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46-50卷▪P12

  ..續本文上一頁雲棲大師

   長眉鶴發久棲雲。塵尾時揮繞鹿群。遙寄旃檀香一瓣。想師拈對法王焚。

   寄屠赤水居士

   維摩家近白花山。煙水微茫海印寒。聞道文殊又東去。不知香飯對誰餐。

   寄馮開之太史索楞伽經序

   憶昔千華一對談。珍衣脫卻久[藍*毛]毵。楞伽山上摩尼聚。何日重開百寶函。

   讀達觀大師末後偈

   一念從來絕覆藏。通身不落是非場。試看撒手輕拈出。始信阿師熱肚腸。

   懷五臺舊居

   葉鬥峰頭雪未消。別來音信久寥寥。炎方塵夢經行處。曳杖閑過獨木橋。

   軍中寄懷黃羽李侍禦六首

   十年戎馬走炎荒。常憶同遊海印光。大火聚中求著腳。與君別處最清涼。

   聚散浮雲不可期。此心未離別君時。兩輪日月如飛鳥。來往無停促夢思。

   大海長江一脈通。煙波浩渺總如空。萬山縱使能相隔。恰似空花落鏡中。

   虛空大地可消亡。此念如何屬斷常。試問維摩方丈內。近來諸有置何方。

   君先待漏紫宸朝。遙把楞伽問寂寥。侍者飽餐香飯後。至今一粒未曾消。

   世事虛空最是閑。乾坤何地沒青山。知君正眼相看處。不在音聲色相間。

   寄水田南臯鄒給谏

   門前一片福田衣。時折松枝當塵揮。山色溪聲常說法。不知若個是當機。

   題香爐峰紫雲庵

   香爐峰下紫雲深。松竹層崖白晝陰。門帶長江接溪水。清流洗盡世間心。

   山中夏日

   如焚夏日晝偏長。渴想菩提樹下涼。一陣風從空裏過。送來何處藕花香。

   懷九華山

   九江江上秀芙蓉。一帶雲霞六六峰。回首瘴鄉明月夜。無端清夢挂寒松。

   繹公自衡陽來參

   遙向曹溪獨問津。溪頭秋水淨無塵。持來一片衡山月。猶照當年獵隊人。

   寄茶陵劉存赤居士

   見面何如未見真。朅來消息嶺頭春。衡山月色曹溪水。徹底相看是故人。

   舟次螺江訪僧鍾公不遇

   曾坐江樓待雪消。螺江春水急于潮。今看白鹭洲前月。猶似當年伴寂寥。

   蒙恩宥還山

   少小爲僧五十年。老來特地混塵緣。從今走斷天涯路。此去千峰白晝眠。

   夜坐

   露灑幽蘭撲鼻香。風吹毛骨夜生涼。坐來已覺心如雪。月色還疑地上霜。

   夏日過法性寺二首

   菩提樹下風祛暑。般若臺前雨送涼。一盞清茶諸想滅。更于何處覓西方。

   覺樹當年向此栽。初心爲待至人來。千秋衣缽今仍在。說法誰登舊講臺。

   懷雪峰枯木堂

   枯木堂前冷似冰。當年曾坐半千僧。遙思一片寒灰地。何日重挑午夜燈。

   題畫二首

   飛來山色掩湖光。煙樹新晴帶夕陽。遙聽上方兜率界。半天鍾鼓落微茫。

   一片煙波十五橋。雲山落木晚蕭蕭。孤城半壓吳江水。水上人家夜聽潮。

   將之雷陽江上別昙公

   相逢庾嶺日初遲。欲折梅花第幾枝。忽逐秋風度炎海。別君不似見君時。

   懷舊居

   安居舊住竹林西。明月溪頭幾杖藜。常想夜深松露下。不知猿鶴向誰啼。

   寄浮山澹居铠公

   浮山九帶事如何。回首當年已爛柯。爲問夜深趺坐處。白雲明月是誰多。

