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九十四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見山鹿偷了孩子,便大大小小追趕出來。追到山外之後,忽聽一聲巨響,回頭一看,只見屋後的高山倒塌,整個村子瞬間夷爲平地。

  這家人才醒悟到,原來是山鹿爲了報答新娘救命之恩,借著“偷孩子”引他們一家逃出。山鹿見目的已達到,便輕輕將嬰兒放下,跑到深山中不見了。

  這不是傳說,也不是神話,而是真實發生過的。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每天只想著金錢,想著眼前的世間利益,對善心的力量一無所知。其實,除了我們眼耳鼻舌身所了解的以外,還有很多神秘的境界。但對于這些,大多數人都沒有興趣,不喜歡鑽研,這樣一來,不如法的行爲經常發生,這是相當可憐的!

  

  我們修悲心時,除了把受苦的衆生觀成自己以外,還可以這樣觀想:比如,看見一只羊被帶到屠宰場去了,就觀想:“如果這只羊是我的親生母親,那該怎麼辦?”——你們漢人的生活習慣跟藏人不同,可能說起牛羊來,感覺不強烈。這樣的話,你們去飯店常看到一些魚、兔子、狗,天天都被宰殺,這時候你就想:“它們若是我的母親,該怎麼辦?”放下那是一只羊、一條魚的念頭,發自內心觀想它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接著,再進一步觀想:“如果我母親沒有一絲一毫罪過,卻這樣無辜被別人殺害,現在我該怎麼辦呢?我的老母親該是何等痛苦!”誠心誠意這樣想。

  當迫切希望老母立即擺脫痛苦的念頭,情不自禁地生起時,再繼續觀想:“現在正在感受痛苦的這個衆生,雖說不是我今世的父母,但肯定在以往做過我父母[2]。當母親時,也完全像今生的母親這樣養育我,大恩大德與現在的雙親沒有差別。而今卻遭受如此劇烈的痛苦,它該有多麼可憐!如果它此時就能擺脫這種痛苦,那該多好啊!”一直觀修到生起猛烈悲心,忍不住淚水簌簌而下爲止。

  我們現在最困難的,就是對“這些可憐衆生當過自己父母,跟今生父母沒有任何差別”,始終生不起定解來,這也是沒有長期觀修過的原因。不過,有些居士和出家人,根基還是很不錯,看見一些可憐衆生時,從表情和行爲上看,他的悲心特別特別強。能生起這樣的悲心,就是佛菩薩的本質。《普賢行願品》也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諸佛如來不像我們凡夫人,以貪心、嗔心、癡心而爲本體,他們唯一的專長是什麼?就是大悲心極其強烈。所以,在這個世間上,如果一個人大悲心特別強烈,就可以稱之爲佛的化現、菩薩的化現。相反,假如你在日常生活中傷害、甚至殺害衆生,那絕不是修行人的所爲。

  我們在修悲心時,要一直修到流下眼淚爲止。當然,剛開始你可能做不到,但只要一直修一直修,時間長了以後,看見任何一個可憐衆生,眼淚都會止不住流下來。就像有些道友,每次見到這樣的衆生,內心都極爲難過,連飯也吃不下,這說明他相續中真的生起了悲心。

  

  如果對衆生生起悲心,再繼續觀想:“正在被殺的羊也好、魚也好,感受這種痛苦,也是往昔造不善業的果報,以前它們肯定傷害過別的衆生,如今才會用命來償還。同樣,現在爲非作歹的這些屠夫,後世也一定會感受這樣的痛苦,實在可憐!”

