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P25

  ..續本文上一頁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

  【通王如來解曰】佛言此四句等之相。只見其性。不見其相。疊前叁遍再說者。是佛分別棄身見性之義也。頌曰。佛說我見衆生見。爲觀其性不觀身。破相取空歸寂滅。脫除枷鎖出迷津。

  【王日休曰】我見者。謂其見識以爲實有我也。人見衆生見壽者見者。謂其見識以爲實有人有衆生有壽者也。此言無此四者之見識。謂真性中皆無此也。以此四見。非爲真實。故雲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但爲虛名而已。故雲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謂此見非真性中所有。亦爲虛妄故也。

  【李文會曰】佛說般若金剛之法。始即令諸學人先除□重四相。如大乘正宗分中說也。次即令見自性之後。複除微細四相。如究竟無我分中說也。此二分中。即皆顯出理中清淨四相。若于自心無求無得。湛然常住。是清淨我見。

  【黃檗禅師雲】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第一也。道人是無事人。實無許多般。心無事亦無。又雲。諸學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總不用學。但學無求無著。無求即心不生。無著即心不滅。不生不滅。便是佛也。若見自性本自具足。是清淨人見。于自心中本無煩惱可斷。是清淨衆生見。自性無變無異。無生無滅。是清淨壽者見。故雲即非我人衆生壽者見。是名我人衆生壽者見也。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顔丙曰】如是二字。可謂親切。若發無上正等正覺心者。于一切法。應當如此知。如此見。如此信解。不必外求法相。然初入道時。不假法相。故無入頭處。既見性了。亦當遠離。不必執著。滅謂得魚忘卻筌。到岸不須舡之說。所以末後爲汝劃卻雲。即非法相。假名法相。

  【智者禅師頌曰】非到真如理。棄我入無爲。衆生及壽者。悟見總皆非。若悟菩提道。彼岸更求離。法相與非相。了應如是知。

  【李文會曰】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應知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應見一切衆生。無漏智慧。本自具足。應信一切衆生。靈源真性。無生無滅。若能了悟此意。即是一切智慧。不作有能所心。不存智解相。口說無相法。心悟無相理。常行無相行。故雲不生法相。是名法相也。

  【川禅師雲】飯來開口。睡來合眼。頌曰。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應化非真分第叁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

  【法常滿如來解曰】緣此經根本。以破相爲宗。了空爲義。迷性布施。皆不證真。能識四句涅槃之門。演說法身如如不動。觀有爲法。同于夢幻。若作此見教化衆生。勝彼所用七寶布施之福也。頌曰。此經彼相依空寂。勸持四句最爲尊。佛斷有爲六種錯。齊心歸信涅槃門。

  【王日休曰】無量。在西土亦爲數名。梵語阿僧祇。此雲無央數。亦爲數名。此二者之爲數。但積數至多。然後至此。此言無量無央數者。謂無量之無央數。蓋自一無央數。至十無央數。以至百千萬億無央數。然後積而至于無量無央數也。由是言之。則所謂無量阿僧祇世界者。不止如恒河沙數世界而已。發菩提心者。謂發廣大濟度衆生之心也。是以前言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此則言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是尚以彼爲少。而此則極言其多者也。以是布施。尚不及受持演說此經得福爲多者。以彼則世間福。終有時而盡。況因受福而又作惡乎。此則出世間之福。故其福則有時而盡。第有增長。終無受福作惡之理。此所以勝于彼無量無數也。

  【李文會曰】發菩提心者。謂大乘最上乘種性人也。

  【老子雲】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此小乘之力。若見可欲。而心亦不亂。此大乘之力也。

  【疏山如禅師雲】一波才動萬波隨。汨沒塵寰幾個知。突兀須彌橫宇宙。縱橫妙用更誰由。持于此經四句偈等受持讀誦者。七寶有竭。四句無窮。悟達本心。了無所得。持于此經。其福勝前七寶布施之功德也。

  雲何爲人演說。

  【李文會曰】雲何爲人演說者。四大色身不解說法聽法。是你面前孤明曆曆。通徹十方底。解說解聽。莫要記他語言。縱饒說得天花亂墜。其心不曾增。便總不說。其心不曾減。求著轉遠。學者轉疏。惟在默契悟者自知也。

  【川禅師雲】要說有甚難。只今便請谛聽谛聽。頌曰。行處坐臥。是非人我。勿喜勿嗔。不離這個。只這個。劈面唾。平生肝膽一時傾。四句妙門都說破。

  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王日休曰】佛自問雲。如何爲人演說。乃自答雲。不取于相。如如不動者。蓋謂真性。不取于形相。謂無形相也。惟如如不動耳。如如不動者。如者自如之謂。如如則自如之甚也。真性中欲現而爲天人。則爲天人。欲現而爲異類。則爲異類。譬如鏡中現影。無所不可。是自如之甚也。而遍虛空世界常住而未嘗動。故曰不動。佛鑒和尚示衆。舉僧問法眼。不取于相如如不動。如何不取于相。見于不動去。法眼雲。日出東方夜落西。其僧有省。若也于此見得。方知道旋風偃嶽。本來常靜。江河競注。元自不流。如或未然。不免更爲饒舌。天左旋。地右轉。古往今來經幾遍。金烏飛。玉兔走。才方出海門。又落青山後。江河波渺渺。淮濟浪悠悠。直入滄溟晝夜流。遂高聲雲。諸禅德。還見如如不動麼。

