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給人家罵一罵,就覺得臉上塗了一些髒東西。常常被罵的人反而習慣了,覺得很輕松:“你怎麼罵我,我都沒有感覺。”這不是小小的一點解脫嗎?
我在第一天的演講裏告訴大家,所有的戒法都叫做“別別解脫”,每一條戒法處理好了,就是一小部份的解脫。所以我對逆境的處理,特別有方法,對于別人不友善的對待及不友善的環境,也特別有辦法。這是我的功課,在這方面,我很自在。但是對于別人向我頂禮,我卻特別沒辦法安然自在,在這方面,我還未修好功課。
專注力竟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當你全神貫注在所要完成的事情上,這時候,你啓動的就是中道智慧。雖然不是在禅堂中修禅觀,可是你已經直接在一一事緣上“觀法”了。這些法的因緣很複雜,甚至有時是短兵相接而必須瞬間決策。有些因緣,你可能看到,又可能看不到,可是你要下判斷,要做成決策。決策有成有敗,我們不要看到成功就狂喜,失敗就狂怒,因爲這些都是因緣生法。如果常常在狂喜狂怒之中,不可能達到不思議解脫。我們盡了一切努力,成就了,固然很好,下一步,還有另外一些事情要做,不要停留在那裏太久,讓自己得意忘形;失敗了,也已是盡了心,這個世間有那麼複雜的因緣,我們能做到的很有限,我們的因緣就是這樣,做了就好。凡做過一定留下痕迹,或多或少對這事情一定有幫助,已經很好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利生事業的專注力中,不斷地在每一個階段中忘我。
我昨天說,自通之法是道德基礎,沒有自通之法的基礎,只是認爲自己站在正義的一邊,有時會認爲自己在替天行道。所以,我們做社會改革,千萬不要認爲自己在替天行道,要承認自己也可能有盲點,有可能照顧不周,不要習慣地認爲自己站在真理的一邊,習慣地用一種殲滅對手的態度來處世,否則社會改革者本身,還是會出現一些性格上的盲點。
香港的社會運動也是這樣的一種情景。昨天有一位香港朋友問我:社會運動當然是面對不公正、非正義的體製、政策,所以一定有一個“我”及一個被抗爭的對象,我們很難在對方有惡意的時候不起憎恨心,面對這種情形,我們應如何降伏其心,安住其心?
這真是善哉其問!在此正好分享我的心得。不錯,事情一定很可惡,你才會站出來,但是你也要從這裏“但見于法,不見于我”,看到那件事情或看到那個人爲惡,要能夠判斷這個是惡。有些人說“非善非惡”,這很有問題,你當然要有善與惡的判斷標准,否則佛陀爲什麼要說“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有些人嘴裏雖說“不見善、不見惡,不思善、不思惡”,可是連善惡都搞不清楚,這種人怎麼可能成就四正斷?他們連解脫道也不可能攀得上去!
四正斷是:“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這是修道的基本功課,就像學太極拳前一定要先學會站穩馬步一樣,這是修道的基本功。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知道惡後還要有能力製止惡。我們也要知道,惡是因緣生法,不要于惡人生起自性見,因爲惡也是無常生滅的。我們不要樹敵,因爲敵人也是因緣生法,也是無常生滅的。對惡人,我們當然要製止他作惡,可是不要對他生起瞋心,因爲這樣就陷入了常見,認爲有一個“他”是永遠這樣的惡,“他”的惡是真實不虛、獨立自存的。
我們只有泯除常見、我見,才能快快樂樂地做社會改革運動。做過了,要船過水無痕,當下就“放下”,下一步還要做別的事情。我們不要每做一件事,就在內心結下一群仇人。這樣,我們的心就能夠在安穩之中,不會被憎恨所苦,因爲我們找不到一個獨立不變、常恒自存的對象,可以讓我們對“他”生起憎恨之情,因爲每一個人都不斷地在改變。這樣一而再、再而叁地自我訓練,人生境界就大不同了。
我在臺灣,做過幾次社會運動,有的成功,有的部份成功。像佛門女性運動,沒有所謂完全成功的可能,因爲性別歧視像空氣與水,無所不在。如果一想到性別歧視依然存在,而對那些帶性別歧視的人起了自性見,那麼,男人與女人此刻在你的腦海裏,都變成了你的敵人。因此,不必這樣看待他們,同時不應把自己當成救世主,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總是做過了就留下一些痕迹。那些歧視女性的比丘看到我,多多少少收歛了一點。我這樣也就自得其樂!不要因爲看到很多女性喜歡做依附男性的溫柔小女人,就火冒叁丈,因爲那都是因緣生法,因緣造就了她們這個性格。既是因緣生法,我們就要坦然面對,這才能夠在逆境之中,快快樂樂地生活。