  我們在放生時要知道,不但牦牛很可憐,殺牦牛的屠夫也可憐。所以,我每次在藏地放完牦牛,都要求屠夫發願一天不殺生。對他們來說,長期不殺不現實,但若能做到一天不殺,就像晝辛吉的公案一樣,也能暫時得到一點點利益。我也只有這個辦法了,其他的也無計可施。

  正如剛才所說,先以正在造殺業的個別人作爲對境,修持大悲心。然後再慢慢擴大範圍,觀想更多造惡業而成熟果報的衆生,比如在地獄中感受寒熱之苦,在餓鬼中感受饑渴之苦,在旁生中愚昧無知、被人役使、互相啖食的無量有情,專心意念它們就是自己,或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對這些衆生修持悲心,願其早日遠離一切痛苦。

  最後觀想:“虛空遍及的地方,就會遍滿衆生;衆生遍及的地方,就會充滿惡業和痛苦。這些唯造惡業、唯受痛苦的衆生,多麼可憐!(有些人表面上看來幸福美滿,但實際上,都被業和煩惱的鐐铐捆得緊緊的,沒什麼快樂可言。因此,以前噶當派的很多大德,一輩子都沒有笑容,或者天天用披單蒙著頭哭。)如果他們遠離一切業惑、痛苦、習氣,獲得永久安樂的圓滿正等覺佛果,該有多好!”

  我們對親人、怨敵、中等者,都應該這樣平等觀修,希望拔除他們的一切痛苦,這就是真正在修悲心。《瑜伽師地論》亦雲:“若于有苦,親怨中叁品有情,平等欲拔其苦,當知是悲。”

  其實每個衆生因業感不同,感受的痛苦也千差萬別。包括在座聽課的道友,人人都有各自的煩惱、痛苦,這全是自己的無明分別所致。不說別的,僅僅是現正在聽課的人;不說長遠的,僅僅是這一個月以來,你們身體上、心理上産生了多少痛苦?可想而知。

  或者,單就病苦而言,我們不去醫院不知道,去了醫院一看,成千上萬的人來來去去,似乎全世界的人都生病了。但醫院只能治治身體上的病,對心理上的病卻常束手無策,到目前爲止,基本上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就算有一些心理咨詢專家,他們自己也苦不堪言,有時候一邊擦著眼淚,一邊給別人回答問題。

  所以我建議,一般的心理疾病要想得到治療,還是應該從宗教入手,尤其是佛教。佛教中有最好、最妙的調心方法,比如《入菩薩行論》的第七、八、九品,這些道理若能通達,心理問題就會從根本上迎刃而解。爲什麼如今很多人對佛教有好感?就是他們從中得到了利益。我曾接觸過許多人,他們都非常感激佛法,因爲他們從財富、地位等中得不到滿足,産生了無法解決的心理問題,但通達佛法後完全消失了。作爲凡夫人,雖然還是會有煩惱、痛苦,但從大的方面來講,他們已經知道了人生方向。所以,學佛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對于身邊沒有這種緣分的人,我們要對他們發起悲心。

  當然,福報不夠的人,也不一定能發起悲心。《大般涅槃經》雲:“一切衆生中,若起于悲心,是名聖種性,得福報無量。”可見,只有蘇醒了菩薩種性的人,才可以生起悲心。這種悲心即使只生起一瞬間,其功德和福報也不可思議、無量無邊。

  因此,大家在修加行時,早上起來、晚上睡覺,或者白天有時間,都應該讓心稍許安住一下,觀觀衆生的痛苦,盡量想辦法生起一瞬間的悲心。若能長期如此,所作所爲始終想著衆生,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那就已經成菩薩了。所謂的菩薩,就是利益衆生,除此之外,並不是讓你整天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在大海裏遊來遊去。如果是這樣的話,運動員也全部成菩薩了。

  總之,觀修悲無量心時,最初要以任意一個衆生作爲所緣境,唯一對他觀修;然後範圍逐漸擴大;到了最後,對一切衆生普遍觀修……如果沒有這樣一步一步去修,而是漫不經心、浮皮潦草,就不可能如理如法修成。

  這一點,無垢光尊者在《大圓滿心性休息》中也講得很清楚,我們開始一定要找幾個特別可憐的衆生,比如災民、孤兒等,以此爲對境進行觀修。有些人在電視上、報紙上看新聞時,邊看邊流淚,但過了一會兒,眼淚就幹了,悲心也飛走了。其實,真正的大乘行者會把這種悲心一直“養育”,就像佛陀在因地時一樣,任何一世都要增上悲心,這的確很重要。否則,現在極個別佛教徒,自認爲境界非常高,但對衆生一點都不在乎,那“大乘”二字又從何談起?

