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不思议解脱──菩萨的关怀与正义▪P5

  ..续本文上一页给人家骂一骂,就觉得脸上涂了一些脏东西。常常被骂的人反而习惯了,觉得很轻松:“你怎么骂我,我都没有感觉。”这不是小小的一点解脱吗?

   我在第一天的演讲里告诉大家,所有的戒法都叫做“别别解脱”,每一条戒法处理好了,就是一小部份的解脱。所以我对逆境的处理,特别有方法,对于别人不友善的对待及不友善的环境,也特别有办法。这是我的功课,在这方面,我很自在。但是对于别人向我顶礼,我却特别没办法安然自在,在这方面,我还未修好功课。

   专注力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当你全神贯注在所要完成的事情上,这时候,你启动的就是中道智慧。虽然不是在禅堂中修禅观,可是你已经直接在一一事缘上“观法”了。这些法的因缘很复杂,甚至有时是短兵相接而必须瞬间决策。有些因缘,你可能看到,又可能看不到,可是你要下判断,要做成决策。决策有成有败,我们不要看到成功就狂喜,失败就狂怒,因为这些都是因缘生法。如果常常在狂喜狂怒之中,不可能达到不思议解脱。我们尽了一切努力,成就了,固然很好,下一步,还有另外一些事情要做,不要停留在那里太久,让自己得意忘形;失败了,也已是尽了心,这个世间有那么复杂的因缘,我们能做到的很有限,我们的因缘就是这样,做了就好。凡做过一定留下痕迹,或多或少对这事情一定有帮助,已经很好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利生事业的专注力中,不断地在每一个阶段中忘我。

   我昨天说,自通之法是道德基础,没有自通之法的基础,只是认为自己站在正义的一边,有时会认为自己在替天行道。所以,我们做社会改革,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在替天行道,要承认自己也可能有盲点,有可能照顾不周,不要习惯地认为自己站在真理的一边,习惯地用一种歼灭对手的态度来处世,否则社会改革者本身,还是会出现一些性格上的盲点。

   香港的社会运动也是这样的一种情景。昨天有一位香港朋友问我:社会运动当然是面对不公正、非正义的体制、政策,所以一定有一个“我”及一个被抗争的对象,我们很难在对方有恶意的时候不起憎恨心,面对这种情形,我们应如何降伏其心,安住其心?

   这真是善哉其问!在此正好分享我的心得。不错,事情一定很可恶,你才会站出来,但是你也要从这里“但见于法,不见于我”,看到那件事情或看到那个人为恶,要能够判断这个是恶。有些人说“非善非恶”,这很有问题,你当然要有善与恶的判断标准,否则佛陀为什么要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有些人嘴里虽说“不见善、不见恶,不思善、不思恶”,可是连善恶都搞不清楚,这种人怎么可能成就四正断?他们连解脱道也不可能攀得上去!

   四正断是:“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这是修道的基本功课,就像学太极拳前一定要先学会站稳马步一样,这是修道的基本功。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知道恶后还要有能力制止恶。我们也要知道,恶是因缘生法,不要于恶人生起自性见,因为恶也是无常生灭的。我们不要树敌,因为敌人也是因缘生法,也是无常生灭的。对恶人,我们当然要制止他作恶,可是不要对他生起瞋心,因为这样就陷入了常见,认为有一个“他”是永远这样的恶,“他”的恶是真实不虚、独立自存的。

   我们只有泯除常见、我见,才能快快乐乐地做社会改革运动。做过了,要船过水无痕,当下就“放下”,下一步还要做别的事情。我们不要每做一件事,就在内心结下一群仇人。这样,我们的心就能够在安稳之中,不会被憎恨所苦,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独立不变、常恒自存的对象,可以让我们对“他”生起憎恨之情,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断地在改变。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我训练,人生境界就大不同了。

   我在台湾,做过几次社会运动,有的成功,有的部份成功。像佛门女性运动,没有所谓完全成功的可能,因为性别歧视像空气与水,无所不在。如果一想到性别歧视依然存在,而对那些带性别歧视的人起了自性见,那么,男人与女人此刻在你的脑海里,都变成了你的敌人。因此,不必这样看待他们,同时不应把自己当成救世主,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总是做过了就留下一些痕迹。那些歧视女性的比丘看到我,多多少少收歛了一点。我这样也就自得其乐!不要因为看到很多女性喜欢做依附男性的温柔小女人,就火冒三丈,因为那都是因缘生法,因缘造就了她们这个性格。既是因缘生法,我们就要坦然面对,这才能够在逆境之中,快快乐乐地生活。

