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件。凡此種種慘毒殘忍,豈不令人驚駭?總之若沒有家屬監視,必然會出意外的。其他處理死者的過程,則根本不當人看,自可想見。這樣的殡儀館,豈不等于地獄麼。若死者的神識,還沒有出離形軀。那就是有知覺的彌留中的病人,經殡儀館這樣慘毒的處理,豈不甚于屠宰場麼。雖生前爲專家學者,或爲名流聞人,或爲豪富钜商,臨終以後的神識,不是同樣遭此厄難麼?總之無論神識已去未去,對死者總不應該任意虐待,必須重視人道孝道,特別慎重其事也。各地方的殡儀館,做法雖然不會盡同,但是若沒有家屬在場監視,決不會做的合乎規矩的。殡儀館乃人人必經之路,也就是社會大衆事務,爲了消滅罪惡,維護人道孝道,所以不容忽視!因此各地方的殡儀館,有賴各地方的賢哲仁者,倡導改進,以建立模範殡儀館之必要。本文謹略擬改進要點供作參考:1、殡儀館一切設施、以及房舍、建地、經濟等,有困難處,應由當地人士及當地政府予以協助,以期臻于至善之境。2、對亡者禁止采用不人道的處理方式。3、處理亡者的過程,要完全公開,不得秘密虐待,死者家屬可以隨時監視處理。4、凡家屬所不同意的處理方式,應研究改善。5、應以合乎人道孝道謹慎的原則處理。6、在大殓之前,應使死者的骨肉眷屬,能不離開死者爲原則。大都市應增設殡儀館,增設平民靈堂,以便家屬守靈之用。務使人人真正做到“隨侍在側,親視含殓”的孝道。這是進步中的社會,所應具有的模範殡儀館。
火葬應在七天以後舉行
若是火葬,有天寒天熱之不同。天寒七日之內尚未變色,如未滿七日即舉行火葬,一者,恐余識尚未盡去,二者,恐萬一有回陽可能,故須七日以後,最好兩星期以後,才舉行火葬。天熱則易腐爛,可以酌量提早。一般的情形,有于氣絕之後,兩叁天即行火葬者,那是很危險而殘忍的事,應該慎重。前哲有謂叁七猶有余識,此語固指特殊情形,然亦足爲吾人警惕也。
自己的意旨應預先咐囑家人
爲一家尊長的人,不要以談臨終的常識爲不吉祥,而忌諱不談,事關臨終前後的切身利害,也是人人不可避免的大問題,家庭中男女成年人,都應該了解的。時光很快,尤其老年人要趁身體健康的時候,將本文與家人參考一下,以自己決定的意旨,明白咐囑家人,最爲上策。一般中年以下的人,對此問題可能不甚關切,老年人若不將自己的主張,預先咐囑家人,則臨終之時,心裏雖清楚,有話要說,無奈口已不能言語,家人若處理不當,神識會冤枉遭受苦難的。
自力的因與他力的緣
臨終念佛求生淨土,須具自力他力。自力爲生西正因,他力爲生西助緣。因緣和合,方能感應道交,成就往生大事。
就自力來說,平時要深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深信有阿彌陀佛,切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切願見阿彌陀佛。而至誠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求見彌陀。字字句句,從心而發,從口而出,從耳而入,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音韻柔和哀雅,腔聲懇苦悲切。念念之間具足欣厭,句句佛號我願往生,願佛慈悲加被攝受,願佛哀憫垂手相迎。彌陀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衆生信願持名憶佛念佛,如子憶母,二憶念深,不相乖異,感應道交,即蒙攝受。無論順逆苦樂之境,當絕諸外緣,不隨境轉,一切時一切處,專勤稱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日久功夫純熟,臨命終時,才能放下世緣,提起念佛。臨終若能正念不失,必蒙佛接引,如彈指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病人臨終時,旁人爲其助念,一者,可助病人提起念佛之心。二者,可助病人忏悔罪障。若業障消除,華臺聖衆,淨土勝境,自然現前。
臨終時,能如平時之真信切願,有懇切念佛往生的心,這個最後念佛的一念心,就是“自力的因”。
平時不知信願念佛之人,或雖信願念佛,而功夫未能純熟之人,在臨終時,遇善友開導,而心生歡喜,心生正信,發願念佛,求生淨土的心,也是“自力的因”。
彌陀宏願,普度衆生,極樂世界,清淨莊嚴,便是“他力的緣”。
淨侶善巧開導,令生正信,勸其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蓮友及家屬爲之助念佛號,以及十至十二小時,不移動、不哭泣等,也是“他力的緣”。
若臨終時,自力的因,與他力的緣,能具足不缺,則感應道交,必定蒙佛接引,前念命終,後念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符合以上因緣條件者,萬修萬人去。
平日雖信願念佛,但臨終時爲病苦所逼,念佛的心“提不起”,或貪戀世間情欲以及子孫財物的心,又“放不下”,這就是“不具自力的因”。
若臨終時,沒有善友來開導,亦無人助念佛號,又遇無知家屬搬動哭泣,而破壞正念,無奈口不能言,痛苦加深。這就是“不具他力的緣”。
