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脫體虛凝
情量若盡 心無方所 絕學無爲 得入實智
十五、遠離妄執
不作諸法 常與不常 淨與不淨 空與不空
諸法真實 諸法如夢 乃至諸法 不思議境
一切諸想 垢法淨法 衆生涅槃 于中不見
可厭可求 可度可證 不見有法 可立可破
可成可壞 爲益爲損 不見一法 生滅增減
不見相應 及不相應 無相可立 無名可安
不著諸法 虛幻之相 不觀諸法 如如之性
以諸法性 即同真際 真如自性 清淨圓明
非漏無漏 非善不善 非寂不寂 非我無我
非即遠離 非不遠離 非即遍知 非不遍知
畢竟無說 絕諸名言 舍卻一切 內外身心
見聞覺知 生滅意識 外境善惡 思量分別
菩提涅槃 真如解脫 凡情聖解 滿腹葛藤
遠離依他 及遍計執 如自山頂 懸崖撤手
放身舍命 不須恐懼 落于空亡 無處撈摸
令淨裸裸 大休大歇 根塵盡離 能所皆泯
叁際俱舍 心如虛空 則盡法界 皆是覺性
萬象森羅 無非自心 當知不空 須從空出
七識命根 末那無明 令其大死 清淨法身
光明寶藏 而後複蘇 曆曆明明 了了常知
廓若太虛 無有邊際 不著無見 不滯空知
不沈無記 不入斷滅 心若馳散 即當攝來
住于正念 此真如體 遣無可遣 以一切法
悉皆真故 立無可立 以一切法 皆同如故
對待諸法 凡夫見二 智者了達 其性無二
無二之性 即是實性 但盡凡情 別無聖解
若作見解 分別名相 即是不見 諸法實相
以有不覺 妄想心故 爲說真覺 若離不覺
則無真覺 自相可說 無所棲泊 即是佛行
離即是法 知離者佛 若離于念 名爲得入
離言妙旨 冷暖自知 一切時中 自性自如
念念不生 念念不滅 遠離諸執 心無所行
清淨無染 心恒自在 處穢如淨 以第一義
莊嚴其身 是爲菩薩 修行般若 波羅密多
圓覺經雲 應當遠離 一切幻化 虛妄境界
由堅執持 遠離心故 心如幻者 亦複遠離
遠離爲幻 亦複遠離 離遠離幻 亦複遠離
得無所離 即除諸幻 諸幻滅盡 非幻不滅
十六、無念無住
心本無念 念逐想生 此想虛妄 流轉生死
能觀無念 爲向佛智 觀無念者 屏息萬緣
一念不生 歇即菩提 一念永息 直至無生
一念多劫 多劫一念 延促由心 叁際平等
一乘妙旨 無念爲宗 無住爲本 真空爲體
妙有爲用 隨心所念 一切諸法 悉從緣生
空無自性 知一切法 幻化不實 六根無染
對境寂然 不染不著 念念不住 于念念中
自見本性 清淨無染 即是修行 忘心而照
無念而知 自然得入 清淨心體 了生無生
知妄無妄 覺心無心 無縛無相 即念無念
即定無定 即慧無慧 即行無行 菩提無得
般若無知 念念不迷 心心無所 心無住處
則無有心 亦無無心 有無總無 身心俱盡
我法體空 泯齊萬境 萬境如如 合本一冥
冥然幻照 照無不寂 以寂爲體 體無不虛
虛極無窮 通同法界 即得隨順 入真如門
真如無念 非想能知 實相真空 豈識能見
若見寂然 即是作意 內守幽閑 猶落法塵
遠離戲論 透出妄識 如如不動 動用無窮
用而常空 空而常用 行住坐臥 心無起滅
一切時中 畢竟空寂 妄息寂生 寂生知現
知生寂舍 菩提真見 菩提心生 生滅心滅
生滅俱盡 得大解脫 自由自在 縱橫盡得
萬德斯具 妙用無窮
十七、平等一相
性空緣起 千差萬別 緣起性空 寂靜一味
虛空萬有 幻相雖異 真如本際 實無差別
蘊等雖殊 空相是一 垢淨爲二 其性非二
真淨法界 性相平等 恒沙諸法 同一體性
虛空大地 有爲無爲 叁界六道 染淨諸法
根本性離 本來寂滅 究竟一相 等同虛空
本自解脫 本來清淨 畢竟平等 無有高下
一切世間 諸所有法 皆即菩提 妙明真心
皆是真如 一心妙性 性能現相 性能融相
依體起妄 無生而生 攝用歸體 生而無生
本覺妙明 諸法所依 相雖萬殊 其體本一
清濁雖異 濕性不二 依一真如 而成諸法
融會諸法 原一真性 性德無盡 全在相中
會相歸性 性相如如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于一切法 不見二相 萬有平等 唯是一相
性相一如 體用不二 空相常遍 同于真際
差別之相 了不可得 唯心印心 似空合空
寂照如如 動靜無礙 無念可念 念本空故
無法可法 法本寂故 本空本寂 應用亦空
法不見法 法不聞法 法不覺法 法不知法
空不入空 寂不入寂 法性平等 亦無等者
本源不窮 戲論不滅 毫理不盡 至道不顯
解脫涅槃 即同法身 無此法中 寂靜安樂
清淨真如 平等無差 萬法一相 一道清淨
不生不滅 非有非無 出流不垢 返流不淨
無來無去 常住不變 離諸對待 不住縛脫
