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46-50卷▪P5

  ..續本文上一頁禅。蚤謝筆硯。一缽雲遊。及守寂空山。盡唾舊習。胸中不留一字。自五臺之東海。二十年中。時或習氣猛發。而稿亦隨棄。年五十矣。偶因弘法罹難 诏下獄。濱九死。既而蒙 恩放嶺海。予以是爲夢墮險道也。故其說始存。因見古詩之佳者。多出于征戍羁旅。以其情真而境實也。且僧之從戍者。古今不多見。在唐末則谷泉。而宋則大慧。覺範。二人。在明則唯予一人而已。谷泉卒于軍中。所傳者。唯臨終一偈。曰。今朝六月六。谷泉受罪足。不是上天堂。便是入地獄。言訖而化。大慧徙梅陽。則發于禅語。有宗門武庫覺範貶珠崖。則有楞嚴頂論。其詩集載亦不多。顧予道愧先德。所遭過之。而時且久。所遇亦非昔比也。丙申春二月。初至戍所。疠饑叁年。白骨蔽野。予即如坐屍陀林中。懼其死而無聞也。遂成楞伽筆記。執戟大將軍轅門。居壘壁間。思效大慧冠巾說法。構丈室于穹廬。時與諸來弟子。作夢幻佛事。乃以金鼓爲鍾磬。以旗幟爲幡幢。以刁鬥爲缽盂。以長戈爲錫杖。以叁軍爲法侶。以行伍爲清規。以納喊爲潮音。以參谒爲禮誦。以諸魔爲眷屬。居然一大道場也。故其所說。若法語偈贊。多出世法。而詩則專爲隨俗說也。雖未升法堂。踞華座。拈槌豎拂。而處塵勞。混俗谛。頓入不二法門。固不減毗耶。特少一散花天耳。其說不純。以對機不一。乃應病之藥。固無當于佛祖向上關。其實爲上下千載法門。一段奇特夢幻因緣。及蒙賜還初服。之南嶽匡廬。又若夢遊天姥也。二十余年。侍者福善。日積月累。門人通炯。從居五乳。編次成帙。向有求者。未敢拈出。恐點清淨界中。新安仰山門人海印。請先以詩次第梓之。予知醒眼觀之。如寒空鳥迹。秋水魚蹤。若以文字語言求之。則翳目空華。終不免爲夢中說夢也。天啓元年。歲在辛酉春王正月上元日。匡山逸叟。憨山老人。釋德清。書于枯木庵中。

   征途述懷十章章四句

   矯矯冥鴻。載飛且鳴。哀哀求侶。悲此遠征。(一)火雲若流。白日如矢。遐征不歸。誰其念只。(二)濯泉洗耳。采薇充饑。我豈無心。彼何人斯。(叁)紫芝英英。白石燦燦。邈矣懷人。夜以達旦。(四)誰雲滴水。可以穿石。孰雲忘憂。我心如織。(五)曰亦可冷。風亦可系。憂從中來。不知所自。(六)亭亭長松。猿鶴依只。悠悠白雲。我心逝矣。(七)載饑載渴。易餐易飲。嗟彼醉夫。難以獨醒。(八)有酒有旨。寔爲友朋。惟玄惟漠。尊罍久空。(九)嗟彼行人。往來相顧。扣其所以。莫知其故(十)。

   感時詩十五章章四句(有序)

   頃聞四方。連年水旱。加以蝗災。民生惶惶。朝不待夕。有司請告 皇慈愍之。內外公府。齊發金谷出赈。百僚仰德。各捐俸一年以助。昔所未有。感之以詩。

   上天好生。胡爲其愆。斯民逑安。曷爲不然。(一)滔滔洪水。禹則治之。淫雨橫流。孰能禦之。(二)甘露瀼瀼。時雨如漿。片雲不興。我民惶惶。(叁)雨澤愆期。民之瘁矣。矧此旱魃。爲祟甚矣。(四)蝗飛蔽天。胡爲而然。唼膏食脂。使民睊睊。(五)民之所親。食逾父母。易子而食。斯言良苦。(六)維皇之天。斯民是愛。斯民之命。皇天是賴。(七)皇仁浩浩。施金與谷。誰能噀水。使天雨粟。(八)以敬其天。雨旸時若。以哀其民。所施逾博。(九)報功之資。上天所司。匪曰同胞。孰能畀之。(十)邈矣上古。嘉禾自生。哀哉末運。播植不登。(十一)蠢蠢之生。予寔同之。皇皇上天。予共戴之。(十二)安得地肥。不勞民力。安在軒皇。任其食息。(十叁)康衢之民。無時不有。陶唐之化。孰雲匪久。(十四)時之往矣。不可挽也。民生苦矣。不可緩也(十五)。

