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些道友在哪裏做事都可以,電工也行,挖地也行,打電腦也行,給上師提水、開車也行,幹什麼都跟旁人合得來。我們學院就有一些特別好的道友,誰都覺得他不錯,上上下下都交口稱贊。不像有些人,智慧還可以,但人格卻很差勁,誠如有些上師所說:人都做不好,怎麼做佛?
(叁)即便對方惡語中傷、無理取鬧,或施加難以承受的壓力,自己也應盡力忍耐,就像柱子一樣。
柱子上面有再重的屋頂,它也會一直撐著。那麼,我們遇到別人無緣無故的辱罵、呵責,或者工作上承受很多很多壓力,自己也要像柱子一樣有忍耐心。
總之,對于道友,要和睦相處、恭敬依止。如《功德藏》雲:“和睦相處如腰帶,融洽交往如食鹽,極具忍耐如柱子,親近師眷與道友。”
以前上師對身邊的管家也常用這個教證,說:“你們跟道友和所有發心人員要關系搞好,這個很重要。”有些人對上師身邊的人,這個看不慣,那個也看不慣,覺得全部是老虎、惡狗,並用特別不恭敬的語言給上師抱怨,這就不具備依止上師的法相。試想,假如上師身邊誰都沒有,上師完全是孤家寡人,那上師的很多事業誰來維護?因此,弟子互相不要有嫉妒心,只要有能力、有智慧、願發心,誰都可以爲上師做事,上師的眷屬應該像佛陀或前輩大德那樣無偏、廣大。
如今臺灣有些法師,身邊的人非常不錯,彼此沒有競爭心,一心一意只想著衆生,這樣的話,事業自然而然可以展開。否則,內部成天都勾心鬥角,久而久之,上師也會生厭煩心,對利生的事業也有影響。要知道,任何一位上師都有不同的事業,周圍的弟子若針鋒相對、勢如水火,讓人見了也不舒服,對上師自身也不利。有些人表面上似乎在護持上師,實際上若充滿強烈的貪心、嗔心,做任何一件事都不會好。因此,爲了上師弘法利生的事業,弟子們要同心同願,倘若沒有自私自利,完全是想利益衆生、護持上師,那麼做的事情一定會圓滿。
總之,作爲弟子,要像腰帶、食鹽、柱子,這叁樣都要具足。而不要像辣椒一樣,跟誰都合不攏,誰都不敢接觸你;或像荊棘樹一樣,用尖銳的語言到處傷人,大家一見你就特別害怕。在上師身邊做事,還要有種忍耐心,不要稍微遇到一點違緣、別人說你幾句,馬上就拍桌子走人,這樣實在不太好。一般來講,拍桌子走人是素質比較低的表現,處理任何事情都要用智慧,而不是一拍桌子,就能降伏魔衆、萬事大吉了。
戊叁、修學上師之意行[5]:
前面講了觀察完上師要怎麼樣依止,現在接著講依止了以後,一定要修學上師的意行,不能違背上師的教言。就像《善恭敬經》所說:“師不發問,不得辄言,凡有所使,勿得違命。”否則,做不到這一點的話,就得不到上師的真實意趣。
看過高僧大德傳記的人都知道,無上的境界是依靠對上師最大的恭敬心而來。包括阿秋喇嘛,以前來學院時,一提起根本上師昌根阿瑞,就一邊流淚一邊合掌(他對法王如意寶也有這種恭敬心)。依止上師的叁十多年中,他爲了上師什麼都肯做、什麼苦都肯吃。尤其在“文革”期間上師挨批鬥時,每當有人用皮鞭和棍子向上師抽來,他都用自己的身子拼命護住上師。最後依靠這種信心,上師相續中的一切功德,他完完全全地得到了。
所以,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不共的信心;有了信心,恭敬心就會生起;有了恭敬心,上師相續中的超勝功德自然會得到。如是明確了依止上師的方法後,我們要像天鵝與蜜蜂一樣受持上師的密意。比如,棲身于勝妙水池的天鵝,不會攪混池水,而是在其中輕盈嬉戲,盡情享受;蜜蜂飛旋在花叢之中,不會損壞花的色香,而是吸取精華後便悄悄離去。我們依止上師也是如此,不能擾亂上師及其眷屬,有緣得受上師教言時,要全心全意、恭敬谛聽;一旦因緣已經結束,自己要離開的話,也是輕輕松松、開開心心。對于上師的教誡,若能不辭辛苦、不厭其煩、不折不扣地依教奉行,依靠這種信心與毅力,定會將上師相續中的一切功德,如同從一個瓶子倒入另一個瓶子般,融入自己的相續。如《功德藏》中說:“如依勝池之天鵝,蜜蜂品嘗花汁味,恒時相處稀奇行,無有疲厭持師意,信心近取得功德。”
然而,現在很多修行人,做到這一點相當困難,因爲自己的邪見、成見作怪,始終把上師看成凡夫人,不要說如滿瓶傾瀉般得到上師的全部功德,有時候就連百分之一也得不到。所以,我們把上師視爲佛很有必要,《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也說:“佛爲最上阿阇梨,一切最勝常善護,了知秘密真實者,此阿阇梨佛無異。”可見,上師與佛無二無別,倘若你有這樣的信心,以歡喜心來依止上師,肯定會得到上師的功德。
我們每個人依止上師的時間都不會很長。對大多數人而言,在依止上師時,經常會覺得上師跟朋友一樣,甚至認爲自己超過了上師。直到上師離開了世間,此時才想起上師的好,把上師看作真正的佛。這幾乎是每個人的通病!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磕大頭、磕小頭都可以。
[2] 真正的上師是佛的化現,不要說身體是清淨的壇城,連所踩下的腳印,無量非人和天人也會恭敬供養。如果不慎踩踏,或像善星比丘把佛的腳印故意抹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過失。
[3] 如《金剛經》的“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4] 如頌雲:“猶如一滴腐奶汁,可毀一切鮮奶汁,失毀誓言之一人,能毀諸具誓言者。”
[5] “意”指上師的密意,上師內在的智慧、悲心;“行”指上師如理如法度化衆生的行爲,這些我們都一定要學。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七十七節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