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第二集 —要怎樣收獲就要怎樣栽▪P6

  ..續本文上一頁要上班,又要照顧自己醫院的一切事務,因此每天非常忙碌,不過爲了節省開銷,她從來不雇人洗衣、煮飯和清理家務,這些繁重的工作完全都由她身爲醫生夫人的一個人加以負責兼任,因此每天都備極辛勞,忙得團團轉。爲了節省每天夥食的開銷,她在上市場買菜時也大都要到處問明價錢,再選擇最合理的加以購買,如果要買新衣服,她也從來不上大的百貨公司(不過它們的價格卻可以作參考),而且大都在路邊攤上,因爲同一件相同款式的衣服,在這裏往往要便宜很多,價格相差實在太大,因此在此往往可以最少的金額獲得最大的代價。過去她是女ΧΧ會的會員,由于經常都要繳納钜額的會費,並且還要參加許多費時的活動,因此後來就毅然退出該會,以便節省無謂的開銷和交際。此外,目前有許多人都競相出國觀光並以出國的頻繁爲榮,然而她一向都認爲出國觀光旅行雖然很有趣,然而每一次的花費實在不小,如果能夠節省這些開銷,而且將它用到慈善的活動上,則不知道將有多少不幸的人因此可以得到救助和照顧,多少可憐的孤兒可以獲得接濟和快樂,因此她從來不輕易出國,也絕不羨慕別人到世界各地去觀光,因爲她認爲只要能夠多幫助比我們不幸的人,心情就很快樂,而且這種快樂比吃山珍海味、穿貂皮大衣、住豪華別墅、駕進口名車所得到的快樂更爲持久,也更有意義。此外她如果發現自己醫院中的病患經濟困難便盡量在醫藥費上予以優待或減免,如果有心理上的問題她也常常根據自己所專長的知識免費給予心理的輔導,因此許多病患在她親切的照料和輔導下,大多很快便恢複了信心和求生的意志,結果醫療的效果也似乎特別顯著。她說可能是由于她平日的樂善好施、熱心助人,因此在冥冥中就發生了許多非常奇妙的“巧合”和一些難以置信的“奇迹”,這些奇迹除了讓其父親安然度過某一年的“大劫”,自己二次嚴重的車禍均安然無恙,一個心髒病的患者離開其診所轉至省立醫院才突然去世,使其避開了許多不堪設想的麻煩或危險(詳見“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第一集)等等之外,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奇妙現象,例如,她起先買房子的時候,經過千挑萬選,最後才屬意于“蘭井街”的一棟房子,遷居後她忽然心血來潮,想要養金魚(以前完全沒有想過或喜歡過),而且不養則已,一養便設置了好幾個水族箱,養了許多的金魚。此外她先生由于平常表現很優異,因此便被醫院推薦至臺大醫院訓練加護病房的技術及心髒病的新式醫療方法,一年之後才又回鄉服務,這時本來的患者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不斷的增加,後來由于要求住院求診的患者太多,無法加以收容,沒想到這時隔壁的一戶人家竟自動向他表示願意將其樓房出售給她,因此成交後其利用的空間便立刻增加一倍,再幾年後,她家屋後的房地主也表示願意出售給她,使她家醫院的規模不久又增加了一倍,這時她又發現這塊新購的空地和房子,有一口深井,由于井水水源充沛,從不枯竭,因此用水特別方便和經濟。有一次無意中有一位相命師向她表示,她先生命中注定欠水,因此住處如有水源、水池或水族箱之類的景物,則事業將可蒸蒸日上,不斷發達。沒想到她所購得的房地産,不僅是地點(蘭“井”街)與水有關,而且以後再添購的房子更擁有非常有利的條件(源源不絕的井水以及無意中所裝設的水族箱)。因此也就事事顯得似乎較爲順利。由此也似乎應驗了一個流傳已久的古訓:“福地福人居”,上天對于行善的人,在冥冥中似乎都會加以巧妙的安排,使其所作所爲的結果,將來都能配合他們的需要。這位同事的遭遇便是一個極好的例證。反之,如果一個人不行善積德,卻只想憑借相命、改運、改姓名或整修風水或陽宅的方式來刻意追求各種的福報,則不啻是舍本逐末,倒因爲果,將來如何能夠達到目的呢?君不見有多少世人爲此耗費钜萬,弄得焦頭爛額,結果希望還是落空,便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15)有一次,一位號稱國內第一大報的記者(姑隱其名)打電話給筆者,他說在無意中看到筆者所著“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一書之後.對于書中所述的各種慈善團體以及其中一些人物助人的事迹深受感動,他說目前打開報紙一看,盡是貪渎、凶殺、強暴、詐欺、冒貸......等等令人痛心的報導,尤其是社會新聞版更是非黑即黃,令人觸目驚心,實在令人無限的感慨。不過看了拙作一書之後,卻覺得我們目前的社會除了黑暗之外,還有光明的一面,除了邪惡以外還有善良的一面,除了犯罪之外更有默默行善感人心弦的事迹,這些可愛的事迹與可敬的人物,簡直就是汙濁泥中的蓮花一樣的脫俗和清新,令人心中感到無限的敬佩與向往。他說爲了了解這些人物和真象,決定由臺北趕來嘉義,除了想跟筆者見面談談之外,還想親自去探訪這些書中的主角。兩天之後,這位記者果然依約前來,與筆者見面之後便談了許多自己的見解和經驗,他說他原來不大相信因果一類的說法,不過由于他母親一再的提醒和教誨,加以許多親身不斷體會的結果,現在不得不承認世界上很可能有所謂因果報應的奇妙現象。他說他從小就住在眷村,因此與全村的人都很熟,他後來曾經仔細的注意觀察,在眷村中凡是大人喜歡打牌賭博、口德不修、操守欠佳,甚至貪渎犯法的人家,不僅事後常常鬧得雞犬不甯、家庭破碎,甚至傾家蕩産、身敗名裂,而且更爲明顯的便是,這些人家的後代往往都很落敗,他們不是身心不健全、學業不爭氣,便是整天遊手好閑與不良少年鬼混,甚至染上嫖賭吸毒等等不良的惡習,最後挺而走險,愈陷愈深而無法自拔。反過來說,如果父母安份守己、奉公守法、勤儉持家、教子有方、操守清廉,甚至暗中助人、熱心公益者,則其家庭不僅父慈子孝、事事順利,經常一團和氣,享受人倫之樂,而且其後代也似乎都比較出衆、成就也比較大。他說他的家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母親一向笃信佛教,因此經常都勸勉家中的大小一定要做事憑良心,不可害人,對別人要盡量寬恕和容忍,尤其要多行善事以積陰德,結果發現他家的幾個兄弟姊妹在學業方面都似乎很順利,大家大學畢業後都找到還不錯的工作,因此也就有能力在外面買了一些比較像樣的房子,然後遷離那個狹窄矮小“聲息”相通,“擠擠”多“事”的“倦”村,原來的左鄰右舍看到他們的“成就”,也不禁表示異常的羨慕。除此之外,他發現一個人如果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得到了不太正當的收入,結果往往也會在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喪失了那些金錢或者遭到各種不利的後果。例如他好幾次買了東西後發現店員多找了一些零錢,當時認爲這僅僅只是小錢,因此也就沒有將它送還,可是幾乎每一次把這些錢拿出來之後,不是落在地面無法尋找,便是掉在水溝只好放棄。有一件事令他深深感到終生難忘,而且引以爲戒的便是:有一次他設法采訪了一個非常令人感動的孝心故事,沒想到這件消息登出之後,由于引起社會普遍的同情,因此慰問和捐助的信函也就雪片般的湧進這個不幸的家庭。據其統計,這一家在短短的幾天中便收到了八十萬,後來竟然達到一百萬的救助捐款。這一家爲了向這位記者表示謝意,曾經拿了五萬元給他酬勞,當時他認爲這件事他自己的幫助最大,應該受之無愧,因此也就加以接受,不久之後有一位同事剛好有急用,他知道後就介紹這位同事前往這一個人家調頭寸,結果竟然調了二十萬元,沒想到這些事情過後不久,他便發生一連串非常不如意的事件,遭受非常沈重的打擊,差一點就被打破了飯碗,甚至差一點就發生了嚴重的意外,因此事後回想起來感到非常的後悔,同時也感到這些楣運很可能都是上天故意給他的譴責。經過這一次的教訓後,這一位記者也就覺得一個人無論如何都應該隨時戒慎恐懼、自我警惕,千萬不要作虧心事,也不可有非份之想,否則有一天必然會自食惡果,遭受報應,這時再後悔就來不及了。

