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舌的罪,所以受到這種報應的。
畜生,是兩足的鳥,四足的獸,同了多足或是沒有足的活東西,不論在地面上的、或是在水裏頭的、還有種種蟲蟻,都包括在裏頭的。這是人活在世界的時候,犯殺戒、淫戒、多嗔恚心、多愚癡心、多悭貪心、【悭,是氣量小。】多驕慢心,【慢,是自大看不起旁人。】所以就投做種種的畜生。
這種地獄、餓鬼、畜生的前生,或是前前生,都是破戒法、犯惡業的報應。犯這種惡業的人,無窮無盡,都聚集在一處,所以地獄、餓鬼、畜生遍地都是了。
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忏悔。唯願佛日,教我觀于清淨業處。
【解】未來:是還沒有來的一生,就是下一世。惡聲:就是惡口。五體,是左足、右足、左手、右手、同了頭。投地:是五體都伏在地上的意思。忏:是忏除從前已經造的惡業。悔:是以後永遠不再造惡業。日,是比喻佛的;因爲佛能夠破除衆生的癡闇,【闇字:是心裏頭不明白的意思。】同了日光能夠照破世界的黑暗一樣,所以拿日來比喻佛。
【釋】我願意下一世,永遠不聽到惡的聲音,永遠不見到惡心的人。我現在用最恭敬的禮節,把五體完全伏到地上,向佛頂禮。求佛哀憐我,許我把從前所造的種種惡業,完全忏除。從現在起,一直到後來,所有種種的惡業,永遠斷絕,決不再犯。但願世尊,像日光那樣的照我,教我觀照到清淨善業的世界。【清淨:是沒有一些汙濁。善業:是沒有一些惡業。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二、正宗分:
【正宗的“正”字:是主腦同了正文兩種的意思;“宗”字:是宗旨的意思,就是說這部經的主意。從下邊爾時世尊放眉間光一句起,一直到無量諸天發無上道心一句止,都是正宗分。】
爾時世尊,放眉間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無量世界。還住佛頂,化爲金臺,如須彌山。
【解】十方:是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東南方、東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須彌山,是各種山裏頭最高最大一座山。須彌:是梵語;翻譚中國文,是妙高兩個字。
【釋】在韋提希求佛的時候,佛就在兩眉中間放出光來。【佛的放光,在佛的兩眉中間,有一根白的毫毛,像雪一樣的白,有一丈五尺長。這一根白毫,是八角式的,周圍五寸,中間是空的,會向右邊旋轉的。像一支琉璃筒,就在這個白毫裏頭,發出光來的。凡是放光,都是爲了要利益衆生。放那一處光,就利益那一類的衆生。眉間放光,是利益大乘根機的。要曉得詳細,可以請一本朝暮課誦白話解釋來看看,在爾時世尊,從肉髻中,兩句底下,有詳細解釋的。○大乘:是修成菩薩成佛的人。】
光的顔色,是像黃金一樣的,周遍照到十方無窮無盡的世界。沒有多少時候,光就收回轉來,停住在佛的頭頂上面。變化成功了一座黃金的臺;像須彌山那樣的,又高大,又莊嚴。【須彌山,是金、銀、琉璃、玻璃四種寶貝合成功的。不像我們現在所看見的山,都是泥土同了石合成功的。莊嚴:有裝飾的意思;不過用莊嚴兩個字,是裝飾得很莊重嚴正的,不是輕佻浮動的,是把功德來裝飾的。不是用物品來裝飾的,所以叫莊嚴,不叫裝飾。○琉璃,是一種青色的寶石。玻璃,是有些像水晶那樣的一種寶貝。不是我們現在所用的玻璃。】須彌山;是在大海裏頭的,露出在水面上,有八萬由旬;在水底下,也有八萬由旬。【每一由旬:有四十裏。若是要曉得須彌山的詳細情形,可以查看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一節底下,有詳細解釋的。
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皆于中現。
【解】淨:是清淨。“妙”字:是有又奇、又好兩種意思。“于”字:同了在字差不多的意思。
【釋】十方一切的佛,所住的、所教化的,又清淨、又奇妙的國土。【國土:有清淨垢穢的分別。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現在正是末法的時代,釋迦牟尼佛已經示現了涅槃,彌勒佛還沒有出世,現在這個娑婆世界,是沒有佛的世界了,所以已經成了穢土了。】都在佛頂上的光所化成的金臺裏頭,顯現出來。
或有國土,七寶合成;複有國土,純是蓮華;複有國土,如自在天宮;複有國土,如玻璃鏡;十方國土,皆于中現。有如是等無量諸佛國土,嚴顯可觀,令韋提希見。
【解】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七種寶。砗磲:有些像白玉,有一條一條的紋路,像車輪的渠,【渠:本來是小溝;因爲車輪在地上滾過,那樣的印子,像溝渠一樣的。】所以叫砗磲。赤珠:是紅色的珠。瑪瑙:也是一種寶,形狀顔色,都有些像馬的腦子,所以叫瑪瑙。四個複字,同了前邊我等不宜複住于此的複字一樣的。純字:是完全不夾雜的意思。自在天,是欲界最高的一層天;也叫他化自在天。“嚴”字:是莊嚴清淨的意思。“顯”字:是顯明沒有垢穢,只有清白的意思。
