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八十八節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布施的功德。比如,你今天聽課、念《普賢行願品》、修加行的善根,首先觀想供養叁寶,然後回向給天下無邊的衆生。表面上看這是一種耽著,但實際上,這種耽著可令我們積累很大的菩提資糧。

  

  尤其在藏曆每月十五、叁十的晝夜六時中,一定要盡可能供養叁寶。或者每月的初八、初十、二十五、二十九[7],以及漢地的佛陀成道日、觀音菩薩誕生日等吉日中,也要盡量作供養。並且,平時也不間斷供養叁寶。

  我在小的時候,常聽父母、附近修行人說:“今天是初十,一定要行持善法。”“今天是初八,所有孩童都要行善。”從小就有這樣的傳統。但現在藏地的一些地方,這種習慣還是有點改變。我常常會想:“可能是與前世的福德有關吧,我從小不管讀小學、中學,還是在家裏放牦牛,總能遇到非常好的善知識,一直不讓我學得特別壞。一個人在年齡沒有成熟時,很容易隨外境而轉變,此時周圍如果有好的觀念和行爲,就會影響他一輩子。”所以,現在的父母特別需要在孩子耳邊、孩子眼前,作正面的引導。我們也應通過各種方法,給這些新一代的孩子灌輸佛教的理念和教育。

  總之,大家隨時隨地切切不要忘記:無論是苦是樂,唯一要皈依叁寶。若能做到這一點,那在夢中心裏害怕、恐懼萬分時,也能夠皈依,這樣一來,在中陰界時也能做到。在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之前,務必要努力念修皈依。

  ◎ 甯死也不舍棄叁寶

  歸根到底一句話:一心一意依托叁寶之後,縱遇命難,也絕不能舍棄叁寶。

  《六度集經》中說,從前有一位國王,以佛法來治理國家。爲了推行佛法,他诏令天下:凡是肯受持戒律、身心清淨者,即可免除一切賦役。

  有些人爲了免稅,表面上信奉叁寶,背地裏卻爲非作歹。國王發覺這種情況後,決定重重懲治這些人。爲了分辨出哪些人是僞善之徒,國王想出一條計策:

  他命人在全國各地貼出告示,上面寫著:“凡是信奉佛法者,都要處以死刑!”結果,那些僞善之徒一看告示,紛紛舍棄佛法,露出本性,毫無顧忌地作奸犯科。

  當時有一位年老的修行人,看到國王的禁令,心裏非常悲哀。他想:“佛經中記載,叁寶的功德非常大。我今以宿世功德,才能信奉叁寶,如果要我舍棄正道,即使可貴爲帝王,我也不會去做。若能親近叁寶,就算犧牲性命,我也在所不惜。”于是,他對佛教依然笃信不已,並勸兒子千萬不能舍棄叁寶。

  國王得知後非常高興,派人請他到王宮來,任命他爲宰相,並待以厚禮。至于那些舍棄佛教的僞善之徒,皆被課以重稅和勞役。從此以後,國內就再無僞善的行爲了。

  其實,我們對叁寶若有這樣虔誠的信心,叁寶的加持自會時時入于心。假如縱然遇到生命危險也永遠不舍棄叁寶,有如此堅定信念的話,才是名副其實的佛教徒。

  從前,印度的一位居士,被外道徒抓住了。他們威脅:“如果舍棄皈依叁寶,就放你一條生路;如果不舍棄,就殺掉你。”這位居士回答:“僅僅口頭上說一句也可以,但我內心絕不可能舍棄。”最後,他被外道徒殺害了。我們也務必要竭盡全力,使自己擁有這樣的境界。

  尤其是這次大家共修皈依,一定要反反複複地思維。雖然你現在沒有遇到那麼大的違緣,但可能你家裏不信佛教的人,經常對你百般威脅,在這種情況下,萬萬不能舍棄叁寶,這種誓言一定要堅定。(口頭上也不能舍棄,否則也有一定的過失。)

  在“文革”期間,藏地也好、漢地也好,這方面可歌可泣的故事相當多。那個時候,誰是真正的佛教徒,誰是虛僞的佛教徒,一下子就可以看得出來。而我們沒有遭受這種逆境時,理應多多串習,修滿十萬遍皈依。其實,每個人的心是可以轉變的,以前對叁寶的信心馬馬虎虎,後來通過不斷修持,必定能産生堅定不移的信心。否則,只是名相上的佛教徒,對解脫沒有多大意義。

  這些內容,大家必須要先了解好,之後再慢慢串習,串習到了究竟時,才算是有了修行境界。加行中雖要求我們念十萬遍皈依,但這個數字只不過是最低界限。你念完之後可以扪心自問,如果有人逼你舍棄叁寶,不然就會殺死你,此時你會怎麼做?倘若你有可能舍棄,那說明修行還不到量,還要繼續念,二十萬遍、叁十萬遍都可以。

  總之,皈依不是口頭上的,大家一定要從內心中,對叁寶生起穩固的信心。假如你在皈依境面前,已經發了十萬遍誓言,再變心的話,就太壞了。世間人說一句海誓山盟,永遠都會刻在心底,將來變了要受到懲罰。那我們在叁寶面前,一心一意地發了十萬遍誓,就更不能輕易改變了!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親友書》雲:“佛像縱然以木雕,無論如何智者供。”

  

  

  [2] 在小乘中,四位比丘以上稱爲僧衆;在大乘中,得地的菩薩稱爲僧衆。

  

  

  [3] 《方廣總持經》雲:“佛滅度後,若有法師,善隨樂欲爲人說法,能令菩薩學大乘者,及諸大衆有發一毛歡喜之心,乃至暫下一渧淚者,當知皆是佛之神力。”

  

  

  [4] 禳解術:禳解災難的法術。

  

  

  [5] 也可以念《開顯解脫道》中的皈依偈。

  

  

  [6] 獻新:新鮮飲食等未用之前,首先用指拈少許,向空彈撒叁次敬獻叁寶。

  

  

  [7] 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說,在此等吉祥日,外空行與內風脈聚集,故稱爲近聚日。尤其是在上旬的初十白日及下旬的二十五夜晚,空行聖衆紛紛聚集在修行者的住處,由此可成辦任何事,故應精進于依修四支,作會供及酬補忏悔,依此可恢複此月中所失毀的一切誓言,迅速成就共同、殊勝悉地。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八十八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