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四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符合真理,我們就應該皈依它、追隨它,這才是智者的選擇。

  二、斷見:

  斷見,是指認爲一切諸法自然而生,前世後世、因果不虛、了脫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觀念。這種邪見的來源,是往昔非天與天人發生戰爭時,由于天人本性信仰因果,不願意殺生造惡業,所以在接近失敗時,爲了激勵天人作戰,天人的師長故意造了一部無有前世後世的邪論,後來被外道的蟻穴師傳播至人間。

  他們怎麼說的呢?如《黑自在書》雲:“猶如日出水下流,豆圓荊棘長而利,孔雀翎豔諸苦樂,誰亦未造自性生。”他們聲稱一切萬法皆無因而生,有五種比喻足以證明這一點:一、太陽從東方升起,不是誰牽上去的;二、河水向下流淌,不是誰引下去的;叁、所有豌豆都是圓形,不是誰抟成的;四、一切荊棘刺又長又尖、非常鋒利,這也不是誰用刀削造的;五、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絢麗多彩,這並不是哪個畫家繪製的,而是它的本性就是如此。同樣,世間各種喜怒哀樂、善惡吉凶,也都是由其本性造成的。因此,他們一口咬定往昔業力、前生後世等不存在。

  這種道理非常無聊,我們學《中觀莊嚴論釋》時也剖析過。當然,沒有聞思過佛法的人,乍聽起來好像言之有理,但如果真正去觀察,就會發現此比喻根本不成立。因爲這些事物都是由各自因緣形成的,因緣具足時才出現,不具足時,包括荊棘刺的鋒利也不會産生,因此這些並不是自性而生。

  退一步說,即便外境的這些現象自性而生,也不能說明內心的苦樂也是如此。爲什麼呢?因爲要想比喻成立,必須是兩個東西有共同特點,可這些比喻並不具足這一點。因此,衆生的苦樂應該是因緣所生,依靠前面所造的善、惡之因,才會産生後面的樂與苦。

  當然,若想成立這種觀點,首先必須要確立本師爲量士夫,然後在此基礎上,量士夫所說的因果不虛之理才會被人接受。或者也可以通過辯論,將他們的說法駁斥爲不定因,以此無法證明前世後世不存在。這方面的教理、公案,我們以前也講過很多,大家在推理時都可以引用。

  不然的話,如果認爲斷見派的宗旨千真萬確,並且依止而隨行;或者,雖然沒有隨行,但認爲佛陀的經教、上師的言教、智者的論典不真實,滿腹懷疑或妄加誹謗,這些都屬于邪見。我們就算現在沒有,但有些上師講過,有時候因自己福報不夠,以後也很容易産生。尤其是邪見種子沒有徹底燒毀的人,原本內心的智慧就很淺薄,再加上外道或愚者言論的影響,很可能就會舍棄如意寶般的佛教,去隨行對今生來世有極大損害的宗義。所以,在座的各位在抉擇見解時,叁思而行極爲重要!

  

  以上全部講完了十不善業。在這十種不善業中,要數殺生和邪見最爲嚴重,如雲:“殺生之上無他罪,十不善中邪見重。”尤其是邪見,《成實論》[3]中說:“意業勢力,勝身口業。”又雲:“于諸罪中,邪見最重。”所以,意業的力量,遠遠勝過身體和語言造業的程度。

  那麼,這裏爲什麼說殺生和邪見是最嚴重的惡業呢?作者就此作了一個簡單分析。

  殺生:一般而言,除了地獄衆生以外,誰都貪生怕死。當然,有些人感情上、生活上出現問題時,生存的痛苦遠遠超過死亡,此時也會選擇自殺。(不過,有些人自殺只是嚇唬別人,自己根本不想死。那天我就看見一個人,她哭著鬧著要自殺,我說:“你自殺就自殺吧,那邊有房子,你去吊嘛。”她就把腰帶解下來,挂在房梁上,偷偷地看我們——我們誰也沒有管,就在那邊一直說話。于是她又把腰帶放下來,也不想死了,很“高興”地就回去了。)除此之外,每個有情最珍愛的莫過于生命,一旦受到威脅,必定會全力以赴地保護它。

  尤其是我們作爲人類,如果對其它衆生的生命不屑一顧、隨意踐踏,那麼的確非常惡劣。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芬奇說過:“鄙視生命的人,不配擁有生命。”他還說:“人的確是禽獸之王,其殘暴勝于所有動物。我們靠其它生靈的死而生活,我們都是墳墓。”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伏爾泰也說:“如果它們會說話,我們還敢殺它們嗎?”這句話講得很到位,我們在吃動物時,倘若它們會說話,相信沒有人敢去殺。然而,正是因爲它們不會說話、無力反抗,人們才肆無忌憚地摧毀它們的寶貴生命。