曾經有人問我:“昭慧法師,你做社會運動,有過什麼挫折經驗?”我想了半天,然後對他說:“我做過的事有成有敗,但想不出什麼叫作挫折,因爲挫折一定是自己心裏覺得苦悶、覺得挫敗,我卻沒有這類感覺。就如一個小偷餓壞了去偷面包,在光天化日、衆目睽睽之下,進入面包店,一手抓著面包就走,當然被逮個正著。警察盤問小偷,何以明目張膽拿取面包?他說:“我只見到面包。”我也是這樣,只專注于目標,在那個時候,無論個人的處境怎樣,心裏都覺得平淡。”
我曾經提倡佛誕放假運動,在臺灣原本只有聖誕節放假,數十年來,有些法師也發過牢騷,向政府表達過不滿,但是政府不理會他們,說那麼多宗教,政府擺不平。後來,我趁2000總統大選之前,趕快發起佛誕放假運動。這種運動,需要找很多人來聯署,用公衆壓力向政府施壓,讓兩黨候選人表態才有機會。這也是因緣生法,要有中道智慧來就因緣下判斷,知道一定要在選舉前,不要在選舉後發起這種運動。運動要找很多人來支持,當然是要找普羅大衆,可是聯署最好找一些名人,因爲從政者其心不平等,總覺得名人比較有影響力。
我向來很討厭當SALES(推銷員),跟人家交談半天,原來是希望人家買你的東西,這麼做時,我總擔心自己心思不夠純正,所以我從來不喜歡做推銷員。可是推動佛誕放假的時候,我變成一個非常勇敢又有能力的卓越推銷員,提著公文袋,手裏隨時拿著一疊簽署單,到任何場合,不知道爲什麼,就臉皮特別厚地向人家解釋,佛誕放假有多好多好,應該要怎樣怎樣,政府如何不公道、如何可惡,請大家一定要給我簽個名。有人拒絕了,我也不生氣,還說“謝謝你!謝謝你的指教。”轉身再找別人,不會花一秒鍾去生氣說:“你爲什麼拒絕我?”我發現,原來我有潛力當推銷員。原來運動過程在無形中,就是培養個人堪能性的最佳場域,堪能性可以隨著個人的負載而越來越廣大。
有一次在佛教大法會中,剛巧長老法師慈悲,給我幾分鍾上臺發言,向大衆宣傳佛誕假期運動的機會,我抓住這難得的機會,就向聽衆慷慨陳詞,說佛教如何受到政治人物的漠視,受到體製不公道的待遇,我們要如何表達我們的聲音。我還說,如果這些政治人物竟然不讓佛誕放假,呼籲大家一定要投另外一位候選人!前排政治人物的臉當場綠了。還有一次公開的佛教集會場合,我告訴法師們:“我們是出家人,還怕什麼?人家要錢,我們不要錢;人家要權,我們不要權;人家怕死,我們可以不要命。誰怕誰?當然是他們怕我們!”你看,後來佛教界很多人真的燃起了熱情,這一場仗竟然“逆轉勝”。
佛誕後來雖然沒有放假,但終于成爲國定紀念日。第二年實施“周休二日製”,一些原本放假的政治紀念日也通通取消了放假。因爲聖誕是挂在行憲紀念日的名義上放假,本來行政院版本也要將這個假日一並取消,當然很多基督徒立刻有所反應。當時唐飛剛出任行政院長,他先來一個試探,在媒體上說:“聖誕節可能要考慮立爲假期,因爲聖誕前晚很多人要跳舞。因應民衆的需要,我們可能會將聖誕節日做爲假期。”我立刻二話不說,趕快寫了一封信給唐飛,然後找了幾位佛教會的人士,從教會呈遞公文。我告訴他:“唐院長,我非常樂見聖誕放假,但是請您因應廣大民衆的需求,同樣也讓佛誕放假,這才是公道的假日政策。”後來唐飛就不再提行憲紀念日放假這回事了。
我舉這個例子旨在說明,不思議解脫有多門可入,社會關懷之外,大家不要忽略了社會正義也是其中一門。
不思議解脫的無礙
講到這裏,講座快要結束了。很可惜,我無法把講義裏的每一部分內容,都向大家廣作說明,但這當中有叁個結構:第一是《華嚴經》“淨行品”,講初學菩薩如何入不思議解脫法門——修清淨行;第二是《華嚴經》“梵行品”,講到進階的修習無著行。有這兩個基礎,最後可以得證無礙果。講義中,證無礙果部份的頁數較多,主要是因爲經文多,我個人想補述的內容並不多。
從“無礙果”的經文摘錄可以理解,爲什麼名之爲“不思議”。無礙是穿透性,像修奇門遁甲之類法術者,也有他的無礙功力,可以穿牆入室。原理很簡單,牆壁是地、水、火、風的色聚組合,修無礙之法就可以穿壁,這是在神通修習純熟以後,可以做到的事。銅牆鐵壁仍然是一堆分子的聚合,我們的色身也是分子的聚合,分子與分子之間當然有縫隙,所以穿牆入室不是什麼稀奇的事,那也只不過是一堆分子滲入、穿透另一堆分子的過程而已。可是菩薩的不思議解脫,難道只是穿牆入室而已嗎?那未免太小看他們了。