   舟次小金山志感

   常思半月經叁度。倏爾暌攜又五年。此日重來峰頂坐。德雲原不是生前。

   憶山中梅二首

   曹溪梅花。每至盛開。如坐香積世界。今冬以魔作祟。牽次芙蓉江上。望山中咫尺。不得坐享香供。詩以憶之。

   寒梅帶雪嶺頭開。冉冉天花落講臺。好遣上方香積國。爲予一缽盡擎來。

   梅花香樹積成林。香氣熏人悅可心。樹下現敷獅子座。風聲誰解海潮音。

   得東海門人江吾與書二首

   從空一紙故人書。萬裏遙來問起居。爲報親知零落盡。滿頭霜雪更愁予。

   十五年來坐瘴鄉。海[卄/曳]相對未能忘。時看萬裏中霄月。一似同遊海印[莢-(人*人)+八]。

   古佛松林

   松陰幕幕淨無塵。山色雲光自法身。日夜風濤廣長舌。不知聽徹是何人。

   開元曉鍾

   明河清淺澹疏星。古寺虛檐宿百靈。一擊曉鍾驚大夢。不知誰最獨稱醒。

   平原古塔

   浮屠何代擁諸天。傳是隋朝大業年。蒼藓剝封殘碣盡。平原荒草布金田。

   寄愚庵法師

   遙想華臺坐講時。四天彌覆法堂垂。座中龍象清如許。可記炎荒老赤髭。

   寄草堂法師

   瘴海還從坐寶林。常懷法窟舊知音。遙看一片燕山月。盡是隨緣度世心。

   山居偶成四首

   百年世事空華裏。一片身心水月間。獨許萬山深密處。晝長趺坐掩松關。

   滾滾紅塵世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回頭日望家山遠。滿目空雲帶夕陽。

   鬧藍誰肯急抽身。自古青山隔市塵。莫謂桃源無路入。落花流水是知津。

   日夜煙霞護翠微。相將猿鶴待忘機。青山莫道閑無主。自是閑人不肯歸。

   送隱知禅人還蜀

   一錫冷冷過瘴鄉。巫山西去思茫茫。峨眉峰頂新秋月。知爾看時到上方。

   寄題杜將軍昙花精舍二首

   鼓吹轅門獨晏然。昙花樹下晝安禅。誰知可汗歸王日。正是將軍破有年。

   鍾鼓胡笳總道場。旌旗影裏坐焚香。思君力破群魔壘。自許心空見法王。

   送慈公還五臺

   一別臺山叁十年。眼前冰雪尚依然。君來細說窟中事。又結多生未了緣。

   寄空印法師

   憶昔臺山百尺冰。與君對坐骨崚嶒。翻思叁十余年事。夢裏相看似不曾。

   別曹溪二首

   爲決曹溪萬裏流。歸心常撫大刀頭。因思血浸齊腰雪。千古令人痛未休。

   自爲曹溪杖策來。坐看山色笑顔開。從今一別千峰去。鳥語溪聲不盡哀。

   初至衡陽喜雪二首

   七十峰頭雪正寒。到來深見此心安。回思火宅驅馳地。盡入冰壺影裏看。

   五熱場中幻化身。廿年來往任風塵。今歸一片潇湘雪。原是清涼徹骨人。

   山居二十八首

   余生平抱煙霞之癖。早年行腳。叁十住五臺冰雪中者八稔。及居東海一十二載。知命之年。乃被業風吹墮瘴鄉。將二十年。嗟乎人生幾何。忽忽往來已七十歲。浮光幻影。豈能長久。頃蒙 聖恩賜還初服。特來南嶽作投老計。因緣未偶。乃就湖東古道場地。仗諸檀越助營安居。創始于甲寅九月既望。落成于臘月逼除。草草苟完。從此一片身心。始得休息之地。如久客還家。以釋重負。其逍遙灑落何快如之。隨有口占。命侍者錄之。以志幽懷。非言詩也。興來即筆。略無次第雲耳。