  ◎ 大悲心要從身邊修起

  大悲心就像前兩天講的慈心一樣,也要從身邊開始修。否則,你認爲自己是個大菩薩,大悲心修得很好,可在與人接觸時,把他們全部看作敵人、壞人,甚至一起出門也天天打架,這樣的菩薩有沒有啊?文殊菩薩和觀音菩薩的傳記中,從沒有提他們去哪裏都跟旁邊的人合不攏,整天吵架。所以,一個菩薩的行爲,從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體現出來。

  要知道,我們不是一個人住在月球上的,而是周圍還有很多人和動物,以及無數的非人。那麼,在跟他們交往時,有大悲心的人該怎麼做呢?無論他是上者、中者、下者,都可以成爲自己修大悲心的對境。比如對上面的領導、負責人,甚至是上師,都可以觀修:“哎,我們的領導天天造罪……”“我們上師好可憐啊,業力那麼深重,煩惱那麼深重,我天天給他回向。”(衆笑)

  除了人以外,我們身邊還有很多飛禽走獸,它們的生命跟人類一樣,並不是像外道所說,跟一塊石頭、一朵花沒有差別。所以,我們哪怕在路上看到一只小蟲,擔心它被別人踩死,想辦法放在安全的地方,這也是你大悲心的體現。

  

  下面,華智仁波切通過描寫藏地的一些生活習慣,來說明這個道理。

  有些人問我:“華智仁波切的《前行》給漢人講,沒有必要吧?因爲他一直講騎牦牛、騎馬、閹割、穿鼻,這些漢人不一定知道。”其實,這也是有必要的,任何作者不可能脫離他的生活背景,就像莎士比亞的許多著作,也帶有他的個人習慣,但後人一直非常贊歎。同樣,我們學習這樣的《前行》,也可以從中了知另一個民族的生活傳統。

  但不管是什麼民族,衆生的生命都是一樣,佛教的大悲和智慧沒有地域界限,不會區分國家、地方、世間、出世間,2500多年前是什麼樣,現在仍是如此,以後也會是這樣。不像其他的思想學說,幾百年前有人提出來,幾百年後就被推翻了。在我的印象中,包括小時候人們最愛講的某些理念,如今早已時過境遷。但佛陀的大悲心,卻與之完全不同。

  

  華智仁波切在文中告訴我們:

  “尤其平日裏看到牛馬羊感受痛苦時,本該修悲心,可我們這些人又是怎麼做的呢?當自家門前的牛等牲口,遭受穿鼻、閹割、拔毛、活活放血等地獄般的多種痛苦時,主人從沒想過它們也有苦受。如果慎重加以觀察,就會知道,這是沒有修悲心的過患所致。”

  在藏地的確有這種現象,過去有些人很惡劣,把鐵錐用火燒了以後,直接從牦牛鼻子穿過去,然後用特別粗糙的繩子系上。還有閹割、拔毛,從牛羊身上抽很多很多血,血抽完了以後,很多牛羊都奄奄一息了。現在漢地的大城市,聽說也有給牛、羊、豬放血的,跟他們殺生的數量比起來,藏地就沒有那麼嚴重了。

  那天我還看到一則報道說,有只母熊每天被采膽汁好多次,特別特別悲慘。後來當它的小熊也要做手術被戴上鐵皮時,它不忍看孩子受這種痛苦[3],就含淚掐死小熊後自殺……

  還有一些動物實驗,讓大量動物飽受痛苦,生不如死。聽說現在甘肅那邊殺小羊羔,爲了小羊羔的毛很好看,就給它打一種激素,讓它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24小時中身體一直發抖,然後慢慢斷氣。現在人們的手段非常殘忍,包括餐廳裏的種種殺生,我原來在《悲慘世界》中也寫過很多。