   曾经有人问我:“昭慧法师,你做社会运动,有过什么挫折经验?”我想了半天,然后对他说:“我做过的事有成有败,但想不出什么叫作挫折,因为挫折一定是自己心里觉得苦闷、觉得挫败,我却没有这类感觉。就如一个小偷饿坏了去偷面包,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进入面包店,一手抓着面包就走,当然被逮个正着。警察盘问小偷,何以明目张胆拿取面包?他说:“我只见到面包。”我也是这样,只专注于目标,在那个时候,无论个人的处境怎样,心里都觉得平淡。”

   我曾经提倡佛诞放假运动,在台湾原本只有圣诞节放假,数十年来,有些法师也发过牢骚,向政府表达过不满,但是政府不理会他们,说那么多宗教,政府摆不平。后来,我趁2000总统大选之前,赶快发起佛诞放假运动。这种运动,需要找很多人来联署,用公众压力向政府施压,让两党候选人表态才有机会。这也是因缘生法,要有中道智慧来就因缘下判断,知道一定要在选举前,不要在选举后发起这种运动。运动要找很多人来支持,当然是要找普罗大众,可是联署最好找一些名人,因为从政者其心不平等,总觉得名人比较有影响力。

   我向来很讨厌当SALES(推销员),跟人家交谈半天,原来是希望人家买你的东西,这么做时,我总担心自己心思不够纯正,所以我从来不喜欢做推销员。可是推动佛诞放假的时候,我变成一个非常勇敢又有能力的卓越推销员,提着公文袋,手里随时拿着一叠签署单,到任何场合,不知道为什么,就脸皮特别厚地向人家解释,佛诞放假有多好多好,应该要怎样怎样,政府如何不公道、如何可恶,请大家一定要给我签个名。有人拒绝了,我也不生气,还说“谢谢你!谢谢你的指教。”转身再找别人,不会花一秒钟去生气说:“你为什么拒绝我?”我发现,原来我有潜力当推销员。原来运动过程在无形中,就是培养个人堪能性的最佳场域,堪能性可以随着个人的负载而越来越广大。

   有一次在佛教大法会中,刚巧长老法师慈悲,给我几分钟上台发言,向大众宣传佛诞假期运动的机会,我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就向听众慷慨陈词,说佛教如何受到政治人物的漠视,受到体制不公道的待遇,我们要如何表达我们的声音。我还说,如果这些政治人物竟然不让佛诞放假,呼吁大家一定要投另外一位候选人!前排政治人物的脸当场绿了。还有一次公开的佛教集会场合,我告诉法师们:“我们是出家人,还怕什么?人家要钱,我们不要钱;人家要权,我们不要权;人家怕死,我们可以不要命。谁怕谁?当然是他们怕我们!”你看,后来佛教界很多人真的燃起了热情,这一场仗竟然“逆转胜”。

   佛诞后来虽然没有放假,但终于成为国定纪念日。第二年实施“周休二日制”,一些原本放假的政治纪念日也通通取消了放假。因为圣诞是挂在行宪纪念日的名义上放假,本来行政院版本也要将这个假日一并取消,当然很多基督徒立刻有所反应。当时唐飞刚出任行政院长,他先来一个试探,在媒体上说:“圣诞节可能要考虑立为假期,因为圣诞前晚很多人要跳舞。因应民众的需要,我们可能会将圣诞节日做为假期。”我立刻二话不说,赶快写了一封信给唐飞,然后找了几位佛教会的人士,从教会呈递公文。我告诉他:“唐院长,我非常乐见圣诞放假,但是请您因应广大民众的需求,同样也让佛诞放假,这才是公道的假日政策。”后来唐飞就不再提行宪纪念日放假这回事了。

   我举这个例子旨在说明,不思议解脱有多门可入,社会关怀之外,大家不要忽略了社会正义也是其中一门。

  不思议解脱的无碍

   讲到这里,讲座快要结束了。很可惜,我无法把讲义里的每一部分内容,都向大家广作说明,但这当中有三个结构:第一是《华严经》“净行品”,讲初学菩萨如何入不思议解脱法门——修清净行;第二是《华严经》“梵行品”,讲到进阶的修习无着行。有这两个基础,最后可以得证无碍果。讲义中,证无碍果部份的页数较多,主要是因为经文多,我个人想补述的内容并不多。

   从“无碍果”的经文摘录可以理解,为什么名之为“不思议”。无碍是穿透性,像修奇门遁甲之类法术者,也有他的无碍功力,可以穿墙入室。原理很简单,墙壁是地、水、火、风的色聚组合,修无碍之法就可以穿壁,这是在神通修习纯熟以后,可以做到的事。铜墙铁壁仍然是一堆分子的聚合,我们的色身也是分子的聚合,分子与分子之间当然有缝隙,所以穿墙入室不是什么稀奇的事,那也只不过是一堆分子渗入、穿透另一堆分子的过程而已。可是菩萨的不思议解脱,难道只是穿墙入室而已吗?那未免太小看他们了。