龍樹菩薩在學佛之前,曾經修過外道的隱身術,進入宮庭之中,侵犯宮中的女性。他與朋友叁個人結伴而行,不幹好事,後來兩個朋友被殺,他隱在國王後面而僥幸逃過一劫。出去以後,因爲這番震撼經驗,從此金盆洗手,進入佛門之中,成爲首屈一指的大乘論師。所以純粹就技術來講,隱身術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不思議解脫的無礙,不只是在物理層面,更展現在心理層面。所以,大家還是要用我昨天所講的法義去瞭解它——自通之法、緣起法相的相關性、緣起法性的平等性。體悟即此,就能夠無礙通達于衆生之心,《金剛經》說:“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悉見。”爲什麼能夠悉知悉見呢?爲什麼如此神奇無礙?無礙果不會無緣無故蹦出,一定是在因地中修過無礙行,若沒有那個因,就得不到那個果。因地中的無礙如何而得?且看《華嚴經》這兩品經文所說的。認真地讀,才能知道華嚴法門的精華在哪裏,否則,滿天神佛看得眼花撩亂,卻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我們要從《淨行品》與《梵行品》裏,撷取重點來作爲我們日常的功課,特別是《淨行品》講到的菩薩本業,這是初學菩薩的重要功課。講義中摘錄了長段經文,都是先講述面對某種情境,接著發願,當願衆生在某種情境中,得到喜悅與利益。把這個公式套進去,你看,菩薩在家可以發願,希望衆生能夠知道家的空性,而避免被家所逼迫。如果家裏高堂老母生病,黃口小兒饑餓,你就知道被家逼迫的感覺。萬一家裏需要醫藥費、教育費,而你卻剛好被解雇,就知道家本性空,也能夠瞭解,免除逼迫是多大的福報!孝順父母的時候,希望衆生如同善事于佛而護養一切。伎樂聚會時,都還能夠發願,當願衆生以法自娛而了悟伎樂也是緣生性空,非真實性。
這樣一路下來,在家能夠如此,連穿著纓絡、戴著首飾都一樣。諸位挂著項煉、戴著戒指的時候,亦可學習發願,“當願衆生,舍諸僞飾,到真實處”。甚至出家以後,一串串發願,都是在行出家法的每一個當下,舉手投足、行住坐臥、持食、進食,都在那個動作的當下,用聯想法來祝福衆生,當願衆生離穢得淨,離苦得樂。
舉例來說:如廁時“當願衆生,棄貪瞋癡,蠲除罪法”。沖馬桶時(事訖就水),也要“當願衆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洗淨的時候(洗滌形穢),也可“當願衆生,清淨調柔,畢竟無垢”。以水洗手時(以水盥掌),則是“當願衆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早上起來,以水洗面,要“當願衆生,得淨法門,永無垢染”。走路的時候,要“當願衆生,能行佛道,向無余法”。一路走來,“涉路而去,當願衆生,履淨法界,心無障礙。”攀高路不要抱怨,覺得自己腿酸,“見升高路,當願衆生,永出叁界,心無怯弱。”走下坡路也可發願:“見趣下路,當願衆生,其心謙下,長佛善根。”若路上很多灰塵,“見路多塵,當願衆生,遠離塵坌,獲清淨法。”反之,路上纖塵不染,也是發願的好時機:“見路無塵,當願衆生,常行大悲,其心潤澤。”
所以,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可修行,我們怎能說自己沒時間修行?若不浪費任何時間、任何場合,時時就著當前情境來聯想並祝福衆生,怎會達不到不思議解脫呢?
我記得曾經有一位碩士生來請教我,他的碩士論文是別人指導的,我不是他的指導老師。他來到弘誓學院已快到中午,傾談完畢,我請他留下來用餐,他說不用了,因爲下午還要趕回去上班。這時候快要打板了,學院離車站有一段路程,當時天氣很熱,我說:“我開車送你去車站好了。”他在車上問我:“法師您那麼忙,有時間修行嗎?”我回答說:“我問你,你今天問我問題,我有沒有希望你回報我?我不是你的指導教授,我花那麼多的唇舌,對我沒有加分作用。你要回去,我開車送你,我如果留在學院裏舒舒服服用午齋多好,但是我願意陪著你,跟你一起曬太陽;我可以開口要學生來開車送你,可是我又不舍得,因爲他們還沒有吃飯,所以我自己開車送你,讓你平安到車站。這不就是修行嗎?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相而修善行,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你怎麼會認爲我沒時間修行?我任何時間都在修行啊!”
《梵行品》的無著行內容很豐富,但演講時間已經快結束了,我不能耽誤大家的時間,因此只用以上這個故事作結,以此勉勵大家!我是一個凡夫,各位也是凡夫,我做得到,各位一定也做得到!期待大家一同入不思議解脫門,讓佛法在這世間,成爲衆生真正的依歸。
謝謝大家!
九九、十、十一,昭慧于景英樓修訂完稿
《不思議解脫──菩薩的關懷與正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