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習《四十八願》摘記

  學習《四十八願》摘記

  此四十八願,出于《無量壽經》。在無量阿僧祇劫前,阿彌陀佛因地,曾作大國王。時世有佛,號世自在王,國王聞佛說法,心大歡喜,棄國王位而作沙門,名曰法藏。法藏比丘白佛言:我已發無上道心,願佛爲我講說諸佛如來淨土之行。令我能如說修行,成就佛道。世自在王佛知其志向高明,願心廣大,爲其講說二百一十億佛刹,天人之善惡,國土之粗妙,並悉現之。法藏比丘見後,經過五劫思惟修習,複白世自在王佛: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淨之行,佛告法藏比丘,汝可說之。于是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發此四十八願。一一願,皆是比較二百一十億佛土,擇其最殊勝、最完美之佛土內容結成。現在彌陀果佛已成,因願已滿,所以彌陀淨土,乃四十八願行所莊嚴成就,是十方佛土中最極殊勝莊嚴之佛土。四十八願內容,先列經文,次述管見。

  一、 國無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佛何故興此本願?(本願即因地所發之願)因看到某些佛刹,國中有叁惡道,深感汙染不淨,遂發願雲:設我成佛,我之國土,無有地獄、餓鬼、畜生,若仍有叁惡道者,不取正覺。(即誓不成佛也)發願而稱若不爾者,不取正覺,乃反願說法,更顯其發願之堅決。

  二、 不更惡道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複更叁惡道者,不取正覺。”

  更,經曆之義。佛何故興此本願?因看到某些佛土,國中人民,雖然亦修五戒、十善,能生人天善道,享受種種快樂,但福不長久,縱生天上,天福若盡,五衰相現,有直墮叁惡道,酬償其宿世惡業果報者,故發願雲:設我得佛,生我國中天人,壽終之後,複經叁惡道者,誓不成佛。故極樂淨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

  叁、 身真金色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某些佛土,國中人民膚色不同,

  種族歧視因之産生,不能平等,故發願雲: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膚色相同,一律身作真金色,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四、 形色相同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某些佛土,國中人民,長相有美醜之別,譏嫌由此産生,故發願雲: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悉皆端正,無有好醜之別,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五、 宿命智通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

  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梵語那由他,華言億。百千億那由他劫,即百千萬萬億劫。劫有大中小叁種:小劫:人壽自十歲,百年增一歲,至八萬四千歲,此爲增劫。再從八萬四千歲,百年減一歲,而至十歲,此爲減劫。一增一減,合成一小劫,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中劫:二十小劫,合成一中劫。大劫:中劫分成住壞空四個時期,各二十小劫,合成一大劫。下至者,下限之意,往生西方者,都得宿命智通,能知過去百千億億劫中發生之事,無有忘失。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某些佛土,國中人民,由于無宿命智通,隔世所造善惡之事,轉生即忘,又會造新業,于修行不利,故發願雲:設我得佛,生我國天人,皆得宿命智通,能知己身或他身無量劫來往事。此宿命智通,非常殊勝,對己而言,不會再造新的惡業而招致墮落。對他而言,由于知前人無量億劫來善惡往事,即能對症下藥,因機施教,有利于化導衆生。

  六、 天眼普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此即天眼通願,得天眼通者,對于此世界他世界一切形色,及諸衆生死此生彼種種苦樂之相,均能看見。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某些佛土,國中人民,由于無天眼通,不能見到十方世界佛土種種粗妙苦樂之相,故發此本願:設我得佛國中人民,皆得天眼通,能徹見十方世界佛土種種粗妙之相,使國中人民從對比中更能明白極樂國土之勝妙,有利于增長道心,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七、 天耳普聞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此即天耳通願。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十方佛土,國中人民,只能聞本國佛的法音,聽不到百千億那由他佛土佛之說法,故發此願:設我得佛,生我國者,不但能聽自佛土佛之說法,亦能聽無量無比他方佛土佛之法音,不但聽到,且能憶持不忘,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八、 他心悉知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此乃他心通願。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十方佛土人民,多無他心通,彼此之間,思想不能溝通,不利于說法教化,故發此本願:設我得佛,國中人民,皆有他心通不但能知自國人民彼此所思,而且亦能了知十方佛土人民之心念、欲樂,便于投其所好,對機說法。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九、 神足無礙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此乃神足通願。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十方佛土,國中人民,由于無神足通,不能自在地往返十方佛土,親近、供養諸佛,聽聞法音,故發此本願:設我得佛,國中人民,悉有神足通,能自由往返于十方佛土,或禮拜、供養如來,或聽聞法音,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十、 不貪計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身見是五利使之一,最難斷除,若不斷身見,見惑難斷。

