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智慧去详细观察,就会发现不管在外境上还是自身上,都有无数的善恶果报在不断出现。然遗憾的是,现在不懂因果的人,对此根本不相信,总觉得这是偶然发生的。因此,大家懂得这个道理后,将其传授给别人特别重要。佛陀的教育,其实就是佛陀把所证悟的真理,传达给下面这些眷属。同样,我们作为后学者,也应在自己好好修行的同时,尽量把这种精神传给有缘众生。诚如《父子合集经》所言:“莫作非法,修行善行,亦劝他人,勤行众善。”这即是佛教的精神所在。
下面讲十善业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谓的十善业,就是指实际行动中断除十种不善业,奉行对治恶业的善法。
三种身善业:
不杀生——断除杀生,爱护生命,放生吃素。
不偷盗——断不与取,慷慨布施。自己有财物的话,应尽量上供下施,同时不要去炫耀。有些人在供养时,把一千块钱全摊成纸牌一样,然后放在佛堂里或功德箱上,这样其实没有必要。
不邪淫——断除邪淫,守持戒律,身心清净。
四种语善业:
不妄语——断除妄语,说真实语。
不两舌——断离间语,化解怨恨,调解不和。
不恶语——断除恶语,说悦耳语、柔和语、调顺语。
不绮语——禁止乱七八糟的绮语,精进持咒念诵,多说对弘法利生和自己修行有关的话。
我看有些道友背诵很好,这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平时应该没有说绮语的时间,否则,不可能把这么多论典倒背如流。昨天背考《窍诀宝藏论》时,中间稍微断了一下,过后好几个人都哭了。我问为什么哭,她们说:“没有背好,耽误您的时间。”其实你们背得很好!我以前也背诵过,没有考试之前压力很大,考完以后会睡得特别好,心里也很放松、很快乐。
我们这里很多道友,此次背诵《中论》、《窍诀宝藏论》、《入行论》等论典,肯定花了很长时间。不然,除了极个别人以外,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你们既然下了功夫这样背,就定会思维它的法义,如此在一生中,对它的印象会特别深。我在二十年前背过的论典,现在虽不一定能原原本本记得住,但跟没背过的论典完全不同,如今只要稍微再看一下,马上又会浮现在脑海里。所以,闻思修行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
三种意善业:
无贪心——断除贪心,满怀舍心,知足少欲。
无害心——断绝害心,修饶益心、慈心、悲心、菩提心。
无邪见——弃离邪见,依止空性见、因果观、平等观等正见。
接下来讲十善业的四种果:
异熟果:转生在相应的三善趣中。
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喜欢行善,并且善举蒸蒸日上。
感受等流果:断除杀生,长寿少病;不偷盗感得具足受用,无有盗敌;断除邪淫,夫妻美满,怨敌鲜少;断除妄语,受到众人称赞爱戴;断除离间语,受到眷属仆人的恭敬;断除恶语,恒常听闻悦耳语;断除绮语,语言有威力;断除贪心,如愿以偿;断除害心,远离损恼;断除邪见,相续生起善妙之见。
增上果:成熟在外境上,与前面十不善业的果报恰恰相反,具足圆满的功德。
其实造善业会一切吉祥,造恶业会一切不吉祥,这不仅仅是佛教所承许,其他宗教也强调这一点。如儒教的《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教的《太上感应篇》也说:“人能行善,上天赐之以福。”所以,行持善法之后,外在环境会非常舒服,护法神、天人和周围的人,都会给你创造许多快乐的因缘;而造下恶业的话,人与非人、包括环境会给你带来诸多不祥。
不过,这个道理对好人来讲,稍微开导一下就能接受,但对恶人而言,再怎么样劝诫,他也不一定听。如《正法念处经》云:“善人行善易,恶人行善难。恶人造恶易,善人作恶难。”这个偈颂我很喜欢。真正有善根的人,再怎么劝他犯戒、杀生、造恶业,他也不会做的;但如果是一个恶人,让他喝酒、抽烟、做坏事,只要略加指点就可以了。所以,每个人的因缘确实不同。
士用果:所做的任何善业,都会突飞猛进地增长,福德接连不断地涌现。
