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無盡,駭黑風吹海,叁千世界劫方新。
十八
李開濟
學佛兼揚儒,世法出世原一貫;
誨人惟說淨,生即無生不二門。
十九
樂慧斌
曠代一高僧,入佛海,出儒林,八十年刻苦艱深,孔釋二家同鼻息;
法門真大匠,宗蓮池,師蕅益,數百卷新奇古拙,淨禅兩派契心源。
二十
謝慧霖率子宗道、宗慈、宗誠
弘淨土普攝群機,佛法大行,不愧蓮宗十叁祖;
明因果潛消浩劫,民心永賴,允爲當代第一人。
二十一
陳枚功
大勢至悲愍再來,八十年化度衆生,仍示涅槃歸極樂;
普天下蟲沙浩劫,億萬數皈依弟子,好修遺教致升平。
二十二
胡妙觀
數百篇老實言,總不出爲善念佛,說法應時機,同體慈悲人共感;
叁千裏親近願,居然得促膝談心,放辭呵世態,無窮愛護我深知。
二十叁
張覺正
八十載住娑婆,苦口婆心,訓僧教俗;
須臾間歸極樂,端身正念,入聖超凡。
二十四
季聖一
師今往矣,其奈大機小機,頓失依止;
余更痛者,此後佛法世法,誰與弘持?
二十五
吳濟時
我因侍疾來參,叁日留山,末座猶陪承遺教;
師似坐禅遷化,八旬住世,大年克享了前緣。
二十六
王宗壽
偕拙荊同列門牆,十載春風點頑石;
驚師座忽離塵世,霎時佛果證靈山。
二十七
施智明、智照、照炬
閑邪存誠,盡分敦倫,儒釋本同源,八德爲出世階梯,方期益算添籌,盡有文章傳驚铎;
宏願大行,尋聲救苦,布施無住相,廿載愧空承教誨,總祈歸真見佛,應憐劫難度慈航。
二十八
袁德常
甘露飲頻年,十載師恩如父母;
淚珠流遍界,萬方佛子失規繩。
二十九
吳慧雲
愛弟子若家人,佛法無邊,恩及尋常瑣屑;
待衆生以平等,慈嚴並用,悲深字裏行間。
叁十
彭慧健
入寶山空手歸來,辜負師恩誰似我;
造靈峰凝眸遠矚,繼承淨業屬何人。
叁十一
竺慧淵
舍俗出塵,曆大澤名山,深造契經留法雨;
由儒入釋,繼蓮池蕅益,弘揚淨業振宗風。
叁十二
忻智田率室智雨、智霖
五戒誨敕後昆,施我福田誰可報;
九品宣示群輩,援人功德實難思。
叁十叁
沈祥麟 榮柏雲 曹培靈
賀雲章 朱石僧 楊欣蓮
紅螺山碎,補怛關穿,苦行六十年,共仰蓮宗十叁祖;
淨土修因,靈岩證果,度人無量數,請讀文鈔正續編。
叁十四
柴鵬飛
極樂國中添大士,娑婆界內失良師。
叁十五
徐杭本淨、張杭智儀、吳杭本德
守師尊四字雅言,惟有老實念佛;
願法駕重遊濁世,還須悲愍度人。
叁十六
倪慧表
文鈔妙典,度脫無量衆生,皆已往生安樂刹;
清淨法身,具足恒沙功德,現前成就菩提行。
叁十七
葉慧成
叁事最傾倒公,不居通家,不立門庭,不輕易爲人說法;
一時嘗寬假我,蒙賜之見,蒙進與語,蒙饷遺所自著文。
叁十八
王淮琛
知公是乘願再來人,倒駕慈航,曆經應化百千劫;
愧我亦發心後進者,親承法雨,難得皈依十二年。
叁十九
馬滌安
苦口警衆生,信因果,笃倫常,于濁世末法中,萬流獨轉;
