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P9

  ..續本文上一頁到幾天,便有人自動前來洽購房屋,雖然自己蓋的房子對方不滿意,然而對于最近朋友所托售的一棟樓房卻很欣賞,因此很快就完成交易,江女士也就在短短的幾天中突然意外賺得十萬元的傭金,由于這一次的經驗,她認爲“好心有好報”是可能的。

  除此之外,讓筆者深深受到鼓勵的是,自從本書出版贈閱之後,經常都有讀者寫信或打電話來詢問有關行善的方法,以便參與行善的義舉。有一位臺中市陳姓的小姐來信表示,她們全家輪流看完本書以後,竟然決議,今後全家每月要固定節省一些錢來作布施的活動,使人不勝感動。有些讀者則以自己目前所遭遇的困難或問題與筆者商討解決的方法,使筆者有時也必須充當一下“張老師”的角色。還有不少的讀者更是熱心表示要捐印本書,以便廣爲流傳。有一部分的讀者甚至按址尋訪以便與筆者親自討論,交換意見。有一位家居北港的徐先生更是熱忱感人,不僅經常以隱名氏的方式打電話給筆者鼓勵和打氣,而且還以“徐隱名”的名義大量助印本書,甚至還贈送筆者一批中興牌的高級牛皮紙及郵票郵資,以便幫助郵寄善書之用,這種古道熱腸的表現,使筆者衷心感激不盡,“德不孤,必有鄰”,我們的社會,目前盡管犯罪事件層出不窮,令人寒心,然而也同時還有更多慈悲爲懷,令人敬佩的善心人士,這是一件值得安慰和可喜的現象。

  廿一、對林博士來信質疑的答覆

  本書出版後,收到許多讀者熱烈的回響。不過除了上述的趣事之外,筆者也同時遭遇了一件令人尴尬的經驗,那就是有一位目前旅居美國的友人林○雄博士(曾獲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統計學博士,目前就職科州州政府,擔任人口統計官,爲筆者大學及研究所同班同學)來信表示,看過上述一文之後感想如下:“小弟同意行善最樂,然而我是學統計學的,只相信數字,不輕信舉例......行善好報的固然有,而行善惡報的也比比皆是,因此因果報應僅僅是弱者消極的自我安慰而已!如果吾兄不服小弟的論說,最好用實驗統計來證明,例如買愛國獎券,將購買者分叁組,一組行善,一組行惡,另一組不行善也不行惡,再定個時限,看看這叁組中獎的機會是否真的有所不同......小弟也可以提一些不可思議的事例,讓吾兄去求證,沒有良心的人可以賺大錢、當大官、享大福,而且非常長壽.........。”林君的這種觀點無疑的剛好是目前一般高級知識份子極爲普遍的典型的看法,筆者在撰寫該文之前便有一種預感,這類的文章必然會遭遇許多人的批評,甚至斥責爲無稽之談,或提倡迷信之嫌,現在果然不出當時所料。筆者認爲這類的觀點實在有進一步加以澄清的必要,現在僅依筆者個人的見解分別申述如下:

  (1)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便得什麼果,這種因果報應的道理,不僅佛教加以強調,古代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其不朽名著“理想國”一書中更有類似的主張,“凡人在世有一罪者,在死後當受十倍的懲罰,”“凡人在世公道而勇敢者,在死後每一項亦受十倍之報酬。(見理想國中“生活的報酬”一章)。十七世紀法國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非常排斥迷信,卻也堅決相信善惡的因果報應,“一個賞罰分明的上帝是必需的......如果大家都不信神,這個社會還能維持得住嗎?”“要建立一個風氣良好的社會,應當是需要宗教的。”(見威爾杜蘭著:西洋哲學史話)。大科學家牛頓曾說:“有限的知識容量常使戎們遠離上帝,增加知識的容量後又常使我們回到上帝的身邊。”愛因斯坦年輕時並不相信神,但年長後卻愈來愈相信上帝的存在。有一次他表示:“我深信現今時尚以科學理論來解釋人類生命的所謂公理,則不單只是完全的錯誤,而且這種看法應該受到指谪。”這位偉大的學者在臨終時說出了他畢生體驗的結論:“宇宙是神秘的,上帝是存在的。”美國蓋洛普曾經調查研究叁個世紀以來最著名的叁百位科學家,結果發現他們之中百分之九十二竟然都出人意外的相信上帝的存在!美國曆任的大總統也幾乎都是虔誠的上帝的信徒,他們在宣誓就職典禮時都要左手拿聖經,右手舉起向上帝宣誓,並祈求上帝賜福他們的國家和人民。他們都一致認爲神或上帝不僅是慈悲和博愛的化身,同時也具備賞善罰惡的無上權能,因爲唯有如此才能維持宇宙間正義與公理的存在。提倡進化論的達爾文在七十叁歲去世前曾經說:“我觀察這個世界尤其是人類的特質,我不贊成“世界是任由無目的的力量來支配”這種武斷的看法,事實上,這個世界,不論是善或惡,必然有一個無所不在,巨細靡遺,遍及宇宙的定則存在其間。”(見梁實秋編:世界名人偉人傳記,名人出版社)。由此可見相信因果報應的法則並非只限于無知無識的下層階級,相反的,具備最高知識,徹悟自然與人生真象的哲學家、宗教家、科學家、政治家,以及許多偉大的智慧者都一致公認並深信不疑,因此因果的現象絕非愚夫愚婦的“迷信”。

