拜。分坐桌案兩旁。
2、孝眷拈香,禮佛叁拜。
3、誦經咒(如地藏經、金剛經、行願品、彌陀經、大悲咒、往生咒等,隨便選誦一種或幾種。)
4、誦經畢,衆中推一人對孝眷們說法,約二叁十分鍾。說法大綱:(1)贊歎亡人生平優長的幾點。告訴孝眷們要學習他,才是紀念他。(2)對人命無常作有力的警策。勉勵聽法的人,無分老少,要勇猛精進。(3)亡人臨終有瑞相,往生淨土的,那末要勉勵孝眷們努力學佛,以便後日和亡人到極樂世界去會晤;並且要多作弘法功德,回向亡人,使他蓮品增高。倘亡人臨終沒有往生淨土的瑞相,必須勉勵孝眷們,爲亡人多作弘法和自修的功德,回向亡人,使他超生極樂世界。
5、說法畢,念贊阿彌陀佛偈。接念若幹聲佛號。念佛的時候不可東看西望,各人要正身端坐,閉目虔念,以昭莊重。
6、念佛畢,接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清淨大海衆菩薩各叁稱。
7、接念回向偈。
上來誦念勝功德 回向道友XXX 願仗叁寶垂慈護 消除道友叁業罪
離苦得樂生淨土 花開見佛證自性 智慧神通莫能量 普利一切衆生罪
8、誦叁歸依。各居士起身朝佛,一歸依一合掌鞠躬。同時孝眷們一歸依一頂禮。
9、孝眷們總謝各居士頂禮叁拜。同時各居士轉身向外對孝眷答禮叁鞠躬。
10、孝眷們以及居士們,各人先後禮佛叁拜。法事圓滿。
以後逢忌日、節日,眷屬們應該爲亡人誦經念佛,並作弘法功德,回向亡人。記得蓮池大師說過:切不可因爲親人已經往生極樂世界,便不再爲他回向。我們應該要明白,親人既然往生淨土,每逢忌日、節日,爲他誦念,作諸功德回向,可以增高親人的蓮品。蓮池大師是一代的大德,我們應該聽從他的話。至于焚化錫簿是不需要的,我們可把買錫簿的錢省下來,去買佛書流通,爲亡人作功德。
交際篇
一、彼此的稱呼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學習對人交際的禮節,是必須的。所以世尊在各種經裏,諄諄地訓誨我們,要善行禮節。稱呼是禮節中重要的一部份,所以要最…
《建設佛化家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