靈岩留聖迹,抑狂禅,弘淨土,繼蓮池徹悟後,唯師一人。
四十
費範九
慈心悲願,重振蓮宗,說法與雲棲祖語相承,世界要清甯,豫種佛因開治運;
古塔蒼松,追摹寶相,示疾于智積道場有志,山川應震動,好傳淨教奠遺文。
四十一
許屏仲
誠敬爲下手工夫,六字持名修淨業;
老實是執持要訣,一心不亂往西方。
四十二
李卓穎
千潭一月印,大海百川歸。
四十叁
方王德裕率男 智醫、宗藩媳 修馥、慧紹
不期然而來,親見瑞相缤紛,自是吾師哀攝受;
既願盡以去,太息慈容缥缈,頓令大衆失瞻依。
四十四
翁慧觀
予小子爲皈依最後一人,尚幸慈航得度我;
惟師尊弘淨土絕無二法,追攀大覺拯群迷。
四十五
關炯之
化開南海,迹泯靈山,普教念佛持名,八十年中一大事;
願切西方,緣深此土,應見降魔證覺,屈伸臂頃再來期。
四十六
張慧雄
大師恩厚,筆墨難宣,慈訓荷頻頒,勖我全家歸淨土;
小子障深,根塵未盡,佛緣欣早遇,同堂叁世念彌陀。
四十七
竺慧深
七八年久旅申江,何幸列門牆,最難忘報國受皈,覺園聽法;
六十載專修淨土,以身作模範,至可喜華開蓮刹,果證菩提。
四十八(集大師彌陀對聯)
翁福善
闡揚淨土,乘願再來,想大師救世殷勤,廣度衆生當度我;
持誦洪名,現身接引,歎末劫秉根愚鈍,不念彌陀更念誰。
四十九
舒慎齋
六十年弊衲粗羹,舉世競稱揚,是否頭陀苦惱;
數百卷真言實語,盡人皆接受,還雲粥飯庸僧。
五十
葛慧亮
莫愁莫愁,但念師尊歸西時,已留文鈔不少語;
勉之勉之,欲與上善會一處,須奮自己克證心。
詩偈
一
慈舟
腥塵戰緒日紛紛,清淨聲中折主軍,惆怅經時無一語,淒淒雁叫暮天雲。
淨土旌旗已暗摧,蓮花上品一枝開,彼邦十萬到何遠,音樂聲前師便來。
冬月中華西去日,南洲人類喪心時,樂邦補處梵王位,勢至涅槃定是師。
二
明性
願作江南挂搭僧,莊嚴淨土古今稱,追隨寶座終難遂,直往蓮邦信足征。
芳躅隱時驚七衆,嘉言妙處契叁乘,西歸接引彌陀佛,震旦宗師得繼承。
叁
廣覺
師是西方大勢至,卓錫靈岩歲方四,垂手而興古道場,山靈呵護空王寺。
法雲普覆閻浮提,遍潤焦枯各暢遂,老農村媪與販夫,莫不曉師之名字。
師惟一語教念佛,如子憶母無以異,都攝六根妄念空,安養往生非難事。
蓮風所扇滿寰區,日麗中天德廣被,說法不務妙與玄,實語開示有真旨。
叁百年來惟一人,弘老此語有見地,十余萬人弟子中,愧我未得列名氏。
遇機猶冀執巾瓶,稍聆淨土甚深義,孰知相見竟無緣,一旦寂光遽歸去。
本來無來今無去,法界一真相無二,群兒失母哭聲嘶,寒江昨漲感恩淚。
感恩之淚不易揮,非師盛德殊難致,叁十余年弘淨土,乘願再來此叔季。
數十萬言傳文鈔,缁素依歸鹹所賜,我今展卷涕潸然,替人如師真不易。
陸沈天醉世如斯,又喪導師悲忍置,回心虔念阿彌陀,無眼耳鼻舌身意。
(師是大勢至化身。見楊信芳女士紀夢。)
四
大根
