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圓覺經講記▪P44

  ..續本文上一頁沒有德?知見正不正?他的知見正,就是善知識。怎樣知見正呢?他所修皆不住相,一住相就落于有爲,他既不偏墮于凡夫,也不偏墮于二乘,這個善知識就是正知正見,你算是尋到了,不要看他的鼻子、眼睛長得好不好,另外生憎愛之心,他在說法就不耐煩聽。

  尋訪善知識,在沒有親近他之前,你要用抉擇智慧,得用分別心,看他是不是正知見,是不是善知識?不是,我不親近他。這個原則要記著,要是你打齋供衆齋僧,得用平等心,不可以用抉擇智慧。抉擇者,抉斷揀擇,你不可以抉斷揀擇哪一個出家人應該受我的供養,哪個出家人不應該受我的供養,那樣你今天齋就供不好。你對于打齋供衆齋僧,都發平等心,把他們都當成僧寶來供養,甚至于把他們都當成活佛來供養,你才能求到福。打齋是求福,齋僧要用平等心,你不可以較量哪一個出家人有修行?哪一個出家人沒有修行?這完全錯誤。甚至你打齋供衆,有你親近的善知識在應供,也得平等,不可以給他另外弄點好菜,另外加點供養,這樣你就求不到福。有的居士起分別心,他的皈依師父應供,就多給他一份,譬如打齋,他多挑兩塊冬菇,挾到師父碗裏;分水果,一個人分一個蘋果,他給師父二個;或者他不敢給師父兩個,給師父挑一個最大的,這都求不到福,一定要發平等心。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衆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淨業汝當知!」淨諸業障菩薩,你應當知道。「一切諸衆生,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圓覺本來清淨,怎麼會染汙呢?皆由無始劫來執著有我,由執著我而起愛,由愛而起憎,本來沒有我,妄執有我,就妄造一切業,虛妄流轉。本來一切皆空,在凡夫份上,他一點都不空,我不空,業不空,流轉也不空,受生死大苦。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你想成菩提大果,先把迷識四相除掉,再除迷智四相,有我相,才有人相;有我相、人相,才有衆生相;執著不舍,才有壽命相,這四個相合起來就是我執。

  愛憎生于心,谄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愛憎生于心」,這是開導凡夫,因爲你執著一個我,外面就有境界,有我就有我所,我所是我所有的一切境界。可愛的,生愛心;不可愛的,生憎心,愛憎二個煩惱,生于心裏。

  「谄曲存諸念」,谄曲則嫉妬,心曲不直,對于有權有勢的人,你要谄媚他。對于勝過你的,不耐他榮,而生嫉妬心,谄曲嫉妬這些煩惱,存于你的心念之中。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圓覺譬喻是個城,你想入圓覺大城,入不了。爲什麼清淨圓覺會染汙呢?你執著有我就染汙了。爲什麼迷悶不入?你四相不除,生出來憎愛二心,再谄曲嫉妬,這樣你不能入圓覺覺城。

  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若能歸悟剎,先去貪瞋癡」,「剎」是世界,就是境界,對照前面的「覺城」。你假若要回到開悟圓覺的境界,得先去掉貪瞋癡叁個根本煩惱。「法愛不存心」,把我執去掉,你不要起法執,認爲佛法太好了,這是起法愛。愛爲生死本,你當凡夫就從愛字起,這樣就流轉生死。二乘厭生死愛涅槃,還是個愛。菩薩怎麼沒有成佛呢?法愛還沒有斷盡。所以徹始徹終,就是一個愛,愛爲生死本,不但是分段生死之本,也是變易生死之本。超出叁界以外的菩薩,還有變易生死,變易生死有什麼煩惱呢?法愛。佛法難學就在這裏,最初告訴你佛可愛,法可愛,換掉你凡夫的愛、二乘的愛。等到你凡夫的愛、二乘的愛統統去掉,還有一個法愛,法愛也不能存于心。「漸次可成就」,你要是頓超的根機,「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立即成就;不是頓超的根機,你一樣漸次可以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聽了佛法,你要起思惟、要觀想:我的身體沒有,憎愛從哪裏生出來?因爲你執著我,順著我,才起愛心;與我不順,則生憎心。我本來沒有,身是四大假合,心是六塵緣影。身心本空,怎麼會生出憎愛煩惱呢?你這樣思惟,就是修空觀,把我空觀成就,還生什麼憎愛煩惱呢?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你發心修行,要破我執,破憎愛,這樣你求到善知識給你作依止,開導你修行,就不會墮落于邪見。「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你求到善知識,死心塌地舍生命供養善知識,不要觀善知識的種性,別生憎愛之心,否則他開導你,你不愛聽。到這裏,淨諸業障菩薩章講完。

  于是普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于是普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普覺菩薩還有些問題要替衆生請問。「頂禮佛足,右繞叁帀,長跪叉手,而白佛言:」還是先贊歎後請問。

