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使他們墮入無間地獄。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于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贊歎淫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踰百世。令真修行。總爲魔眷。命終之後。必爲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衆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阿難。如是十種禅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衆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必須將如來語。于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衆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阿難,你應當知道這十種魔,在末法世中,隱藏在我的法中,或出家修道人中,或附于人體,或自己現形,都說自己成就了正遍知覺無上涅槃,使他們破壞佛的律儀,贊賞淫欲, 。這些先世惡魔師與魔弟子們淫習相傳,像這樣的邪精,其魅惑人的心腑,短則要有九生之期,長則超過百世之劫時,從而能令那些真心修道的人,都成爲其眷屬弟子,命終之後即淪爲魔的子民,失卻了正等正覺而墮入無間地獄。所以你現在不必急于先取得寂滅之道,即使你已經得了無學果位,但須要發菩薩願行,不入涅槃而留居在末法世中,起大慈悲心懷,去救度那些正心正意深信佛法的衆生,使他們不被天魔侵擾,而修得正等正覺的知見。我今天已將你度出生死苦海,你一定要遵循佛的話,這就叫做報佛恩。阿難,像這十種禅那中顯現的境象,都是想蘊在心體中交互湧動而出現的這等魔幻事景。衆生妄惑頑迷,不能自己忖量,遭逢這等因緣時,不能自己察覺識破,還說是登上聖境。如此而造成大妄語,墮入無間地獄。你們必須在我滅度之後,將如來聖言遍傳于末法之世中,使衆生開悟明白佛的法要,不要讓天魔得其方便毀壞修行的人們,要保護加持這些修行人成就無上覺道。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
阿難。彼善男子。修叁摩提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銷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複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黏。過無蹤迹。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真。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衆生。畢殚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爲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爲行陰區宇。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爲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衆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爲其本。
阿難,有些修行正等正覺叁摩地的善男子,想蘊除盡了的,那麼,這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消滅了妄亂夢想,清醒時和睡覺時都是一樣的清明,覺見明朗虛靜,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樣,不再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前塵影事。此時觀見世界中的大地山河,如同明鏡鑒照般的清晰明白,來去自由自在無所挂礙不留痕迹。心體虛明照應,了脫一切過去造作的宿業陳習,唯一的微妙精真,生滅的根元,從此而披露發明。無一遺漏地觀見十方世界中十二類衆生的類別,雖然還沒有通其識蘊,但是已觀見到了十二類衆生的七識種子,這是生滅的根元,十二類衆生出一切行蘊,莫不如此。如同浮遊的雲氣,熠熠清擾,成爲浮動的根塵,從而究竟了十二類衆生的樞穴,這叫做行蘊境地。如果這清擾熠熠的元性,即生滅根元之性而不再清擾熠熠,入于元本澄清之際,如同翻動的波瀾化爲澄靜的水,這就叫做行蘊盡。那麼,這樣的人則能夠超越衆生的濁見,觀察行蘊之所由生,由于第八識中七識種子幽深隱微,生滅妄想以爲其本。
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于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于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于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衆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只見衆生輪回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便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衆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于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鹄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複改移。今盡此形。亦複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雲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爲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阿難,你應當知道,這樣得正知在奢摩他中修行的善男子,定慧相助,正心不邪,十類天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這時他方得開始精心研究妙明本體,窮究十二類衆生行蘊的根本,然後于本類中求其生滅根元,如果生滅之根元露者,即是行蘊露出。又觀察任運幽清的行蘊,七識種子圓含諸動,以及諸行本生滅元,以這種觀察執爲勝性,既唯于圓擾動性起計度,則于不擾不動處全無所知,因此而墜入二無因論。一種是,這人見本無因。爲什麼呢?因爲這人已經察破行蘊之機,乘于清淨眼根獲得的八百功德,觀見八萬劫中所有衆生行蘊之境,業行遷流,灣轉循環,死而在此,生而趨彼。只見到衆生輪回之處,而八萬劫之外,卻冥然無所觀見。于是便作這樣的見解,這世間十方的衆生,于八萬劫以來,無因而自有。由于這樣計度認爲,從而亡失了正遍知覺,墮落在外道之中,迷失了菩提真性。第二種是,這人見末無因,爲什麼呢?這人對于十二類衆生已經觀見到它們的生滅根元,知道人還從人生,悟到鳥是從鳥生,烏鴉原本就是黑的,鴻鹄從來就是白的,人和天人本來就是豎立著生活的,畜生本來就是橫著生活的,白不是洗成的,黑不是染造的,這些從八萬劫以來,並沒有什麼改變,可見其各各自生,沒有不同的因,以此而知,我盡此形命之後,還生于我。而我本來就不曾見過菩提道,哪裏又會有成就菩提的事情呢?由此當知今日的一切物象,都是從昔以來本來無因的。由這樣來認識計度,從而亡失了正等遍覺知,墮落在外道之中,迷失了菩提真性。這就叫做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阿難。是叁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衆生。所有生滅。鹹皆循環。不曾散失。計以爲常。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衆生。所有生滅。鹹皆體恒。不曾散失。計以爲常。叁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衆生。循環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爲常。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爲常。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爲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阿難,有些在叁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凝固,慧覺明淨,正心不邪,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想蘊已破,欲窮行蘊,于十二類衆生中,一一究其根元,觀察其行蘊幽清,常擾動之根元,于圓常中,妄起計度之念,那麼,這人便墜入四種遍常論。第一種是,這人窮究心與境,以求行蘊之性,窮至無所觀處,則謂二處無因,在此修習中能夠知道二萬劫中,十方的衆生,兼心與境,所有生滅,都是循環不已,不曾散失。因此以爲心境二性都是常。第二種是,這人窮究內外四大根元,見衆生身根這內四大與衆生器界外四大的元性是常住不失的,在此修行中能夠知道,四萬劫中,十方衆生所有生滅,都是體恒而不會失散的,由此計度而認爲這是恒常的。第叁種是,這人想蘊已破,欲窮究行蘊,故對于六根末那第七識執受第八識,心意識中,本元由處,窮研不已,窮至無所覺處,不見生滅,便謂其性常恒不壞,在此修習中能夠知道八萬劫中,一切衆生,循環往複不曾散失,本來就是常住不散,窮不失性的,于是計度爲常。第四種是,這人根本想蘊已經除盡,動相已消,露出行蘊本元,然卻不知其有微細流注,因而謬謂沒有流止運轉生滅,心想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于是計度認爲常。由此而計常的,因不達行蘊唯心所現,所以亡失正知,行蘊所覆,不見真心,所以亡失遍知,執此爲常而不相信有真常菩提,所以墮落在外道,從而迷失了菩提真性,這就叫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又叁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一者。是人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爲究竟神我。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一切衆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爲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恒沙國土。見劫壞處。名爲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叁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爲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爲無常。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爲第叁外道。一分常論。
又那些在叁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堅固凝住,不起邪求之心,魔不能從他身上討到便宜。此時他窮盡衆生十二類之深本,深本既現,觀其幽而不顯,清而不濁,常時清擾,爲諸動之根元,自他身心皆依之而建立,于是于自他法中,妄起計度,則這人便墜入四種顛倒見中,一分無常,一分常論。第一種是,這人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爲究竟神我,從這裏則妄計我遍在十方界,凝明不動,湛然以爲真常。而一切衆生,皆在我心中,自生自死,我凝明不動的心體之性,乃是恒常的,那些自生自死的則是真無常性的。第二種是,這人不觀…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