  (16)除了上述筆者所見所聞的事迹之外,最近筆者在報章雜志還發現一些有關因果方面的趣事,例如在一九叁○年代某一個六月的夜晚,美國德州巴索郡有一位公路巡邏隊的隊長名叫福比,他發現一部貨車違規超速行駛之後,即駕勤務用的大型摩托車加以追截,不料一不小心竟撞上該貨車的尾部,而且由于大腿上的動脈被撞斷而大量出血,因此倒臥血泊,生命垂危,這位貨車司機史密士見到出事之後便立即停車,並且替他止血,如果不如此,要等救護車前來送醫急救,必然失血過多而喪生。事隔五年後,有一次這位隊長在公路巡邏時,忽然接到無線電的通知,說八十號公路上發生嚴重車禍,福比隊長趕到現場之後,發現一個人躺在車內昏迷不醒,而且右腿也因動脈斷裂而流血不已,福比這時連忙使用止血帶替他止血,後來注意一看,這位車禍受傷的人竟然就是曾經救過他的那位史密士,因此剛好證明了“好心必有好報。”(見讀者文摘社出版:“談奇述異”一書,頁六十叁。)民國七十四年四月七日民衆日報登有一則感人的事迹,主要內容是:嘉義稅捐處有一位服務多年的李先生,數十年默默行善,每次看到報上報導一些不幸的消息,便常以化名彙款相助。有一次,一位後壁鄉的貧寒子弟雖然品學兼優考上省立嘉義中學,卻無力注冊入學,李先生輾轉知道此事後便化名透過黨部按月加以協助,高二時他轉學至臺北師大附中,暫時失去聯絡,但畢棄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臺大經濟系,可是因爲沒錢注冊而瀕臨失學,這位李先生後來知道此事,便毫不猶豫的助其完成大學學業,這位蕭同學臺大畢業後又考上臺大政治研究所,後來又考取教育部公費留學赴美深造,終于榮獲賓州法學博士學位,目前已返國在臺大服務。李先生長期暗中予以協助,造育英才真是功德無量。他平時非常節儉,有一次晚飯時,朋友登門造訪,發現李先生夫婦用膳的桌上,僅有一碗豆腐、一盤菠菜、一碗魚幹,令其友人…

《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第二集 —要怎樣收獲就要怎樣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