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P18

  ..續本文上一頁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王日休曰】佛深以須菩提之言爲當。故再稱如是。複呼須菩提而隨其言。以爲實無有法。如來所得。名爲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者。深然之之意也。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王日休曰】若有法可得。則然燈佛即傳之矣。何待授記當來世。方得作佛耶。釋迦之義。此雲能仁。牟尼之義。此雲寂默。能仁者。即心性無邊。含容一切。寂默者。即心體本寂。動靜不遷也。釋迦于周昭王二十四年。歲在甲寅。四月八日。化從母右2而生。自行七步。舉其右手。作師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九龍空中。吐清淨水。濯太子身。名悉達多。此言頓吉。至穆王五十叁年。歲次壬申。二月十五日。于俱屍羅國大城。娑羅樹間。示般涅槃。世尊住世七十九年也。

  【一注本不顯名曰】萬法本空。若于法有得。是爲執相。心即有礙。若于覺有證。是于有我。能所未除。佛豈即證哉。授記者。謂能了悟真性。必得成佛也。

  【李文會曰】若有一切法。是有一切心。故雲即非佛性。若無一切法。是無一切心。雲何不是佛。

  【龍牙和尚雲】深念門前樹。能令鳥泊棲。來者無心喚。去者不慕歸。若人心似樹。與道不相違。與我授記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者。始因智慧而得見性。若有能所之心。即是有法可得。性同凡夫。如何得授記耶。然無記可記。是名授記。若于心上無纖粟停留。即是無法可得。自性清淨。故雲來世當得作佛。

  【慈受禅師雲】一顆靈丹大似拳。服來平地便升仙。塵緣若有絲毫在。蹉過蓬萊路八千。

  【傅大士雲】人與法相待。二相本來如。法空人是妄。人空法亦祛。人法兩俱實。授記可非虛。一切皆如幻。誰言得有無。

  【川禅師雲】貧似範丹。氣如項羽。頌曰。上無片瓦。下無卓錐。日往月來。不知是誰。噫。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王日休曰】且此所謂如來者。本謂真性佛。蓋如者。謂真性遍虛空世界而常自如。若欲現而爲一切。無不可者。故謂之如。又隨所感而來現。故名如來。是如來者。真性之名也。故詳言之。則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略言之。則爲如來。又略言之。則爲佛。然則佛與如來者。有時指色身而言。若如來有肉眼不。如來以其佛智。悉知是人是也。此則謂真性耳。真性又名真如者。謂外物皆妄。唯性爲真。其言如者。乃上文所謂真性自如。而無所不可現之意也。故以真實之性爲真如。而又謂之如來也。

  【僧若讷曰】如來者。即真如也。真如不離諸法。故雲即諸法如義。

  【陳雄曰】佛辨論如來膺釋迦尊號者何故。蓋以了諸法空。得如如之義也。如者。真如也。楞伽經雲。離不實妄想。是名如如住。如如者。得無所有境界。故維摩經雲。如者不二不異。一切法亦如也。衆聖賢亦如也。至于彌勒亦如也。

  【李文會曰】一切諸法。本來清淨。蓋由取舍分別諸法。所以濁亂。不得自如。心若清淨。即自然如中天杲日。曆曆分明。于諸法上都無取舍分別。即是諸法如義。又雲。若不修因。即無證果。須無因果法之可得。諸法皆如。如理即佛。

  【傅大士雲】法性非因果。如理不從因。謂得然燈記。甯知是舊身。

  【川禅師雲】且住且住。文殊與淨名對談不二。如何是不二。不得動著。動著則叁十棒。頌曰。上是天兮下是地。男是男兮女是女。牧童撞著看牛兒。大家齊唱啰啰哩。是何曲調。萬年歡。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王日休曰】佛謂若有人言。佛得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是人則爲妄語。何則。真性者。佛本來自有之。止爲除盡外妄。乃見真性耳。凡言得者。皆自外而得。此真性豈有自外而得哉。故言得者。則爲不實語也。佛乃呼須菩提而自答雲。非有法如來得之名其法爲無上正等正覺之真性也。蓋性則吾之本有。法則自外而來。惟假法以去除外妄而明真性。豈謂于法有所得而名爲真性哉。

  【陳雄曰】如來于菩提無上道。得之心傳。于法實無所得。不善言如來者。言如來有所得。是不明如來心傳之語。佛故呼須菩提而告之曰。實無有法可得。蓋沮人言之謬妄也。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