   祇園借得一枝安。從此無論道路難。日上叁竿高臥穩。相看不必勸加餐。

   雪壓衡門夜擁爐。此身雖寄恰如無。不知日月從何去。回首人間歲已徂。

   灌木叢中一小庵。石床爲座草爲龛。杜門口似維摩诘。莫問前叁與後叁。

   形如枯木念如灰。雪滿頭顱霜滿腮。不是老來偏厭世。眼中無處著塵埃。

   身心放下有余閑。垂老生涯在萬山。不許白雲輕出谷。好隨明月護柴關。

   寒燈獨照影微微。疏屋風吹雪滿衣。忽憶五臺趺坐處。萬年冰裏一柴扉。

   寒威入骨千峰雪。怒氣沖人萬竅風。衲被蒙頭初睡醒。不知身在寂寥中。

   百千世界空華影。一片身心水月光。伎倆窮時消息斷。可中無處著思量。

   地爐無火石床寒。瓦鼎香消坐夜殘。萬籁聲沈心更寂。卻疑身在鏡中看。

   四圍嘉樹影扶疏。樹下深藏一小廬。車馬不聞人迹斷。閉門長日獨跏趺。

   寒雨潇潇風滿林。蓮花漏永夜沈沈。誰知舉世難醒夢。盡是光明般若心。

   夜深獨坐事枯禅。撥盡寒灰火不然。忽聽樓頭鍾磐發。一聲清韻滿霜天。

   雪滿乾坤萬象新。白銀世界裏藏身。坐來頓入光明藏。此處從來絕點塵。

   平湖冷浸菱荷衣。湖上青山絕是非。塵迹盡消人世遠。白雲鷗鳥總忘機。

   雪擁柴扉獨坐時。寒林寸寸折瓊枝。曉來頓失青山色。開盡梅花總不知。

   春過人日雪初晴。新月疏林影更清。夜起推窗望寥廓。滿天星鬥挂檐楹。

   雲開四野動春光。何處梅花送暗香。曳杖欲尋幽谷去。一枝斜倚在東牆。

   一片雲封萬壑松。門前流水日淙淙。不分晝夜供鼾睡。好夢驚回隔嶺鍾。

   春深雨過落花飛。冉冉天香上衲衣。一片閑心無處著。峰頭倚杖看雲歸。

   信步騰騰任所從。形骸一似雪中松。偶來才向溪頭立。又逐閑雲過別峰。

   麋鹿空山孰可從。輸他豐草與長松。紅塵縱有難醒夢。絕世何曾到萬峰。

   垂垂白發對青山。身在千岩萬壑間。寂寂松門無過客。往來唯有白雲閑。

   青山不動自如如。朝暮雲霞任卷舒。縱有紅塵深萬丈。曾無一點到茅廬。

   萬峰深處獨跏趺。曆曆虛明一念孤。身似寒空挂明月。唯余清影落江湖。

   睡起呼童旋煮茶。竹爐湯沸雪如花。旗槍未豎魔先退。始信叢林有作家。

   倦倚虛窗坐看山。千峰紫翠出松間。無心縱許雲來往。何似如如體更閑。

   月色松聲總見聞。禅心妄想聖凡分。消歸一念無生處。此意如何把似君。

   平湖秋水浸寒空。古木霜飛落葉紅。石徑小橋人迹斷。一庵深鎖白雲中。

   寄舜庵老衲

   叁十余年學懶慵。生涯坐斷祝融峰。身輕鶴骨休言老。千尺還看手種松。

   寄魏考叔

   幽居宛是在家僧。一室清如六月冰。縱使善空諸有盡。尚余山水挂眉棱。

   留別湖東社中諸子二首

   昙花舍就竹林西。市遠塵囂最可棲。勤掃階前雲臥地。歸來莫使草萋萋。

   偶來松下掩柴關。招隱相求出世間。豈意又隨流水去。別君心似戀雲山。

   嶽陽阻風二首

   嶽陽樓外浸湖天。樓下沙汀夜泊船。來…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46-50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