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P23

  ..續本文上一頁遠。故如來爲說。除彼迷心。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轉輪聖王雖有叁十二相。豈得同如來。世尊引此言者。以遣須菩提執相之病。令其所悟深澈。須菩提被問。迷心頓釋。故雲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須菩提是大阿羅漢。所悟甚深。得方便門。不生迷路。以冀世尊除遣細惑。令後世衆生所見不謬也。

  【王日休曰】佛又呼須菩提而言。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且轉輪聖王是爲四天王。乃管四天下。正五九月照南閻浮提。二六十月照西瞿耶尼。叁七十一月照北郁單越。四八十二月照東弗婆提。常如輪之轉。以照四天下。察人間善惡。故名轉輪聖王。以其福業之多。故色身亦具足叁十二相一如佛。佛故謂若以叁十二相爲佛。則轉輪聖王亦當爲佛。是不可以叁十二相見佛。故繼雲。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也。

  【李文會曰】轉輪聖王即是如來者。佛以近事質之。令其自解。又雲。未達我人衆生壽者四相。即是心有生滅。生滅即是轉輪義。王者。心也。雖修叁十二淨行。生滅心即轉多。終不契清淨本來心。故雲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也。

  【川禅師雲】錯。頌曰。有相身中無相身。金香爐下鐵昆侖。頭頭盡是吾家物。何必靈山問世尊。如王秉。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劉虬雲】音聲色相。本自心生。分別之心。皆落邪道。若能見無所見。聞無所聞。知無所知。證無所證。體茲妙理。方見如來。虛皇天尊經章四十四妙行曰。妄爲妙相七十二。頂負九色光。諸大仙人。以是睹天尊也。天尊曰。我以非色。汝妄爲色。我以非相。汝妄爲相。若以九色七十二相觀我。即是離無著有。不可與聞。無上之義。

  【疏鈔雲】佛言善現。汝不可以眼見我之法身。何故。法身無相。雲何見得。衆生妙性。亦複如是。不可以見之。又言以音聲求我者。佛之法身。還可耳音而聞。若以耳聞者。亦非法身。如衆生自性。還可以耳聞。若以耳聞者。即非佛性。所以佛言。若以見聞我法身者。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法身者。非色非聲。無形無狀。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識識。在凡不少。至聖不增。看時不見。悟則全彰。

  【王日休曰】我謂真我。乃性佛也。此如來亦謂真性之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者。謂真性佛。無形無相。故不可以形色見。亦不可以音聲求。若以形色見。以音聲求。是人所行者乃邪道也。真性乃正。故非邪也。形色音聲則爲邪耳。故以形色音聲求佛。則是所行者邪道。豈可以見正覺常住之真性佛哉。故曰不能見如來。如來。即所謂真我。即所謂性佛也。

  【僧若讷曰】言我者。此是法身真常淨我。隨流布而說。若以色見聲求。心遊理外。皆名邪見。不能見法耳。

  【肇法師曰】所謂諸相煥目而非形。八音盈耳而非聲。應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法體清淨。猶若虛空。無有染礙。不落一切塵境。今且略舉聲色。

  【陳雄曰】我者。我之性也。法身如來。即我性是。視之不見。以色相取不可也。聽之不聞。以音聲求不可也。華嚴經雲。色身非是佛。音聲亦複然。又雲。不了彼真性。是人不見佛。惟內觀返照。即性而修。則如來得之于方寸之間矣。

  【顔丙曰】轉輪聖王。外貌端嚴。具足叁十二相。然不明佛性。但享頑福。有時而盡。佛言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後聞佛語。方始稱如我解佛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所以世尊爲說偈語。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我者。有我相也。不得大自在。欲以形色言音而求見我相者。是人乃行邪道。即非正見。不能見如來者。不能得見此如如之性也。

  【傅大士頌曰】涅槃含四德。唯我契真常。(楞嚴四卷。非大涅槃。非常。非樂。非我。非淨。注雲。非所證法。涅槃四德是也。涅槃是總。四德是別。)齊名入自在。獨我最靈長。(忏法雲。身常覺諸佛涅槃。入自在觸。)非色非聲相。心識豈能量。看時不可見。悟理即形彰。

  【川禅師曰】真饒不作聲求色見。亦未見如來在。且道如何得見。不審不審。頌曰。見色聞聲世本常。一重雪上一重霜。君今要見黃頭老。(黃頭老。乃釋迦佛也。)走入摩耶(摩耶夫人。乃釋迦佛母。)腹內藏。噫。此語叁十年後。擲地金聲在。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此一分經。總是四章。原佛之意。初則反其辭而語須菩提曰。汝若作是念。如來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次則正其辭而謂之曰。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下文亦然。初則反其辭而語須菩提曰。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次則正其辭而謂之曰。莫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世本第一章多誤作如來不以具足相故。新州印六祖注本。南浦陳氏施本。第一章並無不字。于理爲當。王虛中注本。武夷張公綽施本。並作如來可以具足相故。其理亦通。(壽州石本皆有不字。經義尤明。)