现在有些人,无勤中做什么都很顺利。我就见到一些读书的学生,平时成绩不是很好,但到了考试时特别顺;而有些人平时非常精进,智慧很不错,可是经常家庭也不顺,考试也不顺,什么都不顺,这跟各自的业力也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业因果的正见,我们每个人该修的要好好修,该观想的要好好观想。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反,倘若这个见解动摇不定,就算得了再高的灌顶、再无上的窍诀,对你恐怕也不一定有长期的利益。所以,大家对取舍因果的理论和实际修持,务必要值得重视!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大集经》:六十卷,北凉昙无谶等译。全称《大方等大集经》,乃大集部诸经之汇编,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系佛陀于成道后第十六年,集十方佛刹诸菩萨及天龙鬼神等,为彼宣说十六大悲、三十二业等甚深法藏;以大乘六波罗蜜法与诸法性空为主要内容,兼含密教说法及陀罗尼与梵天等诸天护法之事。除“空”之思想以外,尚富浓厚之密教色彩。
[2] 《十善业道经》:全一卷,唐代实叉难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系佛在龙宫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内容为有关十善业之功德。本经为《海龙王经》中十德六度品之抄译,北宋施护所译之《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为其同本异译。
[3] 藏历一月为“神变月”,是佛陀降伏外道六师、大力显扬佛法的月份。众多佛教经论中都提到过神变月的殊胜功德,在此期间每做一件善事,其功德会增上十万倍。
[4] 藏历四月为“萨噶月”(吉祥月),其中四月初八是佛陀出生之日,四月十五是佛陀成道和涅槃之日。
[5] 藏历六月为“转*轮月”,其中六月初四是佛陀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轮之日。
[6] 藏历九月为“天降月”,其中九月二十二日是佛陀上天为母说法后重返娑婆世界之日。
[7] 汉文的《涅槃经》中也有这一段: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具足知诸根力,定知善星当断善根。以何因缘,听其出家?”佛言:“善男子,我于往昔初出家时,吾弟难陀,从弟阿难、调婆达多,子罗睺罗,如是等辈皆悉随我出家修道,我若不听善星出家,其人次当得绍王位,其力自在当坏佛法。以是因缘,我便听其出家修道。善男子,善星比丘若不出家亦断善根,于无量世都无利益,今出家已虽断善根,能受持戒供养恭敬耆旧长宿有德之人,修习初禅乃至四禅,是名善因。如是善因能生善法,善法既生能修习道,既修习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我听善星出家。”
[8]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云:时长者子渐渐前行,日欲暮时,乃见化天宫处,有一天子,复有四天女,共为欢乐,游戏天宫。其天遥见长者子,告曰:“商主无病,汝有饥渴不?”答言:“甚饥渴耳。”于时天子即令商主洗浴,供妙饮食,其夜止宿。至天晓已,于日出时,其宫变化,前四天女变为黧狗,捉此天子,覆面扑着于热铁床上,猛焰星流,食其背肉。复至暮间日欲没时,还复变为天宫,狗乃变为天女。然长者子,眼亲见已,情切怪异,即告彼天子曰:“汝作何业今生此处?”时天子答曰:“商主,南赡部洲人多难信。”长者子曰:“我今目验云何不信?”尔时天子说往昔业缘,以颂答曰:“昔时白日损他命。夜则持戒勤修行。以此因缘生此中。今受如是善恶业。”时长者子闻此颂已,白言:“颂有何义?”天子答曰:“商主,我往昔时在婆索村中,身为屠儿,常以杀羊卖肉,自养育身。时有圣者苾刍,名迦多演那,劝我改悔,勿造斯业,无有尽期。既劝不得,是时圣者,又复劝我,令夜持戒,我即依教。以此业故,今者白日受苦,为夜持戒,夜受如是快乐果报。”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六十七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