  (2)有人認爲因果的現象不可盡信,主要原因乃是因爲這種發生是偶然的湊巧,而不是必然一定的。這種說法表面看來似乎很有道理,不過只要仔細觀察並注意求證,便可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知道,所謂巧合或偶然都可說是一時的、短暫的現象,然而筆者在前面所舉的種種例證(例如生意興隆長期不衰等等),這些不可思議的現象竟然能夠持續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期間,此外許許多多屬于善報的奇迹,也都幾乎只有發生在一般公認的“積善人家”,這種明顯的現象難道可以使用“偶然”或“湊巧”來解釋?科學最重視證據,請問對這些活生生的證據,我們又將如何說明?此外我們知道,由于各人的因緣際遇有所不同,因此各種報應的時間自然也無法完全相同,正如農夫播種,有些種子(譬如蔬菜豆類)往往在短期內便能長大收獲,而有些種子(譬如果樹木材)則必須等待五年、十年或更長的期間才能開花結果,即使同類的種子,在播下後,也常常因爲地質、水份、肥料、日光、氣候或其他環境因素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生長狀況,因此可知各種報應“不是不報,而是時間未到”,然而我們卻不能因此就誤認各種報應只是偶然的現象。

  (3)有些人不信因果的另一個主要原因,乃是因爲可以發現有些行爲沒有報應,或者報應非常矛盾的現象,正如前面林君所稱: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奸惡之徒也不一定有壞的下場。我們並不否認乍看之下這種現象似乎經常可以發現,而許多人也就常常利用這類的例證來指責因果現象的無稽,或“不科學”,然而這種批評實在是似是而非,我們只要進一步推究便可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道理安在?我們首先可以引用佛家的一段話來加以解釋:“爲善必昌,爲善如不昌,乃是祖上(或自身)仍有余殃,殃盡乃昌;爲惡必殃,爲惡如不殃,乃是祖上(或自身)仍有余昌,昌盡乃殃。”一個人一旦行善,固然應當受到善報,然而在尚未行善,或者是行此善之前(包括前生,甚至更早的過去)如果仍有惡因,而且此種惡報猶未受盡,照理仍然應當繼續承受這些惡報,惡報受盡再接受應有的善報,(行惡的報應也應如此),唯有如此才是公平合理的現象,也唯有這種現象,我們才能合理的解釋,爲什麼有些人一生下,在尚未具備行善或行惡的能力之前便分別遭受了各種明顯不同的報應,例如有些人能夠很幸運的出生在富貴而幸福的人家,而有些人卻出身十分的貧賤,甚至在出生不久便父母雙亡成爲孤兒,有些人生來便眉清目秀,聰明可愛,而有些人卻五官不全,肢體殘缺,終生遭受不幸,有些人似乎平生從未作惡,卻有悲慘的遭遇等等......,這些無非都是因果報應的結果。此外,也有人懷疑,像嶽飛、文天祥、林肯這類忠良偉人,後來竟被陷害謀殺,這是不是好心沒有好報?事實上剛好相反,他們雖然一時受到不幸,然而他們卻由于這種不幸而受到世人更多的同情懷念,崇拜效法而名垂千古,永留青史,這不正是善有善報的明證嗎?因此一般所謂“好心沒好報”“壞人享大福”這些都只能說是暫時或過渡的現象,將來只要時候一到,必定“殃盡乃昌”或“昌盡乃殃”,報應終究還是無法逃避的。

  在這裏有一點必需提出加以說明的是,一個曾經爲惡而且必須接受惡報的人,一旦改邪歸正,發心行善,則上蒼慈悲,結果也往往可能因此將功贖罪,減輕(或免除)其報應的程度,然而“減輕惡報”究竟不如“單純的善報”那麼明顯和令人注意,因此有人因不明事理或缺乏了解,便大發牢騷,怨天尤人,責備“老天無眼”,甚至誤認“行善無用”,這是一種極爲不智的行爲。下面便是一個值得警惕的故事:古時有一員外,平時好善樂施,熱心公益,他生有兩個兒子,長大後,老大十分乖巧,家中事無大小均盡心盡力而爲,使員外至爲疼愛。老二卻不務正業,終日在外吃喝嫖賭,花天酒地,並經常與不良份子鬼混。有一天,老大由于工作過分賣力,積勞成疾,不久竟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員外自是傷心欲絕,悲痛逾恒,沒想到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老二在同一天也因喝酒與人沖突,而被對方所殺害。在一天中,員外的兩個兒子竟然同時歸陰,其心情的哀痛,自然可想而知。員外自認一生行善無數,卻得到絕後的報應,心中自是憤憤不平,因此就怨天尤人,大聲哭喊老天不公,天理何在?由于過分傷心,不久便暈倒,失去知覺,這時其靈魂便離開軀體,匆匆忙忙直奔地府以便伸冤。員外見到閻王後,立即跪地哭訴冤情,閻王聽後便命人將員外的二子押至面前,這時員外喜出望外,立即要求其長子跟他回去,可是這位原甚乖巧的孩子,這時卻扳起臉孔嚴肅的向他說:我現在已經不是你的兒子了,我過去所以生爲你兒,乃是因爲前世受你叁年的恩惠,因此被閻王判定轉世至你家,以便償還這段恩情。十幾年來,我日夜工作,替你效勞,賺錢無數,目的便在償還此種債務,現在已…

《不可思議的因果現象》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