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建設佛化家庭▪P24

  ..續本文上一頁說明:“沙門夜誦迦葉佛遺教經。其聲悲緊,思悔欲退。佛問之曰:“汝昔在家,曾爲何業”?對曰:“愛彈琴”。佛言:“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聲絕矣”。“緩急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悔;意若生悔,行即退矣””。

  我們既然需要休息,就不能沒有消遣,無可消遣當然就流于苦悶。但消遣有正當和不正當的區別。不正當消遣如抽煙、打牌、喝酒、逛妓院等,這是有害無益,徒增煩惱的。譬如小兒舐刀頭的蜜,不曉得有割舌之患一般。

  正當的娛樂最普通的,要算音樂了。百緣經載:“昔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諸人,各自莊嚴,作唱伎樂。見佛入城,便作供養。以此功德,一百劫不墮惡趣”。用音樂來贊美叁寶,演說十善,這些所唱的歌音,是菩薩行的事業之一。

  音樂的種類分爲管樂和弦樂兩種。管樂易學而難精。弦學難學難精。倘要達到精通的地步,那管樂並不較弦樂易于成幼,甚至較弦樂更難。

  (1)管樂

  由金屬或竹製管做成。箫、笛、笙、喇叭、口琴、風琴,都屬于管樂一類。這是簡易的樂器,每一個家庭都能夠置備的。管樂的發音以空氣柱長短爲准。空氣柱愈長,音愈低。箫笛有孔,用手指捺不同的孔,便發出不同的聲音。笙的管數很多,長短不同,發音的高低因竹管的長短而定。只要手法純熟,便見技巧了。

  (2)弦樂

  由弦或金屬線製成。胡琴、琵琶、月琴、七弦琴、鋼琴、銅絲琴、梵華鈴,都屬于弦樂一類。弦樂的奏法比較管樂複雜,弦樂中如胡琴、琵琶之類,不獨需要手法純熟,更須有辨音的能力,辨音精細,然後可以調配弦的松緊,使它發音准確。鋼琴的金屬弦是固定的,奏法較胡琴等稍有不同。

  二、藝花

  在庭院中倘有余地,宜築一所花壇,栽種各種花草,假使地方狹窄,那末栽些盆景,也很幽雅的。烢絮嫣紅,鮮豔奪目,芬芳馥郁,香氣襲人,可以供佛,可以賞心,朝夕臨對,豈不怡然快樂麼?

  (1)花草有益衛生

  植物在日裏靠日光的力量,能夠吸收空中的炭酸氣,而放出氧氣。人類必需吸入氧氣而呼出炭酸氣,所以植物能夠變化濁氣,使人常得清氣的接濟,而獲呼吸舒暢、血液清潔的利益。所以家庭中宜栽種花草。市街路旁應該栽種櫻桃、楊柳、梧桐等樹木。市鎮上應該開辟公共的花園。

  (2)養花須知

  養花的常識有八點,爲我們必須知道的:

  1、花草的種子大抵多纖細,它的成熟不成熟,不容易觀察。種子的采取,要選擇一種強健的花苞,沒有病而壯滿的,並須等到十分成熟後收取。皮薄水分少的,宜置通風處陰幹。皮厚而水分多的,宜置日中曝幹。然後用燥灰拌和,分貯小玻璃瓶中,要封固,杜絕外面的空氣。瓶上標明花明,藏在高燥的地方,不可受潮濕。

  2、播種花草果樹各種子的地方,土要肥,要松,越多鋤越容易使種子生長。當下種的時候,核要排上去,子要撒下去。都要先在日中曝幹。倘種子粗的,要放入土裏。細的勻撤土面,或用灰泥各半,把子雜拌,撒播下去也可以的。下種日須天晴。倘下雨,多不能出。但下種後叁五天,又須得雨。倘旱,就不會抽芽,那時必須頻頻潑水。

  3、扡種的方法很多,芋捍最佳,捍一切的花果,沒有不活的。它的方法是:折斷嫩條一枝,先插在芋上,或蘿蔔、番薯上,然後埋在土中,培甕灌溉,就可生根發芽。

  4、發現花卉的葉面,有黃色的斑點,或有多數小孔的時候,其間必有害蟲寄生。當在每日太陽初上的時候,檢查葉的背面。若有一種形似小蠶的青蟲。在損蝕莖葉,就應當速爲除去。否則日久,葉就要凋殘了。預防的方法,可在每日澆花的時候,噴筒裏放些硼砂,噴在葉面,不到一個星期,害蟲就走避了。

  5、若是葉瓣下萎,以及莖上現出叁種深黃色,而所植的泥土松細異常的。那末,其間必有蟻穴。須速爲重行換泥,或用糖質物引去蟻類。在冬天的時候,用稻草圍花草近土的部分。這樣就是雪壓霜侵,也不至于凍死了。

  6、花卉種在盆裏的,要把盆陳列在架上,或署在庭石上,或移入溫室內迳供佛前。但不可放在泥土地面。因爲降雨的時候,盆易被土所汙,且蚯蚓鑽入盆內,是會損害花卉的。還有一點,花盆最忌放在樹蔭之下。因爲花枝得不到太陽的照射就要枯萎了。

  7、花卉枝幹柔嫩容易斷折。當它已斷成兩段的時候,可用一針把幹連接,外面用臘塗上,並用一竹杆幫緊附著,不久就可複原。花幹如穿成一穴,可用泥或臘塗補,以免膠汁流出不止。

  8、瓶中供花,倘融化糖分少許在水裏,花可以經久不萎。但各種的花,所需的糖分多寡不等。如菊類以多爲宜,玫瑰、薔薇,水中含糖約十分之一就夠了。也有不宜用糖的,如紫丁香、百合花、豆花等。