  【王日休曰】如來所得正覺之法者。謂佛所得以明真性之法也。此非真性中所有。故曰非實。謂亦爲妄也。然必賴于此以明真性。故雲非虛。

  【陳雄曰】如來了無所得。而其所得者。菩提無上道耳。蓋菩提無上道。有真空妙理存乎其間。實而無實。虛而無虛。與十四分如來所得法同。

  【僧微師曰】無實者。以菩提無色相故。無虛者。色相空處即是菩提。故知如來所證菩提之法。不空不有。故曰無實無虛。

  【李文會曰】于是中者。清淨心也。無實者。真空無分別。故境界經雲。諸欲不染故。敬禮無所觀。無虛者。妙用也。具河沙德用也。

  【川禅師雲】富嫌千口少。貧恨一身多。頌曰。生涯如夢若浮雲。活計都無絕六親。留得一雙青白眼。笑看無限往來人。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王日休曰】因是之故。佛說諸法。皆是用之以修行。而成佛之法也。然則法又豈可以無哉。今禅家絕不用法。大背經義矣。佛所以隨說而又掃去者。蓋謂不可泥于法耳。豈可絕無法哉。傅大士之頌曰。渡河不用筏。到岸不須船。今禅家不用法。乃未到岸而不須船者。豈不自溺于苦海。且誤人于苦海哉。

  【陳雄曰】佛即心也。心即法也。有是佛心。則必有佛法。如來說一切法。無一切外道邪說廁于其間。故斷之曰。皆是佛法。

  【李文會曰】一切世法。皆是佛法。涅槃經雲。佛即是法。法即是佛。

  【馬祖雲】一切衆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叁昧。長在法性中著衣吃飯。言譚只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爲盡是法性。不解返源。所以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一念返光返照。全體聖心。何處不是佛法。

  【川禅師雲】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頌曰。會造逡巡酒。能開頃刻花。琴彈碧玉調。爐煉白朱砂。幾般伎倆從何得。須信風流出當家。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王日休曰】佛又恐人泥于法。故又呼須菩提而言。所言一切法者。即非真實一切法。但假此以修行耳。非真性中所有。故虛名爲一切法而已。

  【顔丙曰】如來者。即諸法佛義。乃如如不動之意。于是中。無實無虛。無實者。向甚處摸索。無虛者。何處不分明。虛實乃斷見常見。大士雲。斷常俱不染。所以道。即非一切法。

  【李文會曰】謂于諸法心無所得。了諸法空。本無一切法也。

  【法華經雲】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故古德雲。用即知而常寂。不用即寂而常知。方契妙覺。是故名一切法也。

  【川禅師雲】上大人。邱乙己。頌曰。是法非法不是法。死水藏龍活潑潑。是心非心不是心。逼塞虛空古到今。秪者是。絕追尋。無限野雲風卷盡。一輪孤月照天心。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爲非大身。是名大身。

  【王日休曰】須菩提以嘗聞佛說此語。故曉此理。乃呼世尊而答雲。如來說人身長大。則非真實大身。是虛名爲大身而已。第十分所言是也。(傅本第十分。王本十二分。)

  【李文會曰】色身有相。爲非大身。法身無相。廣大無邊。是名大身。

  【黃檗禅師雲】虛空即法身。法身即虛空。是名大身也。

  【川禅師雲】喚作一物即不中。(南嶽懷讓禅師見六祖。祖問什麼處來。曰嵩山來。祖曰。是什麼處恁麼來。曰說似一物即不中。)頌曰。天産英靈六尺軀。能文能武善經書。一朝識破娘生面。方信閑名滿五湖。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即不名菩薩。

  【王日休曰】梵語菩薩。此雲覺衆生。佛又呼須菩提而言。菩薩亦如是者。此如是乃指上文。蓋謂覺衆生者。亦非爲真實。亦如大身之不爲真實。徒虛名而已。何則。真性中豈有覺衆生哉。惟有佛謂之覺。覺即真性也。若作是言者。此是言乃指下文。謂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即不名菩薩者。謂以衆生爲有。而我乃化之成佛。而得滅度。如此見識。則不可名之爲覺衆生。以一切衆生于真性中本無。惟從業緣中現。故不可以有爲也。

  【李文會曰】即不名菩薩者。二乘之人若有煩惱妄想。不能除滅。即同凡夫。滅色取空。不了色性。即非菩薩。

  【淨名經雲】色性自空。非色滅空。如病眼人。見空中花。無有是處。

  【傅大士雲】名因共業變。萬象即微生。若悟真空色。翛然獨有名。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

  【王日休曰】佛又自問。何故上文之意。謂一切衆生爲有者。不名爲覺衆生乎。乃呼須菩提而自答雲。實無有法。名爲覺衆生者。謂真性中實無法以名爲覺衆生也。且修行而至于菩薩者。誠賴佛所說之法。故知修行之理。而此言實無有法者。特謂真性中無此法耳。

  【李文會曰】實無有法名爲菩薩者。一切空寂。本來不生。不見有生死。不見有涅槃。不見有善惡。不見有凡聖。不見一切法。是名見法。正見之時。了無可見。即是菩薩。故雲實無有法。名爲菩薩。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

  【王日休曰】是故者。謂上文所言之故也。乃謂實無有法名爲覺衆生之說也。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謂佛說諸法。皆謂我人衆生壽者本無有也。此四者統而言之。皆謂之衆生。此衆生既本無有。烏得有覺衆生乎。

  【陳雄曰】上文言實無有法。尚何有法可說耶。然佛本無言說。其所說者。不過真空無相。維摩經雲。法無衆生。離衆生垢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法無壽命。離生死故。法無有人。前後際斷故。此真空無相法也。佛…

《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