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七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智慧去詳細觀察,就會發現不管在外境上還是自身上,都有無數的善惡果報在不斷出現。然遺憾的是,現在不懂因果的人,對此根本不相信,總覺得這是偶然發生的。因此,大家懂得這個道理後,將其傳授給別人特別重要。佛陀的教育,其實就是佛陀把所證悟的真理,傳達給下面這些眷屬。同樣,我們作爲後學者,也應在自己好好修行的同時,盡量把這種精神傳給有緣衆生。誠如《父子合集經》所言:“莫作非法,修行善行,亦勸他人,勤行衆善。”這即是佛教的精神所在。

  

  下面講十善業到底是什麼樣的:

  所謂的十善業,就是指實際行動中斷除十種不善業,奉行對治惡業的善法。

  叁種身善業:

  不殺生——斷除殺生,愛護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盜——斷不與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財物的話,應盡量上供下施,同時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養時,把一千塊錢全攤成紙牌一樣,然後放在佛堂裏或功德箱上,這樣其實沒有必要。

  不邪淫——斷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淨。

  四種語善業:

  不妄語——斷除妄語,說真實語。

  不兩舌——斷離間語,化解怨恨,調解不和。

  不惡語——斷除惡語,說悅耳語、柔和語、調順語。

  不绮語——禁止亂七八糟的绮語,精進持咒念誦,多說對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關的話。

  我看有些道友背誦很好,這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平時應該沒有說绮語的時間,否則,不可能把這麼多論典倒背如流。昨天背考《竅訣寶藏論》時,中間稍微斷了一下,過後好幾個人都哭了。我問爲什麼哭,她們說:“沒有背好,耽誤您的時間。”其實你們背得很好!我以前也背誦過,沒有考試之前壓力很大,考完以後會睡得特別好,心裏也很放松、很快樂。

  我們這裏很多道友,此次背誦《中論》、《竅訣寶藏論》、《入行論》等論典,肯定花了很長時間。不然,除了極個別人以外,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你們既然下了功夫這樣背,就定會思維它的法義,如此在一生中,對它的印象會特別深。我在二十年前背過的論典,現在雖不一定能原原本本記得住,但跟沒背過的論典完全不同,如今只要稍微再看一下,馬上又會浮現在腦海裏。所以,聞思修行是我們最快樂的事情。

  叁種意善業:

  無貪心——斷除貪心,滿懷舍心,知足少欲。

  無害心——斷絕害心,修饒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無邪見——棄離邪見,依止空性見、因果觀、平等觀等正見。

  

  接下來講十善業的四種果:

  異熟果:轉生在相應的叁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歡行善,並且善舉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斷除殺生,長壽少病;不偷盜感得具足受用,無有盜敵;斷除邪淫,夫妻美滿,怨敵鮮少;斷除妄語,受到衆人稱贊愛戴;斷除離間語,受到眷屬仆人的恭敬;斷除惡語,恒常聽聞悅耳語;斷除绮語,語言有威力;斷除貪心,如願以償;斷除害心,遠離損惱;斷除邪見,相續生起善妙之見。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與前面十不善業的果報恰恰相反,具足圓滿的功德。

  其實造善業會一切吉祥,造惡業會一切不吉祥,這不僅僅是佛教所承許,其他宗教也強調這一點。如儒教的《易經》雲:“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應篇》也說:“人能行善,上天賜之以福。”所以,行持善法之後,外在環境會非常舒服,護法神、天人和周圍的人,都會給你創造許多快樂的因緣;而造下惡業的話,人與非人、包括環境會給你帶來諸多不祥。

  不過,這個道理對好人來講,稍微開導一下就能接受,但對惡人而言,再怎麼樣勸誡,他也不一定聽。如《正法念處經》雲:“善人行善易,惡人行善難。惡人造惡易,善人作惡難。”這個偈頌我很喜歡。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麼勸他犯戒、殺生、造惡業,他也不會做的;但如果是一個惡人,讓他喝酒、抽煙、做壞事,只要略加指點就可以了。所以,每個人的因緣確實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業,都會突飛猛進地增長,福德接連不斷地湧現。