  【王日休曰】諸法斷滅者。謂一切法皆斷之滅之而不用也。相。謂凡夫之相也。佛經所謂相者。凡有者皆謂之相。故晝明則謂之明相。夜暗則謂之暗相。經所說之法。則謂之法相。非佛經所說之法。則謂之非法相。所以于此言不用法而斷滅之者。則謂之斷滅相也。且法者。固不可以泥。然亦豈可以斷滅之哉。譬如渡水。既渡之後。固不須舟楫。未渡之前。豈可無舟楫耶。是故既悟之後。不須佛法。未悟之前。不可以無佛法。所以發求無上正等正覺真性之心者。必須依佛法修行。不可遂斷滅佛法。而謂不用法。故雲汝若作是念。發求無上正等正覺真性心者。說諸法斷滅相。不可作是念也。何故不可作是念乎。以發求真性心者。必依佛法以修行。故于法不可斷滅也。

  【顔丙曰】此一卷經。雖然只說無之一字。佛又恐人執著此無。一向沈空滯寂。棄有著無。反成斷滅相。何異證道歌雲。棄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故此一分。專戒人不可斷滅。今人或已悟。或未悟。便以無爲極則。誤汝去在。昔張拙秀才參西堂藏禅師。問山河大地。叁世諸佛。是有是無。藏答雲有。拙。雲錯。藏雲。先輩曾參見什麼人來。拙雲。參見徑山來。某甲問徑山。皆言無。藏雲。待先輩得似徑山時。一切皆無即得。大凡未見性人。如何便說一切皆無。所以佛告須菩提。汝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汝若果作是念發心。即是說諸法斷滅相。何故。凡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不可說斷滅相。

  【智者禅師頌曰】相相非有相。具足相無憑。法法生妙法。空空體不同。斷滅不斷滅。知覺悟深宗。若無人我念。方知是至公。

  【李文會曰】如來不以具足相故者。佛恐須菩提落斷滅見。是故令離兩邊。然性含萬法。不自具足。應用遍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去來自由。無所挂礙。此法上至諸佛。下至含識。本無欠少。是名具足相也。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者。諸法性空。空即是常。是故不斷不滅。若作念雲。無相而有道心者。是斷一切行。滅一切法。此乖中道也。又雲。若作有相觀。即是一邊見。若作無相觀。亦是一邊見。若不作有無觀。即見斷滅法。故知真如法性。不是有。不是無。湛然不動。觀與不觀。皆是生滅。故雲莫作是念也。于法不說斷滅相者。見性之人。自當窮究此理。若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以爲究竟。即著空相。斷滅諸法。

  【晁太傅雲】諸佛說空法。爲治于有故。若複著于空。諸佛所不化。故雲大士體空而進德。凡夫說空而退善。當知有爲是無爲之體。無爲是有爲之用也。

  【川禅師雲】翦不齊兮理還亂。拽起頭來割不斷。頌曰。不如誰解巧安排。捏聚依前又放開。莫謂如來成斷滅。一聲還續一聲來。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六祖曰】通達一切法。無能所心。是名爲忍。此人所得福德。勝前七寶之福。

  【李文會曰】知一切法無我者。一切萬法。本來不生。本來無我相。所得功德。即非七寶布施等福所能比也。得成于忍者。既知人法無我。則二執不生。成無生忍。此乃勝前七寶布施菩薩。夫萬法本來無性。皆因自己之所顯發。且如眼對色謂之見。耳對聲謂之聞。見聞是根。色聲是塵。色聲未對之時。我性常見常聞。未曾暫滅。色聲相對之時。我性未曾暫生。此是菩薩了悟真性。活潑潑地。洞然同于太虛。所以不曾生滅。凡夫即被妄心所覆。隨六塵轉。即有生滅。故塵起即心起。塵滅即心滅。不知所起滅心皆是妄念也。若見六塵起滅不生。即是菩提。

  【川禅師雲】耳聽如聾。口說如著。頌曰。馬上人因馬上君。有高有下有疏親。一朝馬死人歸去。親者如同陌路人。只是舊時人。改卻舊時行履處。

  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王日休曰】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者。謂菩薩濟度衆生。無非得福。然菩薩不享世間富貴。但積福于虛空而已。故曰不受福德。積于虛空愈久而不已。直至于成佛。故成佛得其福德如天地廣大。所以佛稱兩足尊者。謂福與慧兩者皆足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王日休曰】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者。謂菩薩本不爲作福德而度衆生。其福德自然隨之。如人行日中。本不爲日影。而日影自然隨之。若爲作福德而度衆生。則是貪著其福德而欲享受也。爲其非貪著而享受。是故說不受福德。其言是故者。蓋爲不貪之故。所以言不受也。…

《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