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句經講記(一)▪P2

  ..續本文上一頁《法句譬喻經》四卷。這是《法句》的解說──敘事由與釋頌義,但偈頌不全,僅一九七偈,推論可能是譯者的略譯本,與上述叁十九品本的《法句經》,應屬同一部類。

  再者,爲姚秦皇初五至六年(西元叁九八~叁九九),罽賓僧伽跋澄執梵本,竺佛念譯出的《出曜經》叁○卷,約九叁○偈;這也是《法句》的譬喻集。「出曜」,即「阿波陀耶」(譬喻)的義譯。所解說的法句偈,「集比一千章,立爲叁十叁品。」24現存經本有叁十四品,乃將(四)「不放逸品」,誤分爲「不放逸」與「放逸」二品。

  最後,是宋太宗(西元九九○頃)時,天竺叁藏明教大師天息災所譯出的《法集要頌經》(「法優陀那」的義譯)四卷。這是純粹的偈頌集,與《出曜經》同屬叁十叁品本。《大毗婆沙論》卷一說:「一切邬陀南頌,皆是佛說。謂佛世尊,于處處方邑,爲種種有情,隨宜宣說。佛去世後,大德法救展轉得聞,隨順纂集,製立品名。謂集無常頌,立爲無常品;乃至集梵志頌,立爲梵志品。」25可見這叁十叁品爲說一切有部所傳,大德法救所撰集。據印順導師所考據:法救尊者是《法句》的擴編者,而非創編者。支謙所傳的「九百偈本」,指的應該就是說一切有部誦本;但現存叁十九品本的《法句經》,題爲法救所撰,應是傳譯者的誤傳26。說一切有部誦本,系以梵語所寫成的,現有梵語本存在。

  也有學者將《法句經》類分爲巴利文系與梵文系二者。前者,《法句經》與《法句譬喻經》屬之;後者,《出曜經》與《法集要頌經》屬之27。至于銅鍱部所傳的巴利語本,爲二十六品本,共四二叁偈,編入《小部》第二種;另有佛音撰集的《法句經注》,計出二九九種譬喻28。一九五叁年,太虛大師的學生了參法師,根據巴利語本譯爲文言文《南傳法句》。一九七叁年,淨海法師譯爲白話文《真理的語言》。之後,又有黃謹良居士的翻譯(一九九叁年南投:大林靜舍出版);最近(一九九六年),周金言居士又據達摩難陀上座所編著,英譯本之《法句經/故事集》,譯爲白話文的法句偈頌與因緣集。

  西藏譯本,也屬叁十叁品本,名爲《優陀那品》,乃偈頌集29。另有智铠所撰的《優陀那品注解》,敘說《優陀那品》的因緣30。又,西元一八九二年在于阗附近,發見以佉盧虱咤文寫成的古寫本, 是爲犍陀羅語本。這一誦本,印順導師推認爲另一系部派的誦本31。以下,便依現存各《法句》譯本譯出之時間先後,試爲列表比對:

  

經 名

  

譯 出 年 代

  

譯 者

  

卷數

  

品  名

  

品數

  

偈 頌 數

  

傳 誦 部 派

  

法句經

  

吳.黃武叁年

  

(西元二二四)

  

維只難

  

竺將炎

  

支 謙

  

  

無常品(一)~吉祥品(叁九)

  

叁九

  

七五二

  

二六品爲分別說系;增補之一叁品爲 說一切有部所傳

  

法 句

  

譬喻經

  

西晉惠帝末年

  

(西元叁○五頃)

  

法 炬

  

法 立

  

  

無常品(一)~ 吉祥品(叁九)

  

叁九

  

一九七

  

同  上

  

出曜經

  

姚秦皇初五~六年(西元叁九八~叁九九)

  

僧伽跋澄竺佛念

  

叁十

  

無常品(一)~梵志品(叁叁)

  

叁叁

  

九叁○

  

說一切有部所傳法救撰集

  

法 集

  

要頌經

  

宋太宗

  

(西元九九○頃)

  

天息災

  

  

無常品(一)~梵志品(叁叁)

  

叁叁

  

九叁○.五(實九二四.五)

  

同  上

  

南 傳

  

法 句

  

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叁)

  

了 參

  

雙要品(一)~婆羅門品(二六)

  

二六

  

四二叁

  

銅鍱部巴利語本

  

真 理

  

的語言

  

民國六十二年(西元一九七叁)

  

淨 海

  

雙要品(一)~ 婆羅門品(二六)

  

二六

  

四二叁

  

《法句經講記(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法句經講記(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