  【李文會曰】此謂悟達無心無相可取之人。若是有心不取于相。卻是取相。心本是空。相亦是空。人法俱空。有何可取也。

  【真淨文禅師雲】但無一切心。自然合天道。應用在臨時。莫言妙不妙。如如不動者。學人若謂我知也。學得也。契悟也。解脫也。似此見解。皆是有動心。即是有生滅。若無此心。即一切法皆攝不動。不動即內外皆如。故雲如如不動也。

  【川禅師雲】末後一句。始到牢關。直得叁世諸佛。兩目相觀。六代祖師。退身有分。可謂是江河徹凍。水泄不通。極目荊榛。難爲措足。到這裏添一絲毫。如眼中著刺。減一絲毫。似肉上剜瘡。非爲生斷要津。蓋爲識法者恐。雖然恁麼。佛法只如此。便見陸地平沈。豈有燈燈續焰。川上座今日不免向猛虎口中奪食。□龍颔下爭珠。豁開先聖妙門。後學進身有路。放開一線。又且何妨。語則全彰法體。默則獨露真常。動則只鶴片雲。靜則安山列嶽。舉一步如象王回顧。退一步若獅子一呻。法王法令當行。便能于法自在。只如末後一句。又作麼生道。還委悉麼。雲在嶺頭閑不徹。水流澗下太忙生。頌曰。得優遊處且優遊。雲自高飛水自流。只見黑風翻大浪。未聞沈卻釣魚舟。

  何以故。

  一切有爲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王日休曰】何以故者。佛自問何故爲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也。佛乃自答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者。謂有爲法。則有相而動。故如此六者。真性則無相而不動。故異于六者也。所謂法者。謂凡有所爲者皆是也。上自天地造化。下至人之所爲。皆有爲法也。然此稱六如以設教化。則止謂人事耳。佛以無形相而無所爲者爲真性。故以有形相而一切有爲者爲僞妄。其言如夢者。謂當時認以爲有覺則悟其爲無也。如幻者謂有爲法非真實。如幻人以草木化作車馬倉庫之類也。如泡者。謂外像雖有。其中實無。如影者。謂光射則有。光滅則無也。如露者。謂不牢也。如電者。謂不久也。此有爲法。應如是以觀看。則悟其爲空。乃知真性方爲真實。不可以不明悟也。經多言四句偈者。以前四句則言真佛之無形相。此則言有爲法之不爲真實。此不問其是偈非偈。若于二者之中一有所悟。則非淺淺矣。佛所以言四句偈者。謂不必專于偈。凡可以演說者皆是。況此爲言之要者乎。

  【僧若讷曰】言一切有爲法者。謂衆生界內。遷流造作。皆是虛妄。終有敗壞。如夢幻等。畢竟不實當作如是觀。豈爲生死流動耶。

  【陳雄曰】佛所謂一切法者。真空無相法也。故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曰有爲法。則夢幻泡影露電之如。不其妄乎。惟了真空無相者。能作是觀。以悟六如之妄。則必離六如以證如如不動之理。優波離尊者語阿難曰。諸有爲法。並是無常。想夫觀六如而得是句。

  【顔丙曰】四句偈者。乃此經之眼目。雖經八百手注解。未聞有示指下落處。人多不悟自己分上四句。卻區區向紙上尋覓。縱饒尋得。亦只是死句。非活句也。活句者。直下便是雖然如此。也須親見始得。佛眼雲。千說萬說。不如親見一面。縱不說亦自分明。要須返己自參。切不可騎牛覓牛也。若人將七寶無量布施。不如發菩提心。受持自己四句。爲人開演解說使一切衆生。皆得見性成佛。其福勝彼。雲何爲人演說。不取著于相。如如不動。湛若太虛。何以故。蓋世間一切有爲之法。如夢寐之非真。如燈幻之眩惑。如水泡之暫時。如人影之易滅。如朝露之易消。如閃電之倏忽。應作如是觀者。應立如此見性之法。

  【僧微師曰】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令行人了萬法如夜夢睡時似有覺了全無。萬法迷無似有。悟得全無。故觀如夢。淨名雲。是身如夢。爲虛妄見。幻者。幻術也。結巾成兔。結草爲馬。本無實體。萬法緣生妄有。本無自體故如幻。淨名雲。是身如幻。從顛倒起。泡者。風擊水成泡豈有久住。觀萬法似浮漚不實。淨名雲。是身如泡。不得久立。影者。水中月影。光射物影。全體虛假亦然。故如影。淨名雲。是身如影。從業緣現。露者。晨朝濕露也。暫有即無。觀萬法亦然。電者。閃電也。忽有忽無。念念無常。觀萬法亦如電光。刹那生滅故如電。淨名雲。是身如電。念念不住。(維摩诘經注雲。維摩诘。秦言淨名。)

  【李文會曰】一切有爲法者。生老病死。貧富貴賤。士農工商。赤白青黃。馨香臭穢。有無虛實。深淺高低。皆是妄心起滅有爲之法也。如夢幻泡影。如露…

《金剛經百家集注大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