  每個人好好想一想:假設是換了自己,就是拔出一根頭發,也會“哎喲喲”直叫,覺得這種刺痛實在讓人受不了。而那些牦牛的話,被主人用絞木[4]活生生拔掉身上所有的粗毛,之後全身血迹斑斑,每個毛孔都在滴血,疼得它不時發出低低呻吟,它又是怎樣的痛苦?可是主人對牦牛遭受這般難忍的苦痛想也不想,反而覺得手上因此磨起水泡,令人忍受不了。

  此外,還有些人在騎馬趕路時,往往因坐的時間太長,臀部疼痛不能端直地坐在馬鞍上,而需要側身斜坐[5]。卻不曾想座下的馬也同樣疲乏,反而在它精疲力竭、寸步難行時,認爲這牲口性情惡劣,不肯繼續前行而生起嗔心,用鞭子狠狠抽打,對它一刹那也不生憐愛之心。這種無有悲心的人,性格特別粗暴、恐怖,以此嗔心之故,死後必會墮入阿鼻地獄。《大集經》雲:“無有悲愍心,暴惡甚可怖,彼嗔心力故,入阿鼻地獄。”

  尤其是綿羊被宰殺時,首先屠夫把它從羊群中抓出來,它會産生想象不到的恐怖感、畏懼感,被抓的部位皮下淤血。然後身體被翻倒在地,屠夫用皮繩把它的四條腿緊緊捆綁起來,又用細細的繩子勒緊它嘴巴,使其呼吸中斷,感受氣息分解的劇烈痛苦[6]。假設死亡的時間稍微拖延,大多數罪孽深重的屠夫則火冒叁丈,一邊氣急敗壞地說“這該死的畜生還不死”,一邊拼命地捶打它。

  只要這只羊一死,他們就立即剝掉它的皮,取出內髒,緊接著,又抽取另一頭活牛的鮮血。這時那頭牛已體力不支,走起來踉踉跄跄。主人將死肉與牛的活血混合起來,裝入前面宰殺的那只羊的內髒裏,然後大模大樣地吃了起來,這種人真成了惡業羅刹。

  (聽說日本人特別愛吃魚,有一個人跟我講:“日本這次發生地震、海嘯,應該也是大自然的警告。那邊幾乎所有的人,每天必須吃叁頓魚蝦,而且喜歡吃新鮮的,甚至是活的。有些人在吃的時候,魚蝦還在嘴裏一直動。他們覺得這樣很香,是一種享受。這幾年來,他們吃得越來越多,這次可能是讓他們感受一下:生命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藏地,以前確實有特別不好的殺生現象,作者已經描寫出來了,這沒有什麼可隱瞞的。其實不僅僅是藏地,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有許多踐踏生命的惡劣行爲。對于這些動物和殺生的人,我們應該生大悲心。

  尤其是這次修加行,大家應反反複複觀修衆生的痛苦,發願自己有能力度化他們,賜予他們快樂,令一切痛苦徹底遠離。依靠自心的清淨力,再加上諸佛菩薩和傳承上師的加持,各方面的因緣具足之後,相信我們一定會生起真實無僞的大悲心!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爲得普賢殊勝行

  


  [1] 《佛說法集經》雲: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不須修學多法。菩薩若受持一法,善知一法。余一切諸佛法,自然如在掌中。何者是一法?所謂大悲。”

  

  

  [2] 佛陀在《大集經》中雲:“無有一衆生,非我父母者。”這方面的道理,噶當派曾以許多教理作過論證。

  

  

  [3] 人們爲了得到熊膽,對一頭熊在十年中一直采膽汁,每天采一到叁次。

  

  

  [4] 絞木:用來拔去牦牛身上毛的木棒。

  

  

  [5] 沒有騎過馬的人,可以想象坐一天班車的感覺。

  

  

  [6] 以前大多數牧民殺牛羊,全部讓它們閉氣而死,大概需要五到十分鍾,這個過程非常痛苦。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九十四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