   龙树菩萨在学佛之前,曾经修过外道的隐身术,进入宫庭之中,侵犯宫中的女性。他与朋友三个人结伴而行,不干好事,后来两个朋友被杀,他隐在国王后面而侥幸逃过一劫。出去以后,因为这番震撼经验,从此金盆洗手,进入佛门之中,成为首屈一指的大乘论师。所以纯粹就技术来讲,隐身术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是不思议解脱的无碍,不只是在物理层面,更展现在心理层面。所以,大家还是要用我昨天所讲的法义去瞭解它——自通之法、缘起法相的相关性、缘起法性的平等性。体悟即此,就能够无碍通达于众生之心,《金刚经》说:“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为什么能够悉知悉见呢?为什么如此神奇无碍?无碍果不会无缘无故蹦出,一定是在因地中修过无碍行,若没有那个因,就得不到那个果。因地中的无碍如何而得?且看《华严经》这两品经文所说的。认真地读,才能知道华严法门的精华在哪里,否则,满天神佛看得眼花撩乱,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我们要从《净行品》与《梵行品》里,撷取重点来作为我们日常的功课,特别是《净行品》讲到的菩萨本业,这是初学菩萨的重要功课。讲义中摘录了长段经文,都是先讲述面对某种情境,接着发愿,当愿众生在某种情境中,得到喜悦与利益。把这个公式套进去,你看,菩萨在家可以发愿,希望众生能够知道家的空性,而避免被家所逼迫。如果家里高堂老母生病,黄口小儿饥饿,你就知道被家逼迫的感觉。万一家里需要医药费、教育费,而你却刚好被解雇,就知道家本性空,也能够瞭解,免除逼迫是多大的福报!孝顺父母的时候,希望众生如同善事于佛而护养一切。伎乐聚会时,都还能够发愿,当愿众生以法自娱而了悟伎乐也是缘生性空,非真实性。

   这样一路下来,在家能够如此,连穿着缨络、戴着首饰都一样。诸位挂着项炼、戴着戒指的时候,亦可学习发愿,“当愿众生,舍诸伪饰,到真实处”。甚至出家以后,一串串发愿,都是在行出家法的每一个当下,举手投足、行住坐卧、持食、进食,都在那个动作的当下,用联想法来祝福众生,当愿众生离秽得净,离苦得乐。

   举例来说:如厕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冲马桶时(事讫就水),也要“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洗净的时候(洗涤形秽),也可“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以水洗手时(以水盥掌),则是“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早上起来,以水洗面,要“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走路的时候,要“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一路走来,“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攀高路不要抱怨,觉得自己腿酸,“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走下坡路也可发愿:“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若路上很多灰尘,“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反之,路上纤尘不染,也是发愿的好时机:“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所以,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可修行,我们怎能说自己没时间修行?若不浪费任何时间、任何场合,时时就着当前情境来联想并祝福众生,怎会达不到不思议解脱呢?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硕士生来请教我,他的硕士论文是别人指导的,我不是他的指导老师。他来到弘誓学院已快到中午,倾谈完毕,我请他留下来用餐,他说不用了,因为下午还要赶回去上班。这时候快要打板了,学院离车站有一段路程,当时天气很热,我说:“我开车送你去车站好了。”他在车上问我:“法师您那么忙,有时间修行吗?”我回答说:“我问你,你今天问我问题,我有没有希望你回报我?我不是你的指导教授,我花那么多的唇舌,对我没有加分作用。你要回去,我开车送你,我如果留在学院里舒舒服服用午斋多好,但是我愿意陪着你,跟你一起晒太阳;我可以开口要学生来开车送你,可是我又不舍得,因为他们还没有吃饭,所以我自己开车送你,让你平安到车站。这不就是修行吗?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而修善行,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怎么会认为我没时间修行?我任何时间都在修行啊!”

   《梵行品》的无着行内容很丰富,但演讲时间已经快结束了,我不能耽误大家的时间,因此只用以上这个故事作结,以此勉励大家!我是一个凡夫,各位也是凡夫,我做得到,各位一定也做得到!期待大家一同入不思议解脱门,让佛法在这世间,成为众生真正的依归。

  谢谢大家!

  九九、十、十一,昭慧于景英楼修订完稿

  

《不思议解脱──菩萨的关怀与正义》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律学释疑三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