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
「若佛現在,當正思惟。」要是佛還在世,你應該起正當的思惟,思惟到佛,也就是觀想到佛。「若佛滅後,施設形像」,佛滅度了,正法、像法過去以後,你一定要在你的道場裏面供一尊佛像,供佛像作什麼?「心存目想」,你心裏面要存想佛,眼睛看到佛,不是叫你起分別,眼睛看到,心裏也想到。「生正憶念」,供佛像對我們修行用功有大幫助,耶稣教毀謗我們拜偶像,因爲他們的十戒裏面,有一條不許拜偶像,拿他們的規矩套到我們頭上,說我們是拜泥塑木雕的假神。不明白我們不但不拜假神,我們拜的是佛。他們說:你要拜真佛,拜泥塑木雕的假佛作什麼?這有妙用,心存目想,能引發你的正觀念、正意念。譬如你正打妄想,到大殿一看見佛像,你的妄想就歇落下來,妙用就在這裏。「還同如來常住之日」,等于活佛住世一樣,把泥塑木雕的佛像,當成活佛在那兒坐著,這樣你的意念就正了。
懸諸幡華,經叁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
還要挂供養品,「懸諸幡華」,「幡」就是幢幡寶蓋之類。「華」包括香、花、燈、塗、果,這些供養品,就是盡你的力量,隨力隨分,懸挂幡蓋,獻上香花。「經叁七日,稽首十方諸佛名字,求哀忏悔」,你建立道場加行,修圓覺觀行,要先求二十一天的忏悔。
前面我拿我的例證講過,你求哀忏悔的階段略過去,你用功用不好,而且還會遭魔事,第一、病魔,我在大陸閉關時,沒有經過忏悔的階段就生病。第二、事務魔,你不用功修行沒有事,要用功修行事多了。我閉關到二年時,河南的淨嚴法師、性徹法師,寫信請我出關,到察哈爾省涿鹿縣的觀音寺,有兩千畝麥田,不靠外緣,可以養活叁十個學生。觀音寺還有兩部大藏經,一部明藏,一部清藏,要請我去作住持。我回信說:「我好不容易閉關兩年,還有一年就圓滿,等我出了關再商量,現在不能出關。」過了不久,這兩位法師到我關房來,說有人送我們道場,不要化緣可以招叁十個學生,上哪兒去找!河南佛學院辦不起來,就是因爲沒有錢供養學生吃飯,你非去不行!說什麼我都不答應,我關房鎖著門,他們要把鎖拉開,要我非出關不行。我說:「請我出去開道場、辦佛學院,這樣勉強,我沒有發心,事情辦不好。叁年關,閉了兩年,我吃了很大的苦,差一點死了,現在還有一年,我決不能放棄,可能一輩子就閉這一次關,我一定要求圓滿。」他們還是非叫我出關不行,我說:「我在武昌閉關,回河南得經過漢口,你們要是強迫我,過江我就跳江。」他們說:「不要緊,我們一個人捉住你一只手,叫你跳不下去。」我說:「過江要不了一點鍾,可是由漢口上了火車,到河南開封,要坐二天二夜的火車,我要跳火車,非死不行,我死了是你們害死的,你們不是叫我去開道場,是要我的命!」鬧得這麼僵,沒有辦法,他們兩人乘興而來,敗興而返。
又有一次,太虛大師接奉化雪窦寺,寫信給我叫我去當家,我回信給他:「我不能出關。」第二天太虛大師派兩個同學來說:「太虛大師佛學院辦不好,就是沒有道場,沒有錢吃飯,現在接雪窦寺有道場,可以做教育的根據地,可是太虛大師的學生,寫文章的人有的是,會當家的人沒有,大家都知道你會打算盤、會記帳,你非去不可。」說什麼我也不答應,我寫信請他們帶回去。第叁天太虛大師親自上山,我臨時想了一個辦法,白聖法師跟我一同閉關,我請他爲我招待,說我有病不見客,太虛大師沒有見到我的面,也沒有辦法。
逆境的魔容易觀察到,上面說的是順境的魔,如果被境界轉動,閉關就不圓滿,所以我閉了叁年關很不容易,這些魔事都是自己沒有誠心求忏悔。要求悟圓覺、證圓覺,無論你用什麼功都可以,比如念佛,你打七長期念佛;參禅,你起七參禅,一定要經過二十一天求忏悔。怎麼忏悔呢?拜忏,你可以依著《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拜,或者祖師作的忏拜,都是叫我們求忏悔的。這裏佛開示:拜十方諸佛的名字,現在流通《千佛忏》、《萬佛忏》,《千佛忏》實際是《叁千佛名經》編出來的忏法,不是一千個佛名,是叁千個佛名,你就去拜《千佛忏》。《萬佛忏》裏面,有一萬一千一百多句,不是一句一佛,比如說,頂禮同名同號二十億釋迦牟尼佛,一句就是二十億佛,那裏面有無量數佛。你拜《千佛忏》也好,拜《萬佛忏》也好,可是要求哀忏悔,要求世尊哀憐我、憐憫我,要至誠懇切。
「遇善境界,得心輕安。」你在求忏悔的時候,忏其前愆,悔其後過,你就會遇到好的境界,或者見佛現相、聽佛說法;或者見佛放光,或者看見天花亂墜,身心得輕安的境界,這都是好的境界。我們無始劫來的罪業深重,又天天犯齋破戒,加些新的罪業上去,不知道求忏悔,罪業無形無相,可是它壓人壓得厲害,罪業深重的人,身體粗重,好像擔了一百二十斤的重擔一樣,心裏煩亂,一點事務都沒有,心裏卻亂七八糟,昏煩惱亂,你現在求哀忏悔,雖然煩惱沒有斷,可是降伏住了。你在求哀忏悔的時候,當然是新的罪業不造,舊的罪業要求忏悔,就等于我們穿的衣服,你天天在上面擦髒的東西,衣服越來越髒。現在不擦新的汙垢到衣服上,還不斷地洗,把舊的汙垢都洗掉,衣服不是清淨了嗎?求哀忏悔,當下就得利益。第一、遇到善境界、好的境界,或者見佛,或者聽法,或者見光明,或者見到天花。身體、心裏得輕安,叫做身輕心安。身體,粗重的煩惱忏悔掉了,好像把一百二十斤的重擔丟掉,走路很輕松,心裏面沒有亂七八糟的妄想,心裏面很安定,就好用功。