  其實,殺生的罪業極爲可怕,殺害一個衆生,需要償還五百次命債。《念住經》還說:“殺害一個衆生,需在地獄住一中劫。”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佛教徒都不能殺害衆生。前段時間,我遇到一個學佛的人,說家裏來了很多螞蟻,准備去買殺蟲劑。我聽了之後,覺得這些人根本沒意識到生命的可貴。原來有些人也問過我,說經堂裏柱子是木質的,長了許多白蟻該不該殺?我當時就回答:“不該殺,換個水泥柱子就可以。衆生的生命更寶貴!”所以,只要能明白生命的可貴,就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解決問題。否則,不要說這些衆生侵害了你,就算沒有侵害你,但你爲了一時的口腹之欲,也會肆意殺害它們,這樣一來,一條生命需要用五百世來償還,如此果報特別可怕。

  尤其是現在有些人,以塑佛像、印佛經、建佛塔等善舉爲借口而殺生,這種罪業更爲嚴重。帕單巴尊者亦雲:“依惡建造叁寶像,將被後世風吹走。”不久前,我聽說一個特別不好的消息,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說是藏地有位上師爲了修佛塔,弄到很多牛羊,並將其賣到肉聯廠來賺錢。藏地還有些人爲朝拜拉薩覺沃佛,先是拼命地殺生,再用賺來的錢去那裏忏悔,這種行爲真的特別愚癡。

  漢地有些人也是如此,看到螞蟻、蟑螂、老鼠時,一邊念佛一邊把它打死,還美其名曰“是在超度它”,這種做法極不合理。如果你想利益衆生,在它耳邊念佛號就可以了,又何必要殺死它呢?試想:假如別人念一句“阿彌陀佛”,再把你殺掉,那你的感覺怎麼樣?每個人不妨思維一下。

  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演講時,一只蒼蠅多次落在他臉上,他不堪其擾就把它拍死了,此舉引起了動物保護主義者的強烈不滿。今年奧巴馬在演講時,又飛來一只蒼蠅,一會兒停在他頭上,一會兒落在臉頰上,甚至還一度停在他嘴唇上“歇腳”。但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任由蒼蠅不停地徘徊,也不敢再痛下殺手。

  在對待蒼蠅等衆生的態度上,我覺得印光大師做得特別好。以前他居住的寮房有蒼蠅、蚊蟲、跳蚤,侍者想將這些清出去,但印祖阻止道:“這些是我的善知識,留它們在此地,證明我的德行不夠,不能感化它們。”後來據說他到70歲之後,所居住的地方,再也沒有這些小含生了。有些法師言,這也是他的功德力所感。因此,在戒殺這一問題上,對比了印祖的行爲之後,有些佛教徒還是要繼續改進,否則,某些現象的確不容樂觀。

  關于殺生罪業的可怕,《雜寶藏經》中講過一則公案[4]:從前有一個富翁,他很想吃羊肉,但又怕兒子反對,就打妄語說他家這麼富裕,是因田頭一棵樹的樹神庇佑,故必須要殺羊供神。兒子信以爲真,就在樹旁建一座小廟,經常殺羊供養樹神。不久後那富翁死了,因惡業所感,投生爲自家的羊。第二年兒子又要殺羊祭神,恰好選中了這一只。此羊咩咩叫著,死也不肯被牽出去。正在此時,門外來一阿羅漢化緣,見此情景,便加持兒子看到此羊爲其父親的轉世。了知這種因果報應後,兒子十分懊惱,趕緊摧毀了神廟,從此斷惡行善,永不殺生。

  所以,人有時候在邪見的控製下,好像在供養、做善事,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過去藏地有種不好的習慣:把上師、僧衆請到家中念經,認爲宰殺衆生、用血肉供養,是在行善。如今其他地方也有這種做法,有些施主特別恭敬某位上師,得知他極愛吃海蝦,每次一來,就給他准備很多蝦。而這位上師也吃得狼吞虎咽,甚至蝦須粘在胡子上都沒發覺。弟子們見後很高興,爭先恐後地贊歎:“啊,上師您真好看,我給您拍個照吧……”其實,這種做法必將使施主、上師都染上殺生的罪過,施主的供養成了不清淨供養,上師本人也成了邪命養活,此舉不但沒有功德,反而罪業遠遠超過了所行的善事。

  你們漢地曆來推崇吃素,這是個很好的傳統,但個別居士爲了讓上師歡喜,每次都要“大開殺戒”,點些活物來供養上師,這種行爲很不如法。除非你上師像薩繞哈巴、欽則益西多吉、敦珠法王那樣,是特別了不起的成就者,有起死回生的超度能力,否則,一般人接受這樣的供養,不可能不被殺生的罪業染汙。而且措珠仁波切還說,就算你有弘法利生的能力,這樣做外表看起來也不雅觀。其實,如果你常爲上師殺生吃葷,一定會對上師的長久住世和弘法事業有障礙。除非上師的確能將所殺衆生超度到極樂世界,像帝洛巴尊者那樣,吃一個就超度一個,這樣的降伏在佛教中也開許。反之,沒有這種能力的人,務必要竭盡全力斷除殺生,不然,就會像《大智度論》所言:“莫奪他命,奪他命世世受諸苦痛。”