  大悲世尊!快說禅病,令諸大衆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

  「大悲世尊!快說禅病」,「快說」是很暢快,沒有滯礙。「禅病」,就是迷識四相、迷智四相,都是參禅的病,不然你想開悟,開不了悟。

  「令諸大衆得未曾有」,過去只聽說有迷識四相,沒有聽說有迷智四相:證、悟、了、覺,這四個相都是凡夫求之不得的,我們現在想證,證不得;想悟,悟不得;想了,了不得;想覺,覺不得。可是你求得了,一起執著就是法愛,就成了病,過去沒有聽見這麼暢快的說法,今天聽到了,真是得未曾有。

  因爲佛說得暢快,我們聽得暢快,我們這些聽法的菩薩,「心意蕩然」,一點懷疑都沒有。「獲大安隱(ㄨˇㄣ)」,「隱」古時同「穩」,就是分段、變易二種生死都可以了脫了。

  世尊!末世衆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邪法增熾。使諸衆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雲何發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

  「世尊!末世衆生」,普覺菩薩悲心特別重,他不是爲現前在法會的菩薩請問,這是跟前面不同的地方。前面是「令諸現前諸菩薩以及末世衆生」,爲諸菩薩和末世衆生請問。這裏單爲末世衆生請問,因爲佛在世時,那些大菩薩沒有這些問題。怎樣憫念到末世的衆生呢?「去佛漸遠」,末世衆生離開佛越來越遠,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按中國佛教曆史,佛入涅槃已經叁千多年,不是離開佛漸漸遠嗎?

  「賢聖隱伏,邪法增熾。」現在賢聖這些大菩薩都隱伏,因爲他們出來說法沒有人聽,衆生的善根不夠,不容易看見善知識,你得去尋求。「邪法增熾」,外道增強熾盛,拿現在臺灣來說,弘揚佛法的善知識有幾個人?天主教、基督教合起來稱耶稣教,民國叁十八年我們到臺灣時,信耶稣教的人很少,現在信耶稣教的人越來越多,這還是公開傳外道。秘密傳外道的一貫道,也叫鴨蛋教,增熾得更是厲害,甚至到佛教寺院來傳道,有出家人去信一貫道,想起來真是悲痛!出家人怎麼相信一貫道呢?因爲佛法沒有人講,他雖然出了家,他想求道,沒有道。現在好的道場,早晚功課還在做,出了家,學早課、晚課,學好會背,一句也不懂。還有什麼修行?沒有了,做早晚課就是修行。剩下來的時間擦桌子、掃地、煮飯、洗衣,就做這些事,修行用功沒有人開導。來了一貫道,根本沒有經,把中國儒教好的話抄一段,道家好的話抄一段,佛經偷一段去,一貫道能講,一聽很有道理就相信,真是害人無邊,這叫做「邪法增熾」。諸位同學要發菩提心,講佛法給別人聽,要講給出家人聽,這樣有人來寺院傳一貫道,出家人絕不會相信。

  「使諸衆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雲何發心?」一連串有五個問題:第一問「求何等人?」末法時代的衆生,去佛漸遠,賢聖隱伏,他自己沒有智慧,不曉得哪個是善知識,碰見一貫道就認爲是善知識,所以普覺菩薩替我們請問:要求什麼樣的善知識?第二問「依何等法?」要修什麼法呢?第叁問「行(ㄒ一ˊㄥ)何等行(ㄏˋㄣ)?」要修行,修什麼觀行、法行?第四問「除去何病」?末法時代的衆生,要修行用功,要去什麼病?第五問「雲何發心?」發心最要緊,怎樣發心呢?

  「令彼群盲不墮邪見」,這是總結發問,普覺菩薩問五個問題,下面世尊告訴他求什麼樣的善知識?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這叁個問題是總答複。最後再答複怎樣發心?佛說明白這五個問題,令末世衆生開智慧眼,才不會墮坑落塹,墮落于邪見。

  作是諸己,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這表示請法的儀軌、請法的恭敬,下面如來就開示了。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谘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令彼衆生得成聖道。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世尊先贊歎普覺菩薩問得好。「善男子!汝等乃能谘問如來如是修行。」「如是修行」,就是前面五個問題。「能施末世一切衆生無畏道眼」,普覺菩薩專爲末世衆生請問,佛答複等于在行法布施,能布施給末世一切衆生,對于修佛道不驚、不怖、不畏,他怎樣能不驚、不怖、不畏?因爲他開了智慧眼。這是對著前面群盲說的,群盲沒有得到無畏道眼,現在得到無畏道眼,就是看見正道了。「令彼衆生得成聖道」,使末世的衆生,得成于佛道。「汝今谛聽!當爲汝說。」你現在仔細聽,我將說給你聽。

  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下面佛就答複他的問題。

  善男子!末世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

  「善男子!末世衆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普覺菩薩…

《圓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