印光大師,生平專提淨土,世人鹹尊爲蓮宗十叁祖焉。予幼時,披剃于東臺福慧寺,師祖養廉和尚,常教予讀大師文鈔,裨益無窮。其後每思至靈岩禮拜慈顔,終爲因緣阻隔而不果。今者大師西歸,敬撰七絕一首,以酹文鈔攝化之恩于萬一耳。
勢至曾言居此土,攝人念佛脫塵埃;光公亦是化身者,刹刹塵塵應現來。
五
太虛
印光法師西逝,二十年前余自粵歸普陀,承贈兩偈相勖,當次原韻,茲錄以追念。
日月回互照,虛空映還掩,有時風浪浪,有時雲黯黯。
萬象恣妍醜,當處絕塵點,雖有春秋筆,亦難施褒貶。
余霞散成绮,虛空忽渲染,恰恰紅塵漠,恰恰青天湛。
悠然出岫雲,無心自舒斂,泰山未嘗增,秋毫未嘗減。
六
開悟
民國十九年,余于普陀出家,聞師祖上真下達老和尚與印光大師道誼雅契,開悟嘗發親近大師之願,但因差別因緣,未成事實。今大師已西歸,此後親近大師,當在七寶池中也。成七絕以悼。
茫茫苦海失吾師,十萬億程寄遠思,承事靡由今已矣,相逢合在寶蓮池。
七
圓瑛
頌印光大師舍利
大師末後放光明,靈骨珠花色色新,
淨土真修有實證,從教火化不爲塵。
八
善覺
印光大師,道行之巍峨,與夫世出世學之宏博,殆並世無二,生平力闡因果,專弘淨宗,不遺余力。方冀久久住世,何期遽爾示滅,噩耗傳來,缁素同悼。嗟夫!昏衢炬熄,芸芸衆生何怙?人天眼盲,浩浩僧流無依。鹙鹭子之興悲,金頭陀之流涕,豈徒然哉!爰賦五言一律,聊申哀慕。
聖僧何罕觏,示迹有來由;
本是彌陀輔,還同慧遠俦。
蓮風吳地冷,落日國城愁;
寂寞南天末,滂滂涕泗流。
九
葉青眼
奉和善覺上人悼我師印光大師原韻
我師竟示滅,重觐已無由;(生平六觐我師,法雨寺一、太平寺叁、居士林一、報國寺一。)
淨行瓊難繼,宗風孰與俦。
遺書日月耀,拜奠鬼神愁;
惟學常慚愧,莫隨生死流。
十
輕安居士
我對公惟心仰之,未曾禮足未通辭;
時乎難請留山暫,老矣深慚學道遲。
千裏淒風流木渎,一條淨水接蓮池;
從今四大名燈傳,應並靈岩號五師。
(彭尺木居士有紫柏、憨山、蕅益、蓮池四大師傳。)
十一
許屏仲
聞示靈岩寂,人天失導師;
鶴林驚月落,鹫嶺想風儀。
老實能專一,精誠在執持;
全憑行願信,芳躅繼蓮池。
癸亥聆師訓,皈依十八年;(癸亥讀師《文鈔》而發心念佛)
一心修淨業,兩字秉薪傳。(師雲學佛以誠敬爲最要)
證果生西贊,敦倫植福田,(學人妻許林性悟、女普慧入《淨土聖賢錄續集》)
文鈔新續集,讀罷淚潸然。
塵刹分身不可量,譬如一月印千江;
靈岩山上清涼夜,不動慈光遍十方。
十二
丁桂樵
徹公去後紅蠡寂,百載而遠慧炬昏;
獨轉萬流歸淨土,一行叁昧證唯心。
門庭無衆風何峻,布菽爲言道益尊;(師生平未嘗薙度弟子)
歲晚忽驚林樹白,靈岩斜日黯銷魂。
十叁
李圓淨
雲棲法水久無靈,喜複靈岩見淨瓶,
盡分敦倫儒即佛,息災護國語成經。
雙林遠谒歡初續,一葦輕違夢遂醒,
最後幸留常住相,許侬伴日比金星…
《印光大師永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