  現在有些人,無勤中做什麼都很順利。我就見到一些讀書的學生,平時成績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試時特別順;而有些人平時非常精進,智慧很不錯,可是經常家庭也不順,考試也不順,什麼都不順,這跟各自的業力也有一定關系。

  綜上所述,業因果的正見,我們每個人該修的要好好修,該觀想的要好好觀想。如果善惡因果的見解得以堅固,那你做什麼事情、行持什麼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這個見解動搖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頂、再無上的竅訣,對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長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對取舍因果的理論和實際修持,務必要值得重視!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大集經》:六十卷,北涼昙無谶等譯。全稱《大方等大集經》,乃大集部諸經之彙編,今收于《大正藏》第十叁冊。系佛陀于成道後第十六年,集十方佛刹諸菩薩及天龍鬼神等,爲彼宣說十六大悲、叁十二業等甚深法藏;以大乘六波羅蜜法與諸法性空爲主要內容,兼含密教說法及陀羅尼與梵天等諸天護法之事。除“空”之思想以外,尚富濃厚之密教色彩。

  

  

  [2] 《十善業道經》:全一卷,唐代實叉難陀譯,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冊。系佛在龍宮爲娑伽羅龍王所說,內容爲有關十善業之功德。本經爲《海龍王經》中十德六度品之抄譯,北宋施護所譯之《佛爲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爲其同本異譯。

  

  

  [3] 藏曆一月爲“神變月”,是佛陀降伏外道六師、大力顯揚佛法的月份。衆多佛教經論中都提到過神變月的殊勝功德,在此期間每做一件善事,其功德會增上十萬倍。

  

  

  [4] 藏曆四月爲“薩噶月”(吉祥月),其中四月初八是佛陀出生之日,四月十五是佛陀成道和涅槃之日。

  

  

  [5] 藏曆六月爲“轉*輪月”,其中六月初四是佛陀在鹿野苑爲五比丘初轉*輪之日。

  

  

  [6] 藏曆九月爲“天降月”,其中九月二十二日是佛陀上天爲母說法後重返娑婆世界之日。

  

  

  [7] 漢文的《涅槃經》中也有這一段: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具足知諸根力,定知善星當斷善根。以何因緣,聽其出家?”佛言:“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出家時,吾弟難陀,從弟阿難、調婆達多,子羅睺羅,如是等輩皆悉隨我出家修道,我若不聽善星出家,其人次當得紹王位,其力自在當壞佛法。以是因緣,我便聽其出家修道。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斷善根,于無量世都無利益,今出家已雖斷善根,能受持戒供養恭敬耆舊長宿有德之人,修習初禅乃至四禅,是名善因。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既生能修習道,既修習道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我聽善星出家。”

  

  

  [8]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雲:時長者子漸漸前行,日欲暮時,乃見化天宮處,有一天子,複有四天女,共爲歡樂,遊戲天宮。其天遙見長者子,告曰:“商主無病,汝有饑渴不?”答言:“甚饑渴耳。”于時天子即令商主洗浴,供妙飲食,其夜止宿。至天曉已,于日出時,其宮變化,前四天女變爲黧狗,捉此天子,覆面撲著于熱鐵床上,猛焰星流,食其背肉。複至暮間日欲沒時,還複變爲天宮,狗乃變爲天女。然長者子,眼親見已,情切怪異,即告彼天子曰:“汝作何業今生此處?”時天子答曰:“商主,南贍部洲人多難信。”長者子曰:“我今目驗雲何不信?”爾時天子說往昔業緣,以頌答曰:“昔時白日損他命。夜則持戒勤修行。以此因緣生此中。今受如是善惡業。”時長者子聞此頌已,白言:“頌有何義?”天子答曰:“商主,我往昔時在婆索村中,身爲屠兒,常以殺羊賣肉,自養育身。時有聖者苾刍,名迦多演那,勸我改悔,勿造斯業,無有盡期。既勸不得,是時聖者,又複勸我,令夜持戒,我即依教。以此業故,今者白日受苦,爲夜持戒,夜受如是快樂果報。”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六十七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