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白話解釋▪P15

  ..續本文上一頁叁種惡道,都得到佛最勝的大威力、大神力。所以這尊菩薩的德號,就稱大勢至。意思就是有大威神力的菩薩。

  此菩薩天冠,有五百寶華:一一寶華,有五百寶臺;一一臺中,十方諸佛淨妙國土廣長之相,皆于中現。

  【解】廣長之相:是十方諸佛國土的長,同了闊的形相。

  【釋】這一尊菩薩所戴的天冠上,裝飾了五百種珍寶合成的華;一朵一朵的寶華上邊,各有五百座珍寶鑲嵌成的臺;一座一座寶臺中間,所有十方諸佛的清淨奇妙國土,長闊的形相,都在這種寶臺裏頭顯現出來。

  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華。于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余諸身相,如觀世音,等無有異。

  【解】缽頭摩華: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赤色的蓮華。“盛”字:是裝在裏頭的意思。佛事:是佛菩薩所做教化衆生的一切事情。

  【釋】大勢至菩薩頭頂上的肉髻,像一種印度産生的赤蓮華;在肉髻上邊,有一個珍寶的瓶,瓶裏頭完全裝滿了光明;在光明裏頭,普遍現出種種合佛道合佛法的一切事情的景象。大勢至菩薩還有許多身相,同了觀世音菩薩完全一樣,沒有一些些兩樣。

  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當地動處,有五百億寶華。一一寶華,莊嚴高顯,如極樂世界。

  【解】高顯:是又高、又顯明的意思。

  【釋】這一尊菩薩走路的時候,十方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會震動起來的。在各世界國土震動的地方,有五百億朵的寶華。一朵一朵的寶華,都是很莊嚴、很高大、很顯明、很美麗的,像極樂世界一樣。

  此菩薩坐時,七寶國土,一時動搖。從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間,無量塵數,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大勢至,皆悉雲集極樂國土。畟塞空中,坐蓮華座,演說妙法,度苦衆生。

  【解】“刹”字:是梵語,但是沒有翻譯中國文。“佛刹”兩個字的意思,就是佛土。分身:就是化身。“畟”字,讀做赤字音;畟塞:就是周遍滿足的意思。

  【釋】這一尊菩薩坐的時候,七寶的國土,各處都在一個時候,動搖起來了。從下方最底下的金光佛刹那一層起,一直上去到上方,最上一層的光明王佛刹,在這兩層佛刹間有像無量數灰塵那麼多的分身無量壽佛、分身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都像雲那麼多的分身,一齊聚集在極樂國土。並且還遍滿在空中,坐在蓮華的臺座裏頭演說最勝妙的佛法,救度苦惱的衆生。

  作此觀者,名爲觀見大勢至菩薩。是爲觀大勢至色身相。名第十一觀。觀此菩薩者,除無數劫阿僧祇生死之罪。作是觀者,不處胞胎,常遊諸佛淨妙國土。此觀成已,名爲具足觀觀世音大勢至。

  【解】處胞胎:是生在母親的胞胎裏頭,又從母親的胞胎裏頭生下地來。

  【釋】修這種的觀想,叫觀想到大勢至菩薩。就是看到大勢至菩薩的色身的形相,觀想這尊大菩薩,叫第十一觀。可以滅除無數劫阿僧祇,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的罪業,能夠這樣的觀想,可以不受到在母親胞胎裏頭轉生的苦。並且可以常常到諸佛清淨奇妙的國土去遊行。這種觀想成功了,就可以說是完全滿足觀想觀世音菩薩,同了大勢至菩薩了。

  見此事時,當起自心,生于西方極樂世界,于蓮華中,結跏趺坐。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蓮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身想。眼目開想,見佛菩薩滿虛空中。

  【解】“結”字:是因爲把兩足盤攏來,【足,就是腳。】像把兩足打了一個結那樣,所以稱結。“跏”字:是因爲把足加在腿上邊,所以在加字旁邊加一足字,實在還是同了加字一樣的意思。趺:就是足骨。【結跏趺坐,在下邊釋裏頭會詳細講明白的。】五百色光,就是五百種顔色的光。

  【釋】見到了上邊第十一觀,所說的種種奇妙景象的時候,自己的心就應該要發起,已經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了。身體在蓮華裏頭,學佛菩薩結跏趺坐法,先把右足扳起來,右足背壓在左邊大腿靠外的一面,再把左足扳起來,左足背壓在右邊大腿靠外的一面,叫左押右,又把兩手心都向上,把左手背壓在右手上邊,這種樣子叫降魔坐。倘然先把左足扳起來,左足背壓在右邊大腿靠外的一面,再把右足扳起來,右足背壓在左邊大腿靠外的一面,叫右押左,又把右手背壓在左手心上邊,這種樣子,叫吉祥坐。從前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修道的時候,就照這種吉祥坐的坐法。

  降魔坐、吉祥坐,兩種都是全跏坐,就叫結跏趺坐。還有簡便些的坐法,就是把右足背壓在左邊大腿靠外的一面,或是把左足背壓在右邊大腿靠外的一面,叫半跏坐。全跏坐、半跏坐,都可以的;不過半跏坐,應該要格外誠心恭敬些的。年歲不很高,腿骨不很硬的修行人,還是應該學全跏坐的好。這種坐法最安穩,最能夠收攝妄想,魔見了就能夠生恐懼心。照這樣坐定了,心思清淨了,應該要作一種觀想,想自己所坐的蓮華,已經合攏來了。觀想到蓮華已經合攏來的時候,又要觀想到蓮華忽然開放了。觀想到蓮華已經開放的時候,又要觀想蓮華裏頭,忽然現出五百種顔色的光明來照在自己的身上。再要觀想自己的眼目能夠睜開來了,見到許多佛、許多菩薩,都排滿在虛空裏頭。