諸佛界如 衆生界如 諸法本源 皆同虛空
一切衆生 從無始來 不了此心 豈知正道
顛倒取相 妄計見解 妄見生滅 增長諸惡
念起法生 入諸塵勞 猶如病眼 橫見空華
因地不真 果招纡曲 不依此悟 所作非真
自爲修行 元來結業
十八、定慧等持
觀察萬法 緣生性空 一相平等 不墮邊中
一念不生 心境蕩然 隨分別智 應用自在
萬緣俱舍 名真布施 清淨無染 名真持戒
不隨不壞 名爲忍辱 念念無妄 名真精進
湛寂不動 名爲禅定 照了分別 名爲智慧
六法一體 叁學等用 萬法周圓 湛然常寂
即定常慧 即慧常定 定慧等等 寂用自在
定是慧體 慧是定用 從定起慧 將慧歸定
即慧之時 定即在慧 即定之時 慧即在定
此義即是 定慧等學 系心一處 法性寂然
靜極則明 法性常照 定多慧少 不離無明
定少慧多 增長邪見 有慧無定 惺惺亂想
乃生緣慮 便落狂慧 有定無慧 寂寂無記
易入昏住 便落空定 寂破散亂 惺治昏沈
寂生昏沈 惺生散亂 頑則失照 寂照非頑
頑則無知 了知非頑 既非頑空 則不斷滅
昭靈現前 一切普照 了了明明 一念不生
惺惺寂寂 即照而寂 一念不生 了了明明
寂寂惺惺 即寂而照 日應萬緣 不取于相
任性自在 心恒寂靜 如如不動 保其勿失
照不離寂 寂不離照 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常寂常照 名常寂光
十九、縛解從心
了達諸法 如夢如幻 無依無住 無取無舍
本自無縛 本自解脫 對境無心 利衰毀譽
稱譏苦樂 不爲所系 八法之風 不動如來
念念不住 即無系縛 無心便是 究竟解脫
著即煩惱 離即菩提 成相即心 離相即佛
離心無境 離境無心 縛從心縛 解從心解
縛解從心 非關余處 水清月現 心淨佛顯
性覺妙明 清淨本然 終日隨緣 莫汙自性
心境一如 正智朗然 雲爲動作 皆是菩提
理極情忘 菩提智慧 恒與法性 相應相冥
了脫之術 唯有觀心 觀心得悟 一切俱了
其無所住 無縛無脫 則爲曠然 其曠然者
乃爲出離 叁界之家
二十、綿密不斷
一切時中 不間不斷 不雜用心 不停邁進
終日吃飯 未咬粒米 終日行路 未踏片地
視而未見 聽而未聞 忘餐失寢 似救頭然
放舍閑緣 歇卻心識 製心一處 無事不辦
譬如烹茶 火力微弱 時續時斷 水終不沸
火力猛利 綿綿密密 不間不斷 終達沸點
猶雞抱卵 暖氣相續 自證聖智 亦複如是
此貴心行 非徒口說 步步著力 念念相應
轉入轉深 造極爲則 二六時中 念茲在茲
行斯住斯 體斯用斯 忍辱精進 長遠不變
取證菩提 易如反掌 無思無念 不生不滅
前後際斷 一性怡然 離念現前 亦不自滿
亦不中辍 努力修持 綿綿密密 恬恬淡淡
綿密之中 更趨綿密 微細之中 更趨微細
寂而常照 機緣一到 豁然貫通 桶底脫落
身心俱寂 五蘊皆破
二一、性等虛空
萬有如幻 無縛無脫 心心寂滅 無身心相
離念相者 等虛空界 虛空法身 無二無別
大道虛曠 絕思絕慮 無所不遍 法界一相
寂照忘知 虛含萬像 虛明氣象 浩然無涯
如大日輪 常在虛空 遍照十方 無障無礙
如鏡鑒像 一無系著 如水澄清 萬像明現
照體本空 而能顯物 心體靈知 湛寂不動
無心鏡像 照而常空 忘懷虛朗 虛而可見
猶如明鏡 空洞虛豁 了無一物 遇形斯映
心量廣大 遍周法界 了了明明 遍知一切
來去自由 心體無滯 直下無心 朗然大覺
無心之量 說爲心量 此一念心 不在中間
不在內外 不離中間 不離內外 猶如虛空
平等不動 覺性遍滿 清淨法界 圓無邊際
無擾虛空 覺所顯發 心包太虛 量周沙界
廣大虛空 生大覺中 猶如片雲 點太清裏
亦如大海 一漚之發 若有欲知 佛之境界
當淨其意 猶如虛空 遠離妄想 以及諸取
令心所向 一切無礙
二二、聖心無知
夫有所知 則有不知 聖心無知 故無不知
不知之知 乃一切知 虛寂其心 而實其照
雖終日知 而未嘗知 空無言教 空不證空
以知知寂 非無緣知 不知知寂 不自知知
不爲無知 性了然故 正知之時 法界理觀
菩提心生 不可更知 現前一念 即如來故
不應如來 得于如來 不應菩提 得于菩提
見上立見 知上立知 頭上安頭 將心覓心
則是違于 現量之境 亦複沈于 我見深坑
知即是心 心即是知 非有能知 待于所知
見即是心 心即是見 非有能見 待于所見
非以心知 非以心見 刀不自割 指不自觸
正恁麼時 現恁麼法 知見之時 無有二相
悟寂無寂 真知無知 知寂不二 即無入處
知…
《宇宙萬有本體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