若臨終時,有自力的因,而缺他力緣,或功夫純熟有把握,不需要助念,但爲家屬搬動哭泣,而破壞了正念。此皆是有因無緣,不能往生。
若臨終時,單靠淨侶開導,家屬助念,不搬動,不哭泣等緣,而自己爲病苦所逼,或系戀世間情愛財物的心放不下,所以提不起信願念佛的心。此爲有緣無因,不能往生。
彌陀宏願,猶如明月,無所不照。衆生念佛,當如湛水,寂靜不動。水澄月現,心淨佛顯,念佛機熟,感通相應,承佛願力,悉皆往生。
結論
吾人自無始來,以一念不覺,趣外馳逐,攀緣塵境。癡妄因緣熏習之力,令心生滅,念起法生,種種顛倒,致全真成妄,障覆妙明。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心境交馳,輾轉相熏。由貪嗔癡煩惱,發于身口意,作諸有漏,起惑造業、因業感果,果複行因,因果旋轉,無有止息。于是生生世世,舍身受身,流轉無期,致漂流業海,永淪叁界。因此幻現六趣升沈,枉受一切身心大苦,無量逼迫,而不覺知。當知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蓋了達緣生即幻,妄念不流,勤修戒定慧,以期契入真如法性,徹見不動本體,便能戳斷生死長流。也就是絕諸生滅幻化之妄相,悟入平等一如之真實性體也。然而全靠自力斷惑證真,返本還源,以達到出離叁界,了脫生死的目的,除非過去已多劫漸修,宿熏道種,否則雖經若幹劫,猶恐未能證悟也。惟有淨土法門,仗佛慈力,可以帶業往生,永登不退。只要真信切願,至誠念佛,求生淨土,即可橫出叁界,不受後有。故臨終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乃超凡入聖之關鍵,亦爲疾速成就正覺之捷徑,舍此別無穩當路途可走。蓋信願持名,則即生了脫生死之流轉,永離業障系縛之深淵。又以淨緣之增上而速證無生,繼則以智力願力遍入塵刹而拔濟群品。較之自力業盡情空,方破無明證法性者,必然超越多劫而成正覺,其難易有天淵懸殊也。
前哲雲: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所以只要得生淨土,決定見佛聞法,開佛知見。若證無生忍,親蒙授記,則無異獲頒學位。從此不但盡未來際,常享法樂,還要遍十方刹,宣演法義,自行化他,大行菩薩道也。所謂內證聖智以脫生死,外導萬行以入願海也。入于涅槃不舍大悲,方便教化不離本際也。
學佛之人,應立大志願,發無上大菩提心,誓願于證悟無生,蒙佛受記之後,邁向菩提大道,以悲願智慧之力,遍入塵刹煩惱苦海,興無緣之慈,運同體之悲,平等饒益一切衆生,四攝淨化一切衆生,轉*輪,說法義,使斷無明業識之長流,悟入清淨寂滅之性海,盡出娑婆五濁之惡世,鹹登極樂九品之蓮邦。如是廣度法界一切衆生,經于極微塵數劫,圓修萬行,圓滿萬德,悲智雙運,福慧具足,而證無上正覺。也就是所謂圓滿無上大菩提。這是上求大覺下化衆生最究竟的成就。這是替如來荷擔起度脫衆生普利含識的家業。這是大丈夫行的菩薩業。這是崇高偉大的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本文所述,沒有時間性、沒有地區性,系爲現在及盡未來際的世間所有一切人士,而提供的臨終前後的常識。願各方人士,普遍重視人生最後的一件大事。願現在未來所有臨終者,皆能消除業障,遠離煩惑,還本淨心,同登覺岸,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歡迎各方賢達仁者,倡印贈閱,廣結淨緣,輾轉流傳,使現在未來人人受益,功德無量,福慧無量,祖先皆獲超升,子孫賢孝仁慈。
附錄一 做個佛教徒臨終前應有的遺言
甲—臨終前的處理。
一、臨終前若病恙臨危笃時,切勿再延醫打針、施藥等等救治,或送醫院急救之事,這不但花費不用之金錢,甚且加添亡者拖延痛苦的時間。
二、臨終前家眷應須要先有心理准備,以免到時匆徨著急、緊張,而亂處理工作,致亡靈墮入黑暗之途。
叁、臨終前,應先准備專門念佛的錄音帶或唱片在臨終時可放在身邊一直的念佛(不要有唱念經贊及打鼓等熱鬧的錄音帶、唱片)。同時家眷應隨著念佛,幫助臨終,得往生西方爲最要緊。切勿悲哀痛哭爲阻礙。甚且要念到臨終後十小時以上,不斷的念佛。
四、臨終前後,切勿摧撫、動其軀體,以免增加痛苦,而不但得不到安詳入逝,而且相反的阻礙往生之險。故應保持八小時以上的安逝。
乙—臨終後的善後處理。
一、人若臨終後,切勿著急的爲他移鋪、換衫、化妝、入殓等等之處理。這些等的處理,應在八小時後方可進行。因人死後,六個小時,其第六感的意識(大腦)方會死去無用。經過七小時,其第七感的意識(小腦)才繼續死去。經過八小時,其本性(俗謂:靈魂)才脫離軀體。故于臨終後在未經八小時,其身雖死去,但其知覺尚在,若摧他,他只是口不能言,可是卻猶如生龜脫殼之極痛苦難堪。且其靈魂雖有哀叫之聲,但我等卻聽不到。故奉勸世人,應該相信吧!
二、家眷應該在其軀邊,輪流的念佛,助其靈性安詳的脫其死體,同時得到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倘不當的處理,致遭受阻礙,其靈魂必相及墮落。這樣孝眷,豈不是變成不孝?
叁、人若臨終,家眷切勿舉辦熱鬧的打大鼓吹大聲喇叭等場面的做法。對亡者是無益,不過只是孝…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