  邪見:《毗奈耶經》、《四分律》中都說,對我們而言,即使生起一刹那的邪見,也將失毀一切戒律,不能列入佛教徒或出家人的群體中。而且,縱然你原來具足暇滿人身,但從此之後,也不算是閑暇的人身了。一旦自相續已被邪見染汙,即便兢兢業業地奉行善法,也不能踏上解脫之道。爲什麼呢?因爲若想趨入解脫,必須對生死輪回、善惡因果有最基本的正見,如果你連這些都不承認,那行持善法完全是流于形象,而並非解脫之因。

  所以,聖天論師說:“甯毀犯屍羅,不損壞正見。”甯可毀壞戒律,也千萬不能令自己的正見有損。龍猛菩薩亦雲:“邪見者行善,其果亦難忍。[5]”邪見者就算行持一些善事,裝模作樣地磕頭、修法,實際上所得的果報也仍是痛苦。此外,《成實論》中還說:“行善者將命終時,生邪見心,則墮地獄。行不善者死時,起正見心,則生天上。”可見,一念之差有時候特別關鍵。

  北宋時期的無德禅師,教徒十分嚴格。一次,他座下一位沙彌在走夜路時,不小心踩死了一只青蛙。禅師得知之後,要求沙彌到後山去跳崖謝罪。沙彌萬分悲痛地來到懸崖邊,往下一看,深不見底,跳下去肯定粉身碎骨。他左右爲難、進退維谷,于是號啕大哭起來。正在這時,一位屠夫剛巧經過,見此就問他爲什麼哭。他把原委老老實實地交代了,屠夫一聽,說:“你不過無意間踩死一只青蛙,罪業就這麼重,要跳崖才能消業。那我天天殺豬,滿手血腥,罪過豈不更是無量無邊?唉,你不要跳崖,我來跳吧!”說完,毫不遲疑地縱身跳了下去。由于他的忏悔心極爲強烈,眼見就要命喪深谷時,一朵祥雲突然托住了他,救了他一命。也有曆史說他當下成就了,這也算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

  可見,一念忏悔,就能清淨無量罪業;而一念邪見,則會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而且由于認爲諸佛菩薩都是假的,沒有任何功德,那即使你造罪後想忏悔,也沒有忏悔的對境了。所以,在一切惡業中,最可怕的就是邪見。爲了避免這一點,大家理應經常祈禱上師叁寶,同時要懂得佛教見修行果的真理,這樣一來,自相續中隱藏的邪見種子,就會被智慧火慢慢焚毀,生生世世都會以正見來護持佛法、利益衆生!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刍尼毘奈耶》雲:“古昔,于婆羅痆斯城中有一金寶作師,娶妻未久,遂誕一女,容儀端正,顔色超絕,甚可愛樂。女年長大,其父命過,遂生鵝趣,得爲鵝王。女受貧苦,甚大艱辛。父爲鵝王憶前生事,作心觀女。若爲存濟,遂見貧窮,受諸苦惱。戀愛女故,飛往寶洲,銜一寶珠,于晨朝時置女門下。女收寶珠,遂深藏舉。鵝王如是,每且常送。女亦收藏,竟不費用。如是其女,有多寶珠,念曰:誰與我珠?即于後夜側門伺候,遂見鵝來,便作是念:此鵝身中並是寶藏,每來門首棄一而去,作何方便我當捉得總取寶珠?爲求鵝故,密張羅網。鵝王見網,作如是念:此罪惡物,不識恩情,而欲害我。便即飛,更不重來。天說頌曰:不應作多貪,貪是罪惡事,若作多貪者,所獲皆散失,汝今爲捉鵝,寶珠便斷絕。”

  

  

  [2] 《勝出天神贊》雲:“我不執佛方,不嗔淡黃等,誰具正理語,認彼爲本師。”

  

  

  [3] 《成實論》:又作《誠實論》。诃梨跋摩著,鸠摩羅什譯,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二冊。爲成實宗之根本經典。“成實”即“成四谛之實”之意。論中說明宇宙各種現象之存在皆爲無實體之假相,最後終歸于空,修如是觀可體解四谛之理,以八聖道滅除所有煩惱,最後到達涅槃。在印度,此論未見流傳,梵文原本早已佚失,現存梵本是從漢譯本還譯的。

  

  

  [4] 《雜寶藏經》雲:“昔有老公,其家巨富。而此老公,思得肉食,詭作方便,指田頭樹,語諸子言:今我家業,所以諧富,由此樹神恩福故爾,今日汝等,宜可群中取羊以用祭祠。時諸子等,承父教敕,尋即殺羊禱賽此樹,即于樹下,立天祠舍。其父後時,壽盡命終,行業所追,還生己家羊群之中。時值諸子欲祀樹神,便取一羊,遇得其父,將欲殺之。羊便咽咽笑而言曰:而此樹者,有何神靈?我于往時,爲思肉故,妄使汝祀,皆共汝等,同食此肉。今償殃罪,獨先當之。時有羅漢,遇到乞食,見其亡父受于羊身,即借主人道眼,令自觀察,乃知是父。心懷懊惱,即壞樹神,悔過修福,不複殺生。”

  

  

  [5] 《親友書》雲:“若持邪見縱行善,亦具難忍之苦果。”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四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