過叁七日,一向攝念。
「過叁七日」,過了叁七日,你忏悔二十一天。「一向攝念」,一向者,一直往前。以後你八十天、一百天、一百二十天,要收攝你的妄念,不要打妄想。
若經夏首叁月安居,當爲清淨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衆。
「若經夏首叁月安居」,「夏首」,是夏天的開始,就是陰曆四月十六日。中國一年分四季,春天叁個月,夏天叁個月,四月初一是夏首,爲什麼結夏安居要在四月十六日?因爲印度一年只有春、夏、冬叁季,沒有秋季。春天有四個月,從十二月十六日起,到四月十五日。四月十六日夏季開始,有前安居、後安居,要到八月十五日,夏令才圓滿。
經過夏首,你這個菩薩想結期用功,正趕上四月十六日開始叁個月的結夏安居,這是聲聞衆的規矩,聲聞平常一個人住,住茅蓬、住山、住洞都可以。到結夏安居這叁個月得團體行動,結一個大界,大界以內的比丘、比丘尼都得集合起來,這樣就安處徒衆。到七月十五日,自恣以後才能自由行動,不然就是破夏。
「當爲清淨菩薩止住」,你修圓覺行,不要去參加聲聞的結夏安居,「心離聲聞」你的心要離聲聞。「不假徒衆」,你不要假藉大衆安居。
這裏跟前面「安處徒衆」的經文怎麼消?這是兩個菩薩,前面那個菩薩,是有徒衆的菩薩,比如大寺院的住持,有徒衆,你就安處徒衆。這裏是一個人,沒有徒衆,你不要假藉徒衆,你不要參加聲聞的安居,你一個人去安居就好;你自己沒有徒衆,你也不要去找徒衆。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爲我伽藍。
「至安居日」,到四月十六日這一天。「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聲聞就是比丘、比丘尼,他們安居要白安居文,今年大家都安居,都白過這個文。我這個菩薩,我不參加聲聞徒衆的安居方式,我自己對著佛像這樣講:「我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某甲」,某甲,就是自己的名字。譬如我比丘道源,就把某甲換成比丘道源。你是男居士優婆塞,或是女居士優婆夷,把某甲換成你的名字。
爲什麼前面說「不假徒衆」,這裏四衆弟子都有呢?這是講四衆弟子都受了菩薩戒,菩薩戒叫通受。(聲聞戒叫別受,是各別受持。各衆受各衆的戒,聲聞一共有七衆,出家有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五衆,五衆的戒律各各不同,分別受持。在家有優婆塞、優婆夷二衆,跟出家的戒律不同,也是各別受持。)出家、在家七衆弟子都可以受菩薩戒,叫做菩薩比丘、菩薩比丘尼,菩薩優婆塞、菩薩優婆夷。這不是四衆弟子一塊兒安居,是沒有徒衆的這個菩薩,或者是比丘,或者是男居士優婆塞,或者是女居士優婆夷,對著佛做白詞,比方我比丘道源。
「踞菩薩乘,修寂滅行」,「踞」是居住、根據的意思。我居住在菩薩乘裏,我根據菩薩乘,修寂滅大行。「同入清淨實相住持」,行行契真,叫做同入。我願意安住攝持在清淨實相之中,清淨實相也就是清淨圓覺。「以大圓覺爲我伽藍。」這就是另外一種菩薩,不參加聲聞安居的規矩,自己找一個用功的道場,或者是茅蓬,或者是山洞,以大圓覺爲伽藍,遍法界都是道場。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系屬故。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身心安居在平等性智上,平等性智也就是轉八識成四智,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就是要空我、空法,要人我、法我都空,平等性智,叫做無差別的性智。「涅槃自性無系屬故」,涅槃叫做圓寂,圓滿寂滅。涅槃的自性,就是涅槃的本體,本來沒有系屬。
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叁月安居,爲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衆。
「今我敬請,不依聲聞」,今天請佛加被我,我不依聲聞的製度安居,我不參加他們的團體,我跟誰安居呢?「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叁月安居」,我安居期限,也是定叁個月,我不假聲聞的徒衆,我要和十方如來、十方大菩薩安…
《圓覺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