  叁、詩余

  清逸澹遠的詩詞,能使讀者胸次灑落。沖穆澹泊的話,能使聞者志趣高曠。現在選錄意致澹遠的詩詞五十首,和幾則隽永幽致的語屑。以充法喜。

  詩詞五十首

  晨諸超師禅院讀禅經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真源了無取,妄迹世所逐。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日出霧露余,青松如膏沐。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憔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題農舍 邱爲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閑。溝塍流水處,耒耜平蕪間。薄暮飯牛罷,歸來還閉關。

  遊支硎寺 劉長鄉

  支公去已久,寂寞龍華會。古木閉空山,蒼然暮向對。林巒非一狀,水石有余態。密竹藏晦暝,群峰爭向背,峰峰帶落日,步步入青霭。香氣空翠中。猿聲暮雲外。留戀南臺客,想像西方內。因逐溪水還,觀心兩無礙。

  山詩 寒山子

  高高峰頂上,四顧極無邊。獨坐無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無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終不是禅。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荞麥花如雪。

  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鄲州南樓書事 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裏芰術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

  行香子 釋明本

  短短橫牆,矮矮疏窗,一方兒小小池塘。高低疊嶂,曲水邊旁。也有些風,有些月,有些香。日用家常。竹幾藤床,盡眼前水色山光。客來無酒,清點何妨。但細烘茶,淨洗盞,滾燒湯。

  憶佛軒詩 釋雪溪

  多年逃逝鬓如絲,憶佛難忘十二時,咄咄自嗟爲蕩子,幾番花落路傍枝。

  擬寒山詩 張梅村

  訪隱暮歸遲,柴門半開閉。踏葉微有聲,黃犬隔籬吠。屋角梅花橫,寒光月在地。仰止渴心生,瓦爐湯正沸。

  雜詩 釋愍山

  松下數橼茅屋,眼前四面青山。日月升沈不住,白雲來去常閑。

  一片寒心雪夜,數聲破夢霜鍾。爐內香消宿火,窗前月上孤峰。

  平湖秋水浸寒空,古木霜飛落葉紅。石徑小橋人迹斷,一庵深鎖白雲中。

  侵曉見閨人禮忏 袁中郎

  殘月微微散曉星,窗風吹動畫旛鈴。衣中珠珞千條重,定後爐香一縷青。鹦鹉教來持口戒,蓮華繡出裹心經。梵音唱徹聲清遠,臥閣何人夢不醒。

  擬作內詞 袁中郎

  百子池頭九子萍,美人雙照月棱宵。宮槐葉綠春如水,誦得蓮華兩卷經。

  雜詩 釋履中

  月明村店草蕭蕭,紅雨叁春夜寂寥。石壁殘燈花影國,虎溪一笑過山橋。

  苔痕踏破小橋西,芳徑無人過碧溪。一樹松風花自落,夕陽影裏鳥空啼。

  眺望峰頭意若何,野田耕破白雲多。牧童歸去斜陽裏,綠樹陰中未脫蓑。

  野花舂暖滿山開,芳草無邊長綠苔。流水聲中花自落。片雲影裏鳥飛來。

  白雲飛去一空青,手折薔薇插小瓶。攜向佛前聊作供,香風吹散動旛鈴。

  淡雲疏雨過江城,忽聽松頭落子聲。添得竹爐茶自沸,閑消月白與風清。

  過揚州 龔定庵

  春燈如雪浸蘭舟,不載江南半點愁。誰信尋春此狂客,一茶一偈過揚州。

  送莊子涵 李思曾

  疏林紅葉響蕭蕭,孤艇沖寒趁晚潮,半夜鳥啼霜正滿,一帆斜月過楓橋。

  夕陽 釋呆翁

  夕陽下寒山,刀鋤始安息。屈指自思量,常恐虧此日。

  曉起作 張蕭亭

  林光猶未曙,山鳥百種鳴。遙聞西隴土,已有叱牛聲。呼兒負耒出,南疇縱橫耕。藹藹朝氣佳,萬物皆有情。芳草含露潤,嬌花映旭明。村居宜早起,領茲山水清。

  夏日田家 愈鴻漸

  荒村靜無人,炊煙透林杪。農夫終日勞,歸休不嫌早。較步乘夕涼,月色一何皎。微風涼隙至,炎蒸忽如掃。漠漠棗花香,離離瓜憂繞。一枕傍南窗,高眠直到曉。

  昨夜微雨過,田中新水足,老農不愛閑,荷鋤出茅屋。路逢鄰舍兒,柳下牽黃犢。相共到東災,踏破一畦綠。今年惡草繁,粉粉占饒沃。我鋤子且犁,努力除非族。

  禮佛詞 陳長生女士

  刀尺虀鹽現在身,怕教羅绮昧前因。偷閑得傍慈雲座,願作西泠善女人。

  偶步 淩玉垣

  落日向空山,蕭岑惬幽步。深林黃葉多,秋風日在樹。松雲隱危徑,蘿月照寒渡。一犬吠隔溪,茅茨容小住。

  擬陶詩 張泉

  結廬南山下,鄰曲人煙稀。荷鋤月隨行,送我緩緩歸。稚子候衡宇,一見爭牽衣。力作雖雲苦,此願莫相違。

  秋閨 駱绮蘭女士

  蕉葉梧葉響蕭蕭,一卷金經伴寂寥。何必窗前有明月,秋燈自愛深宵。

  夜課 汪绮鈴女士

  燈法寒威焰不青,忽聞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爲伴孤兒課一經。

  題雪景 張錫爵

  積雲埋孤村,空山靜寒夜。幽人應未眠,疏簾竹間下。隱隱壁留燈,經聲…

《建設佛化家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蓮宗正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