   詠懷(園中作)

   大塊總微塵。滄溟一滴水。茫茫宇宙間。代謝無停止。達人縱大觀。上下千萬紀。曆覽在目前。賢愚可屈指。美惡不足稱。是非安可擬。仲尼重知命。老聃貴忘己。惟我大雄尊。超然出生死。世界等浮漚。身心類塵滓。幻化只如斯。榮辱何憂喜。顛倒任空華。吾視此而已。

   廬陵淨土庵受王性海諸居士齋因懷汪使君

   廬陵一粒米。價重過須彌。須彌尚可碎。此粒無壞時。化爲香積飯。轉作淨土資。拈來信口餐。一飽忘百饑。如食金剛屑。終竟透出皮。此土多蓮華。衆妙香芬披。一人坐一華。左右相追隨。光明映日月。彈指超僧祇。華中少一人。悠悠勞我思。

   廬陵喜再逢王塘南翁(有引)

   余二十五歲。曾遊青原。晤翁時年五十。今複晤之。又過半矣。宛然在昔。以翁精心白業。色若嬰兒。感故念今。喜而賦贈。

   人生一百歲。四分二十五。初逢半之半。再會十之五。君已過叁分。宛然似初睹。面如嬰兒色。骨似金剛股。心想入蓮華。音聲出天鼓。端坐七寶臺。經行衆香樹。不離五蘊身。便是清淨土。打破頻伽瓶。即見華中主。與君雖別離。恰是相逢處。

   六詠詩

   心

   金翅鳥命終。骨肉盡消散。唯有心不化。圓明光燦爛。龍王取爲珠。照破諸黑暗。轉輪得如意。能救一切難。如何在人中。日用而不見。

   無常

   法性本無常。亦不墮諸數。譬彼空中雲。當體即常住。聖凡皆過客。去來無二路。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故。智眼明見人。此外何所慕。