  故佛興此本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起貪著身見之想念,此願不滿足,誓不成佛。由于有此勝願,往生西方者在水鳥樹林說法音中,自然很快斷除身見。

  十一、住定證滅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十方世界之中,凡夫終日處于亂心,乃不定聚。外道不明真心,所修之定,不能出離生死,乃邪定聚。小果聲聞,無菩提心,沈空滯寂,不思度生,證偏空涅槃,亦非大乘正定,因此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皆入于正定聚,即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能不起滅定而現諸威儀,往返于十方世界,上求下化,莊嚴水月道場,化度如幻有情。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十二、光明無量願。

  “設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光有常光與放光二種。此指佛之常光。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十方佛土,應身佛常光,有照十由旬,(一由旬爲四十裏)有照百由旬、千由旬,不能遍照十方百千億佛國,故發願雲:設我得佛,應身佛光明,能遍照百千億佛土,無有障礙,能以光明,作諸佛事,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十叁、壽命無量願。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十方佛,化度衆生,皆隨機設化

  ,緣盡入滅,應身壽命,有長有短,遂發此本願:設我得佛,應身壽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劫,若不爾者,誓不成佛。(應身佛,有始有終,壽命縱長,終有滅度之一日,乃相對而言,是有量之無量也。)

  十四、聲聞無數願。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佛何故發此本願?蓋聲聞現出世相,是住持叁寶之一,國中有無量無比之聲聞,容易令人生起念叁寶之心,故有此本願。

  問:西方是大乘境界,爲何聲聞多至無量無邊?

  答:他方定性聲聞,不能往生彼國。所有國中聲聞,皆是他方佛土回小向大之羅漢,皆往生其國,彌陀鹹一一攝受,故其數之多,假若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亦不能計校其國中聲聞數之多少。

  十五、隨願修短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修者,長也。修短自在,即壽命或長或短,悉隨己意也。

  佛何故興此本願?因見他方佛土,國中人民,壽長短不一,短壽者,修行佛道,尚未斷惑,即便命終,再一轉生迷本所修,重複造業,從而輪回六趣,無有出期,故發此本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與我同壽,均無量無邊之長,保證可以不曆異生,直登補處,若國中天人,忍證無生之後,欲于他方世界化度衆生,願自促其壽者,亦隨其意,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十六、不聞惡名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佛何故興此本願?某些佛土,不但有叁惡道,更有種種不善之名,遂發此本願:設我得佛,國中不但無叁惡道之實,連惡道之名,亦難聞到。耳目所接,惟善境界,若不爾者,誓不成佛。

  十七、諸佛稱歎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

  正覺。”

  咨嗟,贊美稱歎之意。佛何故興此本願?蓋阿彌陀佛欲莊嚴自國清淨佛土,令十方世界衆生,持其名號,求生其國。設使不令十方諸佛稱歎贊美其名,十方佛土衆生,何由得知國名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從而願生彼國。此乃彌陀爲攝受十方衆生之深慈大悲,故發此本願。

  十八、十念必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此十念必生願。佛何故興此本願?鑒于十方世界衆生,欲唯仗自力斷除見思煩惑而了生死之難,往往今生修行,隔世又迷,重複造業,再墮惡道。故發此本願:若十方世界衆生,只要至心信樂,持我名號,若臨終時,心不顛倒,乃至十念稱名,即便命終,亦得帶業往生。若不爾者,誓不成佛。正因彌陀因地有此…

《學習《四十八願》摘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論“阿鞞跋致”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