  水鳥樹林,及與諸佛,所出音聲,皆演妙法,與十二部經合。

  【解】十二部經,是把所有的佛經,分做十二種類,就叫十二部經。第一修多羅修多羅: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契經兩個字。第二祇夜:就是重頌兩個字。第叁伽陀:就是孤起頌。第四尼陀那:就是因緣。第五伊底目多:就是本事。第六阇多伽:就是本生。第七阿毗達摩:就是無比法。【無比法,是沒有可以比擬的意思。】第八阿波陀那:就是譬喻。第九優婆提舍:就是論議。第十優陀挪:就是自說。第十一毗佛略:就是方廣。第十二利伽羅:就是授記。【這裏只把梵文翻譯中國文的名目提出來了,要曉得中國文名目的意思,下邊釋裏頭會解釋明白的。】

  【釋】極樂世界的水鳥樹林都會發出音聲來的。並且所發出的音聲,同了諸佛一樣的,也都會演講深妙的佛法的。並且所演講的佛法,又同了十二部經裏頭所講的道理完全一樣的。

  十二部經所分的種類,第一契經:是經典裏頭專門講意義的長行文。【長行是句子有長有短的,不像偈頌那樣的句子,一定是叁個字、四個字、或是五個字、七個字,一樣長短的句子的。○偈頌到下邊就會講明白的。】“契”字,是相合的意思。契經,是上合佛理,下合衆生機的意思。第二應頌:也可以叫重頌,【這個“重”字,要在左邊下角加一圈,讀做從字音;是已經有了長行的經文,再用像偈頌那樣的重複稱贊一遍。】是稱贊歌頌的意思。同了偈文一樣的,也都是一樣長短的句子。應頌、重頌,都是照前邊長行的文,重新宣說一遍。第叁孤起頌:不照前邊長行文的意義,單獨發起的偈頌,所以叫孤起。【“孤”字,就是單獨的意思。】第四因緣:是經裏頭所說的,都是怎樣能夠見到佛,聽到佛說法的因緣,大半像各種佛經裏頭的序分,或是序品那樣的。第五本事:是佛說弟子過去世因緣的經文,像法華經裏頭的,藥王菩薩本事品那樣的。第六本生:是佛說自己過去世因緣的經文。第七無比法:【無比法,是梵語阿毗達磨;翻譯的中國文,就是沒有比得上的意思。】是記佛顯現種種神通,種種事情,沒有人能夠比得上佛的。第八譬喻:是所有的經文,都是說譬喻的文字。第九論議:是佛法的道理意義,大家問答的經文。第十自說:佛的說法,大半都有人問了才說的,這自說的一類,是沒有人問,佛自動說的。像阿彌陀經那樣的。第十一方廣:是說方正廣大的真實義理的經文。第十二授記:是爲菩薩記成佛的名號。這十二種經文裏頭,只有契經、重頌、孤起頌是經文的格式,還有九種都是依照了經文裏頭所記的實事,定各種名目的。

  若出定之時,憶持不失。見此事已,名見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是爲普觀想名第十二觀。

  【解】在觀想的時候,一心在極樂世界種種景象上邊,沒有一些些散亂念頭,像入了定一樣的,等到一切都觀想清楚了,又像出了定一樣了,所以叫出定。

  【釋】若是到了出定的時候,還能夠牢記住,不忘卻觀想到那種景象,就可以算是成功了,名目叫見到無量壽佛極樂世界。就是普遍的觀想到了,也就叫第十二觀。

  無量壽佛,化身無數,與觀世音,及大勢至,常來至此行人之所。

  【解】行人,同了行者一樣的,也是稱修行佛法的人。

  【釋】無量壽佛化了無數的身相,同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常常到這個修觀想人所住的地方來。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當觀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說,無量壽佛,身量無邊,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解】至心的“至”字:同了極字一樣的意思;至心:就是極誠心的意思。

  【釋】佛又囑附阿難同了韋提希道,若是有人發極誠懇的心要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先應當觀想無量壽佛一丈六尺的像,【佛一丈六尺的像,是佛通常化身像的身量。】在七寶池上邊。像前所說無量壽佛無量無邊的身相,不是凡夫狹小的心量,所能夠觀想得到的,所以要先觀想一丈六尺的像。

  然彼如來宿願力故,有憶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無量福,況複觀佛具足身相。

  【解】宿願:是前生,或是前前生所發的願。成就:就是成功。

  【釋】雖然凡夫的心力狹小,夠不上觀想無量無邊的身相,但是因爲佛前生所發的願力強大的緣故,所以如果有修行人,記念觀想無量壽佛這樣高大的身量,也一定可以觀想成功的。只不過觀想佛像一丈六尺的像,已經可以得到無量無邊的福了,何況再要觀想到佛完全滿足的身相呢!

  阿彌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國,變現自在。或現大身,滿虛空中或現小身,丈六八尺。所現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華,如上所說。

  【解】神:是變化不測的意思。【不測,是揣想不到的意思。】通:是自在無礙的意思。如意:是事事可以稱我心的意思。…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白話解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