   苦

   夢入大火聚。怕怖多慞惶。正當苦惱時。滴水便清涼。水盡火複然。念慕何慨慷。及至醒眼觀。向者誰悲傷。

   空

   須彌橫太虛。大地浮香海。六塵蔽性天。四大遍法界。劫火洞然時。此個壞不壞。何必待燒盡。然後無障礙。

   無我

   一水作衆味。酸醎苦辣具。以本淡然故。而能成衆事。若實不隨者。安肯隨他去。唯有不隨者。誰能識此趣。

   生死

   生死不流轉。流轉非生死。若實不流轉。生死無窮已。谛觀流轉性。流轉當下止。不見流轉心。是真出生死。

   苦熱行

   人世苦炎熱。余心何清涼。直以無可觸。故能安如常。譬若火浣布。得之愈增光。視彼區區者。錯然誰敢當。

   月夜過叁峽

   扁舟載明月。隨流競奔頹。帆影似轉變。月光無去來。心境本寂滅。死生安在哉。所寓即常樂。此外俱塵埃。

   懷淨土詩四首

   嗟哉堪忍土。多慮而爲人。憂來百念結。綢缪役其形。衆苦集微軀。臭腐搏青蠅。愦愦不自知。營營竟朝昏。明潔日以虧。汩沒疲精神。安能滌情垢。一旦返而真。長揖大火宅。從此謝囂塵。逍遙清淨土。其樂方無垠我聞至西極。有國名極樂。妙嚴饬宮殿。寶網珠絲絡。天人普集會。光明相映奪。園林敷雜華。空中散天樂。蓮開八德池。香浮七寶閣。微風吹檐端。雲間響金铎。衆鳥相和鳴。法音恣宣說。凡情一經耳。衆若當下脫極樂本非遙。駕言十萬億。但能一念淨。觸目現前是。蓮華生欲泥。清涼發焰熾。瓦礫等瓊瑤。寶林出荊刺。念結阻山河。想銷破幽滯。險道登坦途。情根證初地。誰知微密中。淨穢苦樂具。試觀空中華。起滅了無際苦因憎愛生。樂從清淨得。譬若夢中人。貴賤匪外覓。情想本無端。苦樂非預設。瞻彼晴空雲。倏忽多變滅。愚者執爲真。逐境勞欣戚。達人貴朗照。了罔淨陳習。一悟永不迷。靈淵常湛寂。願乘白毫光。端居極樂國。

   采珠行

   灼灼明月珠。産向深淵底。從空撈捷之。魚龍盡驚起。鲛人相抱泣。灑淚忽成雨。腥風撲遠岸。鯨波奔萬裏。密網垂天雲。輕帆展鵬翼。一擘川後愁。再擊海若徙。盡剖蚌蛤腹。不補蒼赤髓。安得如意珠。持歸報天子。神光發中夜。龍顔大欣喜。七寶隨所求。四時盡豐美。展轉濟孤貧。利樂無窮已。用賞戰勝功。傳爲灌頂祉。罷此批鱗役。聊以釋附髀。滄海不揚波。溝渎清塵滓。願祝吾皇壽。量同東海水。

   詠龍

   變化無端倪。噓吸作雲雨。膏澤潤蒼生。滂沱沾下土。倏忽遍九垓。頃刻被寰宇。豈若沙中蟲。與物同臭腐。

   詠虎

   長嘯發山空。悲風振林木。飒飒秋雨寒。淒淒夜鬼哭。腥膻徒自矜。皮毛甘可服。何如偃鼠安。飲河期滿腹。

   贈曹溪行腳僧(有引)

   南韶觀察祝公。下車之初。痛念祖庭荒廢。極意整頓且自號爲曹溪行腳僧。感而賦贈。

   曹溪行腳來。元自曹溪去。久假而不歸。忽憶曹溪路。即墮宰官身。依然無所住。任運大化中。褦襶安能韄。猶記別時言。菩提本無樹。以是不迷人。觸目多感悟。隨緣到故鄉。萬山滿煙霧。未入曹溪門。此心已如故。況見昔時人。淒然瀝情素。提起屈眴衣。宛若初分付。椎碎墜腰石。打開寶藏庫。掇出如意珠。獨誇長者富。叁車隨所施。諸子忽驚怖。一喝泣鬼神。片言逐狐兔。魍魉頓潛蹤。龍蛇喜交錯。經行寂滅場。往來憑杖屦。穿破澗底雲。踏幹草頭露。瓦礫盡生輝。靈源永不涸。誰知先後身。主賓自相顧。願執漚和鞭。長驅白牛步。

   酬董國博崇相過訪曹溪

   君向曹溪來。直入曹溪路。溪上忽逢君。乍見已如故。一笑心眼開。主賓忘禮數。促膝坐更深。曆曆披情素。高懷皎冰雪。清言振金玉。俯視六合空。長軀千裏步。歲暮事遠遊。理冥無去住。把手送君行。溪橋獨延伫。

   綠槐社諸子過訊予時掩關未面而去示之以此

   炎炎火宅中。一片清涼地。雖從長者施。實系 君王賜。法侶喜相過。高懷發幽秘。洞見未語心。直達無生意。何必問毗耶。此中真不二。

   董太史玄宰寫山圖贈予之雷陽賦答

   五臺叁伏天。江南臘月樹。孤蹤空裏雲。余生草頭露。寒熱本無端。南北任去住。隨地足清涼。此中何所慕。

   癸卯初度自五羊之曹溪舟中作

   今朝五十八。明日五十九。未來不可思。過去何所有。世相空裏花。毀譽鏡中醜。不推羊鹿車。喜隨牛馬走。自愧膝穿蘆。卻怪肘生柳。發散少冠束。面厚多塵垢。戰退生死軍。打碎無明臼。使盡老婆心。笑破虛…

《憨山老人夢遊集第46-50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