【釋】十方一切佛的清淨奇妙國土,雖然各各不同,但是大半都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七種寶貝合成的。還有一種國土,都是青、黃、赤、白各種顔色的蓮華合成的。還有一種國土,又莊嚴、又華美,像自在天上天王的宮殿一樣的。再有一種國土,像玻璃鏡那樣明亮的。這樣種種的十方國土,都在佛頂所放的光裏頭現出來。多到無窮無盡,不可以拿數目來計算的。十方諸佛的國土,都是非常的莊嚴清淨,好看得很的,這是佛顯現出來的清淨奇妙境界,給韋提希看的。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諸佛土,雖複清淨,皆有光明。我今樂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惟願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解】阿彌陀佛所的一個“所”字,就是阿彌陀佛住的地方。一個人把心定住了後,就可以沒有什麼想念的;但是在心沒有定住的前,想念是很多的,這就叫思惟。離開妄想、邪念,叫正。【妄想,就是亂念頭。】妄想、邪念都停止了,把這個心完全安放在佛法上,叫正受。
【釋】韋提希見到了佛所放的光裏頭,有許多佛住的國土;雖然各有不同的清淨奇妙,但是韋提希有他自己的願心。所以向佛說道:世尊!這各種的佛土,雖然也都是很清淨的,沒有一處不好的。世尊既然教我看這各種清淨世界,是世尊的慈悲,要我自己揀選。我就喜歡生到只有樂、沒有苦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住的那裏去。我但願佛教我定住了心的想念,教我把這個心完全安住在佛法上,沒有一些些散亂的心,想念到別處去。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從佛口出。一一光照頻婆娑羅王頂。
【解】“微”字,是少同了小兩種意思。微笑,恰巧同了大笑狂笑相反的。一一光,是一道一道的光。
【釋】佛不是隨便笑的,一定要合了佛的願心,才向人露出一些笑來。佛聽到了韋提希不願意住在這個惡濁世界,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求佛教他往生西方的修法。正合了佛勸化衆生,救度衆生的大慈悲心。所以佛立刻就向韋提希微微的笑,這是佛表現稱贊獎勵韋提希的意思。一面徙口裏頭放出五色的光來。【佛從口裏頭放光,是利益小乘的,因爲佛眼看出頻婆娑羅王,是小乘的根機,所以從口裏頭放出利益小乘的光來照他。】不過上邊是韋提希請求佛的,怎麼佛放光不照韋提希,倒反照到頻婆娑羅王的頂上呢?這是佛有兩種意思的:一種是佛要使得王見到了佛光,可以加添王歸向佛道的心,可以明白王位是虛假的,不能夠了脫生死,將來還是免不了要死的。所以王一經佛光照過,就會成阿那含。【成阿那含,下一段釋裏頭,就會講明白的】;還有一種意思,是要使得韋提希看見佛光照在國王的頂上,就解除了種種憂愁煩惱。他自己信仰佛法的心,更加增進,更加深切的修。將來自然會償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的。
爾時大王,雖在幽閉,心眼無障。遙見世尊,頭面作禮。自然增進,成阿那含。
【解】大王,就是頻婆娑羅。“障”字:是阻礙遮隔的意思。阿那含,是聲聞四果裏頭的第叁果。
【釋】在佛放光的時候,國王頻婆娑羅,雖然仍舊被阿阇世關禁在七重深的房裏頭,但是國王不起煩惱心。他的心是很安定的,他的眼是很明亮的,所以沒有什麼阻隔的。所以離開佛住的耆阇崛山,雖然很遠,七重房的牆壁,雖然很厚,都不能夠阻隔他的視線。【視線,是眼睛一直看出來的一道光線。】還是能夠清清楚楚,見到佛的。國王一見到佛,就把自己的頭面,碰在地上,向佛頂禮。他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增加長進了很多的佛道,頓時就成了阿那含果了。阿那含果,是修小乘聲聞法四果裏頭第叁果。四果: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修成了這四種果的人,就叫聲聞。【聲聞:是修小乘苦集滅道四谛法的。四谛,在後邊第十五觀裏頭,有詳細解釋的。】阿那含,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不來兩個字。就是不再到這個有生死的世界上來了,就不會再在這個世界上,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了。
爾時世尊,告韋提希:汝今知不?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汝當系念,谛觀彼國,淨業成者。
【解】“不”字:同了否字一樣的意思,並且也讀做否字音。【下邊還有應該用否字的地方,也寫成不字的,就不再注解了。】“系”字:有接連同了縛住兩種意思;系念:就是把這個心想,定在一處,不想到他處去;接連的想,不斷的想,像縛住在一處的樣子。“谛”字:是詳細切實的意思。
【釋】佛看見頻婆娑羅王,已經成了阿那含。又想起了韋提希,情願生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就向韋提希說道:你現在曉得麼?阿彌陀佛離開這裏王舍城,並不遠的。你應該常常接連不斷的想念阿彌陀佛。還要詳詳細細、切切實實的觀想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在極樂國的人,都是修成了淨業的。【什麼叫淨業呢?凡是所轉的念頭,所做的事情,不論善的惡的,都叫做業。轉善念頭,做善事情,叫善業。轉惡念頭,做惡事情,叫惡業。淨業:是清淨的業;就是修佛道,怎樣的修法,就是修下邊所說的叁種福。】
我今爲…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白話解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